第1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也不能讓他一點損失沒有,二三子,差人去司寇署和泮宮告他一狀,就說趙無恤在禁足令初下期間,公然大鬧人市,毆打我范氏匠人!這次縱然朝中有人庇護,不會嚴懲,可噁心噁心他,也是好的!」

  ……

  趙無恤和端木賜從漿水鋪子裡出來時,已經是正午時分,溫商賈孟也回來了,說牛馬車輦已經安排妥當。

  趙無恤少不得也要給他一些辛苦費用,順便介紹端木賜與他認識,商賈間,多一條人脈,就多一個機會。

  和子貢辭別時,趙無恤還問了他一件事情。

  「我聽說,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返魯後可取金於官府,不知道有無此事?」

  「君子博學哉,有之,這是昔日臧(zang)文仲大夫定下的規矩。」

  趙無恤心道如果如此,他說道:「如此仁義的法規,臧文仲不愧是被後人稱為三不朽的人物,那子貢贖買曲阜籍貫的魯國臣妾,回到魯國後,會接受官府的報酬麼?」

  子貢面上略有得色:「自然不會,賜雖然不算大富大貴,可也衣食無憂,贖人是為了義,如果還接受了贖金,不就是為利了麼?」

  趙無恤卻哈哈大笑起來。

  端木賜很是奇怪,問道:「君子為何發笑?」

  「我笑子貢此舉大謬。」

  端木賜大惑不解:「為何?」

  趙無恤答:「我先不說原因,等子貢回到魯國後,自己請教你的夫子吧!」

  臨行前,趙無恤還安排了兩個機靈的騎從少年跟著端木賜一同離開。

  甲季是輕騎士的一名伍長,來自甲里,是甲氏族長的幼子。而虞駢原先則是下宮廄苑的圉人,被趙無恤恢復自由身,甚至提升為國人身份後,他們也紛紛學著虞喜,以同音的「虞」為氏。

  當然,除了信使外,他們同時也是安插在子貢身邊的監督者。雖然經過贖奴事件,趙無恤對子貢的人品和信譽是信得過的,但卻不可不留下後手。

  因為如果趙無恤沒記錯的話,在原本的歷史上,他的便宜老爹趙鞅和孔丘的關係,那可是勢同水火,要滅對方而後快啊!

  趙鞅和孔丘的過節,還得從十年前說起,當時剛位列下卿不久的趙鞅,帥師在南方的汝水之濱築城,並向當地國人徵收了一鼓鐵。

  這是春秋第一次大規模向民間徵收鐵器的行為,回國之後,趙鞅用這一鼓鐵鑄成一座鐵鼎,鼎上還鑄著百年前趙宣子制定的刑書。

  於是,晉國的首部成文法就此誕生。

  成文法在當時還是領時代風騷的新事物,自然還會有嚮往三代淳樸生活的士人加以指責,魯國的在野時評家孔仲尼率先站出來發難。

  他第一句話便聳人聽聞:「晉是要亡國了吧?」

  之後還有一大段洋洋灑灑的評論,大致的意思是說,晉國放著首封君唐叔虞和霸主晉文公傳下來的良好封建秩序不遵守,卻搞什麼成文法。一切以固定的刑法為準則的話,誰還會去尊重貴族的命令?從此之後晉國貴賤無序,何以為國?

  況且,他認為趙宣子的刑書,是趙盾在夷之蒐(前621年)的時候制定的。那是晉國君不君臣不臣,混亂不堪的時候產生的制度,怎麼能在百年之後,反而用它作為現行國法呢?

  這是春秋時,儒法兩家先行者之間的第二次較量,第一次則是鄭國執政子產頒布刑書,被晉國賢大夫叔向嚴厲譴責。

  有趣的是,那一次,孔丘卻是站在他崇拜的偶像鄭子產一邊,贊成他頒布刑書的開創之舉。可二十年後,卻反了過來,也不知道他是年齡增長,變得守舊了呢,還是對人不對事。

  從此以後,趙鞅看孔丘,孔丘看趙鞅,都有點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意思。

  趙無恤還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上,之後二十年間,因為種種原因,兩人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終演變成趙鞅非得殺孔丘而後快的局面。

  而孔丘也迅速轉變成了一個萬年趙黑,凡是趙氏贊成的,他就反對,凡是趙氏反對的,他就贊成……

  不過,現在兩人的仇怨還沒結那麼深。從子貢的話可以判斷出,貌似孔丘師徒對趙無恤首倡「止從死」法令一事,還是極為贊同的,連帶著對趙氏的態度也有了些轉變。

  時候已經不早,與滿腦子疑問的端木賜辭別後,趙無恤便趕回趙氏府邸,打算再看望下趙廣德,就乖乖返回成邑「思過」去。

  他在馬車裡換下短衣短褐,穿上深衣,剛進了偏院外,卻又遇見了魏姬的步輦。

  無恤現在和魏姬的關係,也是勢同水火。

  ……

  第108章 小懲大戒

  魏姬板著面孔,橫眉冷對,看到趙無恤後,先是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隨後便是一番不分青紅皂白的斥責。

  她抿著嘴質問他為何在泮宮惹事生非,有辱卿族身份,還不思悔改,在堂弟趙廣德受傷期間尋隙外出,不孝不悌。

  順便,還把邯鄲稷公然投靠中行氏的原因,也扣到了趙無恤的腦袋上。

  「你仗著你父親寵溺,膽大妄為,丟盡了趙氏臉面,我是管不了你了,但這些事情,會一一寫信告知你父親,你好自為之吧!」

  說罷,她便一揮寬袖,轉身走了。

  期間,趙無恤一言不發,只是垂手站立,冷冷地看著魏姬,心裡卻在想著其他的事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