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因此林琅略微留心,雖說這些將軍都有被人帶走詢問一些軍情,只是次數遠比不上徐將軍頻繁,而且這些漢子們就算是遭到了非人的待遇,但都咬牙忍著,為的就是保住自己的氣節,可徐將軍偏偏和眾人不同,每次都能叫的無比悽慘,連徒毅手下見慣了嚴刑逼問的護衛聽了都不由自主的豎起了寒毛。
這樣瞧起來,未免有些畫蛇添足,而且出賣軍情的時間也有了,但是林琅還是不明白,徐將軍為什麼要通敵叛國呢?那些蠻夷窮的叮噹響,就算許他什麼高官厚祿,只怕也不實際,沒人會蠢得相信這些野狼的話,尤其是常年和他們打交道的徐將軍。財權誘惑不到人,那麼徐將軍是有了什麼把柄在他們手上?
沒有琢磨清楚,林琅不敢隨意說徐將軍是內奸,現下徐將軍在他們這些俘虜的眼中,地位只怕與魏老將軍一致,這個時候,他這個『叛徒奸細』要是反過來指責這位大英雄,只怕沒有人相信倒也罷了,就怕自己莽撞的給奸細打了掩護,因此再沒有萬全之策之前,林琅選擇按捺住性子,靜等時機到來。
南安王的軍隊很快就到了前線,好在局面還沒惡劣的太快,這回再沒有人攔著魏小將軍去做先鋒了,魏家的清譽需要這次的反攻,南安王也需要一個熟悉地形的前鋒掠陣。有些事,只有身臨其境才知道怪異,魏小將軍和敵方交戰時,總覺得自己束手束腳的,對方就算知道他的一些習慣也不該這樣奇怪。
幾場小戰打下來,魏小將軍越發小心起來了,不單是因為周圍的士兵用懷疑的眼神看著,還有李裨將!近幾日,他越來越奇怪了,魏小將軍推測不久就有一場偷襲,又或是什麼別的,總之這事他斷斷處理不來,雖然他也看不慣南安王的一些勛貴做派,可是主帥信錯了人,禍害的就是他們魏家守了這麼多年的邊疆,那些百姓都會受到欺凌!
因此,魏小將軍找了他家的心腹以及軍中德高望重的幾位將軍一同前去稟報李裨將的不妥之處。可他錯就錯在尋了那些大人一起去,若只有他一人,南安王或許還會相信一二,可夾帶著其他幾位,這就不是勸誡了,反而帶著些威脅。
南安王本就為了這次的戰事焦頭爛額,又因邊疆將士難以管教,且他們都瞧不上他這個主帥而急需戰功來向眾人證明,這個時候告訴他,自己正要提拔的人是內奸,而且他們都沒有確切的證據,只是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若不帶著懷疑的眼光去看,哪裡有什麼問題?
兩方爭執不下,魏小將軍的確沒有抓個正著,只是這種種疑點加在一起,也該把人先關起來嚴加看管,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可是南安王非要和他們對著幹,老將們知道這個時候不能激怒了主帥,便強行帶走了怒髮衝冠的魏小將軍,隨後安撫他:李裨將再怎麼得南安王信任都好,只要找人死盯著,消息傳不出,一切都是於事無補。
魏小將軍也知自己沒有確實的證據,只憑那些疑點,的確不能讓李裨將束手就擒,只是看著南安王不領情反而依舊對他委以重任的模樣,氣瘋了!軍情緊急,哪裡容得了他這樣小性子?萬般無奈也只能加強對李裨將的看管,而且還要擔心打草驚蛇之後讓他行事更加小心,從其他不知道的地方傳了消息出去。。。
☆、結局中
當林琅在俘虜營中看見南安王的時候,他就料定了這些蠻夷在他們不知道的時候,也不知從哪裡學了兵法,將『兵貴神速』這四個字展現的淋漓盡致。
南安王看著林琅居高臨下的看著自己,心中冒出了羞愧氣憤等等其他情緒,林琅蹲下身來,一臉複雜的問道:「王爺,您這是?」
其他將領也想問清楚,他這一軍主帥,怎麼沒打仗就被人給俘虜了呢?簡直荒唐!不過林琅也就這麼一問,實在不指望這位王爺能回答他,這麼丟人的事,換了他來,也只會一言不發。而且這也不難猜,只怕是魏兄沒有看好李裨將,叫他有機可乘,這才導致了南安王這個主帥被俘,且不動一兵一卒。
只是這樣,李裨將怕是不能再留在軍中了,這樣一枚得力的棋子只用了這一次,未免太可惜了。哦,不對,軍中應當還有他們的同夥,只是官職不如李裨將,看來徹查軍中的事情是刻不容緩了。
主帥在自己帳中待著,第二日便不見了,此事若是讓人知曉,只會動搖軍心,還不等軍中老人將此事謀劃好,蠻夷便送來了使者,將此事捅了一個乾淨。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是規矩,主帥不見了,軍中的二把手也就暫時接管軍務,面對蠻夷求和之事,他也做不得主,便只能先將人摁下,然後讓人八百里加急,將此事告知聖上。
事情傳回朝中,滿朝震盪,這一軍主帥就這麼輕而易舉的被人給俘虜了不說,就單單是主帥不聽勸誡,一意孤行,釀成大禍,便足以將他革職查辦了!只是對方現在勢頭正好,偏要與我朝議和,實在是狼子野心。
徒毅聽到他們想要議和的消息,便鬆了一口氣,對方敢在這個時候議和,一定是做了完全的準備,知道我朝一定會同意這次協商。至於他們的把握,一定是俘虜了什麼重要的人,重要到能讓皇上同意議和的人也只有林琅了,畢竟這幾十年,邊疆蠻夷被魏老將軍壓制的死死的,軍事力量得不到發展,現下我軍雖是不敵,可等我們緩過勁來,蠻夷只能再灰溜溜的回到草原深處過苦日子。
這樣瞧起來,未免有些畫蛇添足,而且出賣軍情的時間也有了,但是林琅還是不明白,徐將軍為什麼要通敵叛國呢?那些蠻夷窮的叮噹響,就算許他什麼高官厚祿,只怕也不實際,沒人會蠢得相信這些野狼的話,尤其是常年和他們打交道的徐將軍。財權誘惑不到人,那麼徐將軍是有了什麼把柄在他們手上?
