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樂巍,等這瀘州任上三年一滿,江南三州還是交給他比較好,之前趙安國曾任那裡的三江總督,從未出半點岔子,想來作為趙安國的外甥,有趙安國的指路,樂巍還能把江南的繁榮再推上一個台階。

  宋適並不擔心他們家權勢過大,一則趙、樂兩家人都是忠心臣子,二則他們才是新起家族,完全不如朝中其他大族盤根錯節。

  禮部的樂峻,再過兩年也能升到侍郎一職。而趙安國,到那時就可以安排入閣參與軍國大事決策了。

  宋適這些後面的安排,趙家和樂家都不知道,封賞郡主的旨意下來時,是樂峻帶著他年前才娶的妻子一起接下的,當天,他就派了快馬去靖和、瀘州送信。

  緊跟著,一波又一波送賀禮的便都上門了。

  趙安國和雲昭這兩個都在京城的舅舅,一得到消息,就帶著下人來給樂峻幫忙。

  便是如此,一家人也有些招呼不過來上門來恭喜的同僚。

  一天的熱鬧散去,趙安國才有空坐下來喝杯茶,樂峻跟著他的新婚妻子葉裁裳一起來了小花廳,葉裁裳手中還端著一個擺滿了各色小點的托盤。

  「你雲舅舅走了?」趙安國放下茶杯,問外甥,看向旁邊的外甥媳婦時,流露出滿意的神色。

  小峻這個媳婦雖不愛多話,看著有些沉悶,卻要比阿巍那個媳婦好許多。

  樂峻說道:「雲舅舅本來也打算吃過了夜宵再回,但云家剛才那邊來了下人,說是望表弟有些起熱,舅母讓舅舅回去。」

  趙安國點了點頭,「可讓人拿你的名帖請個太醫去?」

  「我讓人跟著雲舅舅一起出的門」,樂峻在東邊的圈椅上坐下來,「想來現在應該已經領著太醫去了雲府。」

  葉裁裳把托盤上的點心放了幾盤到桌子上,對趙安國道:「舅舅先吃些東西墊墊肚子,這一天勞累您了。」

  趙安國聽得很舒暢,他為外甥家操心是應該的,但外甥媳婦表示感謝而不是嫌他多事,還是讓人很舒服。便笑道:「你也坐著吧,一家人莫太客氣。」

  葉裁裳這才端著剩餘的兩盤點心到樂峻旁邊的桌子上,說是要去廚房看看菜做的怎麼樣,就告退下去了。

  讓丫鬟們都下去,趙安國才對樂峻說起此次樂輕悠得封郡主之事:「皇上雖把仙泉縣連著周邊的三個縣都劃給了輕輕作封邑,但比之那些良種給朝廷帶來的利益卻十分之一都沒有,皇上是明君,剩下的這些功勞都是會記在你們兄弟身上的。在禮部好好做,我忖著一到考核時期,你就得升官了。」

  樂峻心裡明白,還是恭謹說道:「我記得了。」

  「咱們家聖眷正隆,你們兄弟的前途也絕對不止這一點半點」,趙安國又提點道:「明兒個你再派個身邊的親信,回家去一趟,一是跟仙泉、陽泉、路陽三縣縣令打個招呼,一是請你們家族長輩再敲打敲打那些旁系親戚。免得有什麼不知天高地厚之人,借你們兄妹名頭欺壓旁人。」

