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靖和縣東邊有一條縱貫南北的山脈,一直綿延到西南地區,因此這裡是常年乾旱的,年下雨量也沒有多少,冬天的雪便不多,然而儘管不多,這一天的雪也足夠鄉下一些貧困農戶受的了。

  下雪樂輕悠就沒出去,跟方宴一起在書房裡,幫他統計縣下各村有多少殘、病、孤、老人口,王瓦匠和另外兩個泥瓦匠就是這個時候到的。

  方宴書房屏風隔出的外間接見了他們,王瓦匠放下了水泥作坊的帳本,又說了說作坊的經營狀況,三人便告退離開了。

  方宴轉過屏風,把帳本給樂輕悠示意了下:「這個水泥作坊修建對了,一個月的盈利差不多有五百兩。」

  水泥作坊當初在王瓦匠他們配比出硬度合適的水泥時便建了起來,方宴讓王瓦匠帶頭,與另兩位一起經營,同時還有官府的一半份子,水泥作坊便算是半官方的,不僅在本縣,就是跟其他縣的生意往來也很順利。

  樂輕悠接過帳本看了看,笑道:「買糧食的錢有了,三哥不用擔心那些三餐不繼人家的過冬問題了。」

  方宴點頭,「雪停了我便讓光伯帶差役去府城買糧,至於那些殘病孤老人家,還是得叫人下去核實一遍。」

  於是,在光海帶人去府城買糧這段時間,方宴主要忙碌的就是這些貧困人家的核實,不是擔心有人占便宜,而是擔心有些過不下去的人家被漏掉。

  天晴之後樂輕悠就又開始上街了,她前兩天收到了忽爾信的回信,信里說很願意在靖和縣建一家羊毛作坊,一個多月後就會帶著人趕到,樂輕悠便想著先找好作坊地址。

  現在的靖和縣比他們初來那會兒熱鬧了許多,因為進城費降低了,即便是大冬天,到街上來買菜的人也不少,樂輕悠看好坊址又特地去逛了逛集市,發現賣豆芽的又多了兩家,整個集市上叫賣的聲音不是豆芽、豆腐,就是豆醬。

  逛了一圈,樂輕悠買了兩斤綠豆芽和一塊豆腐,回去的時候已經快中午了,午間的太陽很暖,一路上就看到不下二十個單衣光腳的叫花子,其中還有兩個七八歲左右的小孩子,他們都或坐或站的倚在牆角邊。

  儘管早就知道靖和縣的叫花子不少,也沒有此時看到的讓樂輕悠觸目驚心。

  靖和縣真的是有太多了問題了,三哥這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做了很多,但似乎並沒有讓那些生活貧困的人改善多少狀況。

  或許換個人會覺得很頭疼,樂輕悠卻覺得這對三哥來說不算是什麼,因為相比其他做官的人來說,他們家並不缺銀子,最不濟他們能夠拿出自家的銀子來促進縣裡的發展。

  但是樂輕悠也看出方宴的想法了,不到實在沒辦法的時候,不想把自家的銀錢跟縣裡的有什麼混淆,免得給以後帶來麻煩。

  午飯時方宴才匆匆回了後衙一趟,趁著吃飯這會兒,樂輕悠跟他說了說在街上看到的情景,方宴點點頭,「不過這個暫時不用管,現在陳、張兩家的豆腐作坊、城外的水泥作坊、城西的棗酒作坊都有招人的,對於那些四肢健全的人來說想掙一口吃的還是很容易的。」

  以前縣裡沒有多少招人的行業,對於一些人來說實在是沒辦法,那上街要飯就要飯吧,現在好些個作坊建起來後,在縣裡想找個活計還是挺容易的。

  別的不說,就說那個建在城西的釀酒作坊,一個月前開始釀酒,主要是用靖和縣一種特產,山上路邊都有長的一種澀棗作原料的。

  澀棗不好吃,澀中還泛著苦意,靖和縣人不是到實在找不到吃的都不吃這個,而且這種棗樹的木料還算不錯,那路邊,尤其是山上長了很多這種棗樹。

  樂輕悠當初也是見這種棗子漫山遍野都是,才把自己曾經寫過的好幾篇用棗做酒的論文好好回想了一邊,用澀棗試了試,出的酒比她前世用酸棗做過的那些還要好,她便和三哥用那些銀子建了個棗酒作坊。

