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賴瑾越發無奈的點頭應允。將薛蟠送出府去。

  回來的時候恰巧碰上賴嬤嬤午睡起來,不免又問了一番寧府操辦喪事的事兒,賴瑾一一回了。賴嬤嬤又問賴瑾在寧府上可見到了寶玉,賴瑾回說沒有見到。賴嬤嬤靜默半日,搖頭長嘆。

  “昨兒下午陪老太太摸牌說話,只覺得老太太精神頭越發不濟了。她比我還小四五歲呢,如今瞧來卻也和我差不多年紀,想來都是這些日子發生的事兒太多,把人都催老了。”

  賴瑾也不由得想到了上次見到賈母時候感覺到的頹廢氣息,默然無語。

  太祖孫兩個默默坐了一會子,賴嬤嬤擺手說道:“我下午的時候還要進府里陪老太太去,你要是有事兒就去做吧,不必陪著了。”

  賴瑾點頭應是,起身離開。

  沒過幾日的功夫,薛蟠過來告訴賴瑾他妹妹薛寶釵已經說服建安公主到皇后娘娘面前說話。將梅翰林家背信棄義首尾兩端的小人舉止一一言明,且公主殿下也在一旁幫腔,認為梅翰林家如此品性,實非良配。

  皇后娘娘聽過女兒和薛寶釵的回話,又著身邊的內侍一一查證,也覺得梅翰林一家貪慕虛榮,忘恩背義,實屬小人。她雖然貴為皇后並不是很在乎庶妹的婚事,但梅翰林一家如此心性,可見是能共富貴而不能共患難之人。且這梅翰林一家子在朝廷清流之內的名聲已經搞得惡臭,本身又不是什麼精明能幹之人,在身上跟前兒也不是很討喜,皇后覺得自家真心犯不上為了這種人而污了名聲。

  只不過梅翰林要求娶皇后庶妹的事情從未擺到台面兒上,皇后娘娘自然也犯不著下懿旨訓斥。只是私底下告訴娘家從來沒有這門婚事,然後將消息很隱晦的傳播出去罷了。又想到薛家這兩年在聖上眼中的得利,皇后娘娘也樂得做順水人情。因此尋了個機會叫建安公主見了見那位薛二姑娘,又稱讚了一些其為人端莊,安分隨時之類的好話,算是為薛寶琴正名兒。

  雖然由始至終皇后娘娘都未曾出面,但是公主殿下都親口說薛寶琴姑娘端方穩重、安分隨時。那薛寶琴姑娘自然是最端方穩重,安分隨時的。得到了皇后娘娘的善意和許可之後,薛家這邊立刻著手退婚事宜。

  按照常理,退婚的事情自然是由薛寶琴的哥哥薛蝌親手操辦。但是因薛蟠不忿梅翰林一家的為人,自告奮勇要插手此事,勢要讓梅翰林一家領教領教皇商薛家的不好惹。薛蝌看著自家堂哥信誓旦旦熱火朝天的模樣,又想到今後少不得還要仰仗堂哥許多,只得不甘不願的退居二線。

  而薛蟠為人行事向來高調跋扈,此事又求了賴瑾在暗中謀劃宣傳。於是沒過兩天的時間薛家就將當年梅翰林困頓窮苦受薛家老爺資助進學,後為感謝薛老爺的高義與薛家小女兒寶琴定下親事,豈料梅家人科舉高中點入翰林之後又嫌棄薛家中途敗落意圖悔婚,還藉機詆毀薛家二小姐為人品性的原委張揚的人盡皆知。

  薛家財勢雄厚,賴瑾又是滿肚子的花花腸子。後來竟編寫了一個話本,指使說書先生在薛家旗下的酒樓商鋪里連連講書。不過半月的功夫,梅翰林一家背信棄義的名聲竟連大明宮都有所耳聞。

  每日裡伏案批閱奏章忙的天昏地暗的乾元帝在休憩閒暇聽到戴權講故事似的說了這條新聞之後,靜默半晌,然後輕聲笑道:“他倒是很有閒心。”

