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了如此突破,一切便順理成章了。死者怕冷生了炭爐,卻不知會中毒,誤將門窗緊閉,便中毒身亡了。

  真的是這樣嗎?

  牛雪卿隱隱覺得有哪裡不對。當夜,牛雪卿回到房裡,慢慢將思路捋清。

  不妥在於,如今已是春季,家中富裕又怕冷,點炭爐還可以理解。可是……死者屋中的炭,未免太多了一些。

  已經春日,燒個幾塊炭也就罷了,可是死者屋裡的炭火太多了,這也是致死的原因。

  這其中,恐怕不是不小心致死這樣簡單的。

  牛雪卿將想法說給了其他人,大家也表示認可。探討一番,覺得也許屋子中還能找出什麼線索。

  雖然牛雪卿的化學還是初中水平,但是一氧化碳的產生條件,牛雪卿還是知道的。除了要有炭和氧氣之外,還要炭和氧氣的質量在一定的比例範圍之內。也就是說,還要不完全燃燒。

  之所以在這個時代,人們還沒有發現一氧化碳,就是因為大多數時候,空氣都是流通的。

  如果不是當時所有的窗戶都關起來了,死者也就不會中毒了。

  這個季節,風大天涼,關窗戶也正常,但是……

  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牛雪卿在窗外徘徊,窗台上堆了許多桃花。

  大多數窗子外的花瓣都是均勻分布的,只有一扇窗外,花瓣有些散亂,地上的也比別的窗下要多一些,似乎是從窗台上飄落下來的。

  這不過是很微小的區別,若是不仔細看,也發現不大出來。

  牛雪卿想到了些什麼,忙回到屋裡,打開最靠邊的一扇窗子復又關上,又跑出去,花瓣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

  窗子從屋外是打不開的,但卻可以關上。牛雪卿再次打開窗戶,跑到屋外來關上。

  從屋內關窗是拉著關的,從屋外則是推著關的。推到一半,窗子便不吃勁了,所以落下的速度會很快。

  所以,當窗子落下的時候,花瓣便會被激起來一些。

  “果然是這樣。”牛雪卿看著窗子,“窗子是被人從外面關上的?”

  牛雪卿忙把發現說與包拯,包拯表示認可。

  “所以……這有可能還是謀殺!”牛雪卿分析道。

  “本府也以為,此事沒有那麼簡單。本府審問嫌犯,見其言辭閃爍,有所隱瞞。有此發現,看來確然不是意外了。”包拯欣慰道。他也同時覺得,牛雪卿當真是個細心的姑娘,這般細節,當真很難發現。

  這一次的案子,牛雪卿真是立了許多功啊。

  之前,開封七子都沒料到,牛雪卿一個姑娘,在辦案方面也能幫上他們這許多。

  其實,牛雪卿在現代看了這麼多電視劇,理論知識儲備豐富,而她本就聰明且細心,查案對她來說,並不是什麼極艱難的事情。

  只是之前沒機會展示罷了。

  在牛雪卿找出死因之前,包拯就已經審問過府里的人了,的確只有嫌犯言辭閃爍,十分可疑。

  只是,還沒有證據。

  牛雪卿的發現只能說明窗戶是被人從外面關上的,炭爐里的炭多也可能是怕冷,且燒炭殺人的方法聞所未聞,即使能夠通過實驗證明,仍然缺乏證據。

  商討過後,還是決定從嫌犯身上入手。這種作案方式過於鮮見,不像是他一個市井之人能夠會用的。若兇手是他,那麼他近日來定然做過些什麼特別的。

  而且,死者屋中的炭也太多了,沿著這條線,也許也能查出什麼。

  當然,這些事情,也是與牛雪卿無關的。

  開封府的辦事效率,自然是很高的。

  摸著這兩條線,開封府很快弄清了前因後果。

  嫌犯是給陳府送菜的。前不久,他找到陳府的管家,說自己還找了個別的差事,進了批炭,一個冬天沒清貨,想趁著倒春寒再掙點錢,再晚就賣不出價了。

  所以,他想讓管家想辦法加大府里炭的用度,把府里的存炭用完,趁著天涼再進一批,賺的錢,二人三七粉。管家三成。

  所以,死者屋裡才會燒這麼多炭。

  然而事實是,嫌犯根本就沒有進炭。所以他想做的,其實只是加大陳府炭的用度而已。

  這樣來看,便證據確鑿了。

  只是,還有兩個問題。

  一是動機,嫌犯同死者根本沒有交集,為什麼要殺人?

  二是作案方式,他一個市井平民,如何知道這樣鮮為人知的作案手段?

  不過,問一問,說不定就能解開疑惑了。

  審問過嫌犯,說是沒有結果,卻也是有結果了。

  嫌犯交代,是因為有一次在府中遇到了死者,死者瞧不起他是個送菜的,貶斥了他幾句,他便懷恨在心,伺機殺人。至於作案手段,只說是偶爾聽別人說來,便試了。

  這個動機不光蒼白無力,而且並不成立。為了一次大小姐脾氣殺人本就不大可能,況且據府里人說,死者極少去廚房,而嫌犯平時送菜只去廚房,根本沒機會遇上。而作案手段就更不可能了,且不說誰會茶餘飯後討論殺人手法,這樣鮮見的手法,哪是那麼容易碰上的。

  而且,他之前因打架鬥毆被捕的時候,尚且抵死狡賴。而這次是人命官司,他反倒一口承認。顯然,他不是兇手。

  或者說,不止他一個兇手。

  真兇,就沒那麼容易問出來了。

  詢問無果,便該讓牛雪卿試試了。

  一開始,牛雪卿去牢房,因著是個姑娘家,開封府都會派人陪著。不過後來牛雪卿牢房去得多了,牛雪卿自己也表示沒關係,就也自己去了。

  “老子都說了,是老子一個人幹的!你們還問個啥!”

  其實,牛雪卿如果只是比較擅長勸人,懂點心理知識,說話又一針見血,也不可能解決絕大多數勸人的問題。如今,牛雪卿的口才已經被所有人認可。她已經是開封府辦案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人。只要有執拗的案犯或者證人,大家都會請牛雪卿去,還有很多時候,是因為牛雪卿是個女孩。

  面對小女孩,大多數人都會同對待男人不同。有的人對待姑娘家是不懈的心態,若此時牛雪卿一針見血說出什麼,再說些甚有道理的話,對方便會覺得自己連一個小姑娘都駁不過,一氣餒,便不再頑抗了。還有些人面對小姑娘會放下戒備,牛雪卿再用特殊的方式好言相勸,便能達到目的了。

  針對現在的情況,牛雪卿覺得,還是先勸勸比較好。

  “……能告訴我,你隱瞞的原因嗎?是在保護誰,還是……”

  “就是老子乾的!”嫌犯不耐煩道。

  看來,他不是在保護誰。那就不能靠讓他卸下防備了。

  牛雪卿皺眉想想:“……開封府的人,不喜歡用刑。”

  對方沉默。

  “但是……不代表永遠不會。”

  對方猛地抬頭。

  “我不知道,你到底是為什麼隱瞞。可是……我們能使出來的刑罰,絕對比你能想到的多……我只勸你,想清楚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