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心比天高,人比狗窮。

  老娘供他吃飯,一直供到死,沒罵過他一句沒出息。

  他跪在她的墳前,只說一句,以後用萬畝良田給你作墳地。

  他帶著那把劍離開故里。

  四海漂泊,一事無成。如此,他從未放棄過心中的信念。

  他始終相信自己,有朝一日,扶搖直上,平步青雲。

  ×××

  人總是在有了權力以後開始狼子野心。

  張良說,或許是為了生存,而一點一點淡忘了最初的本意。

  最初的本意……他只是想要出人頭地。

  以至於,他差點忘了,他不是君。

  張良拿走他帥印的那一晚,他躺在床上,背對著相交多年的知己。

  他什麼都知道。

  他什麼都裝不知道。

  他知道張良想用帥印換姬真一命。

  ——他選擇了成全。

  子房,從此我們兩不相欠。

  ×××

  “大叔,這支箭上有字。”

  “追風。”

  能射出追風弧箭的,世上只有一人,僅僅只有他一人。

  孩童名叫鍾接,原名鍾離接,是楚國名將鍾離昧的唯一後人。

  為了保住鍾離家的最後一點骨血,韓信替他改了姓,隱居在淮陰,遠離朝堂。

  “大叔,你哭了……”孩童有些不知所措。

  ……原來他也會流淚。

  他撫上孩童的黃髮,輕聲道:“我想起了一個人。”

  【“韓栓柱子,你給我聽好了,我叫鍾離昧,是鍾離不是鍾!”多年前,一個手拿弓箭的白衣少年一臉憤怒地看著他。

  他聳了聳肩膀,面無表情地說道:“你不覺得鍾離二狗子沒有鍾二狗子叫起來順口嗎?”

  “你再這樣叫我,我就對你不客氣了!”

  “說的好像你對我客氣過一樣……”

  ……】

  曾幾何時,情同手足的竹馬兄弟,變成了沙場相殺的敵人。

  刀光劍影的戰爭中,陌路兩端,斷情絕義。

  濰水,他葬了他的信仰。

  垓下,他亡了他的君王。

  他跪倒在他的懷裡,銀白鎧甲被鮮血染紅,身後是楚國八百將士的屍體。

  他撕扯著他的衣袖吼道:“韓信,若有來生,你我永不相見!——”

  那誓言絕望到,像是要用盡來生的力氣。

  他替他闔上眼睛,動作輕緩,像是對待稀世的珍寶。

  “鍾離昧,我答應你。”

  我答應你,若有來生,你我永不相見。

  作者有話要說:  韓信番外不長,因為只想說一件事,張良還是救了姬真。

  戰爭終於結束,接下來進入與最初卷相對應的,最後一卷,張良倒追姬真。

  第107章 昨日之緣

  漢高祖一年,定國號漢,定都長安,輕徭薄賦,休養生息,大赦天下。

  我帶著不疑定居在新鄭故里,這裡已經恢復了一片祥和之氣。還沒到而立之年,卻已經歷了三個朝代,我時常感慨,這場漫長的戰爭結束的太不容易。

  不疑性子寡淡,不愛說話,時常一個人靜靜地坐在窗前,擦拭著那半截光亮的長/槍。

  在我最落魄的時候,龍陽君來找過我,將他所有的財產傾囊相贈。我用其中一部分錢買下了一塊地,蓋了一所學堂。

  起初只是因為不疑不願意去當地儒家的學堂念書,所以我決定自己教他。後來,當地一些念不起書的孩子,經常在學堂門眼巴巴地看著,不疑就將他們領了回來。

  窮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來學堂里會爭搶著掃除做飯。原本我就是隨便教教不疑,後來學生多了之後,我怕自己的半調子水平會誤人子弟,只好高價挖了當地儒家學堂的一個先生回來替我教書。

  自那之後,我又落的個整日清閒,不是溫酒煮茶看夕陽,就是在後院擺弄花草對著空氣說話。

  時間一直在往前走,日子不咸不淡地過著,我也逐漸放下了很多事。

  濰水之戰後,我一心求死,聽了陳平的話,當著張良和劉邦的面殺了太尉灌嬰。本應是臘祭後處斬,劉邦卻放了我。

  我不知道張良到底做了什麼令他回心轉意,我只記得,他說,你想下地獄,也要看我同不同意。

  地獄的風光,最後是沒看成。

  張良把不疑交給我,繼續跟隨他的君主,安國定邦,封為留侯……從此,我們再也沒有見過面。

  ×××

  新來的教書先生名叫林俞,知識淵博,性格溫和,長相雖然普通,但是孩子們都很喜歡他。

  我無聊的時候,偶爾也會去聽他講課。今日他講的是《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孩子們整齊清脆的讀書聲在春日的晨風中鋪散開來。

  ……再熟悉不過了。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我從來不是窈窕淑女。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這種感覺倒也有過。

  年少時不明白這種感覺,我記得那是我十三歲那年夏天,西瓜很甜,晚風很涼,我坐在定嵐閣里假裝好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