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最後,今天的我那麼勤奮,有沒有小天使誇誇我嘛~
☆、濃情如刃
沒錯, 在與那神秘伴侶相遇之前, 阿凱隆特河的濁浪也曾有過一段靈巧溫馴的好時光。
克莉絲汀至今仍記得蜜蘿在佩羅的海灘上將醒未醒時, 身周貝蟹來朝的模樣。那本是太過神性的畫面,奈何那傻姑娘卻對自身造就奇景如臨大敵。
據拉烏爾的說法, 蜜蘿那時就已初露艷色的面容緊繃起來也並不如何可怖, 唯獨那不似凡人的幽冷眸光令人感到一種不容冒犯的威嚴——簡直像一尊高踞雲端的神靈, 卻又隱隱透著些仿佛剛從地獄裡爬出的蒼涼狠戾,這約莫也是他與瓦勒里烏斯媽媽許多年過去, 仍被那目光所懾的緣由。
克莉絲汀不由慶幸自己那時更牽掛拉烏爾的安危——待她將注意力落到蜜蘿那如畫的面容上時, 便恰巧瞧見那些姿態各異的“臣民”們正陸續四散開去, 而那雙神靈般清冷威嚴的眸光里藏了幾分矜持的好奇, 分明是個口是心非的小孩子。
因這過分美好的第一印象,不論少女初時是怎樣眉眼清冷, 克莉絲汀總忍不住親近, 就像時常被後者吸引的小動物,然後理所當然被那寂夜星河溫柔地環抱。
那時候, 蜜蘿還未完全通曉他們的語言,卻先學會了老戴耶的曲調。於是每當那把有這年頭的小提琴在父親手中奏響悠揚的旋律,伴唱的聲音便又多了一道——偶爾有不確定的唱詞,便以她家鄉的語言代替。那是一種與整個東斯堪地那維亞語迥然不同的東方語言, 有著複雜多變的書面文字和抑揚頓挫的韻律。
老實說, 姐妹倆的嗓音很有些相似,這一度讓小克莉絲汀生出巨大的危機感——她記得女孩兒此前從沒接受過基礎的聲樂教育,但她只憑天賦的隨性吟唱就已清純甜美得讓人心醉。
不過蜜蘿對循規蹈矩的練聲並不感興趣, 重複的唱詞或曲調也不能讓她提起精神;或許是因為才從東方流落至此,歐洲大陸一切尋常的事物,譬如鄉里婦人們往來時搖曳的裙角,城裡咖啡館的招牌,還有父親口中那些早已講老了的,來自北方地區的故事反倒令她新奇不已。
小姑娘非常熱衷於跟老戴耶一同出席那些熱鬧的宴席與節日慶典,對於夜裡宿在鄉間的草垛上而不是更加舒適的客棧也毫無意見。在沒有表演時,她便時常跟在主人家身後,熟練地說些喜慶討巧的祝福話,以便獲准擺弄那些鄉下人家廚房裡常見的食材。
“父親說,如果我們能對自己的布娃娃保持忠誠,並珍愛各自的小提琴和紅舞鞋,他就會為女兒們編織一頂春之花環,令我們永遠無憂無慮,像只金色的小鳥在陽光下自由翱翔。”
這並不是小克莉絲汀在父親與妹妹嬌寵之下的童言稚語,而是蜜蘿近乎天真的祈盼。那時候,黑髮少女清冷的眉眼早已在平和的流浪與歌唱中柔化了稜角,夕陽金黃的餘暉透過樹影灑進少女眼底,映出一片溫柔的暮色。
小克莉絲汀由此直覺,自己這位特別的妹妹很難被什麼尋常的條框束縛,但意外地對長輩,譬如父親,還有那位好脾氣的瓦勒里烏斯老師有種特別的敬愛。
“那你記不記得父親還說過,做個用心的孩子,音樂天使才會去叩響你的門扉,在你絕望時為你高歌以振奮精神,點燃你靈感的聖火;但你如果不肯學習發聲的技法,或是輕視音階練習,音樂天使就會推遲對她的拜訪或者乾脆永不前來。”金髮女孩一本正經地回答,試圖通過這種方式激勵妹妹發奮練習——就同父親一樣,她也覺得蜜蘿那樣的天賦,不盡心開發實在浪費。