  樂峻點頭,說道:「我已娶妻,今年清明,想回家給爹娘掃掃墓,到時大哥,還有輕輕、小宴必然都要一起回去的。我們會再親自囑咐一番,不會縱容一些仗勢欺人之輩。」

  「你想得周到,我就放心了」,趙安國吃了一口梅子糕,感嘆笑道:「輕輕若是個小子,只這良種一出,至少也能掙一個世襲罔替的國公之位出來。」

  樂峻也笑道:「她若是個小子,我們都要被她襯得黯然無光了。」

  趙安國哈哈一笑,說道:「聖上這個封賞也是很厚了,本朝有實地封邑的郡主,打開國數到本朝,也不超過一掌之數。」

  舅甥兩個說說笑笑地閒談著,話題就到了家事上,趙安國問樂峻:「跟你媳婦處得怎麼樣?有你大哥的例子在前,你再疼輕輕,擱媳婦跟前也收著點。」

  這些話都是趙安國平日跟林氏閒談時,林氏說到過的,還說讓他這個做舅舅的方便時提醒一下外甥,這時說到了,趙安國便提一嘴,「若是得了賞賜有了好東西,都讓這葉氏先選選,她總不能一點都不給輕輕剩。再說了,咱們家也不缺那一點半點的東西。畢竟日後這家裡都是你媳婦掌管,她心裡不跟輕輕起嫌隙,輕輕回家後才舒服。」

  瞧瞧阿巍那裡,別說輕輕不樂意去,他這個去了就被尊著的舅舅也不樂意去。

  樂峻說道:「舅舅放心,葉氏之前便跟輕輕關係很好。」

  本來,他對葉裁裳是沒這個意思的,不過先前小舅母給他說起過的那些個女子,比之葉裁裳更讓他不耐煩看,去年重陽偶遇放燈的葉裁裳,聊了會兒才發現她這個人挺通情達理,都十八了也還沒定下人家。

  當時他就有了與這女子結親的想法,之後又在宴會上遇到幾次,樂峻確定她不是大嫂那樣的女子,又因為小時候的生活環境,為人不愛斤斤計較,這才請小舅母去葉家提的親。

  今年元日前一日與葉裁裳成了親,雖然才相處半個月不到,樂峻卻可以肯定,她不會事事跟輕輕相比。

  樂峻又道:「輕輕知道我娶的是葉氏,也很開心,大冬天還非要親自過來參加我的婚禮,我連寫了三封信不讓她奔波,這才罷了。」

  「現在的信送過去,一兩個月內,丫頭就能回來了」,趙安國笑道,「到時再恭喜你們這哥嫂也不晚。」說著一頓,道:「今年三月一過,輕輕丫頭也就十五及笄了。既然你和阿巍都同意了她和小宴的事,便趁小宴去蜀州上任前,給他們走起六禮吧。」

  樂峻一直惦記著這事,便道:「本來我還打算帶著葉氏去靖和縣給妹妹舉行及笄禮,現在卻是巧,晚上我就與葉氏說,讓她開始準備起來及笄禮要用到的東西。只是舅舅,您覺得是先給輕輕舉行了及笄禮再定親比較好,還是先定親比較好?」

  趙安國想了想,打從娶了媳婦,這些家事他就沒操過心,想了好一會兒,才道:「定親要走六禮,時間長,他們一回京,就先走定親禮。如此一來,也不用耽誤小宴上任的時間。」

  在大周,從完了現任官職上的事務,再到新任職職位上時,有三個月的時間,所以這段時間定親、及笄禮都能很從容地辦下來。

  舅甥兩個就這個事又說了好一會兒,葉裁裳才帶人進來布菜。

  ……

  與樂家後花園一牆之隔的蘇家,今天也過去幫忙待客的雲霞此時才坐在銅鏡前拆卸釵環,想起上午去樂家時看到的,那張供在香案上的今上親自寫的封樂輕悠為和平郡主的聖旨,還有隨同聖旨送到的,鐫刻了「和平」二字的金鑲玉牌,她心中的不平之氣就控制不住地再一次頂到了嗓子眼兒。

