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別怕,我沒有惡意,只是認錯人了。”阿白見得如此慘烈的情景,心中一痛,急忙皺眉解釋道,伸手想扶那女娃一把,見她恐懼更甚,只得作罷
女娃和男童抱成一團,噤若寒蟬,瑟瑟發抖,警惕的看向對他們而言危險的,可以主宰生死的女子
阿白亦是眉頭緊蹙,凌楚?怎麼會落得這般地步?這女娃的氣息也有些熟悉,她卻是誰呢?
暗暗掐指一算,心下大驚
清衡!
如今阿白功力今非昔比,又身懷妖族氣運,手中還有和人族牽扯甚深的牡丹盞,面對兩個弱小的人族幼童,輕易便掐算出了前因後果
男童卻是凌楚無疑,這女娃也的確是驪山的清衡仙子,原是自己離開驪山之後,聖母雲遊歸來,知曉了清衡在驪山所行之事,心中對清衡既痛恨又惋惜,奈何她本性已壞大錯已成,只能將其貶下凡塵,一是懲罰,二是望其磨鍊道心重回正途,可憐清衡自以為生來為仙,便高高在上不可一世,怎料一朝淪落塵泥,怕是生不如死。
這女娃已是清衡的第二世,前世她出身富貴怎料家道中落,淪落風塵,所幸被一公子贖回家中,經歷種種艱難,眼看就要共結鴛盟,只是還未成親,世道忽然就亂了,公子家破人亡,她亦在馬蹄下被踐成血泥。
阿白胸中並沒有任何大仇得報的快意,有的只是悵然,那時她一介小妖,只以為清衡仙子是世間難以翻越的高山,她貴為仙子,又是聖母的弟子,有驪山作為後盾,阿白並不敢肖想報仇之事,畢竟她是妖,清衡是天上的仙子,阿白只想離她遠遠的,再也不想起驪山,卻不曾想今天掐算出,曾經身份低微的小妖,竟和還聖母有一段師徒之緣,阿白嗤笑
清衡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她難免欣慰,只是這一切卻和上一世的薄命的姬蕊,和面前這個倔強可憐的女娃沒有關係,阿白從不認為,她們是一個人,同樣,凌楚也是,前世他已然付出代價,她沒有狠毒到讓其他人去償還這個錯。轉世和如今的人有什麼關係,她阿白前世也可能是人,是草,是鹿,她可能與清風結緣,又或許曾在這塵世中與那家公子暗許下了一段情愫,可無論是什麼,那都不是她白妖妖。現如今,只有阿白,也只是阿白。
所以女娃和男童的慘狀並沒有讓她快慰,只覺得鬱結。雖然知道他二人要重回天庭,必然要經受一番劫難,只是坎坷的一生,難道劫難二字就可以抵消了嗎?
阿白素白的衣袖拂過,姐弟二人嚇得閉禁了眼睛,等了一會,卻發現想像中的痛苦並沒有降臨,身子的不適卻在逐漸遠去,女娃小心翼翼的張開眼睛,白衣勝雪的女子早已沒了蹤跡,她身上輕快了很多,低頭竟發現原本潰爛的只剩森森白骨的小腿,居然痊癒了,血肉飽滿,如此真實,原本流血的膝蓋也恢復如初,女娃痛哭出聲
“多謝仙女姐姐!多謝仙女姐姐!……”
她帶著弟弟狠狠地在地上磕了幾個頭,頓時把街上的青磚都染上了血色……
耳邊似乎傳來幽幽的低嘆,“長安東街懷玉巷,有一位阮老先生,他一生孤苦,最是善良,經常收留一些無家可歸的孩童,教他們讀書習字,你二人若是無處可去,他會收下你們的……”
且不說女娃如何感激涕零,阿白此時已然出現在長安城外
並非什麼以德報怨,她只是遵從本心,無意插手二人修仙之事,只是想要彼時還輾轉人世的幼童,多一絲溫暖,少一分磨難
他相信,她給兩人找的的先生,會好好教導他們做人。
玉娘太上忘情,飛升可期,阮郎孤身一人,終老凡塵……
昔年只覺心痛,如今卻也釋然,終是尊重了二人的選擇。
