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聖上明擺著是要拿兩位皇子與徒毅相鬥,叫徒毅更強一些,可兩位皇子的性格自幼不同,八皇子更為坦率浮躁些,此次事敗,明知自己在他父皇心中再無繼位的可能,偏偏是要去以卵擊石!
因他掌管著兵部,這些年下來也是培養了一些心腹,存了謀反的心思,許是抱著必死的念頭,沒有過多謀劃,粗淺的便在面聖后的第二日夜晚,起兵包圍了皇宮。正如小孩子玩鬧一般,八皇子的軍隊還沒有靠近聖上的寢宮便被人一舉拿下了,八皇子被捕,面無愧色,仰天大笑道:「暢快!」
皇上這才知道,自己這些年有多虧欠自己的孩子,先太子被寄予太多希望,反而被人陷害了,而那些孩子皆被自己忽略的心性偏移,一個接一個的落井下石。他原以為,一開始便將繼承人定下,那些孩子可以定心,就算有幾個要奪皇位也不會太過,誰成想皇室還是皇室,一點也沒有改變過,為了這個位置,爭了一個頭破血流!
最後,八皇子被圈禁,七皇子也沒有被放過,剝奪了他的權力,戶部、兵部一併歸徒毅掌管。至此,朝臣被換了一批,大局已定。。。
聖上處理完這些事情之後,便病倒了,原先健碩的身子也因這場病消磨掉了許多,昏迷前便定下了由五皇子徒毅監國,內閣大臣輔佐。
徒毅因聖上病了,也沒有再做推辭,接過了這個責任,在得知林琅離京多日乃是調往邊疆後,便將聖上昏迷前早就定下卻隱而不發的聖旨拿出,正式將魏老將軍調離邊疆,並把回京多日的南安王掉去了邊疆。
傳聖旨的任務原不用徒漓去,徒毅不知心裡想什麼,偏還是將他派去,朝臣不明就裡,但想著聖上昏迷未醒,說不準日後就換了徒毅做天子,人家願意派同胞兄弟走這麼一遭,他們攔什麼?難不成是嫌自己的烏紗帽戴的不夠舒服嗎?因此徒漓便帶著聖旨和南安王快馬加鞭趕去了邊疆,隨同的一部分是保護他們二人安危,另一些則是徒毅送去給林琅的護衛。。。
徒漓還沒和魏老將軍抵達京城的時候,便又接到了徒毅的書信,帶走了一部分人馬,前往山東處理賑災事宜。還記得徒漓第一次帶著公務離京便是前去賑災,如今他兄長掌權,又如此信任他,自是要打著十二分的精神,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處理此次賑災,切不可再出現上次的失誤,更不能讓那些碩鼠給兄長添麻煩!
處理政事久了,徒毅逐漸享受著無人反對,萬民擁護的權力,他有了一絲動搖,或許魚和熊掌,二者皆可得?畢竟他不是他父皇,而阿琅也不是當年的林大人,或許,或許。。。徒毅有些魔怔了,權力猶如罌粟深深的吸引著他,戲本中說的那些只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帝王,終究是戲文,唱的動人心神,可那是皇位,是九五至尊,是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是可以,可以,可以。。。
縱使心裡有了這般心思,可徒毅還是惦記著林琅,他想將林琅調回京城,讓林琅做一個清閒的文官,不再小心翼翼的伴君,做當年那個鮮衣怒馬的少年郎。可是那是他父皇的聖意,現下,他還不是皇上,還不是真正的君臨天下,他只能暗暗期盼著林琅可以平安歸來。
遠在邊疆的林琅只知道現下是徒毅掌權,雖擔心他的安危,害怕他的變心,擔心他父親說的都會變成真的。。。他好想去信向那人訴說自己的相思之情,探花郎的文筆自是風流倜儻,縱使人變心了,也定能將人心哄回!可在林琅看來有了間隙的感情,還能維護多久,漫漫人生路,只怕到頭來,相看兩相厭,年少愛戀,老來怨恨。。。。
恍惚間,林琅似是聽到年少的自己,在師傅的板子下,吊兒郎當的念著『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原來他也是喜歡女子的,怎麼偏選了這麼一條路,還這般一意孤行呢?
分隔兩地,當真考驗感情,怪道這軍中的漢子,要巴巴的請人寫信回家,若是不得隻言片語,家中新婦怕就沒了指望。
自打那日與徐將軍等人商量過後,林琅便像一個沒事人一樣,在軍中閒逛,一日見一個受了輕傷的士兵提筆苦惱,詢問之下才知軍中原先一名會寫字的大夫不見了,士兵們原先大多都是請他代筆,或許是死在戰場上的緣故,好幾日都不見他。
我朝治軍嚴謹,就連大夫也都是記錄在冊,驟然不見確實可疑,林琅特意查了一下軍中的記錄,又書信一封,讓人按照軍中記錄的地址,前去查看,而他便暫時幫著士兵寫家書,也好混進他們的隊伍中探查。
不過幾日的功夫,林琅的名聲便打出去了,軍中的小士兵們都知道打京裡頭來了一位監軍,最是和善,文采極好,願意幫他們修書回家。而顧夏安排的人也已經到了邊疆,得了林琅的信物一路直奔前線,帶來了軍中稀缺的藥物還有大夫。也是林琅事先和南安王、徐將軍打過招呼,顧家的商隊方能在邊疆暢通無阻,又的軍隊護送而來。
林琅雖是文官,可也聽朝中老臣誇讚魏老將軍治軍,就算是有內奸存在,也不該被敵人以破竹之勢攻破防線,又遲遲不能反擊,若只是內奸通報防線薄弱之處,不應該潰敗的這般迅速才是。因此當得知是內奸之禍,林琅便立刻修書一封,讓顧夏在原先的安排上,幫著找了些醫術高明的大夫前來,正好替將士們查看是否有不妥之處。
因他掌管著兵部,這些年下來也是培養了一些心腹,存了謀反的心思,許是抱著必死的念頭,沒有過多謀劃,粗淺的便在面聖后的第二日夜晚,起兵包圍了皇宮。正如小孩子玩鬧一般,八皇子的軍隊還沒有靠近聖上的寢宮便被人一舉拿下了,八皇子被捕,面無愧色,仰天大笑道:「暢快!」
皇上這才知道,自己這些年有多虧欠自己的孩子,先太子被寄予太多希望,反而被人陷害了,而那些孩子皆被自己忽略的心性偏移,一個接一個的落井下石。他原以為,一開始便將繼承人定下,那些孩子可以定心,就算有幾個要奪皇位也不會太過,誰成想皇室還是皇室,一點也沒有改變過,為了這個位置,爭了一個頭破血流!
