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我對你的祖師爺亦了如指掌。」老翁撫須悠悠道。
提及祖師爺,李堂道長的腰杆子不自覺挺得筆直,敬重之情由心而發,興味盎然對老翁說:「我雖師承茅山,祖師爺卻是一介不慕英名的閒散遊方,自通術法,無師無門,並非茅山道士,亦無甚名號,鮮少有人聽聞。因其道術類門茅山,代代傳承下來便逐漸歸於茅山一支。但瞧古墓下的九階雷池陣與正統茅山術雖如出一轍,相較下卻邪戾非凡,正是出自我那神秘的祖師爺之手。你不僅知道蟠螭琉紋印,還說了解祖師爺,我不禁又要問了,老頭,你誰啊?」
戶綰靜靜打量著老翁,他超脫不凡的神韻越發令戶綰覺得眼熟。她微微蹙著眉,仔細回想著似曾相識之感的由來,像一個打不出的噴嚏,有時覺得答案呼之欲出了,轉瞬又蹤跡全無。
老翁的朗朗笑聲迴蕩在蕭索的寢殿裡,顯得格格不入。他隨手將拂塵擱置於棺槨上,自袖口掏出三粒黑色丹藥遞給百里彌音,和顏悅色道:「爾等先將此丹服下。」
仨人聞言面面相覷,不知老翁葫蘆里賣的什麼藥。若想置人於死地,老翁大可不必多此一舉,任由仨人饑渴交迫困在地宮裡自生自滅便是。他非但與仨人談笑風生,還透露出放仨人出墓的想法,不似懷揣著不良意圖。戶綰思及此,率先取了一粒丹藥,置於鼻尖頓了頓,不著痕跡輕嗅一番才張口吞下,隨即眼神示意百里彌音和李堂道長。
戶綰素來聰慧,又通識藥材精擅藥理,見她不假思索吃下丹藥,李堂道長遂安心跟著服用。而百里彌音倒沒李堂道長想得多,只要戶綰讓她吃,她便吃,不猶疑,哪怕是毒藥。
「別賣關子了,你到底是什麼人,又怎會在古墓里,一五一十招了罷。」李堂道長一屁股坐上棺槨,盤起雙腿傍在老翁身側,緊盯著他嘀咕道:「誰知道你是不是和百里南一樣覬覦金丹卷吶。」
老翁也不惱失禮的李堂道長,正了正神色,徐徐向仨人道出他的身份。
同為三身族後裔,老翁與百里棺陣中的族人均是無量壽之身。七百多年前,三身族長老為保護為數無多的族人免遭長生引起的厄運,毅然決定易姓百里,封存金丹卷,不惜自戕用其陪葬,讓後世回歸凡體壽元。蒼塞冰天雪地不宜鑿墓安葬,氏族長老一心蔭澤後世,遂遺命老翁尋一處藏風聚氣的寶地,才千里迢迢自蒼塞一路尋至地勢得天獨厚的歃月凼開山為墓。為向後世隱藏無元量壽的秘密,族內二十八位龜鶴遐壽之人紛紛跟隨長老謝世,甘願以身養蠱,抵守古墓。唯獨留下精通堪輿專擅茅山法道術的老翁親手布下九階雷池陣法,自此便成了守墓人。
至於收徒,那是後話。原稟著消磨時光的初衷,偶爾離開古墓四處遊歷,竟陰差陽錯收了徒。老翁心想,若能培養出另一股力量協同百里氏族共同守護古墓豈不是如虎添翼,如此一來,他亦可高枕無憂,不問世事。數百年來,百里氏族與門下徒孫盡忠職守,歃月凼相安無事。他雖心系蒼塞,卻鮮少回去,與百里彌音冰巔之上的一面之緣,說起來確實是她福澤深厚了。
仨人聞言驚愕不已,難以相信眼前的老翁竟是活了幾百年的三身族人,是百里彌音的先祖,是李堂道長的祖師爺。戶綰猝然驚醒,忽然想起血蜘蛛巢穴上的墓道壁畫,畫中手持鑿錘氣宇不凡的長者神似老翁,怪不得此前覺得他甚為眼熟。
「此棺槨的尺寸不同尋常,裡頭躺著的可是自戕的長老?」百里彌音自震驚中回過神,木然望著眼前的棺槨陷入沉思。面對如此身份的老翁,心裡竟也不起波瀾。
反觀一邊的李堂道長卻面色窘然,為方才的冒犯感到難堪,訕訕從棺槨上滑下來,畢恭畢敬站在一旁默不作聲。戶綰見狀忍俊不禁,忍不住揶揄道:「道長方才與你的祖師爺平起平坐,可覺幸甚至哉?」
李堂道長狠狠剜了眼戶綰,心虛道:「正所謂不知者不怪也,祖師爺恢宏大度,曠達不羈,又豈會拘泥於小節。」
