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頁
她很快重整精神,又變回那個打不倒的“無心者夏洛特”。但她依然不想回到學校里。她背著畫板,在街上漫無目的地閒逛。就是在這時,她第一次注意到那家轉角處的小書店。
這是一家簡單的書店。店主是典型的英國男人。嚴肅、沉默、內斂、堅定,像是一個苦修者。這苦修並非體現在他的衣著和飲食上,它們滲透在他的眼睛裡。他面無表情,許多時候看上去都像是在獨自忍受什麼。夏洛特敏感地察覺到,卻無法準確形容這種感受。它是一種蒼涼、寂寞、厚重的痕跡,就好像在結束後所有人都離開,而他仍舊一個人留在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之中。
他看上去很不好相處。但是夏洛特有種直覺,這個人其實非常溫柔。
她逐漸成為小書店的常客。有很多時候,夏洛特覺得書店一定是入不敷出的,但是這家書店一直都在那裡,每天定時開門,定時打烊。店主總是在門口的吧檯後做著自己的事情,大多數時候在看一些黑色或灰色書脊的破舊厚書,有時會莫名其妙地擺弄一些空空如也的燒杯或者試管。不管白看書的人有多少,看多久,他都像沒看見一樣。如果不是他偶爾會說一句話,夏洛特甚至會以為他是個啞巴。
夏洛特是在第五次前來時聽見他說話的。他正在問書店裡的人們需不需要咖啡。夏洛特驚訝他為什麼不經常使用這麼好的聲音。而隨著她每天前來,她發現他的詢問並非是為了吸引客人。他比她想像中更專|制,不但只提供黑咖啡,還只在他打算提供的時候。很多時候,在客人點單被拒絕時她都會偷偷地想,書店裡有那麼多白看書的人,店主憑什麼要接受咖啡的點單呢?他明顯並不靠這個賺錢。
有誰不是為了賺錢生存而做生意呢?在大部分時候,這種奇怪的店會讓足夠警覺的人聯想起隱藏在鬧市區的連環殺人犯。但對夏洛特來說,所有的違和感都不能成為問題:或許是木頭和草本植物的香氣,或許是木質的暖色,或許是沉默的店主——這家店讓她感覺非常舒服。十六年來,讓她真正感到很舒服的除了兒時的搖籃,只有這家書店。無論如何,只有在這間不起眼的書店裡,她才能感覺到自由——畢竟就算不小心把水灑在書頁上,店主也會無視她的道歉。
這裡沒有複雜且流於形式的規矩,沒有扭曲的管教,沒有討厭的家族,也沒有麻雀一樣吱吱喳喳的同學們,甚至沒有自己——她在這裡可以消除所有她不想要的身份和特點,像是千千萬萬個普通人一樣,像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她不再特殊,卻並不會因為平凡而無關緊要,而是作為一個整體的構成者自有存在的必要性。不過驅使她每天前來最重要的因素是門口有幾棵神奇的胡椒薄荷,每次她都會在進門時隨手摘一片葉子塞進嘴裡,出門時再隨手摘一片,每天如此,毫不愧疚。她認得其中一棵的主莖杆上有一個發白的痕跡,店主從未換過植株。但那葉子似乎總是摘不完。
她第一次與店主交談是在發現小書店半年之後。那天的陽光很好,她進門時他正在專注地盯著一個空燒瓶。她莫名其妙地看著那個裝滿空氣的瓶子,又看看在金色的熱烈日光里依舊蒼白的手指,鬼使神差地問道:“你以前是化學老師嗎?”
店主抬眼,那雙黑色的眸子目光冷淡,在她的雙眸上停留幾秒後,目光移開了。“不是。”他回答,語氣中沒有不耐煩,“不全是。”
“我總感覺你像個大學教授。”夏洛特說,“不全是?這麼說你教過化學?你還教什麼?你總是拿著實驗器材。”
店主放下燒瓶,打開一本厚書。“心理學,或許。”他說道。
半年過去,一年過去,直到更久。隨著時間流逝,夏洛特慢慢地越來越熟悉這名店主,儘管他們的交流實際上少得可憐。他姓斯內普,很少見。不過他似乎不願意多提自己的姓氏。她還知道他有個始終惦念的人,那人在很遠的地方。有時候,夏洛特會要求咖啡,斯內普看上去很不耐煩,但他每次都會滿足她的要求。夏洛特覺得,斯內普對她比對別人要寬容很多。
她曾隱隱期待過的永恆終止於一個初夏。她背著畫板,在傍晚踏入小書店。櫃檯上攤開一本書,店主正望著天空,他很少像這樣什麼也不做。陽光並不熱烈,帶著初夏時分特有的明亮與溫涼,夏洛特放下畫板,向他要求一杯咖啡。他從遙遠的天空收回目光,照例把視線在她的雙眸上停留兩秒,一言不發地拉開櫃檯抽屜。
夏洛特看著他拿出一個墨綠色的馬克杯,環視整間小書店。店裡有十幾個人或坐或站,幾乎都是常客。有的人聽見他們的談話,投來些許羨慕的視線。但很顯然他們了解店主的脾性,沒有一個人敢藉機會同樣前來要求一杯咖啡。
咖啡的香氣極大地舒緩了夏洛特的情緒。長久以來她一直好奇卻始終沒有問出口的話脫口而出:“你對我明顯比對其他人更友善,是因為我的某一點讓你想起你在意的人嗎?”
店主瞥了她一眼,沒有發火。“因為你的眼睛。”
“眼睛?”夏洛特問,“我們的眼睛長得很像嗎?”
