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伙子,是哪個村子的啊?」隊伍末尾,一個拄著扁擔的老翁向後面剛歇下擔子的一個年輕人問道。

  年輕人十八九歲年紀,皮膚黝黑,一說話便面帶笑意,「小子是縣城門口沙田鎮的,老大爺是哪裡的?」

  「那你們離的近」,老翁帶著幾分羨慕,「老漢家在三十里外的老秦溝。」

  「這麼遠啊,您到的挺早的」。

  「正是離得遠,村長一接到交稅糧的時間咱們就組織村里人一起過來啦,不到五更便起來往縣城來了。」老翁這麼說道。

  小伙子道:「咱們方大人清正廉明,給的交稅時間也很寬裕,不用這麼著急。不過,像我奶奶說的,早一天把稅交上早輕鬆一天。」

  「是這個理是這個理」,老翁贊同地點頭,這時,隊伍前方起了一陣騷亂,老翁連忙回頭,墊著腳往前看,還問前面那個漢子:「墩子,前面發生什麼事了?」

  隊伍太長,漢子也沒看清,說道:「爹,我過去看看。」

  老翁一個沒拉住,漢子已經走出隊伍,往前走了好幾步,老翁擔心兒子衝撞到什麼人,便一直看著,見兒子不是直衝莽撞的,倒也放下心來。

  漢子湊著幾個同樣好奇的,謹慎地到前面看了看,旋即帶著滿臉笑容回來,排在這個隊伍里同是老秦溝的人就問道:「墩子/墩子哥,怎麼了?」

  墩子咧著的嘴合都合不上,回道:「前面的差爺說,今年不用添損耗糧。」

  這話落下,凡是聽見的人無不大聲歡呼。

  所謂損耗糧,是地方官府在收稅糧時,為了彌補水分流失、中途損耗,以及差役的辛苦費,而多收的一部分。

  這在朝廷律法中沒有明文規定,但卻是一條潛規則,損耗糧最多收稅糧的十分之一,不算多,天生畏懼官差的老百姓沒誰會提出反對意見,但一家一戶算起來,卻也絕對不少。

  老翁笑得露出了豁牙,跟前後的人道:「這下能省半石糧食,少說夠一家人頓頓吃麵條吃十來天。縣太爺可真是青天大老爺啊。」

  旁邊人聽到了,紛紛附和:「青天大老爺,青天大老爺。」

  喊聲一陣高過一陣,前面負責稱量的差役都嚇了一跳,往那黑壓壓的隊伍看一眼,卻也不敢出言呵斥,畢竟這是在誇讚縣太爺呢。

  坐在一旁監督的計縣丞不著痕跡地撇撇嘴,這群小老百姓還挺會拍馬屁的,不過正主不在,拍得再響也沒用。

  正這麼想,一抬眼就看見身著玄色袍子的縣令大人伴著他那姿容絕俗、身著粉白色纏枝花紋衣衫的未婚妻朝這邊走來。

  計縣丞連忙扶著椅子扶手站起來。

  方宴注意到這邊,不著痕跡地朝就要過來見禮的計縣丞搖了搖頭。

  計縣丞笑了笑,坐下來,神色和藹地看著這邊正在稱量稅糧的百姓,跟人家聊起家常來。

  看縣太爺處理韋老三的手段,他若想安安穩穩地把之前做的事都抹過去,日後就得跟縣太爺看齊啊。

  這時交稅糧的隊伍已經在糧倉外曲曲彎彎地排了好幾圈兒,人聲嚷嚷的,方宴和樂輕悠雖然衣著長相都不像是普通農戶人家,那些百姓也只以為是哪戶大戶人家過來交稅糧的,多看一眼便罷,並沒有多麼好奇。

  因著人多,方宴牽住了樂輕悠的手,走走停停地,問了好幾人家在何處收成如何。

  那些人都很健談,只要起個話頭,不用費心問,連家裡餵了多少雞鴨就都說了出來。

  這其中,有滿臉喜悅的,也有面帶愁容的。

  半個時辰後,兩人回去時,已經得到許多有用的信息。

  想起剛才那些人中一個斷了條手臂的漢子所說的話,樂輕悠心裡就很不是滋味,那人的手臂是為了打獵還錢給妻子治病而被老虎生生咬斷的,斷了一臂後只能靠種地為生,然而地租加上稅糧,地里的出產根本不夠一家人嚼用,這兩年冬天他們家都是每天一頓稀飯挨過來的。

  與那個斷臂漢子情況類似的人家還有不少,而且這樣的人家大部分住在遠離縣城的偏遠山村中。

  樂輕悠一時之間還真想不出什麼辦法幫助這些人。

  這時方宴說道:「朝廷規定,戶主殘疾或是家中有七旬以上老人者,每季都可領取一石粗糧的補貼,明天你幫我對照著戶籍簿核實一下,即便做不到每季的補貼,冬天的補貼糧至少給他們預備起來。」