最後,八皇子被圈禁,七皇子也沒有被放過,剝奪了他的權力,戶部、兵部一併歸徒毅掌管。至此,朝臣被換了一批,大局已定。。。
聖上處理完這些事情之後,便病倒了,原先健碩的身子也因這場病消磨掉了許多,昏迷前便定下了由五皇子徒毅監國,內閣大臣輔佐。
徒毅因聖上病了,也沒有再做推辭,接過了這個責任,在得知林琅離京多日乃是調往邊疆後,便將聖上昏迷前早就定下卻隱而不發的聖旨拿出,正式將魏老將軍調離邊疆,並把回京多日的南安王掉去了邊疆。
傳聖旨的任務原不用徒漓去,徒毅不知心裡想什麼,偏還是將他派去,朝臣不明就裡,但想著聖上昏迷未醒,說不準日後就換了徒毅做天子,人家願意派同胞兄弟走這麼一遭,他們攔什麼?難不成是嫌自己的烏紗帽戴的不夠舒服嗎?因此徒漓便帶著聖旨和南安王快馬加鞭趕去了邊疆,隨同的一部分是保護他們二人安危,另一些則是徒毅送去給林琅的護衛。。。
徒漓還沒和魏老將軍抵達京城的時候,便又接到了徒毅的書信,帶走了一部分人馬,前往山東處理賑災事宜。還記得徒漓第一次帶著公務離京便是前去賑災,如今他兄長掌權,又如此信任他,自是要打著十二分的精神,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處理此次賑災,切不可再出現上次的失誤,更不能讓那些碩鼠給兄長添麻煩!
處理政事久了,徒毅逐漸享受著無人反對,萬民擁護的權力,他有了一絲動搖,或許魚和熊掌,二者皆可得?畢竟他不是他父皇,而阿琅也不是當年的林大人,或許,或許。。。徒毅有些魔怔了,權力猶如罌粟深深的吸引著他,戲本中說的那些只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帝王,終究是戲文,唱的動人心神,可那是皇位,是九五至尊,是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是可以,可以,可以。。。
縱使心裡有了這般心思,可徒毅還是惦記著林琅,他想將林琅調回京城,讓林琅做一個清閒的文官,不再小心翼翼的伴君,做當年那個鮮衣怒馬的少年郎。可是那是他父皇的聖意,現下,他還不是皇上,還不是真正的君臨天下,他只能暗暗期盼著林琅可以平安歸來。
遠在邊疆的林琅只知道現下是徒毅掌權,雖擔心他的安危,害怕他的變心,擔心他父親說的都會變成真的。。。他好想去信向那人訴說自己的相思之情,探花郎的文筆自是風流倜儻,縱使人變心了,也定能將人心哄回!可在林琅看來有了間隙的感情,還能維護多久,漫漫人生路,只怕到頭來,相看兩相厭,年少愛戀,老來怨恨。。。。
恍惚間,林琅似是聽到年少的自己,在師傅的板子下,吊兒郎當的念著『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原來他也是喜歡女子的,怎麼偏選了這麼一條路,還這般一意孤行呢?
分隔兩地,當真考驗感情,怪道這軍中的漢子,要巴巴的請人寫信回家,若是不得隻言片語,家中新婦怕就沒了指望。
自打那日與徐將軍等人商量過後,林琅便像一個沒事人一樣,在軍中閒逛,一日見一個受了輕傷的士兵提筆苦惱,詢問之下才知軍中原先一名會寫字的大夫不見了,士兵們原先大多都是請他代筆,或許是死在戰場上的緣故,好幾日都不見他。
我朝治軍嚴謹,就連大夫也都是記錄在冊,驟然不見確實可疑,林琅特意查了一下軍中的記錄,又書信一封,讓人按照軍中記錄的地址,前去查看,而他便暫時幫著士兵寫家書,也好混進他們的隊伍中探查。
不過幾日的功夫,林琅的名聲便打出去了,軍中的小士兵們都知道打京裡頭來了一位監軍,最是和善,文采極好,願意幫他們修書回家。而顧夏安排的人也已經到了邊疆,得了林琅的信物一路直奔前線,帶來了軍中稀缺的藥物還有大夫。也是林琅事先和南安王、徐將軍打過招呼,顧家的商隊方能在邊疆暢通無阻,又的軍隊護送而來。
林琅雖是文官,可也聽朝中老臣誇讚魏老將軍治軍,就算是有內奸存在,也不該被敵人以破竹之勢攻破防線,又遲遲不能反擊,若只是內奸通報防線薄弱之處,不應該潰敗的這般迅速才是。因此當得知是內奸之禍,林琅便立刻修書一封,讓顧夏在原先的安排上,幫著找了些醫術高明的大夫前來,正好替將士們查看是否有不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