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謝林爺爺。”

  “感覺怎麼樣?”

  “疼!”後背的傷口火辣辣地疼。

  太上皇溫和地說道:“疼就好。”

  賈璉:“……”忽然想到他昏迷前的情況,關心地問道,“四皇子他們呢?”

  “那個畜生在刑部的死牢。”

  “沒事了?”

  “沒事了。”

  “那就好。”

  隆武帝也走了過來,“你小子終於醒了。”賈璉替他擋了一箭後,就昏了過去,一昏就是三天,還差點死掉,著實把他嚇了一跳。

  “臣有罪,讓皇上擔心了。”

  “行了,你也是為了救我受傷。”如果不是賈璉替他擋下這一箭,差點死了的人就是他了。

  “賈璉,現在你醒了,我們可以放心了。”二皇子也走了過來。

  “讓太子擔心了。”

  “趕快好起來。”

  太上皇見賈璉神色懨懨的,就沒有再說什麼了,讓賈璉先好好休息。

  隆武帝他們離開的時候,讓宮女太監們好好照顧賈璉。

  第一百一十六回

  四皇子造反一事, 涉及到不少官員和將士, 隆武帝震怒, 沒有一點留情, 該殺的殺,該流放的流放。

  皇后被廢, 貶入冷宮, 然後被賜了毒酒。

  顏家滿門抄斬, 就連嬰兒都沒有放過。

  王家自然也是滿門抄斬, 一個人都不留。

  王家是第一個被拉去菜市口斬首的,王家的人加上九族的人,加起來有上千人, 全都斬首。

  那一天,菜市口血流成河。

  四大家族的王家至此滅亡,徹底從大隆朝消失了。

  寧國府因為和王家有婚約,就是賈蓉和王熙鳳的親事,也被王家連累了, 被收回爵位, 貶為庶人。

  雖然沒有被連累滿門抄斬, 但是失去爵位,變成普通人,對寧國府的人來說, 也是致命地打擊。

  賈珍特別後悔,早知道就不答應這門親事。本來以為和王家結親,能占到不少便宜。結果呢, 什麼便宜沒有占到,反而害的家裡失去了爵位。

  不過,唯一能安慰的是沒有被連累到滿門抄斬。

  遠在金陵的薛家也受到了牽連,皇商被收回了。雖然沒有滿門抄斬,但是卻被流放了。隆武帝仁慈,薛家的幼兒不用去流放。

  薛蟠和薛寶釵都很小,薛姨媽一時間找不到人囑託,就寫了封信給賈母,想請賈母收留她的兒子和女兒。

  賈母恨王家恨之入骨,怎麼可能答應薛姨媽這個請求,直接拒絕了薛姨媽。

  薛姨媽見賈母不答應,不知道腦子怎麼想的,居然把主意打到賈璉身上,寫了一封信給賈母,在信里打感情牌,說的非常可憐,哀求賈璉收留薛蟠和薛寶釵。當然不會讓賈璉白收留了薛蟠和薛寶釵,她送了一份大禮給賈璉。

  賈璉收到薛姨媽的信,也是覺得好笑。也不知道薛姨媽哪裡來的信心,會認為他會收留薛蟠和薛寶釵。

  在金陵賑災的時候,薛姨媽請死士刺殺他,這筆帳他還沒有算。薛家出事,他沒有落井下石,已經對他們薛家仁至義盡了,沒想到薛姨媽厚臉皮地求他收留薛蟠和薛寶釵。

  對於薛姨媽的請求,賈璉自然是拒絕的。雖然薛蟠和薛寶釵可憐,但是他們和他沒有任何關係。

  賈母本來是拒絕的,但是後來還是貪財了,想把薛姨媽的四十萬兩銀子占為己有。要知道當年王夫人從賈府偷取不少銀子補貼王家,一直沒有要回來。現在薛姨媽願意出四十萬兩銀子,賈母說不動心那是假的。