  「恩」,樂輕悠點點頭,「明年麥種的試種,也可以挑兩個比較窮的村莊參與。」

  方宴拍了拍她的發頂,笑道:「還是你想得周到。」

  到縣衙門口,方宴點了左邊站崗的一個差役道:「把陳老爺、張老爺請來,我有話交代他們。」

  差役見過禮,拿著腰刀就快步跑著去了。

  樂輕悠說道:「那三哥,我先去後院拿些豆腐成品過來。」

  「去吧」,方宴笑道,「拿了豆腐直接來前衙客廳。」

  ……

  樂輕悠端著兩塊豆腐來到客廳時,陳老爺、張老爺都還沒到,嫣紅隨後端著幾杯茶過來,她把茶杯一一放好,樂輕悠就讓她下去了。

  片刻之後,陳老爺和張老爺一前一後微彎著腰,戰戰兢兢地一前一後進來。

  樂輕悠本來和方宴隔著一張桌子坐著,見他們進來,就起身站到了方宴身後。

  「見過方大人」,張老爺略慢陳老爺一步地下跪見禮,因著昨天韋三明的案子與家裡那個不爭氣的兒子有些關聯,現在被縣太爺召來,即便有個陳老爺作伴,張老爺心裡還是很不踏實。

  方宴不在意地擺手道:「起來吧,今天叫你們來,是有一個方子想跟談談。」

  方子?

  方宴把豆腐上乾淨的棉布揭開,示意道:「先嘗嘗這豆腐怎麼樣?」

  張老爺和陳老爺對視一眼,兩人上前一步,拿起旁邊的木頭叉子扎了一小塊,放到口裡緩緩咀嚼。

  微甘,水嫩,豆香盈口。

  「這豆腐?」陳老爺放下木叉子,後退一步,恭敬道:「草民到府城吃過的米家豆腐,也比不上這個。」

  而聽方大人剛才的意思,要跟他們談的方子,是這個豆腐?

  雖然做豆腐用的鹵,都是不傳之秘,但是方大人出身世族,能隨手拿出幾個方子,想來也不是什麼難事。

  只是為什麼讓與他們商量?讓他們出錢?

  方宴不管這二人是怎麼想的,直接道:「這個豆腐的滷水方子,只本官未婚妻手裡有,另外,我們還有做老豆腐、豆乾、腐竹方子。怎麼樣,二位可有興趣各攬幾樣,開個小作坊?」

  陳張二人都聽得震住了,好半晌,陳老爺才問道:「大人有什麼要求嗎?」

  「這個簡單」,方宴笑道,「本官只有一個要求,你們價格定在成本的十分之一上。」

  也就是說,一斤豆腐的成本是十文,他們只能賣十一文?!

  成,別說只給他們一文的利潤,就是讓把利潤都交給大人,他們也不能說不啊。

  他們答應得爽快,樂輕悠也很爽快地把調滷水的方子,以及豆乾、腐竹的製法跟他們一一說明了。

  其實最重要的,就是滷水,只要滷好,南、北豆腐以及豆乾的差別只是水分的多少罷了,腐竹相對來說麻煩些,樂輕悠說完了,見他們都皺著眉,似乎擔心記不住,便讓方宴按照一二三將步驟給他們寫了下來。

  兩刻鐘後,陳老爺和張老爺一人揣著兩張方子走出了縣衙大門,兩人商量了下,先到茶樓把各自要做的分派一下,立個協議,即便知道方子,以後也不能做對家所做的東西。

  一番商量,陳老爺做南豆腐、豆腐乾,張老爺做北豆腐、腐竹,且兩人還商議著,半個月後一起開張。

  張老爺說道:「雖說方大人壓著咱們的利潤,到底是給咱們一個足以傳家的方子,咱們也不能半點表示都沒有。」

  陳老爺心裡也有這個打算的,想了想道:「方大人做官不是為錢的,我覺得,不如等大人再做益民之事時,我們多捐幾個錢?」

  張老爺十分贊同,「好,好。」

  在茶樓吃了些點心,陳張二人才各自歸家,準備小作坊開張的相關事宜。

  張老爺高高興興地回到家,還未到正院,便聽到兒子又不知為何在大聲小氣地在指責兒媳婦,一張笑臉立即拉了下來。

  楊氏向後一退,躲開張少爺伸過來抓她的手,帶著幾分怒氣問道:「怎麼我連出門的權利都沒有了?」

  張少爺冷笑:「一個月前你是如何破壞慧娘名聲的?忘了!說別人不安於室時你倒是振振有詞,到你自己時,怎麼不知道歸束自身了?三五天的往外跑,我是不是能說你這是要出去會野漢子啊。」

  「逆子,你給我住口。」張老爺怒喝一聲,大步走進小院,「梔娘可是你媳婦,你說那些話,是覺得你現在的名聲很好聽嗎?」

  張少爺被父親這一聲呵斥,既生氣又不敢反駁,只得哼一聲道:「我這個做相公的禁足在家,她一個做媳婦的,倒是心大,跟我說也不說一聲就要出去,我難道還不能問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