  戴權窺著乾元帝輕鬆愜意的神情,胸有成竹的退了下去。

  又過了三五日,乾元帝突然靜極思動前往翰林院走動,結果本該在崗的翰林院學士梅清竟然因為一己私事擅離職守。聖上龍顏大怒,當即召回梅翰林考校了一番庶務,結果梅翰林因這幾日忙著解決與薛家婚事一事並沒有在翰林庶務中用心,自然應對的也不盡人意。

  乾元帝大怒,以尸位素餐為由銷了梅清翰林學士的職位,降為翰林侍講,竟然很恰巧的跟賴瑾為同一品階。且按排位來看,卻還比賴瑾低了那麼一點點。

  消息傳出之後,真是大快人心。原本還仗著自己品階比較高而時不時就刁難賴瑾一番的梅翰林如今屈居人下了。賴瑾袖著雙手在旁圍觀,恭送乾元帝之後,向梅翰林露出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

  之後的事情當然是用膝蓋也能猜中的。賴瑾憑藉自己稍稍高了那麼一點點的品階,自然是要處處刁難梅翰林,但凡是他能做主且又能刁難梅翰林的舉動賴瑾做的十分暢快。且他平日裡注重結交眾位同僚,人緣自然是比只顧著攀高枝兒又不顧道義的梅翰林好。秦牧、陸子明、趙岑乃至衛珏等人也樂得幫賴瑾“調、教”梅翰林。不過月余功夫,就整治的梅翰林叫苦不迭,就連人都比早先清瘦了好多。不得不向賴瑾眾人低頭求饒,賴瑾等人這才高抬貴手,放他一馬。

  這日,朝廷沐休。賴瑾在家洗過澡後,又吩咐管家預備了一份質樸但又使用的表禮,準備下午去衛珏家拜訪。

  衛珏家住在京都南城區的吳桐巷子,按照京城東富西貴,南貧北賤的說法,是正兒八經的貧寒之地。區區一套兩進的宅子,還是衛珏在翰林院當差一年多以及平日裡多接私活兒攢下的錢才賃的房子。小小巧巧的,雖然簡單但是乾淨,院子裡還種著些時令果菜,很有家的味道。

  賴瑾上門的時候衛家三口正在大屋裡吃飯,看見賴瑾過來,衛珏一手端著飯碗還不忘嘲笑道:“我們家緊衣縮食了半個多月才狠心宰了一直母雞開齋,你鼻子怎地就這麼好用,隔著大半個京都也能尋著過來?”

  如此親切隨意,平和自然,很容易就讓賴瑾想到了後世那些言行無忌的損友。這也是賴瑾為什麼很快就和衛珏相交甚好的緣故。

  賴瑾當下勾了勾嘴角,故作得意的說道:“自上次從你家走後,我心裡可是算計著時日呢。大家都是兄弟你想吃獨食可不容易。”

  說著,又提了提手上的臘肉、雞蛋和一隻羊腿顯擺道:“我也不白吃你家的,我自帶了伙食呢!”

  衛珏的老母聽到外頭的聲音,撂下碗筷抹嘴出來道:“別聽你兄弟饒舌,快些進來吃飯。”

  賴瑾笑嘻嘻的說道:“還是伯母對我好。”

  說著,堂而皇之的越過衛珏,向他母親笑道:“我在巷子口兒就聞到家裡的香味了,伯母的手藝就是好。”

  衛珏哼了兩聲,不服氣的端著飯碗走進來坐下。

  他父親輕嘆一聲,搖頭說道:“如今都是當了翰林老爺的人了,吃飯還像莊稼漢似的端著碗滿院子跑,這怎麼中?”

  衛珏不以為然,嘻嘻笑道:“爹你就放心罷,我就是在家裡這樣,在翰林院的時候我比子瑜還能裝呢!”

  賴瑾心有戚戚焉的點頭附議。第一次在瓊林宴上見到衛珏的時候只看他風度翩然,舉止有度,言語契闊,還以為又是個魏晉名士那樣的倜儻君子。豈料相處久了才發現,衛珏這人就是個披著文人皮囊的流氓。用後世一句比較風騷的話來說,這人就是個雅痞。

  衛珏他母親給賴瑾撿了兩個大饅頭,有些歉然的說道:“不知道子瑜今兒過來,只弄了些饃饃。瑾兒要是吃不慣就多吃點兒雞肉罷了。”

  衛珏看著賴瑾哈哈朗笑,接口說道:“娘你別管他,成日裡大魚大肉的興許他早吃膩了,也許就愛吃這饃饃呢!”