沒有琢磨清楚,林琅不敢隨意說徐將軍是內奸,現下徐將軍在他們這些俘虜的眼中,地位只怕與魏老將軍一致,這個時候,他這個『叛徒奸細』要是反過來指責這位大英雄,只怕沒有人相信倒也罷了,就怕自己莽撞的給奸細打了掩護,因此再沒有萬全之策之前,林琅選擇按捺住性子,靜等時機到來。
南安王的軍隊很快就到了前線,好在局面還沒惡劣的太快,這回再沒有人攔著魏小將軍去做先鋒了,魏家的清譽需要這次的反攻,南安王也需要一個熟悉地形的前鋒掠陣。有些事,只有身臨其境才知道怪異,魏小將軍和敵方交戰時,總覺得自己束手束腳的,對方就算知道他的一些習慣也不該這樣奇怪。
幾場小戰打下來,魏小將軍越發小心起來了,不單是因為周圍的士兵用懷疑的眼神看著,還有李裨將!近幾日,他越來越奇怪了,魏小將軍推測不久就有一場偷襲,又或是什麼別的,總之這事他斷斷處理不來,雖然他也看不慣南安王的一些勛貴做派,可是主帥信錯了人,禍害的就是他們魏家守了這麼多年的邊疆,那些百姓都會受到欺凌!
因此,魏小將軍找了他家的心腹以及軍中德高望重的幾位將軍一同前去稟報李裨將的不妥之處。可他錯就錯在尋了那些大人一起去,若只有他一人,南安王或許還會相信一二,可夾帶著其他幾位,這就不是勸誡了,反而帶著些威脅。
南安王本就為了這次的戰事焦頭爛額,又因邊疆將士難以管教,且他們都瞧不上他這個主帥而急需戰功來向眾人證明,這個時候告訴他,自己正要提拔的人是內奸,而且他們都沒有確切的證據,只是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若不帶著懷疑的眼光去看,哪裡有什麼問題?
兩方爭執不下,魏小將軍的確沒有抓個正著,只是這種種疑點加在一起,也該把人先關起來嚴加看管,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可是南安王非要和他們對著幹,老將們知道這個時候不能激怒了主帥,便強行帶走了怒髮衝冠的魏小將軍,隨後安撫他:李裨將再怎麼得南安王信任都好,只要找人死盯著,消息傳不出,一切都是於事無補。
魏小將軍也知自己沒有確實的證據,只憑那些疑點,的確不能讓李裨將束手就擒,只是看著南安王不領情反而依舊對他委以重任的模樣,氣瘋了!軍情緊急,哪裡容得了他這樣小性子?萬般無奈也只能加強對李裨將的看管,而且還要擔心打草驚蛇之後讓他行事更加小心,從其他不知道的地方傳了消息出去。。。
☆、結局中
當林琅在俘虜營中看見南安王的時候,他就料定了這些蠻夷在他們不知道的時候,也不知從哪裡學了兵法,將『兵貴神速』這四個字展現的淋漓盡致。
南安王看著林琅居高臨下的看著自己,心中冒出了羞愧氣憤等等其他情緒,林琅蹲下身來,一臉複雜的問道:「王爺,您這是?」
其他將領也想問清楚,他這一軍主帥,怎麼沒打仗就被人給俘虜了呢?簡直荒唐!不過林琅也就這麼一問,實在不指望這位王爺能回答他,這麼丟人的事,換了他來,也只會一言不發。而且這也不難猜,只怕是魏兄沒有看好李裨將,叫他有機可乘,這才導致了南安王這個主帥被俘,且不動一兵一卒。
只是這樣,李裨將怕是不能再留在軍中了,這樣一枚得力的棋子只用了這一次,未免太可惜了。哦,不對,軍中應當還有他們的同夥,只是官職不如李裨將,看來徹查軍中的事情是刻不容緩了。
主帥在自己帳中待著,第二日便不見了,此事若是讓人知曉,只會動搖軍心,還不等軍中老人將此事謀劃好,蠻夷便送來了使者,將此事捅了一個乾淨。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是規矩,主帥不見了,軍中的二把手也就暫時接管軍務,面對蠻夷求和之事,他也做不得主,便只能先將人摁下,然後讓人八百里加急,將此事告知聖上。
事情傳回朝中,滿朝震盪,這一軍主帥就這麼輕而易舉的被人給俘虜了不說,就單單是主帥不聽勸誡,一意孤行,釀成大禍,便足以將他革職查辦了!只是對方現在勢頭正好,偏要與我朝議和,實在是狼子野心。
徒毅聽到他們想要議和的消息,便鬆了一口氣,對方敢在這個時候議和,一定是做了完全的準備,知道我朝一定會同意這次協商。至於他們的把握,一定是俘虜了什麼重要的人,重要到能讓皇上同意議和的人也只有林琅了,畢竟這幾十年,邊疆蠻夷被魏老將軍壓制的死死的,軍事力量得不到發展,現下我軍雖是不敵,可等我們緩過勁來,蠻夷只能再灰溜溜的回到草原深處過苦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