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即便目前只是個法子,且這方法並不完全,可能需要不少時間還有人力物力去研究,皇帝也覺得心頭一個大患有了解決之道,連日來被水災煩擾的不虞心情都好了很多。招來工部各位大臣,命其務必早日研究出水泥,以解水患之困。

  這些年賈赦基本把自己能想起來的有用的東西都整理成冊,很多東西目前根本無法實現,但是這些資料說不得在未來某個時候就提供了大用處,讓後人少走很多彎路。

  皇帝將這些資料謄抄了好幾份分別藏在不同地方的密室里,希望這些珍貴的手冊能夠保存流傳下去為後人造福。

  揚州的局勢一直緊張,黛玉和景玉在榮國府一住就是將近兩年,也就到了寶釵一家上京的時候,現在的王夫人在榮國府已經做不得主,根本沒有那個臉面安排妹妹一家住在梨香院。

  賈雨村沒有成功借勢做官,薛蟠的案子雖不是他判的,可那上官也是個貪錢的,被塞足了錢薛蟠倒也逃過一劫,這不一家子還是如原著一樣準備上京避禍。

  薛姨媽對榮國府更受聖寵也有耳聞,但是卻不知道姐姐王夫人幾乎成了這府里的透明人兒,等到了京城看到現實和所想差距巨大,也就歇了住到榮國府好管束薛蟠的心思。

  只能匆匆收拾了老宅先住下來,剩下的只能後邊慢慢拾掇。不過去榮國府的拜會還是少不得的,因著王夫人打著寶釵寶玉湊一堆的想法,經常叫寶釵過府玩,賈母也挺喜歡寶釵這個小姑娘,即便知道王夫人的心思也沒攔著,也是給寶玉多條選擇。

  沒辦法實在是寶黛太過不和,賈母選來選去也沒挑到更合適的,身邊也就湘雲還行,只是父母都不在又沒多少嫁妝,賈母是猶豫的。這寶釵家事不行可架不住家裡有錢啊,總歸占著一項,真配了寶玉最起碼不用擔心生活。

  現在的寶釵再不敢如書中那樣貶低黛玉抬高自己,一門心思打好關係希望將來有用處,黛玉是知道書中寶釵的德行,看著因為自己和迎春的處境和書中大不相同就上趕著巴結的寶釵,隱隱有些膈應。

  四個姑娘和這個經常過府玩的寶姑娘只是個面子情,四人的情意可不是隨便來個人就能再插進去的。不過這寶釵跟寶玉玩的倒是挺好,兩人也都十歲的年紀了,也不知道避嫌,親熱的有些過分。

  ☆、結局

  慶和二十八年,皇帝禪位於太子,太子登基,稱慶仁帝,然慶仁帝不願事事獨斷自專,請封慶和帝為太上皇,仍居於東宮不願搬入養心殿。

  後太上皇離宮隱居,昭仁帝才接受群臣請命入主養心殿,皇后入主中宮。

  江南某個景色宜人的桃源之地,建起了一座精巧別致的宅子,經常進出的是兩位貴氣逼人、容貌極盛的老爺。

  一開始周圍居住的村民都不敢抬頭看這兩位貴人,只覺中間隔著雲泥之別,搭話都是對貴人的褻瀆。

  沒想到兩人竟然極好說話,尤其年輕一點的那位老爺總是笑眯眯地問著莊稼的收成,平日裡農家的活計,有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慢慢地村里人也敢答上一兩句。

  這兩年村裡的日子好過不少,自從種植了縣裡分下來的土豆紅薯,村里許多之前吃不飽飯的人家都能吃飽了,更何況這兩年收的賦稅也少了,勤快一點的人家每年甚至都有些盈餘。

  且縣上傳來消息,大量招工要重修堤壩,不僅每日管飯,一天還有20文的工錢,正好是農閒時節,村里青年的壯勞力都去報名。據說這次是皇上命人研究出新的材料,好似叫水泥,不再是以前黏土混著石沙修建,建好了極其能抗洪呢。