「不錯,正是長老。」老翁未理會李堂道長的恭維,微不可聞嘆了聲,接著道:「他躺太久了,也該讓他出來舒活舒活筋骨了。」
「祖師爺,你這話是何意啊,聽著怪瘮人的。」
「前輩有意讓我們出墓,可古墓斷龍石已下,想必另外的出口便在棺槨內。此前道長和阿音均聽到棺槨內有流水聲,故而前輩才讓我們服食閉氣效用的丹藥,也就是俗稱的假死藥,可令氣血短滯,心跳舒緩,呼吸延弱。」戶綰眼裡溢滿感激,她服藥之際便知老翁的用意,他是擔心仨人在湍急的地下河中溺水身亡。既然出口在棺槨內,驚擾長老的遺骸便在所難免。
老翁揚起嘴角端詳著戶綰,讚許道:「姑娘敏慧聰穎,一嘗便知是何丹藥,必然精通醫經藥理,年紀輕輕有如此造詣,著實令老夫刮目相看。」
「前輩抬看了。」戶綰謙遜道:「晚輩不過略知一二,論醫藥造詣還得是百里氏族的先祖,竟能研製出世人夢寐以求的長生藥方。金丹卷雖是禍根,無疑也是撼世寶藏。我原只當不死金丹為笑談,入了古墓才全然顛覆了我的認知,方覺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前輩不正是活生生的例證嗎。」
「我活了千年,看盡世事變遷,烽火亂世也好,太平盛世也罷,都如過眼雲煙。活得久了,對人情冷暖無動於衷,對山河湖海興味索然,時間於我不過是無盡的寂寞,箇中滋味一言難盡。洗盡鉛華無求無欲,唯一所願便是肉身化塵歸土,靈修魂飛魄散。」老翁輕輕撫摸著身下的棺槨,落寞道:「世人夢寐以求的不死身,無非是入了一道又一道繁複的輪迴,走了一程又一程孤獨的旅途,感受不到真實,體會不到陳雜的百味人生,與行屍走肉何異!七年前兩族交戰,死傷無數,這場戰爭不禁讓我思考金丹卷存在的意義,儘管封存在鰷山深處,它依然是個禍端。你們的到來興許是個契機,我活夠了,也活累了,作為三身族最後一個無量壽身,能與金丹卷一同化為灰燼也算死得其所。」
提及祖師爺,李堂道長的腰杆子不自覺挺得筆直,敬重之情由心而發,興味盎然對老翁說:「我雖師承茅山,祖師爺卻是一介不慕英名的閒散遊方,自通術法,無師無門,並非茅山道士,亦無甚名號,鮮少有人聽聞。因其道術類門茅山,代代傳承下來便逐漸歸於茅山一支。但瞧古墓下的九階雷池陣與正統茅山術雖如出一轍,相較下卻邪戾非凡,正是出自我那神秘的祖師爺之手。你不僅知道蟠螭琉紋印,還說了解祖師爺,我不禁又要問了,老頭,你誰啊?」
戶綰靜靜打量著老翁,他超脫不凡的神韻越發令戶綰覺得眼熟。她微微蹙著眉,仔細回想著似曾相識之感的由來,像一個打不出的噴嚏,有時覺得答案呼之欲出了,轉瞬又蹤跡全無。
老翁的朗朗笑聲迴蕩在蕭索的寢殿裡,顯得格格不入。他隨手將拂塵擱置於棺槨上,自袖口掏出三粒黑色丹藥遞給百里彌音,和顏悅色道:「爾等先將此丹服下。」
仨人聞言面面相覷,不知老翁葫蘆里賣的什麼藥。若想置人於死地,老翁大可不必多此一舉,任由仨人饑渴交迫困在地宮裡自生自滅便是。他非但與仨人談笑風生,還透露出放仨人出墓的想法,不似懷揣著不良意圖。戶綰思及此,率先取了一粒丹藥,置於鼻尖頓了頓,不著痕跡輕嗅一番才張口吞下,隨即眼神示意百里彌音和李堂道長。
戶綰素來聰慧,又通識藥材精擅藥理,見她不假思索吃下丹藥,李堂道長遂安心跟著服用。而百里彌音倒沒李堂道長想得多,只要戶綰讓她吃,她便吃,不猶疑,哪怕是毒藥。
「別賣關子了,你到底是什麼人,又怎會在古墓里,一五一十招了罷。」李堂道長一屁股坐上棺槨,盤起雙腿傍在老翁身側,緊盯著他嘀咕道:「誰知道你是不是和百里南一樣覬覦金丹卷吶。」
老翁也不惱失禮的李堂道長,正了正神色,徐徐向仨人道出他的身份。
