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樣,好像也沒什麼不好。

  展昭也是人,餓了許久,也會吃得狼吞虎咽。牛雪卿就這麼看著展昭,小貓一般將一碗麵湯吃得乾淨。

  真好。

  兩個人的心裡都這樣想。

  作者有話要說:  捉蟲

  ☆、洗手作羹湯

  一晃,兩個月的時光悄然而逝。

  牛雪卿的眼睛果然漸漸好起來了,雖然距離治癒大概還要很長一段時間,可是至少,她現在看些景物之類的,至少不用帶眼鏡也能看清了。

  日子過得恣意了,牛雪卿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牛雪卿挺喜歡做飯,開封府的廚房大嬸也挺隨和,牛雪卿閒時便總喜歡往廚房跑。

  “大嬸,你試過把雞蛋清打發嗎?”

  “打發雞蛋清?”

  “是啊,打上一個時辰,會變成膏狀,細膩柔滑,別有一番口感。”

  於是,廚房大嬸同牛雪卿一起,打了一個時辰雞蛋清,將雞蛋清打成了奶油狀。大嬸嘗嘗,十分滿意,從裡間端出一盤糕點,抹了一點上去,既做點綴,又增添口感。

  “有點兒意思。”大嬸贊道。

  同廚房大嬸商討了半天的雞蛋清,牛雪卿打算回屋看書,看到公孫舞拿著本東西,急急忙忙地向自己走來。

  待她走近,牛雪卿才看出,這是本帳冊之類的東西。開封七子為了辦案去了舒州,臨行前牛雪卿曾無意間在公孫策的書房見過這本帳冊,公孫策曾提起過,這是很重要的證物,是要一併帶去舒州的。

  “雪卿,爹說過,開封府可能有內jian,這次去舒州的事情要向府里的人隱瞞,況且也不能讓人有機會接觸這本帳冊,所以不能托別人去送這個,可是爹又說過這個很重要……現在怎麼辦啊?”

  看著公孫舞神情焦急,牛雪卿忙安慰她:“你先別急,這不是什麼棘手的事,我們送過去不就好了?”

  “我們?可是我們不會騎馬啊!”

  “大人他們也是坐馬車走的,我們儘快動身,就算追不上他們,應該也不會耽誤太多時間。”

  “可是……我們兩個姑娘獨自出行……”

  牛雪卿知道,公孫舞畢竟是個北宋的姑娘,定然有顧慮,於是道:“沒關係,你不放心的話,我自己去就好了。”

  公孫舞想了想道:“那總還是兩個人好一些,我們一同去吧。”

  “好。”

  牛雪卿、公孫舞二人一路趕到舒州,到驛館尋到了開封七子。聽說兩個姑娘自己前來,公孫策好一番說教,自然不會答應她們再自己回去,便讓她們暫住驛館,等案情結束再一道回去。

  而開封七子這邊的案情,似乎陷入了焦灼。

  牛雪卿不方便參與案情,但公孫舞是公孫策的女兒,公孫策有時會同她說說案情。公孫舞信任牛雪卿,有時便會同她說起。

  牛雪卿從公孫舞處得知,如今人證物證具備,可問題在於,唯一的證人不肯作證。

  “爹說,人證是主使的門客,念其知遇之恩,無論如何不肯作證,他們現在十分苦惱。”

  “大人和先生可勸說過?”

  “勸過,可是無甚效果。”

  雖然重大刑案,牛雪卿沒有機會參與,但一些家長里短的事情,牛雪卿還是看過一些。古人相較現代人說話婉約,開封七子勸人的方式,實在是讓牛雪卿不敢恭維。他們往往會繞很大的一個圈子,講一些大道理,不清楚案犯真正的心結在哪裡,不能設身處地,更不能一針見血。他們往往說得很含蓄,不能給人足夠的心靈震懾,甚至,如果是沒讀過什麼書、沒什麼見識的小老百姓,甚至都不大能搞清楚他們究竟想表達什麼。

  這是古人的通病,古代讀書人長期習慣於中庸之道,不擅長用直擊心靈的方式,短期之內很難有所改變。可牛雪卿不同,作為現代人,她說話的方式便要直接許多。而且牛雪卿自小擅長辯論,口才很好,沒少做過勸人的事情,對此也算擅長。

  “舞兒,我想問你一下,我不了解案情,依你看,案犯是有苦衷,還是真的是個惡人?”

  “我見過嫌犯一次,他眼神詭譎,做事更是連孀妻弱子都不放過,應該不會是個好人。”

  “舞兒,我想試試去勸勸證人,也許可以?”

  “對啊,在開封府,你也有幾次一針見血地說服盜賊惡霸安心伏法,說不定可以試試?”

  “只是……我不知道自己參與案情是否合適?”

  “爹爹既然告訴你他們的行蹤,就說明他們是信任你的。我們去問問爹和大人,他們應當會准許的。”

  “嗯。”

  公孫舞領著牛雪卿尋到包拯與公孫策,他們商量過後,將前因後果告知了牛雪卿。

  舒州有位王爺,名喚趙汜。不久前,當地官員向皇帝密報,趙汜大量收集錢財,不知意欲為何,還附上了斂財帳冊。因為事關重大,皇帝便派最信任的包拯去探查此事。因為涉及皇家,又可能牽扯到謀反大罪,包拯被要求對外保密。還未及出發,舒州又傳來消息,說是趙汜似乎得到消息,已欲做準備。可此事只有開封府眾人知道,於是包拯懷疑開封府有趙汜的眼線,所以改變計劃,先將行程擱置,一個月後再拿著皇帝的密旨謊稱去黃州辦其他的案子,再直接到舒州,殺趙汜一個措手不及。

  現在,他們已經找到了能證明趙汜謀反的人證,是趙汜的門客,偶然聽到趙汜與人密謀謀反事宜。如今,涉案的人除了趙汜都已被滅口。能夠作為人證的,唯有這個門客。

  因為公孫策和包拯還有些事情要做,便由展昭帶著牛雪卿去勸說人證。

  展昭有些擔憂,這樣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能夠說服人證嗎?

  牛雪卿心裡也不大有把握,畢竟,一針見血的說話方式,不是對每個人都有效的。

  展昭領著牛雪卿到偏廳,已有個青年等在那裡,擰著眉頭沉思著什麼。

  “展大人。”

  “李先生。”

  “展大人請我前來,想必還是為了同樣的事。您不必費心了,我什麼都不知道。”

  “你確定,王爺所帶給你的,是恩情嗎?”牛雪卿突兀的一句話,讓李杲愣住了。

  “這是……”

  “這是幫公孫先生做事的牛姑娘。”

  “姑娘方才,所言何意?”

  “公孫先生已將事情原委告知於我。李先生囿於王爺的恩情不願出面舉證,可如果,那根本算不得恩情呢?”

  “人的本性中都有自私的一面,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國家大事都比不上身邊的人重要。若他人真心待你,你自要以真心回報。可若別人並非真心,你便把自己的良心搭進去,豈不是虧了?”

  “姑娘此言,在下不甚明白。難道,不該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嗎?”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便是指他人以一分真心待你,你便以十分真心回報。而非他人利用了你,你還愚蠢地報答!”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