  「和、平郡主,還有三個縣的采邑」,她滿是諷刺的開口,把從髮髻上拔下的珠釵扔到了桌子上,「我那表妹,運氣可真不是一般的好。」

  一旁,蘇城正準備睡了,聽到這話,轉頭看向她:「你這是什麼語氣?都是姻親,你這樣說不好。」

  他們已經成親一年有餘,蘇城對這個妻子還是挺滿意的。妻子雖出身商戶,卻也熟讀詩書,同時對他爹娘還很恭敬,比他預想中要好上許多。

  今日還是第一次,蘇城聽到妻子用這樣的語氣說起別人,那別人還是她表妹。

  雲霞笑了笑,散了頭髮,起身,到蘇城身旁,揮手讓正幫他系裡衣扣子的小丫鬟下去,親自給他系了頸下的三顆扣子,同時說道:「早年間,輕悠表妹可是連飯都吃不飽的,後來幫了我大表哥一把,大表哥拿她當親妹妹疼,再後來,我舅舅認了大表哥,給了他們不少產業,她一下子就從一個吃不飽飯的小農女成了丫鬟僕從如雲的千金小姐。」

  「等表哥們進了學」,雲霞說著,給蘇城抻了抻袖子,挽著他的胳膊在床邊坐下,感嘆道:「她的身份便一二再而三地往上拔,現在竟然被表哥們一起給她請了個郡主之位。這還不是運氣好嗎?」

  蘇城聽她還說得有理有據的,只得明白了說道:「二表嫂沒跟你說?我卻是聽二表哥說,聖上之所以封表妹郡主,是因為她改良了小麥、玉米種子,先前的種子一畝至多收五百斤,經表妹改良的,一畝能收千斤。這樣大的功勞,得封一個郡主之位綽綽有餘了。」

  雲霞的臉色僵了僵,乾笑著道:「原來如此,我沒聽表嫂提起。不過輕悠倒是厲害,多少老農都做不到的事她小小年紀就辦成了。」

  蘇城看出她這樣是對那位表妹有些嫉妒了,便也不多說她,免得她面子上難看,只是還是囑咐道:「這樣的話莫要再說了,咱們和二表哥家比鄰而居,這些話若是被下人傳到那邊的下人耳中,兩方都不好看。」

  雲霞點點頭,放下了帳子:「不說別人家的事了,我們早些歇息吧。」

  ……

  第二日蘇家一家人正在餐廳吃飯時,在院子裡幫忙做雜活的一個八九歲的小丫頭走進來道:「夫人,剛才樂家的秀心姐姐來說,二少夫人請少夫人飯後和她上街去置辦東西呢。」

  「去吧」,蘇夫人點了點頭。

  雲霞這才對那小丫頭道:「你過去說一聲,半個時辰後我去找表嫂。」

  小丫頭應了聲是下去了,飯桌上又恢復了平靜。

  蘇夫人拿起勺子給主位的蘇老爺添了一碗粥,突然想起似的道:「兒媳婦,待會兒到街上,你置辦一床喜慶些的帳子、被褥來。」

  雲霞心裡頓時咯噔一聲,卻裝作不明白地問道:「不知娘要帳子作什麼,我那裡有,您可以直接取了用。」

  她裝糊塗,蘇夫人也不生氣,說道:「不是我用,你也嫁進來一年有餘了,卻還沒動靜,家裡的鵲兒是我早打算給城兒的人」,略頓了頓繼續道:「本打算等你有了身子再給她開臉,現在我想著,還是先給她開了臉。」