同為三身族後裔,老翁與百里棺陣中的族人均是無量壽之身。七百多年前,三身族長老為保護為數無多的族人免遭長生引起的厄運,毅然決定易姓百里,封存金丹卷,不惜自戕用其陪葬,讓後世回歸凡體壽元。蒼塞冰天雪地不宜鑿墓安葬,氏族長老一心蔭澤後世,遂遺命老翁尋一處藏風聚氣的寶地,才千里迢迢自蒼塞一路尋至地勢得天獨厚的歃月凼開山為墓。為向後世隱藏無元量壽的秘密,族內二十八位龜鶴遐壽之人紛紛跟隨長老謝世,甘願以身養蠱,抵守古墓。唯獨留下精通堪輿專擅茅山法道術的老翁親手布下九階雷池陣法,自此便成了守墓人。
至於收徒,那是後話。原稟著消磨時光的初衷,偶爾離開古墓四處遊歷,竟陰差陽錯收了徒。老翁心想,若能培養出另一股力量協同百里氏族共同守護古墓豈不是如虎添翼,如此一來,他亦可高枕無憂,不問世事。數百年來,百里氏族與門下徒孫盡忠職守,歃月凼相安無事。他雖心系蒼塞,卻鮮少回去,與百里彌音冰巔之上的一面之緣,說起來確實是她福澤深厚了。
仨人聞言驚愕不已,難以相信眼前的老翁竟是活了幾百年的三身族人,是百里彌音的先祖,是李堂道長的祖師爺。戶綰猝然驚醒,忽然想起血蜘蛛巢穴上的墓道壁畫,畫中手持鑿錘氣宇不凡的長者神似老翁,怪不得此前覺得他甚為眼熟。
「此棺槨的尺寸不同尋常,裡頭躺著的可是自戕的長老?」百里彌音自震驚中回過神,木然望著眼前的棺槨陷入沉思。面對如此身份的老翁,心裡竟也不起波瀾。
反觀一邊的李堂道長卻面色窘然,為方才的冒犯感到難堪,訕訕從棺槨上滑下來,畢恭畢敬站在一旁默不作聲。戶綰見狀忍俊不禁,忍不住揶揄道:「道長方才與你的祖師爺平起平坐,可覺幸甚至哉?」
李堂道長狠狠剜了眼戶綰,心虛道:「正所謂不知者不怪也,祖師爺恢宏大度,曠達不羈,又豈會拘泥於小節。」
「不錯,正是長老。」老翁未理會李堂道長的恭維,微不可聞嘆了聲,接著道:「他躺太久了,也該讓他出來舒活舒活筋骨了。」
「祖師爺,你這話是何意啊,聽著怪瘮人的。」
「前輩有意讓我們出墓,可古墓斷龍石已下,想必另外的出口便在棺槨內。此前道長和阿音均聽到棺槨內有流水聲,故而前輩才讓我們服食閉氣效用的丹藥,也就是俗稱的假死藥,可令氣血短滯,心跳舒緩,呼吸延弱。」戶綰眼裡溢滿感激,她服藥之際便知老翁的用意,他是擔心仨人在湍急的地下河中溺水身亡。既然出口在棺槨內,驚擾長老的遺骸便在所難免。
老翁揚起嘴角端詳著戶綰,讚許道:「姑娘敏慧聰穎,一嘗便知是何丹藥,必然精通醫經藥理,年紀輕輕有如此造詣,著實令老夫刮目相看。」
「前輩抬看了。」戶綰謙遜道:「晚輩不過略知一二,論醫藥造詣還得是百里氏族的先祖,竟能研製出世人夢寐以求的長生藥方。金丹卷雖是禍根,無疑也是撼世寶藏。我原只當不死金丹為笑談,入了古墓才全然顛覆了我的認知,方覺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前輩不正是活生生的例證嗎。」
「我活了千年,看盡世事變遷,烽火亂世也好,太平盛世也罷,都如過眼雲煙。活得久了,對人情冷暖無動於衷,對山河湖海興味索然,時間於我不過是無盡的寂寞,箇中滋味一言難盡。洗盡鉛華無求無欲,唯一所願便是肉身化塵歸土,靈修魂飛魄散。」老翁輕輕撫摸著身下的棺槨,落寞道:「世人夢寐以求的不死身,無非是入了一道又一道繁複的輪迴,走了一程又一程孤獨的旅途,感受不到真實,體會不到陳雜的百味人生,與行屍走肉何異!七年前兩族交戰,死傷無數,這場戰爭不禁讓我思考金丹卷存在的意義,儘管封存在鰷山深處,它依然是個禍端。你們的到來興許是個契機,我活夠了,也活累了,作為三身族最後一個無量壽身,能與金丹卷一同化為灰燼也算死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