愛過就好,那些紛紛擾擾,塵埃落定,反倒生出歡喜。
就讓回憶落滿塵埃,她不去打擾,且容它在角落了靜謐的歡喜著。
最後看一眼高高的城樓上漆刻著長安二字的木質牌匾,分明潔淨如新,阿白卻已然望見了風雨中它斑駁的模樣……
了斷一番因果,阿白只覺得身上一輕,似乎有什麼看不見的枷鎖悄然鬆開,無意去探究其中的糾葛,她一襲白衣漸行漸遠,沒有驚動半分塵埃
既已塵埃落定,那便來去隨緣。
番外之大婚
是夜。
山間小道之上驚現無數撐傘而來的身影,明月孤懸,細雨如織,落的纏綿而多情,不似人間景致。
憧憧的人影漸漸近了,只見一片艷麗的紅以及絢爛的燭光,妙齡女子皆著水紅衣裳,男子則是莊重的玄黑,男女眾妖分列兩旁,左手撐朱紅描金牡丹傘,右手執歡喜龍鳳紅燭,燭光將原本鮮艷的傘映得更是彤紅一片,相互輝映之下,千里之內一片透亮,割碎了寂靜的雨夜。
長長的隊伍浩浩蕩蕩的走來,兩側群妖秉燭開道,中間是仿若重樓一般巍峨精巧鮮妍絕麗的鸞轎,朱羅玉幔,頂部四角翹起,若騰飛之狀,金線盤布之上,繪著神秘詭譎充滿力量的上古圖騰,轎沿周側垂著金色的合歡鈴,行走之間相互碰撞,卻沒有發出一絲聲響。
行至燈火通明,飾滿紅妝的山洞外,兩側眾妖齊齊止步躬身,齊聲道:“恭迎妖后!”
鸞轎上合歡鈴泠泠作響,夜雨漸漸滂沱,將朱紅紙傘敲的聲聲悅耳,宛若鐘磬,春風拂起朱紅的幔帳,燭影深深,掀開閨夢幾重……
女娃和男童抱成一團,噤若寒蟬,瑟瑟發抖,警惕的看向對他們而言危險的,可以主宰生死的女子
阿白亦是眉頭緊蹙,凌楚?怎麼會落得這般地步?這女娃的氣息也有些熟悉,她卻是誰呢?
暗暗掐指一算,心下大驚
清衡!
如今阿白功力今非昔比,又身懷妖族氣運,手中還有和人族牽扯甚深的牡丹盞,面對兩個弱小的人族幼童,輕易便掐算出了前因後果
男童卻是凌楚無疑,這女娃也的確是驪山的清衡仙子,原是自己離開驪山之後,聖母雲遊歸來,知曉了清衡在驪山所行之事,心中對清衡既痛恨又惋惜,奈何她本性已壞大錯已成,只能將其貶下凡塵,一是懲罰,二是望其磨鍊道心重回正途,可憐清衡自以為生來為仙,便高高在上不可一世,怎料一朝淪落塵泥,怕是生不如死。
這女娃已是清衡的第二世,前世她出身富貴怎料家道中落,淪落風塵,所幸被一公子贖回家中,經歷種種艱難,眼看就要共結鴛盟,只是還未成親,世道忽然就亂了,公子家破人亡,她亦在馬蹄下被踐成血泥。
阿白胸中並沒有任何大仇得報的快意,有的只是悵然,那時她一介小妖,只以為清衡仙子是世間難以翻越的高山,她貴為仙子,又是聖母的弟子,有驪山作為後盾,阿白並不敢肖想報仇之事,畢竟她是妖,清衡是天上的仙子,阿白只想離她遠遠的,再也不想起驪山,卻不曾想今天掐算出,曾經身份低微的小妖,竟和還聖母有一段師徒之緣,阿白嗤笑
清衡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她難免欣慰,只是這一切卻和上一世的薄命的姬蕊,和面前這個倔強可憐的女娃沒有關係,阿白從不認為,她們是一個人,同樣,凌楚也是,前世他已然付出代價,她沒有狠毒到讓其他人去償還這個錯。轉世和如今的人有什麼關係,她阿白前世也可能是人,是草,是鹿,她可能與清風結緣,又或許曾在這塵世中與那家公子暗許下了一段情愫,可無論是什麼,那都不是她白妖妖。現如今,只有阿白,也只是阿白。
所以女娃和男童的慘狀並沒有讓她快慰,只覺得鬱結。雖然知道他二人要重回天庭,必然要經受一番劫難,只是坎坷的一生,難道劫難二字就可以抵消了嗎?
