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林如海原先只以為這孩子只是想告訴他,喜歡上了徒毅,想在家中多留幾日見見黛玉回門,再陪陪五皇子殿下,可萬萬沒想到林琅這孩子到了今天還是沒有醒悟過來,那些個情情愛愛能做飯吃不成?就算他同意了他們兩人之間的事情,那還能怎樣?總不見得這兩個人還要將此事公之於眾吧!這世上的人,哪一個不會指著他們的脊梁骨說三道四的,那些閒言碎語,他們那裡撐得住?
怕不是這個孩子有樣學樣跟著他師傅的步子走,可也不仔細想想他師傅和王爺是過了多少年方才在一起的?他們才幾歲,一輩子還有這麼長,這種誓言哪裡是輕易之下便可以許下的?他師傅那麼聰明的人,面對這事還要思考那麼多年,方才下定決心,否則怎麼會在江南那麼多年,說什麼也不肯回京任職,若不是為了林琅這小子,他們之間這段感情說不得要再熬上幾年,方才有個結果。
林如海原先還可以鎮定自若的看著林琅,此刻越想越火,那種翩翩有禮的風範他卻是做不到了,薄怒道:「你也不必求我,自幼你便不肯聽我的話,如今長大了自是不用再問我的意見,喜歡什麼便只管做去了!」
林琅見林如海神色大變,便知他爹是鐵了心要不肯答應兩人之間的事情,其實他自己也可以預料的到,但,不論為了什麼,今日總是要說清楚的。遂直起身來,輕聲說著:「爹,我也知道自己怎麼做才是最好的,可是只要想到他和別的人在一處,同進同出,無論他心中有沒有那個人,我這心裡都不好受。。。我想著,既我是這般感覺,那麼他也定然是這樣,如此說來,我又為何要為著別人的眼光,傷害自己和他?我,我,爹,兒子不孝,此生認定了他,絕不改變!」林琅說話的聲音小極了,也不管林如海是否聽見了,只是抱著一吐為快的想法,這會子全說出來了,整個人心思也鬆快了不少。
林如海看著低頭跪在他面前的兒子,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或許真的如凌雲子那廝所說,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闖一個頭破血流,受了傷,失魂落魄了,自然會回家來。可是他怎麼捨得,林琅所走每一步,都有他在明在暗的護著,再大的風波,只要孩子在他身邊,他總會護好,說他護短,叫一個天之驕子成了養在溫室之中的花朵,又有什麼干係?可是等他百年之後要如何?誰能護著這個不省心的一輩子呢?要不是瞧著徒毅日後能護著一二,且是真心喜歡那孩子,他哪裡會鬆口?
林琅原就是想要向聖上再請假幾日,推遲幾天出門,最好能等黛玉三朝回門之後再出發,怎奈林如海壓根不聽林琅說話解釋,也不知他心裡頭究竟是怎麼想的。不過冷眼瞧著林如海的模樣像是想快些讓這兩人分開一些時日各自好好冷靜一下才是。至於林琅說什麼喜歡不喜歡,相守一生,再無他人。。。林如海也只是聽聽而已,雖說他不希望自己兒子那麼憂愁神傷,可是這世道,終究容不下他們兩人,縱使他們真的可以做到不離不棄,就算徒毅放棄皇位,唉~且再過些時日吧。
林如海先前允許林琅和徒毅混在一處,但是絕對不會允許他們兩人這般放肆,看林琅所說所言,神色舉止,分明是要與那五皇子昭告天下的節奏這才叫他重新開始思考如何面對這個從小疼著護著的心頭肉。
其實林如海也不是古板的人,至於在香火一事上,這慎親王家中還有一個親兄弟,日後大不了從十四皇子那過繼一個,再說他林家,黛玉是個心思細膩的孩子,雖不知道這段日子林琅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但在離家的前一日,便說好以後她要將自己的孩子送一個回林家繼承香火。
林如海也不知該說什麼是好,林琅兄妹對於要廝守終生的人和感情總是苛刻的要求著自己和對方,許是小時候受了他們娘的影響,一個兩個的都是這麼個脾氣。林如海既會去勸林琅,便是已經想通了的,只是世事難料,人心難測,他可以保證自己永遠不會因此輕視了林琅去,但是別人呢?
