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皇帝在顧思源床邊守了好一會, 伸手摸了摸顧思源的額發,將她看了又看,這才轉身下了樓。
看著皇帝很快就下了樓,正準備用膳的鐘離岱見她如此快地就下來,詫異地挑眉:「我還以為陛下會在上面多陪皇后一會呢。」
鍾離然躬身,朝她行了個大禮:「多謝姑祖母。」
鍾離岱笑笑,連忙伸手將鍾離然的身體托起來,說道:「別謝我,是皇后自身福大命大。」
「陛下一夜未睡,還是先用個早膳吧。」鍾離岱這麼說著,引著鍾離然往桌旁走去,招待她一道用早膳。
落了座後,鍾離岱似是想起了什麼一樣,與鍾離然這般說道:「對了,皇后雖是暫時無事了。只傷的重,要緩一會才能醒來。可回宮之後呢,陛下還得做上一件事。」
「何事?」
鍾離岱取了筷子,夾了個包子,施施然對皇帝說道:「陛下需遣人前往中州,運上一船櫻花回來,移植到東宮。命人好生伺候,務必求活。」
待它活了,皇后興許也就無事了。
鍾離岱的話說一半,藏一半,聰明的皇帝卻已然琢磨出她隱藏的意思,點點頭應道:「朕明白了。」
皇后的事情暫時就談到了此處,鍾離然陪著鍾離岱一起用起了早膳。時辰尚早,太皇太后還未起身,鍾離然記掛著國事,就與鍾離岱說起了格爾沁一事。
「昨日回宮路上,遭遇蠻族武士襲擊,是蠻族大君遣人來救格爾沁。夜裡風伯來報,他們在源州城郊外的一處遺棄的小渡口,攔截了格爾沁和蠻族武士。」
「格爾沁身死,朕命九言寺卿扶靈北上,將公主遺體交還溯北。可朕覺得,即使如此,溯北也會有場動亂。姑祖母認為,屆時朕應該如何應對?」
鍾離岱應道:「溯北一事,自前些年一戰過後,料想陛下早有布置。老臣不清楚陛下的後手,因而不敢妄言。」
「若是後續之事已糟糕到要兩國開戰的地步,屆時雲中王不能上戰場,陛下不妨考慮一下黎州王,以及楊銘萬將軍吧。」
「黎王叔……可行?」鍾離然想了想,拋出了自己的疑惑。「朕登基多年,可從未聽過他有什麼調兵遣將的能力。」
鍾離岱應他:「他排軍布陣的能力雖比不上你姑姑,但也有一番手段。難不成,你還想把以往給你姑姑做副帥的人,提拔起來做主帥嘛?你姑姑手下那一干人馬,將才是有,做統帥可不行。」
鍾離岱到底是在朝堂沉浮多年的前大司命,一番話捋下來,皇帝心裡也隱約有譜。當天就給戶部兵部發了道密旨,命他們暗地裡籌夠軍糧,準備好軍備。她甚至連左右丞相都沒打招呼,看起來心意已決。
顧思源還在昏迷中,鍾離然心不定,就不想和朝堂那群臣子扯皮。一說起錢糧,戶部就在哭窮,說什麼國庫空虛,什麼天災人禍日子不好過。說起兵事,兵部也在哭錢的問題,禮部在哭民生。總而言之,一有大事,六部就鬧得不可開交。
皇后身受重傷,鍾離然實在是沒心情陪著他們鬧騰。可還是有些人不識趣,皇帝不過是晚了一日回宮,就有人到小閣樓來催人了。
皇帝將人打發了之後,沒一會就傳來了顧侍郎攜妻女前來的消息。
昨夜裡皇帝已遣人前往顧府,告知了顧思源家人有關皇后的安危,還特意賜下重禮安撫顧家人,表彰了皇后的英勇之舉。可顧思源的母親記掛著女兒,因此一大早就與顧侍郎前往太一觀。
