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是半個時辰後,剛回到家裡屁股還沒坐熱的齊至胤就又收到了來自頂頭BOSS的召喚。

  米盈、滕振、齊至胤三個人在御書房裡圍著那幾張生辰八字大眼瞪小眼。

  滕振問齊至胤:“愛卿看這幾份八字能看出什麼?”

  有案子破,齊至胤的興致很高,腦洞也朝著無底洞的方向發展,一邊想一邊說,也沒管有沒有證據支撐,直接把一條條猜測往外甩。

  “這些八字是從陶老丞相的書房搬出來的,字跡也確實和老丞相的非常相符,只是比如今更加蒼勁有力,可見是由他多年前親筆所書……或許時間就在這些八字誕生後不久。”

  “每一個八字代表了一個人,應該是某種候選,從日期來看,選擇非常有目的性。”

  “最終選擇了這一張……陛下,按理說,您的八字是絕密,當然陶家知道不稀奇,可是一這麼一種方式出現……”

  “恕臣大膽猜測,您這八字,恐怕是陶家特意選定的結果,而非您真正的八字。”

  作者有話要說:  _(:з」∠)_

  ☆、第208章 208

  第二百零八章:滕順

  幾張寫著生辰八字的紙, 一本看起來只是隨手從書架上抽下來的詩集, 就算知道這二者原本的主人是陶老丞相,三人把腦洞開到天邊去也沒有辦法拿出一個靠譜的結論。

  於是調查重任就落在了齊至胤頭上, 至於米盈, 則被安排了密切關注陶家送來的所有書冊的工作,以送來書冊的數量來看, 哪怕他只是粗略的翻看,初步估計也有至少一周沒有辦法離開書庫。

  兩個為人臣子的玩家苦著臉離開了皇宮,滕振則轉身去後宮應付那一群“可遠觀不可褻玩”的女人了。

  最近這些女人不知道抽什麼風,搞事的頻率幾乎是以前的三倍,就算他打定主意遠離後宮,她們也能找到辦法讓他知道關於她們的消息, 簡直無孔不入,還不如他親自去調查清楚。

  等處理好一堆讓人頭疼的女人,天已經黑了, 無意在任何一個后妃宮裡留宿的滕振決定去御書房以“加班”為由將就一晚。

  剛剛走出後宮範圍, 滕振透過御輦窗戶遠遠地看到有一小隊人馬從側門和自己幾乎同時走出後宮,只是因為天色太暗,根本看不清是誰。

  滕振出聲叫來一直跟在旁邊的大太監,問:“是誰這麼晚了才從後宮離開?”

  按照規定,除了皇帝, 只要不是住在後宮裡的人都沒有在後宮留宿的資格,如果是外來拜訪,則需在黃昏前離開後宮, 而後宮中的人,除非有皇帝批准,是不能離開後宮的。

  那邊那一隊人不管是哪種情況都違反了規定,最近被各種線索鬧的神經緊張的滕振當然不能放過這個可疑之處。

  被叫住的大太監朝那邊張望片刻,也不知道是眼力太好還是有特殊的辨認技巧,明明滕振只看到一堆模糊的人影,他卻十分確定的回答:“回陛下,是安郡王。”

  安郡王?

  那是誰?

  滕振面露茫然,沒有在記憶中搜索到這個人的相關信息。

  大太監非常有眼力見的補充:“就是媛太妃的兒子,與陛下生辰僅差兩日的安郡王,今日是媛太妃的生辰,安郡王大約是來給媛太妃祝壽的。”

  媛太妃?

  又是一個沒有任何印象的角色。

  不過……和我的生辰只差兩天?

  滕振剛被後宮女人攪得一團糟的腦子突然就清醒了,眼前閃現出白天看到的那幾張生辰八字。

  既然這人也是皇子,生辰又和自己所扮演的這個角色如此相近,是不是也和那幾張紙有關呢?

