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頁
直到萬事通小姐橫空出世。在那個版本里,她最突出的特質其實是人前的討喜和人後的傲慢,但是赫敏·格蘭傑的優秀會讓她注意到她,她不會甘願落於人後,就會不自知的與人產生交集,哪怕是競爭心。赫敏會成為和她對等地位的存在,直到某天她突然發現,那人已經越過絕壁站在她面前,成為了最柔軟的部分。
當時,我一心將故事的重心放在後面幾卷,高.潮之一無疑是臥底,只是動機不同,結局也不同罷了。鄧布利多真的死了,故事也遠比正式的灰暗沉重,那時的她更是不畏死的,「只要我能保護所愛,自己死了也沒什麼所謂」,差不多這種感覺,最後也真的死了(咳)。
但是正式開書的時候,這些設定也都慢慢被我撕了,自嗨就得了,我還是更喜歡故事能有一個美好的結局。即使不再圓滑、即使不再強勢,但我想讓她得到更多好的東西,想讓她學會愛,而不是沉溺在自我犧牲的陶醉之上。8
當然我覺得不少人其實也看出來,被分離的一部分設定,最後構成了麥克斯,反倒成就了這個角色。母親這個角色也是一早就有的,是這個故事、是主角行為心理很重要的一個點。但最初設定里,母親其實只是個背景板,更多的是為了向主角傳達「決定生下你,是因為我愛你,即使此刻我們生死兩隔」這麼個想法,也是促成她臥底的要素之一。
但是實際寫到第三卷 ,很多因素導致我提早刻畫了這個角色,並且將她立體化,買一送二加上了瑪格麗特跟芭芭拉。6
這種情況也是蠻好玩的,作者的想法千變萬化,最終將可行的反映在文章里,算是寫文的醍醐味吧,雖然也或多或少會出點小問題,但那種快樂真讓人開心得不行。就好像第三卷 讓小天狼星脫罪其實只是心血來潮一樣,第四卷讓塞德里克活下來也是。但這些許許多多的因果最後反而讓整個故事豐滿起來,變成了屬於這本書的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西格爾家族的那個西格爾,其實我採用的是上世紀美國黑幫大佬巴格斯·班傑明·西格爾的那個西格爾(Siegel),也沒什麼深意,就是覺得很好玩而已。
至於佐伊,確實有「生命」之意,但我其實決定這名字的時候沒想這麼多)至於為什麼取這個名,咳,說出來就真的很幻滅了,畢竟我真的隨性過頭,還是讓你們帶著對帝企鵝的美好憧憬被蒙在鼓裡最好。(當然和某gbf或者英雄聯盟是完全沒關係的)6
說完了文,再來說說人好了。對我而言,作者和讀者的關係其實相當簡單,類似於傳播者和接收者這樣的對等關係,只是兩者的角色並不固定。就好像你們的建議、評論和意見也會對我產生影響一樣,有時候只是三兩句閒聊,說不定我就突然來了靈感,讓故事變得更加有趣、更加完整。更別說光是知道有人喜歡這個故事、喜歡裡面的角色、期待著下文,就已經讓我爽到起飛了。
魯.迅說過,捕殺不能讓鴿子勤奮,但支持可以。每當這隻鴿子想著偷懶的時候,除了自身對於講故事的執著,讓它支撐下來的,一定是讀者或認真或賣萌、或幽默或嚴肅的「存在感」了。那些自從我開始寫這本書後,得到的那麼多交集、回憶和情誼,都是你們給我的,我無可取代的寶物。群里我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群外我熟悉了不少書客的id。有的人陪著這本書到了最後,有的人遺憾地中途退場,也有後面追上來的人。
謝謝,謝謝你們,謝謝你們每一個人。
寫作始終是個私人的事情,但你們的存在讓我明白,走在這條路上並不孤獨。
最後,卑微作者在線乖巧,求評論求長評嗚嗚嗚。
番外卷
第一章 風波再起
目送著深紅色的特快列車從軌道緩緩遠去,佐伊抿著唇,眉頭不自覺地擠在一起。
赫敏握住她的手微笑:「別擔心,傍晚你就能再見到她了。」她沒有聽到戴爾菲對佐伊的耳語,還以為妻子面上的焦慮是離別的失落與為人父母的憂心。
「不太對勁,赫敏。」佐伊把手搭上赫敏的手背,「她怎麼會突然這麼說?『為什麼我會被分進斯萊特林』?她以前從未對此表現過不滿!她不是有很多交好的斯萊特林朋友嗎?她也並不排斥德拉科他們呀。我擔心這會不會和戴爾菲這段時間的奇怪表現有關……」
「畢竟我和你一個是格蘭芬多出身、一個曾屬於拉文克勞,她或許是在顧慮這一點吧。孩子總是希望向父母看齊、追隨他們的腳步,不是嗎?想想我們小時候,這就像是某種隱性的傳統。」赫敏想了想,「但你說得也有道理,她當年分院後也只是有點失落罷了,很快就振作了起來——我倒是想起了停車時發生的事。」
佐伊看向她。「還記得嗎?她不肯提前把級長徽章戴上,因為她不想讓別人提前知道自己當上了級長……」說到這裡,赫敏的神色也凝重起來,細細想來,光是這些微弱的細節,就已經很不對勁了,「她把這份榮譽當做羞恥?」
佐伊不解地搖頭:「我也不知道。但通知書寄過來的時候,她不也和我們一樣興奮嗎?」
