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位,可是在晉國和天下的棋盤上活躍了整整六十年的不倒翁啊!

  晉國次卿、中軍佐知躒年近六旬,他守禮而緘默地走在范鞅後方數尺,看似低調從容,但樂祁也不敢小覷這位被稱為「知狐」的政客。

  老態龍鐘的范鞅似笑非笑地接受四卿和樂祁行禮致意,看似慈祥無害的目光一直在盯著趙鞅看,仿佛前些日子在朝堂和外交場上的明爭暗鬥都已是過眼雲煙,不值一提。

  他捋著白色的鬍鬚,對趙鞅說道:「老夫與知伯年歲已大,姍姍來遲,讓諸君久等了。真是羨慕你們的年輕啊,尤其是趙孟,聽說你依然能開弓射虎。你的兒子也有不下父親的勇武,前些日子在綿上獲白鹿,可是讓整個新絳城震動,連老夫都想拜門一觀。」

  政爭是政爭,禮節是禮節,趙鞅也不敢托大,他收起了方才和中行寅對峙的剛猛,不卑不亢地應諾道:「范伯若至,鞅自然會掃榻相迎!」

  范、知倆人的聯袂而至,似乎在釋放著不一般的政治信號,讓趙鞅有些不安,與他處於同一陣營的韓不信和樂祁也有些驚疑不定。

  而正在被知、趙相互爭取,隱隱知曉內情的魏曼多則眼觀鼻鼻觀心,不發一言……

  范與中行兩家算是臭味相投,也是鐵桿盟友,中行寅此時恢復了平日的雍容,他走到范鞅身邊致敬行禮,一口一個范伯地叫,態度十分親昵。甚至是往日不太對付的同宗兄長知躒,中行寅也硬著頭皮和他打了聲招呼。

  中行、知氏一百年前本是一家,都出自荀氏,不過此時已經出了五服。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知躒和中行寅這對遠房兄弟一向話不投機,性格不合,倆家就漸漸生分了。

  趙鞅、樂祁來不及多想,因為其餘參加朝會的大夫們也紛紛抵達,眾星捧月般將六卿車駕圍在中間。他們大多已經各自投靠了六卿,所以迅速聚成了六堆,涇渭分明。只有寥寥幾名由師曠培養出的史官和樂師卓爾不群,自視高潔,不與六卿合流。

  「咚咚咚!」

  六卿在各懷心思地寒暄了幾句後,卻聽到一陣沉重渾厚的聲音劃破了黎明的靜謐。

  虒祁宮的鐘樓處傳來的銅鐘的巨大聲響,一聲接一聲,一共七七四十九響。

  周禮規定,天子之鐘九九八十一聲,諸侯之鐘七七四十九聲,唯獨曾經攝政稱王的周公旦封地魯國,被特別授予了天子禮樂的規格,也能敲出八十一響。

  伴隨著鐘聲,漆成朱紅色的厚重宮門也終於緩緩開啟。

  冬至大朝會,正式宣告開始!

  第54章 冬至(三)

  六卿整理儀容,各懷心思地上了車,朝宮內緩緩駛去,他們被晉侯特許能乘車進入,樂祁作為宋公使節,也有這特權,大夫們則要跟在車後緩緩步行。

  直到這時,樂祁這才看清了這座舉世無雙的宮殿內部真正的模樣。

  只見整座宮殿是坐北朝南的走向,前朝後寢,青石板鋪就的寬闊大道直達正殿。

  正面,石基和夯土壘成的高台不加修飾地立在那裡,憑空添了許多肅殺和雄壯,那是晉悼公時代建造的,充滿昂揚的男性色彩,如同跳著萬舞的武者。

  而大道兩側既有空間宏大的「高堂」,又有曲折相連的「曲屋」,既有進深幽遠的「邃宇」,也有小巧精緻的「南房」,皆高檐飛角。捲雲紋和獸面紋的瓦當,上有陶、石雕塑的瑞獸。

  高樓之間有廊橋相連,飛檐畫棟如同彩練一般將一座座台閣綁在一起,這些大多是晉平公時代新修的建築,華麗而陰柔,像是鄭衛女子的艷舞。

  樂祁聽說,在晉平公八年春季,大興土木修建虒祁宮時,在晉國的魏榆這個地方,有塊石頭竟然開口說話了,一時間傳為奇談。

  晉平公聽說後,向盲眼樂師,太傅師曠詢問說:「石頭為什麼能說話?」

  師曠回答說:「石頭本身不能說話,《詩》曰,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唯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處休。你修建的宮室高大奢侈,還違背了農時,百姓的財力用盡,怨恨誹謗直達於天,於是就有異物出現,石頭說話,有什麼好奇怪的?」

  而賢大夫叔向也預言:這座宮殿落成之日,就是諸侯眾叛親離之時,國君也必有災殃。

  樂祁現在親眼所見,才知道難怪師曠、叔向等人曾多次批判平公加築虒祁宮的行為,因為這座宮殿的霸主氣質已經喪失殆盡,反倒被濮上的靡靡之音束縛了手腳。

  樂祁近日來在晉國的見聞,外面是庶民罷敝,而官府宮室日益滋侈,道路上野民氓隸的餓殍相望,而晉公室卻越發貪婪壓榨。最後以至於「民聞公命,如逃寇讎」,六卿乘機收買人心,晉侯便大權旁落了。

  六卿和在宮殿下停車落步,開始在穿皮弁服,執玉圭的禮官引領下,依位次登階。樂祁只見巍峨的大殿由銅基和巨柱支撐,中間陳列著車駕兵衛及各色旗幟、儀物。

  殿外,有晉國黑衣宮衛數十人直立守護,他們一個個燕頷虎頭,魁梧雄健。椎髻戴冠,穿披精美皮甲,手持雀弁,執惠,立於畢門之內;又有十餘人綦弁,執戈上刃,夾於兩階。

  看上去十分威武,但樂祁早已從趙鞅口中得知,在這虒祁宮內,甚至有不少衛士是晉侯管六卿臨時借了撐場面的,其實都是私家屬兵……數十年前,晉叔向就說晉國「戎馬不駕,卿無軍行,公乘無人,卒列無長」,誠非虛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