“顏色。”他回答,“他的眼睛也是綠色。比你深一些,但同樣是綠色。”
這是一家簡單的書店。店主是典型的英國男人。嚴肅、沉默、內斂、堅定,像是一個苦修者。這苦修並非體現在他的衣著和飲食上,它們滲透在他的眼睛裡。他面無表情,許多時候看上去都像是在獨自忍受什麼。夏洛特敏感地察覺到,卻無法準確形容這種感受。它是一種蒼涼、寂寞、厚重的痕跡,就好像在結束後所有人都離開,而他仍舊一個人留在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之中。
他看上去很不好相處。但是夏洛特有種直覺,這個人其實非常溫柔。
她逐漸成為小書店的常客。有很多時候,夏洛特覺得書店一定是入不敷出的,但是這家書店一直都在那裡,每天定時開門,定時打烊。店主總是在門口的吧檯後做著自己的事情,大多數時候在看一些黑色或灰色書脊的破舊厚書,有時會莫名其妙地擺弄一些空空如也的燒杯或者試管。不管白看書的人有多少,看多久,他都像沒看見一樣。如果不是他偶爾會說一句話,夏洛特甚至會以為他是個啞巴。
夏洛特是在第五次前來時聽見他說話的。他正在問書店裡的人們需不需要咖啡。夏洛特驚訝他為什麼不經常使用這麼好的聲音。而隨著她每天前來,她發現他的詢問並非是為了吸引客人。他比她想像中更專|制,不但只提供黑咖啡,還只在他打算提供的時候。很多時候,在客人點單被拒絕時她都會偷偷地想,書店裡有那麼多白看書的人,店主憑什麼要接受咖啡的點單呢?他明顯並不靠這個賺錢。
有誰不是為了賺錢生存而做生意呢?在大部分時候,這種奇怪的店會讓足夠警覺的人聯想起隱藏在鬧市區的連環殺人犯。但對夏洛特來說,所有的違和感都不能成為問題:或許是木頭和草本植物的香氣,或許是木質的暖色,或許是沉默的店主——這家店讓她感覺非常舒服。十六年來,讓她真正感到很舒服的除了兒時的搖籃,只有這家書店。無論如何,只有在這間不起眼的書店裡,她才能感覺到自由——畢竟就算不小心把水灑在書頁上,店主也會無視她的道歉。
這裡沒有複雜且流於形式的規矩,沒有扭曲的管教,沒有討厭的家族,也沒有麻雀一樣吱吱喳喳的同學們,甚至沒有自己——她在這裡可以消除所有她不想要的身份和特點,像是千千萬萬個普通人一樣,像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她不再特殊,卻並不會因為平凡而無關緊要,而是作為一個整體的構成者自有存在的必要性。不過驅使她每天前來最重要的因素是門口有幾棵神奇的胡椒薄荷,每次她都會在進門時隨手摘一片葉子塞進嘴裡,出門時再隨手摘一片,每天如此,毫不愧疚。她認得其中一棵的主莖杆上有一個發白的痕跡,店主從未換過植株。但那葉子似乎總是摘不完。
她第一次與店主交談是在發現小書店半年之後。那天的陽光很好,她進門時他正在專注地盯著一個空燒瓶。她莫名其妙地看著那個裝滿空氣的瓶子,又看看在金色的熱烈日光里依舊蒼白的手指,鬼使神差地問道:“你以前是化學老師嗎?”
店主抬眼,那雙黑色的眸子目光冷淡,在她的雙眸上停留幾秒後,目光移開了。“不是。”他回答,語氣中沒有不耐煩,“不全是。”
“我總感覺你像個大學教授。”夏洛特說,“不全是?這麼說你教過化學?你還教什麼?你總是拿著實驗器材。”
店主放下燒瓶,打開一本厚書。“心理學,或許。”他說道。
半年過去,一年過去,直到更久。隨著時間流逝,夏洛特慢慢地越來越熟悉這名店主,儘管他們的交流實際上少得可憐。他姓斯內普,很少見。不過他似乎不願意多提自己的姓氏。她還知道他有個始終惦念的人,那人在很遠的地方。有時候,夏洛特會要求咖啡,斯內普看上去很不耐煩,但他每次都會滿足她的要求。夏洛特覺得,斯內普對她比對別人要寬容很多。
她曾隱隱期待過的永恆終止於一個初夏。她背著畫板,在傍晚踏入小書店。櫃檯上攤開一本書,店主正望著天空,他很少像這樣什麼也不做。陽光並不熱烈,帶著初夏時分特有的明亮與溫涼,夏洛特放下畫板,向他要求一杯咖啡。他從遙遠的天空收回目光,照例把視線在她的雙眸上停留兩秒,一言不發地拉開櫃檯抽屜。
夏洛特看著他拿出一個墨綠色的馬克杯,環視整間小書店。店裡有十幾個人或坐或站,幾乎都是常客。有的人聽見他們的談話,投來些許羨慕的視線。但很顯然他們了解店主的脾性,沒有一個人敢藉機會同樣前來要求一杯咖啡。
咖啡的香氣極大地舒緩了夏洛特的情緒。長久以來她一直好奇卻始終沒有問出口的話脫口而出:“你對我明顯比對其他人更友善,是因為我的某一點讓你想起你在意的人嗎?”
店主瞥了她一眼,沒有發火。“因為你的眼睛。”
“眼睛?”夏洛特問,“我們的眼睛長得很像嗎?”
“顏色。”他回答,“他的眼睛也是綠色。比你深一些,但同樣是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