特快列車再也看不見蹤跡,站台上的家屬也漸漸的離開,周圍頓時安靜下來。佐伊注意到赫敏的目光已經第三次往手腕上的錶盤上瞟,正如戴爾菲所說,這段時間發生了很多事,赫敏這個新部長不得不費盡心思地處理各種難題。
當時,我一心將故事的重心放在後面幾卷,高.潮之一無疑是臥底,只是動機不同,結局也不同罷了。鄧布利多真的死了,故事也遠比正式的灰暗沉重,那時的她更是不畏死的,「只要我能保護所愛,自己死了也沒什麼所謂」,差不多這種感覺,最後也真的死了(咳)。
但是正式開書的時候,這些設定也都慢慢被我撕了,自嗨就得了,我還是更喜歡故事能有一個美好的結局。即使不再圓滑、即使不再強勢,但我想讓她得到更多好的東西,想讓她學會愛,而不是沉溺在自我犧牲的陶醉之上。8
當然我覺得不少人其實也看出來,被分離的一部分設定,最後構成了麥克斯,反倒成就了這個角色。母親這個角色也是一早就有的,是這個故事、是主角行為心理很重要的一個點。但最初設定里,母親其實只是個背景板,更多的是為了向主角傳達「決定生下你,是因為我愛你,即使此刻我們生死兩隔」這麼個想法,也是促成她臥底的要素之一。
但是實際寫到第三卷 ,很多因素導致我提早刻畫了這個角色,並且將她立體化,買一送二加上了瑪格麗特跟芭芭拉。6
這種情況也是蠻好玩的,作者的想法千變萬化,最終將可行的反映在文章里,算是寫文的醍醐味吧,雖然也或多或少會出點小問題,但那種快樂真讓人開心得不行。就好像第三卷 讓小天狼星脫罪其實只是心血來潮一樣,第四卷讓塞德里克活下來也是。但這些許許多多的因果最後反而讓整個故事豐滿起來,變成了屬於這本書的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西格爾家族的那個西格爾,其實我採用的是上世紀美國黑幫大佬巴格斯·班傑明·西格爾的那個西格爾(Siegel),也沒什麼深意,就是覺得很好玩而已。
至於佐伊,確實有「生命」之意,但我其實決定這名字的時候沒想這麼多)至於為什麼取這個名,咳,說出來就真的很幻滅了,畢竟我真的隨性過頭,還是讓你們帶著對帝企鵝的美好憧憬被蒙在鼓裡最好。(當然和某gbf或者英雄聯盟是完全沒關係的)6
說完了文,再來說說人好了。對我而言,作者和讀者的關係其實相當簡單,類似於傳播者和接收者這樣的對等關係,只是兩者的角色並不固定。就好像你們的建議、評論和意見也會對我產生影響一樣,有時候只是三兩句閒聊,說不定我就突然來了靈感,讓故事變得更加有趣、更加完整。更別說光是知道有人喜歡這個故事、喜歡裡面的角色、期待著下文,就已經讓我爽到起飛了。
魯.迅說過,捕殺不能讓鴿子勤奮,但支持可以。每當這隻鴿子想著偷懶的時候,除了自身對於講故事的執著,讓它支撐下來的,一定是讀者或認真或賣萌、或幽默或嚴肅的「存在感」了。那些自從我開始寫這本書後,得到的那麼多交集、回憶和情誼,都是你們給我的,我無可取代的寶物。群里我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群外我熟悉了不少書客的id。有的人陪著這本書到了最後,有的人遺憾地中途退場,也有後面追上來的人。
謝謝,謝謝你們,謝謝你們每一個人。
寫作始終是個私人的事情,但你們的存在讓我明白,走在這條路上並不孤獨。
最後,卑微作者在線乖巧,求評論求長評嗚嗚嗚。
番外卷
第一章 風波再起
目送著深紅色的特快列車從軌道緩緩遠去,佐伊抿著唇,眉頭不自覺地擠在一起。
赫敏握住她的手微笑:「別擔心,傍晚你就能再見到她了。」她沒有聽到戴爾菲對佐伊的耳語,還以為妻子面上的焦慮是離別的失落與為人父母的憂心。
「不太對勁,赫敏。」佐伊把手搭上赫敏的手背,「她怎麼會突然這麼說?『為什麼我會被分進斯萊特林』?她以前從未對此表現過不滿!她不是有很多交好的斯萊特林朋友嗎?她也並不排斥德拉科他們呀。我擔心這會不會和戴爾菲這段時間的奇怪表現有關……」
「畢竟我和你一個是格蘭芬多出身、一個曾屬於拉文克勞,她或許是在顧慮這一點吧。孩子總是希望向父母看齊、追隨他們的腳步,不是嗎?想想我們小時候,這就像是某種隱性的傳統。」赫敏想了想,「但你說得也有道理,她當年分院後也只是有點失落罷了,很快就振作了起來——我倒是想起了停車時發生的事。」
佐伊看向她。「還記得嗎?她不肯提前把級長徽章戴上,因為她不想讓別人提前知道自己當上了級長……」說到這裡,赫敏的神色也凝重起來,細細想來,光是這些微弱的細節,就已經很不對勁了,「她把這份榮譽當做羞恥?」
佐伊不解地搖頭:「我也不知道。但通知書寄過來的時候,她不也和我們一樣興奮嗎?」
特快列車再也看不見蹤跡,站台上的家屬也漸漸的離開,周圍頓時安靜下來。佐伊注意到赫敏的目光已經第三次往手腕上的錶盤上瞟,正如戴爾菲所說,這段時間發生了很多事,赫敏這個新部長不得不費盡心思地處理各種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