  前幾天作坊里才出過一批酒,在本縣和旁邊兩個縣賣得都不錯,作坊里正是需要澀棗的時候。

  一些人即便無產無業,每天到山上打一二十斤棗子,這一天的飯前也出來了。

  想到這點,樂輕悠也覺得那些不想幹活只想吃簡單飯的人來說不用管,但是那些叫花子中的小孩子卻不能不管。

  「下午我去棗酒作坊看一看有沒有適合小孩做的活計」,樂輕悠想了想這麼說道。

  如果有的話,還是把那兩個小孩子安排進去比較好。

  方宴提醒:「先讓人查一查那兩個小孩,是沒家人了還是有什麼別的原因才上街行乞的。」

  樂輕悠說道:「我知道,你不要太忙了。」

  方宴笑了笑,夾了一筷子麻婆豆腐給她,「這幾天的確有些忙,等忙過這一段時間,我帶你出去走一走。」

  於是吃過午飯,方宴也沒怎麼休息,喝一杯茶便又往前衙去了。

  樂輕悠回屋休息了會兒,換上保暖的羽絨長裙,再加上一個淺藍色披風,叫上了嫣紅,這才走角門、經過前衙門出去。

  只是還沒剛走出衙門多久,後面就響起整齊一片的馬蹄聲。

  嫣紅回頭看了眼,驚訝道:「大人?小姐,大人這般匆匆忙忙出門,是有什麼案子嗎?」

  這會兒,方宴已經呵停馬在樂輕悠旁邊停下了,給她緊了緊披風,說道:「下面的草帽村械鬥,死了好幾個人,我得親自過去看看,草帽村離縣城遠,可能明天才回來,你不用擔心我,去作坊看一看就回家。」

  說完了又補充:「晚上讓崔大娘和嫣紅陪你一起睡。」

  樂輕悠乖乖答應了,「你多帶些差役,要小心,明早早些回來。」

  方宴看著她勾唇笑了笑,低低地說了兩個字:「放心」,隨即翻身上馬,抖動馬韁先走了。

  後面的八名差役也都是一人一騎馬,劉捕頭和他手下的一個副捕頭緊跟在後,一陣馬蹄聲過後,前面的人很快就看不見了。

  樂輕悠剛才沒注意,就問嫣紅:「跟著劉捕頭出去的是哪個副捕頭?」

  劉捕頭手下有兩個副捕頭,一個是計副捕頭,他是計縣丞本家的一個侄子,因為計縣丞在靖和縣安了家,且過得還不錯,計家有兩個兄弟便來投奔了他,這個計副捕頭也真有幾分本事,方宴雖然清理不少計縣丞的勢力,還是暫時留下這個人用了。

  另一個捕頭姓張,是張老爺家的一個本家侄子,其實仔細說起來,他能到衙門供職,當初走的也是計縣丞的路子。

  也就可以想見,小小的一個靖和縣,有多複雜。

  幸虧那計縣丞是個識時務的,要不然只是制約這縣裡的地頭蛇就得費方宴一番功夫了。

  嫣紅想了想回道:「好像是計副捕頭,小姐,怎麼了?」

  樂輕悠只是問一問,搖搖頭就邁步向城西走去。

  當初之所以把棗酒作坊建在城西,為的就是這裡居住的大部分是三教九流之輩,招人做活兒方便。

  棗酒作坊建好之後,衙門裡的公差、買賣酒的商人出入這裡比較頻繁,這城西也是一天一個樣了,比之以前,秩序整潔了很多。

  因為有公差經常過來,花街那邊也規矩了許多。

  不過來往的人口多,這裡賣小食的也多了起來,樂輕悠一路走來,就見到了四五個挑著擔子賣炸果子的。

  聞到空氣中油膩膩的味道,樂輕悠想起油條來,豆腐作坊開張以後,喝豆漿也成了縣裡百姓的日常,那怎麼可以缺得了豆漿的最佳搭配呢。

  樂輕悠一邊走一邊想,過兩天婦女茶話會再開,倒是可以問問她們有誰想做這個的。

  棗酒作坊這時正要出新一批的酒,樂輕悠走進去時,熱氣和大家等酒的熱情都撲面而來。

  由於計縣丞上一次收秋稅時做得不錯,之後方宴便把這個作坊的管理權交給了他,酒在大周是官營的,酒樓、飯館要賣酒還需交稅,一壇酒收二成稅,可以說酒坊是這個時候最賺錢的一個行業。

  計縣丞一開始並不相信那些澀棗子能做出什麼酒來,還等著暗裡看方宴笑話呢,沒想到上一次出酒竟然十分成功,又引來了許多來往外族與大周之間的商人。

  那一次出酒百壇,竟然賺了三百多兩,一下子就把酒坊的成本給賺回來了,因此當方大人叫他接手這就酒坊,即便知道這是要隔離他與本地的大族聯繫,計縣丞也很心滿意足,每日裡到酒坊,辦事十分盡心。

  這時他正接過一個穿著白色圍裙的釀酒師傅遞過來的一勺酒,淺淺嘗了一口,濃烈的酒香辛辣的味道直衝喉頭,令他忍不住大讚好酒。

  計縣丞拿開酒勺子,又對那釀酒師傅道:「老向,這一次的棗酒比上一回做的還要好啊,好好,年底我可得跟方大人給你請功。」

  向師傅擺手,「沒有小姐的釀酒方子,我再釀一輩子也釀不出這麼好的酒」,話音未落,就急忙往外走,沒到跟前就見禮:「見過小姐。」

  計縣丞也忙回頭,看見是方大人的未婚妻來了,放下勺子就走出來,見禮道:「樂小姐。樂小姐來可是有什麼要吩咐的?」

  樂輕悠回了禮,說道:「也沒什麼事,隨便看看。」

  計縣丞現在管著這個能生金蛋的作坊,對樂輕悠是發自內心的敬意,轉身抬手道:「正好出了一批酒,小姐也嘗嘗,看還有哪兒能改進的。」

  樂輕悠聽得好笑,覺得這位計縣丞比起做官更適合做商人,面上卻什麼都沒表現出來,跟著走了進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