  雖然早知道會有給丈夫納妾的一天,這時的雲霞卻還是很生氣,握著筷子的手骨節都有些泛白。

  蘇城見她面色不好看,說道:「娘,我們才成婚一年,不如晚些再……」

  「多的妾室我還沒那個閒錢給你安置」,蘇夫人瞪了兒子一眼,不咸不淡地道:「一個妾室都容不下,日後豈不是要騎到你頭上去了?」

  雲霞忙扯出笑容,道:「娘,夫君不是這個意思。我只是一時沒反應過來,您放心,這件事我會安排好的。」

  蘇夫人看了她一眼,「我也不是那等故意給兒媳婦找不痛快的婆婆,不過是想求個子嗣繁茂罷了。」

  雲霞面上笑著,心裡卻直罵老不死的。

  儘管見過聽過不少納妾的事,自家父親也有不少妾室,但從沒哪一刻,妾室之流讓她心生恨意。

  吃過早飯,雲霞帶著丫鬟來到樂家,葉裁裳正在屋裡熨她和樂峻的衣服,聽丫鬟報表妹來了,便讓人請她直接進來。

  樂峻已經去了衙門,沒什麼不方便的。

  雲霞進得門來,看著寬敞室內的溫馨布置,擺在正堂盛開的水仙、月季小小地盛開著,挽起的淺色帳幔和珠簾,讓寬敞的臥室也顯出幾分精緻,她心中頓時又是羨慕又是苦澀。

  葉裁裳一身閒適家居服,挽著同心髻,一邊拿著水熨斗熨衣一邊跟她打招呼,「表妹先坐,我馬上就好了。」

  雲霞在圓桌邊的一個凳子上坐下來,旁邊的丫鬟立即過來斟茶,她擺擺手說不用,繼而深深嘆了口氣。

  葉裁裳回頭看她一眼,笑問道:「表妹可是有什麼煩心事?」

  雲霞又嘆了口氣,說道:「我真羨慕表嫂,上無婆婆壓制,做什麼都能隨心所欲,哪像我……」

  葉裁裳笑了笑,沒接這個話,雖然她也知道,成為別人家的媳婦最難過的就是婆婆那一關,丈夫沒有母親,她不用受婆婆管制生活是很自由的,但她卻不能也這麼說,否則讓阿峻怎麼想?

  一個因為沒有婆婆而覺自得的媳婦,他能喜歡的起來嗎?對她來說是婆婆的人,可是他的親娘。

  葉裁裳只有這麼勸雲霞:「一家子生活,總會有磕磕碰碰的,忍一忍就過去了」

  雲霞苦笑,「婆婆總著急抱孫子,今兒又要給我夫君抬妾,我這心裡,真是難受得很,可還不得不管。」

  葉裁裳也不知道怎麼勸了,她同是女人,很能理解把別的女人塞給丈夫那種心情,但是她們這樣的人家,誰家的男人還能守著妻子過一輩子?

  「過些日子,輕輕就能回京了,今日我就是想出去挑著京里時興的東西給她置辦些」,葉裁裳把話題岔到了別處,「你跟輕輕比我熟,到時候給我些意見。」

  雲霞本就不太好的心情更不好了。

  這一日陽光晴暖,空氣里的風也是暖的,似乎已經帶著了春的氣息,上街的人尤其多。而千里之外的西北,同樣是一個萬里無雲的晴天。

  午後,樂輕悠坐在小凳子上,乘著溫暖的陽光,在光禿禿的榕樹下跟崔大娘、嫣紅、杜鵑一起做針線。

  整個縣衙後院兒都被靜謐覆蓋,叮叮噹噹敲著換香油的吆喝聲、不遠處集市上的熱鬧人語傳來,在後衙聽得一清二楚。

  樂輕悠被太陽曬得有些想睡,手裡拿著的針一歪,差點扎到手指頭上。崔大娘哎呦了一聲,忙道:「小姐,您要不回去睡會兒?」

  樂輕悠搖頭:「一睡都到後半下午才能起來了」,放下手裡的鞋底子站起來,「我在院子轉轉,對了,你們想吃什麼不,我去給你們拿。」

  嫣紅、杜鵑都搖頭。

  崔大娘笑道:「小姐不用管我們。」

  杜鵑拿起樂輕悠放到籮筐里的鞋底子看了看,說道:「小姐的手真巧,這鞋底子納得太密實了。」

  樂輕悠這是第一次做鞋,還是給方宴做的日常穿的鞋,以前在家時他還不缺鞋穿,到了靖和縣,只有嫣紅和崔大娘兩個人,這鞋子樂輕悠也不好意思讓她們做,因此方宴日常穿的都成了官靴。

  自個兒穿的都是軟底鞋,她做著倒不費勁,前兩日崔大娘在湊空給家裡的男人做鞋,樂輕悠見了也想給方宴親手做一雙,這才跟著崔大娘學了起來。

  僅僅一上午,就累得她手腕酸痛。

  「小姐納得過密了,穿著也不舒服的」,崔大娘從杜鵑手裡拿過鞋底子瞧了瞧,說道:「把這三個針眼的距離換成兩個就可以了。」

  樂輕悠受教點頭。

  杜鵑說道:「小姐若是做不來,奴婢幫您做。」

  聞言,崔大娘看了她一眼,見她神情坦然,才低下頭繼續納鞋底。

  樂輕悠擺手,「我能做來,不用幫忙。」

  她主要是想給宴宴一個驚喜,哪能讓別人代勞?

