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情劫已至,孤可要多加小心才是。

  忘機方走神間,洛書已向秦翾飛賠了罪,此事告結。

  作者有話要說:  1.由於分章失誤,本章恐怕太短,所以今日二更,敬請期待。

  2.此忘機非彼忘機,望知悉。

  ☆、第九章 秦洛書松陵斷腸 南無靖金鑾掛帥

  上回書說到,嘉和三年三月,洛書伴駕禮佛,於松陵禪寺再遇司徒卓。

  卻說這誦經完後,洛書於殿外久候忘機,欲訴心意,又恐不妥,無限躊躇。而忘機心知洛書便在殿外,故而長留殿內,環膝佛下,但敲竹魚,緘默不言。

  那竹魚,是忘機到松陵後,以松山紫鑽修竹所制的法器,可作占卜之用。

  方才算得公主相思成疾,病入臟腑,若不得仙家救治,只恐活不過十八歲,便要香消玉殞。

  三清天有好生之德,我釋家更是慈悲為懷,豈可見死而不救?

  忘機停槌,收起竹魚出得殿外,玄色僧袍衣袂飄飄。

  時已黃昏,山中夜風寒涼,洛書還在大殿門外苦等,弱瘦雙肩瑟瑟抖著,身畔竟無一個僕從。

  她,竟是獨自在此候孤。忘機心中頗驚,面上卻不露聲色,仍向洛書合十見禮。

  “忘機師父,”洛書將方才默念了無數次才不致叫錯的稱謂道出,只覺口中清苦,“殿內一時唐突,還望……還望師父恕罪。”

  “殿下千歲萬金之尊,小僧豈敢怪罪。外頭風冷,殿下快些回去罷。”忘機說罷再見一禮,回身向東,往他的掃葉樓行去。

  “公子……師父留步。”

  此情此景,一如當年樓舟之上,司徒卓告辭離去,洛書急急留他。

  忘機周身一頓,轉身面對洛書,洛書緊走幾步,來到忘機近前。

  “洛書斗膽一問,師父入山修行,是為何故?”

  忘機又複合十,“自是為我佛而來。”

  “無他嗎?”

  “無他。”

  洛書聞此,稍感心安。司徒公子既非苦於塵世,便還大有還俗之可能。

  “當年淥水一別,洛書苦尋師父三載,今日終於得見,實為幸甚。洛書心悅師父多年,今日佛祖在上,洛書不敢欺瞞。”

  眼見忘機又要離去,洛書慌不擇言,竟將心中情愫具陳於口。

  忘機心下一驚,早知總會直面公主陳情,卻不成想這一刻來得這樣快。

  “承蒙殿下厚意,小僧區區鄙人,愧不敢當。”

  “師父奇才傾世,自然當得。洛書之心,天地可鑑,還請師父三思。”

  忘機見洛書雙目婆娑,似欲泣下,全然不知如何是好,胡謅一句了空方丈邀他禪房一晤,倉惶離去。

  善哉我佛,事急從權,務要恕孤妄語之過。

  夜深人定後,忘機身化青煙,潛入洛書房中,以九曜心法為其推宮活血,延續壽數,及歸於掃葉樓上,已是面白如紙,冷汗浸透僧袍。

  這凡胎肉體,果於修行多有桎梏,今日不過是動用心法,竟落得狼狽如斯。如今,還要早日渡劫,好復了仙體,回太清天去才是。

  次日,歲寒寶殿掃地的小沙彌替洛書給忘機捎來一紙桃花箋。

  洛書公主花容月貌,字也寫得俊逸纖巧,為文更是筆筆珠璣,行句之間,儘是深情款款,若非懷著數百年的仙家記憶,恐孤也要深陷公主此情之中,怪不得這情,要以劫稱之。

  忘機收拾心緒,將那箋仔細折起,藏於枕下暗格之中。

  洛書送出情書,久等回音未得,不免心中煩躁,此時又臨秦翾飛回宮之期,便按捺不住心中思量,往掃葉樓求見忘機。

  忘機託病,隔門不開,洛書便摘了頸上從未離身的玉麒麟放於掃葉樓前。

  “洛書不日即將回宮,師父留著此物,權作成全洛書一片無報丹心罷。”

  忘機透過一層窗紙,看著洛書以絹掩面,無聲慟哭,心中作痛,卻終是無言。

  善哉我佛,世間安得雙全,使孤不負菩提妙法,亦不負殿下芳華?

  忘機捫心發問,耳內只聞二字:從無。

  罷,罷,罷!究竟誰是誰的劫數,誰又說得清呢?

  忘機慨然長嘆,而後跪坐回他的蒲團上,仍是素常那副言和色怡的樣子。

  且說洛書跌跌撞撞跑回房中,繼續以淚洗面。沒一忽兒,外頭又有人來叫門,卻是那替她送過信的小沙彌。

  “公主千歲,忘機師父要我將此物歸還於你。”

  洛書接了玉麒麟,指尖打顫。

  “忘機師父可還說了什麼?”

  “不曾說過。”

  “本宮知道了,你且回去罷。”

  小沙彌行禮告退,余洛書一人捧玉落淚。

  忘機,都說佛者慈心,那為何你隔岸觀火,卻不渡我?

  時雖春深,松山卻仍是冷意森森,洛書臨行前,將隨行所攜的一身貂裘留與忘機,並囑託了空方丈,待到禮佛的車馬儀仗回宮之後,再告知忘機此事。

  忘機知曉此事以後,便施挪移之法,將貂裘直截歸還於洛書箱籠之中。

  殿下拳拳之心空付,孤心有愧。

  自是,忘機閉關苦修,終日研習佛法,心無旁騖。

  嘉和四年五月,仵胡進犯大唐北疆,連克七城,直逼軍事重鎮上津,沅州戰事告急。其時,慕唯清尚在北川,遂廣購宅院,收容流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