林琅將來是要在朝堂之上立足的,無論官職大小,這官聲定是不能差的,否則不叫天下之人指指點點,這官場上的豺狼虎豹也能就這一件事情死死地咬住他的把柄不放!林如海不想他做什麼放浪形骸的狂生,也不想他做那什麼飽讀詩書的舉世賢者,平平淡淡的過完這一輩子並無什麼不好,可為了一個男人這般與世人作對,斷斷不行!思及此處,林如海越發不想將藏在枕下的調令拿出來。
在疼惜林琅這件事情上,皇上和林如海一向都是統一戰線的,自然也願意為林如海大開方便之門,林如海原就求了兩份旨意,只看事態發展再決定要不要拿出這第二份調令,如今看來,第一份調令或許也是不錯的試路石。
林如海鐵了心不鬆口,也就意味著林琅再沒有回頭的餘地,跪在微涼的地板許久後,管家按照林如海的意思將林琅的行禮收拾好,便扶起了他,慢慢的送林琅離開了家門。
。。。。。。
徒毅送林琅回家後,便直接入宮去了,這五皇子原就經常入宮陪伴聖駕,因此那些暗懷鬼胎的官員也不覺得徒毅此時入宮有哪裡奇怪,誰知他此次入宮竟給日後帝位之爭起了一個鋪墊效果。
聖上如今也老了,身子骨雖還算硬朗,但如今也是寒秋了,再加上今日休沐,不必起一個大早去上早朝,因此徒毅到宮裡的時候聖上正巧還在用早膳。聖上瞧徒毅進宮來了也是高興,招呼問道:「可用過早膳了嗎?今日御膳房裡的這道糕點做的甜而不膩,軟糯又不粘牙,你可要來一點?」
怕不是這個孩子有樣學樣跟著他師傅的步子走,可也不仔細想想他師傅和王爺是過了多少年方才在一起的?他們才幾歲,一輩子還有這麼長,這種誓言哪裡是輕易之下便可以許下的?他師傅那麼聰明的人,面對這事還要思考那麼多年,方才下定決心,否則怎麼會在江南那麼多年,說什麼也不肯回京任職,若不是為了林琅這小子,他們之間這段感情說不得要再熬上幾年,方才有個結果。
林如海原先還可以鎮定自若的看著林琅,此刻越想越火,那種翩翩有禮的風範他卻是做不到了,薄怒道:「你也不必求我,自幼你便不肯聽我的話,如今長大了自是不用再問我的意見,喜歡什麼便只管做去了!」
林琅見林如海神色大變,便知他爹是鐵了心要不肯答應兩人之間的事情,其實他自己也可以預料的到,但,不論為了什麼,今日總是要說清楚的。遂直起身來,輕聲說著:「爹,我也知道自己怎麼做才是最好的,可是只要想到他和別的人在一處,同進同出,無論他心中有沒有那個人,我這心裡都不好受。。。我想著,既我是這般感覺,那麼他也定然是這樣,如此說來,我又為何要為著別人的眼光,傷害自己和他?我,我,爹,兒子不孝,此生認定了他,絕不改變!」林琅說話的聲音小極了,也不管林如海是否聽見了,只是抱著一吐為快的想法,這會子全說出來了,整個人心思也鬆快了不少。
林如海看著低頭跪在他面前的兒子,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或許真的如凌雲子那廝所說,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闖一個頭破血流,受了傷,失魂落魄了,自然會回家來。可是他怎麼捨得,林琅所走每一步,都有他在明在暗的護著,再大的風波,只要孩子在他身邊,他總會護好,說他護短,叫一個天之驕子成了養在溫室之中的花朵,又有什麼干係?可是等他百年之後要如何?誰能護著這個不省心的一輩子呢?要不是瞧著徒毅日後能護著一二,且是真心喜歡那孩子,他哪裡會鬆口?
林琅原就是想要向聖上再請假幾日,推遲幾天出門,最好能等黛玉三朝回門之後再出發,怎奈林如海壓根不聽林琅說話解釋,也不知他心裡頭究竟是怎麼想的。不過冷眼瞧著林如海的模樣像是想快些讓這兩人分開一些時日各自好好冷靜一下才是。至於林琅說什麼喜歡不喜歡,相守一生,再無他人。。。林如海也只是聽聽而已,雖說他不希望自己兒子那麼憂愁神傷,可是這世道,終究容不下他們兩人,縱使他們真的可以做到不離不棄,就算徒毅放棄皇位,唉~且再過些時日吧。
林如海先前允許林琅和徒毅混在一處,但是絕對不會允許他們兩人這般放肆,看林琅所說所言,神色舉止,分明是要與那五皇子昭告天下的節奏這才叫他重新開始思考如何面對這個從小疼著護著的心頭肉。
其實林如海也不是古板的人,至於在香火一事上,這慎親王家中還有一個親兄弟,日後大不了從十四皇子那過繼一個,再說他林家,黛玉是個心思細膩的孩子,雖不知道這段日子林琅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但在離家的前一日,便說好以後她要將自己的孩子送一個回林家繼承香火。
林如海也不知該說什麼是好,林琅兄妹對於要廝守終生的人和感情總是苛刻的要求著自己和對方,許是小時候受了他們娘的影響,一個兩個的都是這麼個脾氣。林如海既會去勸林琅,便是已經想通了的,只是世事難料,人心難測,他可以保證自己永遠不會因此輕視了林琅去,但是別人呢?
林琅將來是要在朝堂之上立足的,無論官職大小,這官聲定是不能差的,否則不叫天下之人指指點點,這官場上的豺狼虎豹也能就這一件事情死死地咬住他的把柄不放!林如海不想他做什麼放浪形骸的狂生,也不想他做那什麼飽讀詩書的舉世賢者,平平淡淡的過完這一輩子並無什麼不好,可為了一個男人這般與世人作對,斷斷不行!思及此處,林如海越發不想將藏在枕下的調令拿出來。
在疼惜林琅這件事情上,皇上和林如海一向都是統一戰線的,自然也願意為林如海大開方便之門,林如海原就求了兩份旨意,只看事態發展再決定要不要拿出這第二份調令,如今看來,第一份調令或許也是不錯的試路石。
林如海鐵了心不鬆口,也就意味著林琅再沒有回頭的餘地,跪在微涼的地板許久後,管家按照林如海的意思將林琅的行禮收拾好,便扶起了他,慢慢的送林琅離開了家門。
。。。。。。
徒毅送林琅回家後,便直接入宮去了,這五皇子原就經常入宮陪伴聖駕,因此那些暗懷鬼胎的官員也不覺得徒毅此時入宮有哪裡奇怪,誰知他此次入宮竟給日後帝位之爭起了一個鋪墊效果。
聖上如今也老了,身子骨雖還算硬朗,但如今也是寒秋了,再加上今日休沐,不必起一個大早去上早朝,因此徒毅到宮裡的時候聖上正巧還在用早膳。聖上瞧徒毅進宮來了也是高興,招呼問道:「可用過早膳了嗎?今日御膳房裡的這道糕點做的甜而不膩,軟糯又不粘牙,你可要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