但那時候,父親已經對著屋外那片與故鄉的海顏色一模一樣的海水演奏了很長一段時間情韻哀愁的曲調,而蜜蘿向來對那些不圓滿的故事或曲子興致缺缺。
再後來,父老戴耶終於被思鄉的哀愁熬幹了心血。他在臨終前向她們承諾,等自己去往天堂,一定會派一位音樂天使降臨身邊,給予女兒們溫柔的庇護——老戴耶離去那一刻,克莉絲汀對生活所有熱情與曾為人稱羨的歌唱才華隨之而去,她的世界瞬息之間一片黯淡。
而蜜蘿,現在看來,克莉絲汀不禁疑心她是否早已預感到這無望的別離——否則該作何解釋,向來敬愛長輩的妹妹在父親開始咳嗽前那個春天便漸漸同他疏離?尤其是,幾年前瓦勒里烏斯老師逝世,她也是提前許久便有類似的舉動。
不過直到那時,對不相熟的人而言,蜜蘿也還算是個和善的姑娘,會謹遵瓦勒里烏斯媽媽的囑咐在打理花店時順便看顧鄰居家頑皮的小姐妹,也會對姐姐勉強考進巴黎歌劇院後結識的同行們禮貌微笑。
克莉絲汀了解,蜜蘿並非那種容易被名聲所縛的尋常少女,也從未表現出軟弱畏縮;但自從那對還未完全脫出稚童年紀的姐妹為了獲取某位少年人的傾心,合謀玷污她這看護者的名聲後,留給所有人,包括所有慕名來買花的客人甚至從前親密無間的家人們的,就只剩這位美貌驚人的亞裔少女暗藏驕矜的笑容了。
但她絕不是那些魯莽探頭卻被狠狠驚嚇的軟體動物;而分明是位乘興而來,卻對人間失望而去的神靈——冒犯者都被狠狠懲戒,而她依舊高踞雲端,遠遠欣賞著自己曾熱切喜愛的地上山河,偶爾才向俗世中那些卑微的仰望者們施捨敷衍的一瞥。
☆、濃情如刃
沒錯, 在與那神秘伴侶相遇之前, 阿凱隆特河的濁浪也曾有過一段靈巧溫馴的好時光。
克莉絲汀至今仍記得蜜蘿在佩羅的海灘上將醒未醒時, 身周貝蟹來朝的模樣。那本是太過神性的畫面,奈何那傻姑娘卻對自身造就奇景如臨大敵。
據拉烏爾的說法, 蜜蘿那時就已初露艷色的面容緊繃起來也並不如何可怖, 唯獨那不似凡人的幽冷眸光令人感到一種不容冒犯的威嚴——簡直像一尊高踞雲端的神靈, 卻又隱隱透著些仿佛剛從地獄裡爬出的蒼涼狠戾,這約莫也是他與瓦勒里烏斯媽媽許多年過去, 仍被那目光所懾的緣由。
克莉絲汀不由慶幸自己那時更牽掛拉烏爾的安危——待她將注意力落到蜜蘿那如畫的面容上時, 便恰巧瞧見那些姿態各異的“臣民”們正陸續四散開去, 而那雙神靈般清冷威嚴的眸光里藏了幾分矜持的好奇, 分明是個口是心非的小孩子。
因這過分美好的第一印象,不論少女初時是怎樣眉眼清冷, 克莉絲汀總忍不住親近, 就像時常被後者吸引的小動物,然後理所當然被那寂夜星河溫柔地環抱。
那時候, 蜜蘿還未完全通曉他們的語言,卻先學會了老戴耶的曲調。於是每當那把有這年頭的小提琴在父親手中奏響悠揚的旋律,伴唱的聲音便又多了一道——偶爾有不確定的唱詞,便以她家鄉的語言代替。那是一種與整個東斯堪地那維亞語迥然不同的東方語言, 有著複雜多變的書面文字和抑揚頓挫的韻律。
老實說, 姐妹倆的嗓音很有些相似,這一度讓小克莉絲汀生出巨大的危機感——她記得女孩兒此前從沒接受過基礎的聲樂教育,但她只憑天賦的隨性吟唱就已清純甜美得讓人心醉。
