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剛登基剛接手朝政,四爺忙得是分身乏術,那有心思顧及其他。

  “臣妾不管,以前臣妾不知道也就罷了,如今臣妾進宮了,以後臣妾得盯著您,得看著您將身體養好起來了,至少得恢復去年剛樣才行。”

  現在才五十一年,史上雍正活到了雍正十三年,依現在論起來,那還有二十多年呢,怎麼也得讓四爺活到史上雍正十三年那年才行。

  姜宛茵難得霸道蠻橫一回,四爺沒有不依的。

  “行行行,爺都聽你的,你就給爺好好調理身體。”

  四爺知道姜宛茵藥膳做得不錯。

  “這可是您說的,您可是萬歲爺,金口玉言,可不能反悔。”

  “朕一言九鼎,絕不反悔。”

  “時辰不早,臣妾也就不留您了,您快回去歇息吧。今晚可不能再熬夜了。不行,臣妾得叮囑蘇培盛看著您才行。”

  姜宛茵果然叫蘇培盛進來叮囑。

  姜宛茵沒留四爺留宿,因為不能留四爺留宿。

  四爺也知道今晚不能留宿在永壽宮,不能將姜宛茵母子推到風口浪尖。

  帝妃二人默契都沒說這事,在姜宛茵叮囑蘇培盛之後,四爺也叮囑讓她早些休息就帶著蘇培盛離開了。

  姜宛茵親自送四爺到殿門口,看著四爺離開,直到不見人影。清和上前攙扶她。

  “娘娘,萬歲爺已經走了,奴才扶您回去吧。”

  “嗯。我也累了,扶我去歇息吧。”

  她真的累了。

  如今進了宮,一切和之前都不同了。之前四爺只是雍親王,後院有孩子的女人爭的不過是雍親王世子之位,爭的不過是雍親王的爵位。

  之前她是雍親王府唯一的側福晉,她的兒子出身比其他阿哥都高,若是四爺一直雍親王,她敢保證雍親王世子之位絕對是她的弘煦的。

  可是現在,四爺已經不是雍親王了,四爺他是皇帝。

  諸皇子們要爭的是儲君之位,是皇帝的寶座。

  四爺的一眾皇子都不是嫡子,都是庶子,可以說起跑線是一樣的。因為幾個皇子都還小,所以都沒有冊封爵位,幾個皇子現在都是一樣的光頭阿哥。

  雖說如今她是現在後宮唯的貴妃,她的兒子子憑母貴,身份比其他皇子尊貴;但在爭奪皇位這事上,出身雖重要,但光是出身還是不夠的。

  看看四爺便知道,康熙一眾兒子比四爺出身高的皇子多的事,最後皇位還不是被四爺得了。

  姜宛茵可沒忘了鈕祜祿氏的兒子弘曆的存在。

  進宮了,她做的事更多,要應對的麻煩會更多。今晚她得好好休息休息,補滿能量以應對接下來的鬥爭。

  大封后宮的聖旨下之後,接著就是封后大典。姜宛茵是妃妾,封后大典得去跪拜皇后。封后大典之後得去景仁宮行宮禮。

  在四爺登基之後,第一道聖旨就是尊康熙為是太皇上,第二道聖旨就是尊太后為太皇太后,第三道聖旨就是冊封康熙的一眾兒子四爺的一眾兄弟。

  已故太子追封為理親王,令其長子原爵襲爵位。八爺復廉親王的爵位,十三爺直接封了怡親王,十四爺晉了恂郡王,康熙的其他兒子也皆冊封。

  第四道聖旨就是冊封后宮。

  在後宮安定之後,四爺開始冊封康熙的後宮。

  因為康熙沒有皇后,康熙也沒封德妃為皇后,所以四爺不能封德妃太上皇后,最後德妃也沒有成為太上皇后。

  康熙的後宮嬪妃,貴妃、妃、嬪及嬪以下的嬪妃皆一樣,都沒有晉位,都原位分直接成為貴太妃,太妃和太嬪及太貴人等等。德妃沒有成為太上皇后,也沒有成為聖母皇太后,而是直接成為德太妃。

  雖然德太妃是四爺生母,但因為不是太上皇后也不是太后,就沒資格受皇后的跪拜大禮。只要康熙還活著,只要康熙不封德妃為太上皇后,德妃就沒這個資格。

  說起來了,就連姜宛茵的位份都在德太妃之上。

  康熙退位之後就搬去了暢春園住,為了給四爺的后妃騰地方,康熙將他後宮的一眾大小老嫩嬪妃都帶去了暢春園,連有他的幾個小兒子也都帶去了暢春園。

  因為康熙的嬪妃都去了暢春園,四爺的后妃又少,原本擁擁嚷嚷的後宮突然空曠了許多。

  連太皇太后也都去了暢春園,如今這後宮就皇后最大,接著就是姜宛茵這個懿貴妃。

  突然搬進宮,眾人忙著安頓,忙著給自己的宮殿扎籬笆,忙著收買釘子安插人手,倒是沒馬上就斗上。再說了四爺剛登基,龍椅還沒坐穩呢,誰也沒敢在這時候撩龍鬚惹怒四爺,難得大家都安安分分的。

  至少明面上這樣,至於暗地裡是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還沒等一眾后妃因為身份的轉變,因為身份變得尊貴而欣喜完,前朝後宮才安定下來,康熙突然傳話回來說是四爺後宮空虛讓四爺下旨選秀。

  康熙雖然退位,但康熙還是太上皇,是四爺的皇阿瑪,康熙讓人傳話四爺也不得不遵旨。

  而且康熙沒有直接插手朝政,四爺也沒有理由不答應。

  姜宛茵得知康熙讓選秀,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康熙那人怎麼也不像是會關心兒子後院後宮的人。

  姜宛茵不由想到德太妃,猜測可是德太妃在康熙耳邊吹了枕頭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