  聽說南邊的大多數地方早就開始動工,這個地界算是開始的晚的。一邊說一遍讚嘆太上皇和當今都是好皇帝,不僅賦稅少了,還找出這麼高產的糧食,甚至能研究出這麼堅固的水泥,百姓的日子真是越來越好過。

  村里人發現只要一開口說日子好過,讚揚皇帝陛下勤政愛民,那位極有威勢的老爺渾身的氣勢就會緩和許多,雖然面上沒多少表情,但是莫名的就能讓人感覺到心情很好。

  一開始村里人只以為是哪家貴人想要體驗田園生活,暫時來這裡住住而已,沒想到一晃兩年過去,兩人還是沒有離開的跡象,且從二人平日裡的舉止來看,關係肯定不一般。

  以前村子裡窮苦的人家實在娶不起媳婦也有男子之間結為契兄弟,兩家幫趁著生活,想來這二位貴老爺也是這樣的關係,只是人家這是真有感情。

  這二人就是徒晟睿,也是現在的太上皇,還有賈赦。太上皇一直記得當初賈赦生命垂危時的願望,說是希望下輩子能再相遇,可下輩子的事情誰能預測,變數太大,抓住今生才最為現實。

  等順利送走出海的大皇子和三皇子,又將老四老五培養成太子的左膀右臂,剩下的皇子就留給太子這個哥哥來教養。太上皇自覺可以退位讓賢過些屬於自個的生活。

  這才不顧太子和眾臣的反對寫下禪位詔書,等太子登基後,就帶著私庫里的私產和賈赦包袱款款地到了江南,當然隨行的還有德全和一些暗衛,真讓兩個習慣了被人伺候的人天天自己動手恐怕也不現實。

  至於後宮,未寵幸的全部放回家允許再嫁,寵幸過沒孩子可以選擇回家或者待在後宮奉養,至於再嫁的問題即便旨意沒有明說也沒有哪家人敢娶皇帝曾經寵幸的女子,有皇子公主的就跟著生活,可謂是散盡後宮。

  賈赦沒想到徒晟睿能為自己做到這個地步,不僅遣散後宮,甚至提前放棄那至高無上的地位,不感動那是假的,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辜負愛人這份心意和他好好相守下去。

  兩人自從到了江南隱居,小日子過得那叫一個舒服,宅子裡養了一隻土狗,還從村里買了些小雞小鴨養著,有時興致來了還幫村裡的人侍弄會兒莊稼,當然這兩人還是添亂的居多,真真是體驗了農家的樂趣。

  而京城每日起早貪黑處理政務的昭仁帝每每被無數的奏摺淹沒時,就會對遠在江南偷懶的父皇各種羨慕嫉妒恨,幸虧四弟挺能幹,幫了不少忙。

  這位在本來的紅樓世界成為最後贏家的四皇子,在這世並未生出多餘的心思,沒有書中那些爭鬥,太子繼位是實至名歸,自然是老老實實做個純臣。

  而賈璉在中了舉人後的兩年時間裡順利成為進士,在殿試時被欽點為探花,踏馬遊街那日一路上被扔了無數香包手帕,可惜已經名草有主,讓無數閨秀暗自可惜。

  高中進士後,很快就迎娶了徐府的女兒,兩人因著定了親,這兩年時不時送個小禮物寫封書信什麼的,對彼此都有了更深一些的了解,越發契合起來,婚後自然是蜜裡調油,你儂我儂。

  賈徐氏一進門迎春就將管家權盡數交給這位嫂嫂,還笑稱嫂嫂終於進門,以後可以和小姐妹盡情玩了,也不用日日被這些瑣物勞累,惹得賈徐氏作勢要打她。

  賈母本來仗著老太君的身份,想要好好壓壓這位孫媳婦兒的氣勢,藉機搬回一局,沒想到賈徐氏壓根不吃她那一套,還讓人挑不出錯來,孫媳婦該做的那是一絲不漏。賈母每每都有種一拳打在棉花上的無力感,多次無果後只好放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