  而且這個安郡王很可疑啊。

  一般來說,成年的皇子,只要不是有有利社稷的經世大才,朝堂離不開他,都會在封王之後就藩封地,除非特大事件,一般不能再回到京城,這位怎麼就呆在京城,還可以不經過自己同意就出入後宮?

  還有那位媛太妃。

  先皇駕崩後,皇后變太后,有子的太妃會出宮跟著王爺兒子住,無子的太妃可以選擇去給皇帝守陵也可以選擇繼續留在宮裡平平淡淡安度晚年。

  既然她有安郡王這個兒子,為什麼還住在後宮裡?

  疑惑湧上心頭,可現在畢竟不是探究的好時候,滕振擺出一副“原來如此”的表情點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然後讓御輦繼續前進。

  等回到御書房,滕振翻了一些皇室記錄,又旁側敲擊的問了好幾位大太監,直到第二天中午才把媛太妃和安郡王的故事理清楚。

  這位媛太妃姓吳,先皇生前,她曾擁有過淑妃的頭銜,“媛”是她的封號,只可惜在先皇駕崩前三個月,不知道觸犯了什麼,被撤掉了“淑妃”的頭銜,雖然還保留有妃位,品級卻足足降了一級。

  如果說這位太妃的身份有什麼值得關注,那就是她母親姓陶,與陶太后是隔房表姐妹的關係,身後站著的不止是吳家,還有陶家。

  說完媛太妃,再說安郡王。

  安郡王不是個正常人。

  生理意義上的不正常。

  雖然生日僅僅比滕振遲了兩日,可兩人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安郡王名滕順,字永安,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先皇對他的期待低的不行,只要求他能一輩子平安活著。

  滕順出生的時候難產,在母胎中憋久了缺氧,出生的時候都沒呼吸,如果不是太醫奮力搶救,早在出生那日便夭折了。

  命雖然救了回來,但也留下了後遺症。

  一開始大家都沒發現小皇子有什麼異常,能吃能睡會笑會哭,該翻身的時候會翻身,該爬的時候會爬,兩條小腿兒走起路來虎虎生風,比滕振還早上兩三個月下地。

  可是等到滕振已經能用語言粗略表達自己的意思開始學寫字時,滕順連“父皇”“母妃”都還不會喊,只會幹巴巴的“啊啊”,這才急壞了媛太妃——那個時候她還只是個嬪。

  隨著時間推移,大家漸漸確定,這位小皇子雖然身體沒有大礙,但腦子是好不了了,別的皇子兩三歲的時候已經開始啟蒙,滕順四歲才終於學會喊“娘”,八歲了說話還不利索,一句話顛三倒四,比同齡孩子多費五六倍的功夫才能表達清楚含義。

  十一歲,滕順在諸多人的努力教育下,終於在不開口說話的時候看起來像是個正常孩子了,可是一旦開口或者情緒激動有比較過猛的面部表情,眼睛不瞎都能看出他腦子有問題。

  然後,先皇駕崩,崩的非常突然,連遺詔都沒留。

  宮中無太子,不過有長子,也有嫡子,還有幾位年幼的皇子,倒不至於後繼無人、

  當時不少人都以為幾個巨頭會為了保障世家權益推滕順繼位,這樣就算他長大了也不會翅膀硬了擺脫世家的束縛,而且媛妃母家勢力也不弱,又有陶家支撐,對世家來說是個很好的選擇。

  可最後被推上去的仍然是陶皇后所出的嫡子,滕振。

  如果滕順的生母是媛太妃的話,或許當年坐上皇位的真就是他了,但問題就出在這裡。

  滕順當年難產,孩子折騰的差點夭折,生孩子的母親又能好到哪裡去?孩子出生後沒撐多久就撒手人寰,連孩子都沒來得及看上一眼。

  而這位母親是媛太妃當年進宮時帶的貼身丫鬟,懷孕後有了品階,仍然住在她身邊,因為出身不夠,生下來的孩子本就該歸媛太妃養,去世造成的唯一改變就是媛太妃將之視若己出,對滕順來說,這樣的成長環境更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