  賈府早就不如當年了,這兩年入不敷出,如果有了四十萬兩銀子,賈府的日子會好過很多。

  賈政也不想白白錯過這四十萬兩銀子,一直勸賈母答應這件事情。

  賈母就裝作半推半就地樣子,答應收養薛蟠和薛寶釵。

  薛姨媽見賈母又答應收留兒子和女兒,自然是感激不已。

  賈政親自去金陵接薛蟠和薛寶釵,準確來說是去金陵接收薛姨媽的四十萬兩銀子。

  在養傷的賈璉聽說了這件事情後,只覺得好笑,還有些不可思議。原著里是林黛玉寄養在賈家,沒想到現在是薛寶釵寄養在薛家。

  以賈府對王家的恨意,薛蟠和薛寶釵去賈府,以後的日子恐怕不好過。

  以薛姨媽的心機,把一對兒女寄養在賈府,恐怕還有別的目的。

  薛寶釵和賈寶玉的年紀差不多,長得又好看,讓她寄樣在賈府,賈寶玉說不定看上她,到時候嫁給賈寶玉,就能徹底在賈府站住腳跟。

  其實,薛姨媽把一對兒女託付給賈璉,也是打的這個主意。

  賈璉深受皇上的重視,前途不可限量,兒子跟著她,以後說不定也會有一個好的前途。而女兒,如果賈璉看上了女兒,納女兒為妾,女兒會享盡一身榮華富貴,一生無憂了。如果賈璉沒有看上女兒,到時候也會給女兒找一門好親事,到時候也是一生無憂。

  薛姨媽心裡清楚,一旦流放,就不會活著回來。在流放之前,她希望一對兒女會有好的安排。

  雖然賈璉拒絕了,但是賈母答應了,以後的日子也不會太差。

  賈政收了薛姨媽的銀子,就把薛蟠和薛寶釵接回了賈府。

  原著里的四大家族,王家滿門抄斬,薛家滿門流放。剩下的賈家,爵位沒有了,變成了普通人,坐吃山空,早晚也會完。現在就剩下史家沒事,不過史家這些年也不行了。

  這次四皇子造反,有反臣,自然也有功臣,最大的功臣自然是賈璉了。

  賈璉救駕有功,差點喪命,隆武帝大為感動,收賈璉為義子,賜賈璉國姓,封賈璉為秦國公。

  這一賞賜,在京城裡掀起了軒然大波。

  文武百官們和京城老百姓們都覺得這個賞賜太重了,就算賈璉救駕有功,但是也不能賜國姓,封國公。

  一般封國公,都是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賈璉只是救駕有功,再說身為臣子,救駕是應該的,不能這麼賞賜。

  御史上奏,請隆武帝收回成命,覺得賈璉沒有資格受到這麼厚的賞賜。

  隆武帝心意已決,駁斥了御史的上奏,對賈璉的賞賜不變。

  其實,太上皇原本想收賈璉為義孫,賜賈璉國姓。不過,隆武帝覺得這件事情還是他做比較好,畢竟師出有名。太上皇也覺得有道理,就讓隆武帝收賈璉為義子。

  隆武帝封賈璉為國公,不是因為賈璉救駕有功,而是因為賈璉研究出大炮。雖然在四皇子造反的時候,大炮沒有派上用場,但是大炮還是非常至關重要的,這必須要賞賈璉,還有之前賈璉研究出來的新農耕工具、新的灌溉工具、新的紡織機等一系列對朝廷有益的東西,所以封賈璉為秦國公並不過分。

  新鮮出爐的秦國公此時還在宮裡養傷,兩天前他能下床,按理說要出宮回家養傷,但是太上皇和隆武帝都不許,就讓他繼續留在宮裡養傷,直到徹底康復。

  二皇子下了朝來看望賈璉,這段時間二皇子每天都會來看望賈璉好幾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