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爾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乾武帝並不看重父子情,但這次也是他的取信乾武帝的機會。

  歐陽詢過來,太子吩咐說:「你去信義坊寺。」

  說著話,太子將那道士的年紀、大概樣貌告訴給歐陽詢。歐陽詢也不多問,答應了聲,帶著人,飛快地閃了沒影。

  兩個都很重要,但太子只能親自去救一個。

  這種事,即使逸親王想,也不可能親自去,既然施璋去了信義坊,那他避其鋒芒,去城外的道觀。總之兩個,也要救出一個來。

  不是緊重要的事,太子一般並不喜歡與人硬碰硬,因為不值當的。

  京城外的元初觀離京城十多里,不遠不近。

  大周開國時,佛道雙抑,後來的皇帝雖然也各有喜佛或喜道,但都沒有太大做為。也就造就了現在,佛道同盛的局面。

  京城裡面,寺廟頗多。而京城之外,則就數道觀了。

  這也是因為佛道修練習性有關,道家修今生,講的逆天長生,是要清淨而觀天象,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何道觀多數都在山上的原因。

  而佛教雖然號為出家人,卻是讓人修來世,卻又積極入世。所以,京城裡遍布著各種大小的坊寺。

  京城南十里外有座小石頭山,雖然不高,也不陡峭,綠草如茵,樹木茂盛,倒也是個頗為有靈氣的地方。

  但山小觀小,所以元初觀根本就不會被人所注意。

  太子也不讓人通報,直接殺入元初觀,元初觀的方丈連反應都沒有,可太子卻撲了個空。

  看來這個元初觀,還真是藏龍臥虎。太子挑眉,看著那方丈一副雲淡風清的模樣,好似什麼也沒發生一般,對著他笑。

  太子挑眉,瞅了眼方丈,卻又不緊不慢地打量起這道觀來了。

  俗話說得好,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觀星樓是每座道觀必須有的,也是全道觀最高的建築物。除此之外,不有成對稱的鐘樓、鼓樓。

  觀內更是種了各種珍奇花草。

  大小道士,依次被太子的親衛帶了過來,拿著花名冊挨個的點名對驗。

  乾武帝既然將人交到這裡,定然是交待過了,無論是否拿著信物,保險起見,都不會將人交出來。

  對完名冊之後,一月上前報說:「殿下,人全對上了。八到十三歲的一共五個,奴婢已經將他們分開了。」

  太子點頭,說:「好,將他們全數交由親衛看著,小心仔細些,別嚇著他們。」

  一月連忙回說:「奴婢這就去辦。」

  太子圍著那方丈轉了兩圈,拍了拍他的肩,說:「既然人對上了,咱們就走吧。老牛鼻子,多多保重啊。」

  方丈連忙稽首說:「老道恭送殿下。」

  太子笑了,擺手說:「走!」

  帶著親衛,一陣風似的,頭沒回的騎馬離開。

  方丈目送著太子離開,也忙揩了把汗。給身邊的道士使眼色,說:「去跟著,看太子往哪兒去了。」

  小道士一閃身,便就不見了蹤影,看樣子是練家子。

  半晌,那小道士回來,說:「小人一路跟著太子,眼看著太子進了京城,才回來。」

  方丈一聽,這才松下氣來,脫了道袍,說:「帶人,咱們快走。」

  顯然這些,全不是元初觀里的道士。

  剛追太子的那個,幾個起落進到道觀深處,沒一會兒,帶出一十歲左右的小男孩兒來,長得眉清目秀,一身道僮打扮。

  只是身體被綁縛著,嘴上也被勒著布條。

  領頭冒充方丈之人,帶著人往觀外走時,得意地笑說:「人都說太子聰明絕頂,要依著我看,也不過爾爾。」

  一道冰冷的聲音從高處傳來,帶著嘲諷意味地說:「依著孤看,不過爾爾的是你吧?」

  沒等這幾個人反應過來,一道身影如風一般,抓著剛那小孩子的人手上只覺一空,那孩子便就從他手上離開。

  領頭人往聲音源處望,就見太子站在了觀牆上,背著手,一身束腰箭袖行裝,與剛剛完全不同。

  不用太子解釋,他們已經看出來,定然是有人穿著太子的衣服,虛晃他們,讓他們上當。

  太子卻仍是好心給他解釋說:

  「孤雖然還未到過目不忘的地步,不過孤記人,還真的是很有一套。你們幾個,若是換了別人冒充方丈,孤或許就上當了。偏偏是你,不單孤看著眼熟,而且你面帶煞氣,如何也不似個修心養性的道家人。」

  那人大怒,突然想到一種立功的機會。既然太子便裝,那他完全可以藉機會下殺手。

  領頭人一擺手,說:「有人襲擊道觀,殺無赦!」

  就在同時,太子也在擺手,笑吟吟地說:「有人襲擊道觀,並意圖傷害孤,殺!」

  這幾個人也是偷摸過來,但太子就在剛剛,卻是將郊外沈家養的兵帶了過來。還未等他們動,就見牆頭上突然出現密密麻麻的兵士,人手一張弓箭。

  這幾個人立時慫了,再囂張不起來。

  太子仍站在哪兒,笑著說:「還真要謝謝你們,剛剛將這道觀的道士全都綁了起來呢。」

  說完,太子下令:「一個不留。」

  箭如雨下,沒一會兒,那幾個人全如刺蝟一般。

  太子從牆上下來,早有人上前,將那幾個人搜了個遍,將腰牌遞到太子跟前,說:「殿下,是逸親王府的腰牌。」

  看也沒看那腰牌,太子輕笑,說:「既然能摸到這兒來,說明已經暴露了,也就沒什麼好隱瞞的了。將他們扛京里,扔逸親王府大門口吧。既然是逸王叔的人,就由著逸王叔處理吧。」

  說完,太子走到那個小道士身邊,此時他已經被解了綁縛。太子問:「你叫什麼名字?今年幾歲了?可記得什麼時候來的這裡?」

  那小道士清脆著聲音回說:「回貴人話,小道自記事起,就在這元初觀跟著方丈了。小道法號元盛,今年十一歲了。」

  太子愛憐地摸了摸元盛的頭,說:「孤帶你去見真正的貴人可好?」

  元盛語氣清朗地說:「這應該由不得小道做主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