跟著他們前來的,還有顧思源的姐姐,以及太醫院的桑葉醫官。
鍾離然聽得侍人來報,便命人將顧思源一家請了進來。恰好桑葉也在,鍾離然就讓顧家一家人一道上樓,命桑葉再搭脈探清顧思源的傷情。
顧思源的脈息穩定,遠比昨日要好,桑葉推測今夜過後,皇后必然能醒來。一番話下來,無論是皇帝還是顧母心都安了。
鍾離岱喜靜,這小樓閣也十分清幽,平日裡都甚少有人踏入此地打擾鍾離岱修行。這兩日因著林中伏擊一事,有不少官員來訪,著實叨擾。因此鍾離然也不曾讓顧家人久留,待他們看望完顧思源之後,就委婉地表達了送客的意思。
只是離開之前,顧廷玉委婉地表示鍾離然應當早日回宮的意願。朝野上下皆知皇后盛寵,正因如此,顧家近年來行事越發低調,族中弟子越發規矩謙和,生怕給宮中的顧思源招惹到一些不該有的麻煩。
饒是如此,顧家還是免不了聽到一些風言風語。皇帝年少情深,寵愛皇后乃人之常情。可如今皇后傷重,就怕出了什麼問題,皇帝會一闋不振,耽誤國事,那可真是一樁大罪了。
作為臣子,顧廷玉諫得滿腔正氣。作為父親,顧廷玉勸得苦口婆心。鍾離然知他好意,可聽了顧廷玉那番切莫為皇后過度勞神的話,還是氣得不行。
只他是顧思源的父親,鍾離然也只好忍著沒發作。等到送走了顧家人,鍾離然連忙跑上樓,坐在了顧思源的床邊,拉著她的手細聲細氣地抱怨自己的老丈人。末了還絮絮叨叨道些什麼「思思你快些好起來啊,不然全天下的人都要以為朕會為你殉情了。」
皇帝只念叨了一會,眼皮就困得睜不開。她淺淺地打了個哈欠,緩緩趴在了顧思源的腿邊,輕輕道:「朕只睡一會,睡醒的時候,你一定要醒過來啊……」
看著皇帝很快就下了樓,正準備用膳的鐘離岱見她如此快地就下來,詫異地挑眉:「我還以為陛下會在上面多陪皇后一會呢。」
鍾離然躬身,朝她行了個大禮:「多謝姑祖母。」
鍾離岱笑笑,連忙伸手將鍾離然的身體托起來,說道:「別謝我,是皇后自身福大命大。」
「陛下一夜未睡,還是先用個早膳吧。」鍾離岱這麼說著,引著鍾離然往桌旁走去,招待她一道用早膳。
落了座後,鍾離岱似是想起了什麼一樣,與鍾離然這般說道:「對了,皇后雖是暫時無事了。只傷的重,要緩一會才能醒來。可回宮之後呢,陛下還得做上一件事。」
「何事?」
鍾離岱取了筷子,夾了個包子,施施然對皇帝說道:「陛下需遣人前往中州,運上一船櫻花回來,移植到東宮。命人好生伺候,務必求活。」
待它活了,皇后興許也就無事了。
鍾離岱的話說一半,藏一半,聰明的皇帝卻已然琢磨出她隱藏的意思,點點頭應道:「朕明白了。」
皇后的事情暫時就談到了此處,鍾離然陪著鍾離岱一起用起了早膳。時辰尚早,太皇太后還未起身,鍾離然記掛著國事,就與鍾離岱說起了格爾沁一事。
「昨日回宮路上,遭遇蠻族武士襲擊,是蠻族大君遣人來救格爾沁。夜裡風伯來報,他們在源州城郊外的一處遺棄的小渡口,攔截了格爾沁和蠻族武士。」
「格爾沁身死,朕命九言寺卿扶靈北上,將公主遺體交還溯北。可朕覺得,即使如此,溯北也會有場動亂。姑祖母認為,屆時朕應該如何應對?」
鍾離岱應道:「溯北一事,自前些年一戰過後,料想陛下早有布置。老臣不清楚陛下的後手,因而不敢妄言。」