  賴瑾自穿越過後,也很少吃到這種雪白雪白的大饅頭。尤其衛母的手藝活兒很好,大饅頭蒸的很是鬆軟。看起來就好有食慾。

  衛珏見狀,一臉得意的笑道:“娘你看我沒說錯吧。子瑜家裡過的太好,成日裡總吃碧粳飯,恐怕他都吃膩了。如今能吃兩個大饅頭,我看他歡喜的很。”

  說著,夾了一筷子黃瓜錢兒到賴瑾的碗裡,開口說道:“這是我娘特地曬的黃瓜乾兒,拌了肉末炒特別好吃,你嘗嘗。”

  衛母慌忙說道:“你個作死的孩子,那黃瓜錢兒是用香灰拌了曬的。子瑜的腸胃那麼嬌弱,仔細吃壞了他。”

  說著,便要起身將賴瑾碗裡的黃瓜錢兒挑出來。口內還說道:“子瑜你別聽衛珏小子的,你多吃雞肉。”

  賴瑾卻不容衛母反應,直接夾了一口黃瓜錢兒吃了。只覺得口感勁道,味道清新,很是不錯。

  衛珏大大咧咧的說道:“娘你做菜的時候都洗了一遍又一遍的,沒事兒。”

  衛母瞪了衛珏一眼,開口說道:“人家子瑜可是從小到大都金貴的很,你以為什麼人都跟你一樣的皮實。”

  衛珏翻了翻白眼,決定還是不把賴瑾跟他們上山的時候打了蛇肉和田鼠烤著吃的事情說出來。他覺得自家的黃瓜錢兒怎麼也比蛇肉和田鼠乾淨吧。

  想著想著,又看著面前屈膝坐在小板凳上依舊溫潤繾綣,很有教養的賴瑾,很是果決的搖了搖頭。

  堅決不能說,太毀形象了。

  欣然飯畢,衛母又給大家上了新鮮瓜果。大家一起坐在院子裡的石桌前面,衛珏一邊咬著摺扇一邊問道:“你今兒怎麼想起過來了,不是說還要去寧府那邊弔唁嗎?”

  賴瑾嘻嘻笑道:“給你說媒來了。”

  衛珏不可置否,衛父和衛母卻是一臉大喜。衛母連忙湊上前來遞給賴瑾一塊兒西瓜,又開口問道:“是誰家的姑娘,長得好嗎?”

  衛珏嗤笑一聲,開口說道:“娘,你得問那姑娘性子好不好。長得好又不能當飯吃,性子好對您二老好才是最重要的。”

  “那也不能娶個母夜叉回家啊!”衛母瞪了衛珏一眼,拉著賴瑾的手說道:“我知道你和衛珏好,我也從來不拿你當外人。你都不曉得這兩年我和你伯父急成什麼模樣。你說我們衛家也只有衛珏這麼一顆獨苗。還指望著他傳宗接代多生幾個娃。以前他讀書的時候,我說給他說個媳婦他死活不干,說什麼怕耽誤了學業。後來當了官老爺入了翰林了,好些媒婆把我們家的門檻兒都踏破了,他也是一個都不同意。說什麼怕我和他爹委屈了。其實我和他爹都這麼大歲數了,只要能抱上孫子還怕什麼委屈——”

  衛珏有些不贊同的皺了皺眉,開口叫道:“娘。”

  賴瑾不著痕跡的將自己的手從衛母的手裡抽出來,開口說道:“伯母放心,我認得的這位姑娘家人品端莊,長得也好。雖然不是官身但也是大戶人家的女兒——”

  衛父突然開口打斷了賴瑾的話,沉聲說道:“不是官身,難不成是商戶之女?”

  賴瑾點了點頭,開口說道:“不知道伯父伯母有沒有聽說過皇商薛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