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更甚至在這期間,《浸染》底下也不缺將《浸染》與那些自薦小說拿來作對比的讀者,只不過《浸染》已經完結並且最近這段時間不少遠古讀者回來補分丟雷,所以這些對比評並沒有掀起什麼風浪。

  那些自薦者就這樣浪了一個多月,甚至不少人公開在自己的文中進行“自我點評”——評價自己的文和《浸染》相比多了哪些優點,雖然也有自我批評,但是終究是自我誇獎占了大比例。

  歸根究底不過是欺負周哲是新人罷了。

  一個多月之後,這群“借鑑”《浸染》的文的弊端終於顯現出來了。

  “借鑑”嘛,一般來說分為兩種,一種是將自己喜歡的情節抽出重新組合,這樣借鑑出來的文基本集中了別人文中的精髓,能融合這些劇情的文基本上就不會撲,甚至藉此封神也不是不可能。另一種則是完全照搬,也許中間會摻一些新劇情進來,但是基本上劇情還是以原文劇情為主,最劣質的“借鑑”是只換名字的全文“借鑑”類型。

  這次在《浸染》底下自薦的文兩種都占全了。

  前者在寫了一個多月之後終於引來負面評論了,連帶作者自己都寫不下去了。

  就算是習慣了借鑑融梗文的讀者也實在受不了這新參與進來的《浸染》的劇情,《浸染》的整體劇情不僅僅考據嚴謹,最喪心病狂的是作者寫原創故事時也儘可能參考古代人說話的方式,古文白話文摻雜著上,並且她用白話文解釋歷史故事用文言文描繪原創故事。

  這種白話文和文言文摻雜的手法放在一整篇《浸染》上並不會讓人覺得突兀,可是若是你單獨截取出來放進別的文裡面,絕對會讓讀者兩眼發昏什麼都不明白——畢竟不是所有讀者都是正處於知識巔峰的高中生。

  而且雖然說是借鑑《浸染》,然而借鑑過去之後卻讓人覺得非常違和,以往不是沒有人去借鑑歷史性的原創小說,然而這種考據嚴謹到令人髮指的小說放在十年前也很少見,所以除非下了心思在融合之前就考慮前文和後文如何過渡,不然臨時決定從這篇文中截取一部分當做自己的作品,就會出現如今這群作者得到□□的結果。

  《浸染》的作者一直在挖坑在連載這篇文的時候似乎堅信自己文下的讀者都是學霸,很多故事他都不會去交代背景,他曾經在評論區里說過這些都是寫進史書的歷史他不需要再仔細說一遍,當然,他和他的讀者們都十分樂於在評論區裡面科普。

  可是評論區的科普和文中的解釋畢竟是不同的。

  他能做到,他的讀者能做到,不代表這群作者和讀者也能做到。

  這就導致了這群人借鑑《浸染》時,作者自己都看不懂文,又不願意花時間去文下看科普貼——就算以前追了《既然》知道底下有科普,可是隨著砸雷刷分的評論增多,如今想要找以前的評論可就難了——只能硬著頭皮上,越寫他們就越堅持不下去。

  上天作證,這是他們寫文以來借鑑借得最艱難的一次。

  他們都不懂,讀者就更不懂了。

  讀者只知道自己原先追的輕鬆小白寵溺文莫名其妙就變成了高大上的升級流嚴謹考據文了,最重要的這所謂的“考據”在他們看來毫無道理:比如古代為什麼會有冷飲,比如為什麼結婚不是鳳冠霞帔,再比如太監下召的讀法絕對有問題,再再比如一個宦官為什麼敢跟朝廷大臣對著幹?

  這些在明史上有著明確的史料使得《浸染》底下每一個科普貼都有理有據,可是另一個作者把這些梗搬到自己的文的時候就出現問題了:你的文要麼是架空的要麼是別的歷史,所以你加進來的這些梗明顯和你的前文對不上啊!最好笑的是某個作者你前邊還描寫了一個新娘鳳冠霞帔十里紅妝的盛大婚禮呢,怎麼下文就變成了自打臉的“禁用鳳冠霞帔”了?還圍繞這一點描寫了五章之多?

  就算現在的讀者好糊弄,也沒有這樣糊弄的道理啊!

  還有就是,那些什麼文言文能不能去掉換成白話文?他們看文就圖個輕鬆又不是來上學的,怎麼都脫離高中了還得受這些文言文的荼毒?不說理科生,就是文科生看了也抓狂,而且大大,你這文言文的內容明前和前邊的介紹有出入!

  作者自己也很委屈,他要是能轉換成白話文他還至於照搬文言文嗎?關鍵是這幾段文言文要麼承上啟下要麼是重要對話,還刪不得!

  吐槽到了最後就變成了“大大,是你要嚴謹的,結果你嚴謹得漏洞百出”的嘲笑,一些從《浸染》過來的讀者大呼失望。這些文根本Get不到《浸染》的精髓,看這些文前邊的時候還覺得有趣,怎麼一進入《浸染》劇情就變得讓人毫無興趣了?明明《浸染》那麼好看,大大你可別是《浸染》的黑粉,故意拼著名聲不要也要黑一下《浸染》吧?

  從周哲的坑底爬出去的讀者現在無疑成了最讓作者們頭疼的存在,因為他們什麼都敢問什麼都敢質疑,偏偏他們用著最誠懇的語氣讓你挑不出錯處,然而他們問的問題作者自己也不能回答。

  到了最後他們只好上微博要麼艾特要麼私信周哲,說是自己借鑑他的文遇到瓶頸了,希望周哲可以指導他們怎麼把文寫下去。

  周哲截圖然後統一回復了這些“求助”。

  坑底:所以我為什麼要教導偷我東西的小偷怎麼用我的東西?【截圖】

  第48章

  這話說得毫不委婉讓人恨得咬牙切齒,“借鑑”《浸染》的作者之中不是沒有追過《紅妝》的,有些人是知道周哲在面對“借鑑求助”時的態度的,所以他們都是選擇等到《浸染》完結之後再借鑑其中的一部分,這樣也不用擔心出現《初妝》那會兒的尷尬了。

  可是沒想到他們終究還是面臨很多借鑑《初妝》的作者所面臨的問題——越寫越讓一部小說失去精華。

  明明看著是一部很好的小說,怎麼自己借鑑過來之後反倒變得如同白開水一般讓人提不起興趣呢?

  原本他們以為自己沒有給《浸染》指手畫腳也沒有參與黑一直在挖坑的行為,自己虛心求助對方應該會和善一些,畢竟他們選擇求助的時間還是對方坑掉第二篇文之後,這簡直就是自己給自己製造黑歷史,如果這個時候對方接過這根橄欖枝,那麼到時候自己在文章底下對對方做個感謝,肯定能挽回對方坑了兩篇文的壞形象。

  哪裡想到這個作者不按常理出牌,他們不少人還是發的私信,都被這個作者截圖出來曝光了,這讓私信周哲的作者們很不開心,有種自己被冒犯了的憤怒。

  可是人家周哲不管這群人的想法啊,他在微博上說了那麼一番話之後得到了很多老讀者的支持,只不過這一次哪怕是原本對他有了不少好感的讀者都不打算站在他這邊了。

  因為在他們看來,周哲確實過份了。

  後來以來:原本慢慢堆積起來的好感就這樣慢慢被消磨了,作者你雖然在未簽約作者裡面成績算是頂尖的,但是再好的讀者基礎也經不住你自己這樣折騰,人家作者私信你虛心請教你不教對方也就算了,居然還截圖出來暴露隱私,這樣做過於過分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