不過蜜蘿對循規蹈矩的練聲並不感興趣, 重複的唱詞或曲調也不能讓她提起精神;或許是因為才從東方流落至此,歐洲大陸一切尋常的事物,譬如鄉里婦人們往來時搖曳的裙角,城裡咖啡館的招牌,還有父親口中那些早已講老了的,來自北方地區的故事反倒令她新奇不已。
小姑娘非常熱衷於跟老戴耶一同出席那些熱鬧的宴席與節日慶典,對於夜裡宿在鄉間的草垛上而不是更加舒適的客棧也毫無意見。在沒有表演時,她便時常跟在主人家身後,熟練地說些喜慶討巧的祝福話,以便獲准擺弄那些鄉下人家廚房裡常見的食材。
“父親說,如果我們能對自己的布娃娃保持忠誠,並珍愛各自的小提琴和紅舞鞋,他就會為女兒們編織一頂春之花環,令我們永遠無憂無慮,像只金色的小鳥在陽光下自由翱翔。”
這並不是小克莉絲汀在父親與妹妹嬌寵之下的童言稚語,而是蜜蘿近乎天真的祈盼。那時候,黑髮少女清冷的眉眼早已在平和的流浪與歌唱中柔化了稜角,夕陽金黃的餘暉透過樹影灑進少女眼底,映出一片溫柔的暮色。
小克莉絲汀由此直覺,自己這位特別的妹妹很難被什麼尋常的條框束縛,但意外地對長輩,譬如父親,還有那位好脾氣的瓦勒里烏斯老師有種特別的敬愛。
“那你記不記得父親還說過,做個用心的孩子,音樂天使才會去叩響你的門扉,在你絕望時為你高歌以振奮精神,點燃你靈感的聖火;但你如果不肯學習發聲的技法,或是輕視音階練習,音樂天使就會推遲對她的拜訪或者乾脆永不前來。”金髮女孩一本正經地回答,試圖通過這種方式激勵妹妹發奮練習——就同父親一樣,她也覺得蜜蘿那樣的天賦,不盡心開發實在浪費。
但那時候,父親已經對著屋外那片與故鄉的海顏色一模一樣的海水演奏了很長一段時間情韻哀愁的曲調,而蜜蘿向來對那些不圓滿的故事或曲子興致缺缺。
再後來,父老戴耶終於被思鄉的哀愁熬幹了心血。他在臨終前向她們承諾,等自己去往天堂,一定會派一位音樂天使降臨身邊,給予女兒們溫柔的庇護——老戴耶離去那一刻,克莉絲汀對生活所有熱情與曾為人稱羨的歌唱才華隨之而去,她的世界瞬息之間一片黯淡。
而蜜蘿,現在看來,克莉絲汀不禁疑心她是否早已預感到這無望的別離——否則該作何解釋,向來敬愛長輩的妹妹在父親開始咳嗽前那個春天便漸漸同他疏離?尤其是,幾年前瓦勒里烏斯老師逝世,她也是提前許久便有類似的舉動。
不過直到那時,對不相熟的人而言,蜜蘿也還算是個和善的姑娘,會謹遵瓦勒里烏斯媽媽的囑咐在打理花店時順便看顧鄰居家頑皮的小姐妹,也會對姐姐勉強考進巴黎歌劇院後結識的同行們禮貌微笑。
克莉絲汀了解,蜜蘿並非那種容易被名聲所縛的尋常少女,也從未表現出軟弱畏縮;但自從那對還未完全脫出稚童年紀的姐妹為了獲取某位少年人的傾心,合謀玷污她這看護者的名聲後,留給所有人,包括所有慕名來買花的客人甚至從前親密無間的家人們的,就只剩這位美貌驚人的亞裔少女暗藏驕矜的笑容了。
但她絕不是那些魯莽探頭卻被狠狠驚嚇的軟體動物;而分明是位乘興而來,卻對人間失望而去的神靈——冒犯者都被狠狠懲戒,而她依舊高踞雲端,遠遠欣賞著自己曾熱切喜愛的地上山河,偶爾才向俗世中那些卑微的仰望者們施捨敷衍的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