  半下午的時候,樂輕悠正埋頭慢慢地納鞋底,嫣紅跑過來小聲提醒:「小姐小姐,大人回來了。」

  樂輕悠忙把針線一收,交給嫣紅藏起來,只片刻,一身藏青官服的方宴就大步走了進來。

  「三哥,你回來啦」,樂輕悠跑過去,往他面前一站,指了指他手裡拿著的兩封信,「大哥二哥又有信來?」

  「有一封是二哥的信」,方宴牽了她的手,向客廳走去,「另外一封是吏部發來的升遷信。」

  「升遷?」樂輕悠問道,「不是三年一換任嗎?」

  在客廳里坐下,方宴直接拉她坐在了腿上,先拆了樂峻的來信,邊拆信時邊說:「靖和縣今年的秋稅只比府城的小一半,良種之事我已上奏,應該是這個讓朝廷破了例。」

  說話間,往信紙上一掃,笑著低頭對懷裡的樂輕悠道:「和平郡主?輕輕,你成了郡主殿下,以後可要多罩著哥哥啊。」

  樂輕悠扶著他的手往信紙上一看,頗有些無語道:「和平郡主,怎麼跟和平大使似的。」

  「郡主封號一般都是這樣的風格」,方宴好笑道,「若是不喜歡,忽略就是。嗯,二哥信上說,讓我一交接完縣裡事務就帶著你回去,接任的是已候缺一年多的同進士。這人應該接到吏部調令就過來了,明天便開始歸置東西,先讓光伯把行李運回去。」

  「真要走啊」,樂輕悠還有些捨不得,「跟縣裡的人都熟悉了,這一走,只怕以後都沒機會再見面了。還有,咱們莊子上的溫泉我還沒泡夠呢。」

  「做官便是這樣,咱們在這兒有莊子,等以後我致仕了,再帶你來玩」,方宴說著,蹭了蹭她溫熱的額頭,「京城府里的兩處溫泉都建好了,你不想去看看?」

  「對了,三哥,你升任到了什麼官職」,樂輕悠轉頭問道。

  方宴便打開蓋著吏部戳子的那封信,看著笑道:「蜀州知府。蜀州好,天然溫泉多,到時買兩個帶溫泉的莊子,你想什麼時候泡就什麼時候泡。蜀州好山好水也多,休沐時我能帶你去的地方就多。」

  雖然這麼說,對于靖和縣,兩人心裡都很是不舍。

  當晚,縣太爺調任蜀州的消息便在縣衙傳開了,從計縣丞到下面的差役,每個人都在聽到這個消息時沉默了下來。

  方大人要走了。

  計縣丞在家裡跟夫人嘆道:「一轉眼,已是兩年多了,方大人竟要調走了。罷了,方大人前程大好,總會離開靖和的。」

  兩年,計縣丞和計夫人外貌上都沒發生什麼變化,但是他們家的變化卻很大,首先他們唯一的兒子中了舉,來年就要去參加春闈,其次,計家重新翻蓋了一座青磚大宅院,生活水準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看著手上的好茶盞,計縣丞忍不住再次嘆道:「方大人就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但他這麼一調走,我心裡還真有些沒底。」

  旁邊,計夫人說道:「我同樣不捨得樂小姐,這兩年來,她那個茶話會,真真沒少給咱們縣裡婦人幫忙。只是不能因為捨不得,就不替他們高興,你啊,別這樣高興的樣子」,說著也嘆了口氣,看向已經擦黑的夜空,「等大家都知道了,恐怕都捨不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