阿白素白的衣袖拂過,姐弟二人嚇得閉禁了眼睛,等了一會,卻發現想像中的痛苦並沒有降臨,身子的不適卻在逐漸遠去,女娃小心翼翼的張開眼睛,白衣勝雪的女子早已沒了蹤跡,她身上輕快了很多,低頭竟發現原本潰爛的只剩森森白骨的小腿,居然痊癒了,血肉飽滿,如此真實,原本流血的膝蓋也恢復如初,女娃痛哭出聲
“多謝仙女姐姐!多謝仙女姐姐!……”
她帶著弟弟狠狠地在地上磕了幾個頭,頓時把街上的青磚都染上了血色……
耳邊似乎傳來幽幽的低嘆,“長安東街懷玉巷,有一位阮老先生,他一生孤苦,最是善良,經常收留一些無家可歸的孩童,教他們讀書習字,你二人若是無處可去,他會收下你們的……”
且不說女娃如何感激涕零,阿白此時已然出現在長安城外
並非什麼以德報怨,她只是遵從本心,無意插手二人修仙之事,只是想要彼時還輾轉人世的幼童,多一絲溫暖,少一分磨難
他相信,她給兩人找的的先生,會好好教導他們做人。
玉娘太上忘情,飛升可期,阮郎孤身一人,終老凡塵……
昔年只覺心痛,如今卻也釋然,終是尊重了二人的選擇。
愛過就好,那些紛紛擾擾,塵埃落定,反倒生出歡喜。
就讓回憶落滿塵埃,她不去打擾,且容它在角落了靜謐的歡喜著。
最後看一眼高高的城樓上漆刻著長安二字的木質牌匾,分明潔淨如新,阿白卻已然望見了風雨中它斑駁的模樣……
了斷一番因果,阿白只覺得身上一輕,似乎有什麼看不見的枷鎖悄然鬆開,無意去探究其中的糾葛,她一襲白衣漸行漸遠,沒有驚動半分塵埃
既已塵埃落定,那便來去隨緣。
番外之大婚
是夜。
山間小道之上驚現無數撐傘而來的身影,明月孤懸,細雨如織,落的纏綿而多情,不似人間景致。
憧憧的人影漸漸近了,只見一片艷麗的紅以及絢爛的燭光,妙齡女子皆著水紅衣裳,男子則是莊重的玄黑,男女眾妖分列兩旁,左手撐朱紅描金牡丹傘,右手執歡喜龍鳳紅燭,燭光將原本鮮艷的傘映得更是彤紅一片,相互輝映之下,千里之內一片透亮,割碎了寂靜的雨夜。
長長的隊伍浩浩蕩蕩的走來,兩側群妖秉燭開道,中間是仿若重樓一般巍峨精巧鮮妍絕麗的鸞轎,朱羅玉幔,頂部四角翹起,若騰飛之狀,金線盤布之上,繪著神秘詭譎充滿力量的上古圖騰,轎沿周側垂著金色的合歡鈴,行走之間相互碰撞,卻沒有發出一絲聲響。
行至燈火通明,飾滿紅妝的山洞外,兩側眾妖齊齊止步躬身,齊聲道:“恭迎妖后!”
鸞轎上合歡鈴泠泠作響,夜雨漸漸滂沱,將朱紅紙傘敲的聲聲悅耳,宛若鐘磬,春風拂起朱紅的幔帳,燭影深深,掀開閨夢幾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