「若是後續之事已糟糕到要兩國開戰的地步,屆時雲中王不能上戰場,陛下不妨考慮一下黎州王,以及楊銘萬將軍吧。」
「黎王叔……可行?」鍾離然想了想,拋出了自己的疑惑。「朕登基多年,可從未聽過他有什麼調兵遣將的能力。」
鍾離岱應他:「他排軍布陣的能力雖比不上你姑姑,但也有一番手段。難不成,你還想把以往給你姑姑做副帥的人,提拔起來做主帥嘛?你姑姑手下那一干人馬,將才是有,做統帥可不行。」
鍾離岱到底是在朝堂沉浮多年的前大司命,一番話捋下來,皇帝心裡也隱約有譜。當天就給戶部兵部發了道密旨,命他們暗地裡籌夠軍糧,準備好軍備。她甚至連左右丞相都沒打招呼,看起來心意已決。
顧思源還在昏迷中,鍾離然心不定,就不想和朝堂那群臣子扯皮。一說起錢糧,戶部就在哭窮,說什麼國庫空虛,什麼天災人禍日子不好過。說起兵事,兵部也在哭錢的問題,禮部在哭民生。總而言之,一有大事,六部就鬧得不可開交。
皇后身受重傷,鍾離然實在是沒心情陪著他們鬧騰。可還是有些人不識趣,皇帝不過是晚了一日回宮,就有人到小閣樓來催人了。
皇帝將人打發了之後,沒一會就傳來了顧侍郎攜妻女前來的消息。
昨夜裡皇帝已遣人前往顧府,告知了顧思源家人有關皇后的安危,還特意賜下重禮安撫顧家人,表彰了皇后的英勇之舉。可顧思源的母親記掛著女兒,因此一大早就與顧侍郎前往太一觀。
跟著他們前來的,還有顧思源的姐姐,以及太醫院的桑葉醫官。
鍾離然聽得侍人來報,便命人將顧思源一家請了進來。恰好桑葉也在,鍾離然就讓顧家一家人一道上樓,命桑葉再搭脈探清顧思源的傷情。
顧思源的脈息穩定,遠比昨日要好,桑葉推測今夜過後,皇后必然能醒來。一番話下來,無論是皇帝還是顧母心都安了。
鍾離岱喜靜,這小樓閣也十分清幽,平日裡都甚少有人踏入此地打擾鍾離岱修行。這兩日因著林中伏擊一事,有不少官員來訪,著實叨擾。因此鍾離然也不曾讓顧家人久留,待他們看望完顧思源之後,就委婉地表達了送客的意思。
只是離開之前,顧廷玉委婉地表示鍾離然應當早日回宮的意願。朝野上下皆知皇后盛寵,正因如此,顧家近年來行事越發低調,族中弟子越發規矩謙和,生怕給宮中的顧思源招惹到一些不該有的麻煩。
饒是如此,顧家還是免不了聽到一些風言風語。皇帝年少情深,寵愛皇后乃人之常情。可如今皇后傷重,就怕出了什麼問題,皇帝會一闋不振,耽誤國事,那可真是一樁大罪了。
作為臣子,顧廷玉諫得滿腔正氣。作為父親,顧廷玉勸得苦口婆心。鍾離然知他好意,可聽了顧廷玉那番切莫為皇后過度勞神的話,還是氣得不行。
只他是顧思源的父親,鍾離然也只好忍著沒發作。等到送走了顧家人,鍾離然連忙跑上樓,坐在了顧思源的床邊,拉著她的手細聲細氣地抱怨自己的老丈人。末了還絮絮叨叨道些什麼「思思你快些好起來啊,不然全天下的人都要以為朕會為你殉情了。」
皇帝只念叨了一會,眼皮就困得睜不開。她淺淺地打了個哈欠,緩緩趴在了顧思源的腿邊,輕輕道:「朕只睡一會,睡醒的時候,你一定要醒過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