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藍淨塵番外(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藍淨塵離京之後,開始了漫無目的的遊歷,踏遍了千山萬水,游遍了名山大川,走的地方越多,心裡也越荒蕪,哪裡才是他能停駐的地方呢?

  風雪幾年,最終還是回到了京師,除了幾個舊友,已沒人識得他了。皇帝聽聞他回來,當天晚上便來尋了他,故人見面,皇帝想重燃舊情,他刻意冷清,兩人都知道,那些年少時光回不去了。

  皇帝帶著他去了避暑山莊,在莊裡他看到了皇帝新生的小女兒,和她母親小時候一樣討人喜歡。他將幼時她母親送他的鈴鐺再轉送給了小公主,心想若她母親見著了,或許會憶起他,結果卻是他自作多情了,在紫薇堂正面相見,她除了驚艷並無熟稔,也是,他離開時她才五歲,想必早忘了那個幼年時的鄰家大哥哥。

  皇帝有意和他緩解關係,讓他認小公主為義女,他倒是願意,小公主的母親也願意,只是朝臣不願意,太后也不願意。

  林太后如今是春風得意了,藍家沒落之後,姑母很快鬱鬱而終,林太后入主壽康宮,再無人與她爭鋒,上一輩的宮斗贏家是她,而林家也取代了昔年的藍家,成了顯赫的承恩公府,提起太后的侄子,大家都只知道林佩之兄弟幾個,誰還記得他藍勝青呢。

  藍勝青這個名字是他自己改的,父母都不在了,改名也不必請示誰,原本的名字是祖母在菩薩跟前給他請來的,意為純淨無瑕不惹塵埃,可他如今已一身風塵,哪裡還有當年的光風霽月。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偏不信。

  大概存著些報復心理,他半推半就接受了皇帝的補償,這讓太后坐臥難安,與皇帝幾度爆發衝突。他知道皇帝的性子,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當年艷冠京城的陳家姑娘,入了他的後宮之後,盛寵了幾年,如今也風光不再了,於他,不過是愛而不得,才會相思入骨。

  在京里呆了些日子後,他的抱負還是沒有辦法施展,他無法接受皇帝的寵幸改頭換面入朝,他再次離京,臨行前在他的宅子裡給皇帝留了一封書信,提及了他和寶貴妃的過往淵源,請皇帝待寶貴妃母女好一些。

  他幼時身子不好,廟裡和尚說是與家裡人八字不合,需得寄養到南方,到十五歲才能回來。因此他滿了五歲後便被送到了贛南的表親家,他那位表叔也是地方官員,和當時的贛州知州是同僚,亦是鄰居。

  到他十歲那年,隔壁的陸知州家裡生了一位千金,他還跟著表叔去喝了小姑娘的滿月酒。那位小姑娘是個皮實的,家裡只有她一個孩子,無聊的很,從她會走路了,便時常跑來隔壁世叔家找小夥伴們玩,只她和那幾個年紀相仿的小夥伴玩不過幾刻便會吵吵嚷嚷,倒更愛纏著這個大她十歲的大哥哥,每日跟在他後面跑,他讀書寫課業時她便在旁邊玩耍,傍晚坐在巷口等他下學回來,同他說她今兒學了幾個字,背首詩給他聽。

  他遠離父母家人,身邊也沒有兄弟姐妹相伴,這個小丫頭倒是能暖他心。小丫頭陪了他五年,到他十五歲時祖母死訊傳來,他要回京參加祖母葬禮,臨行前小丫頭來送他,解了自己手腕上掛著的金鈴鐺送給他,哭著說等她長大了進京來找他。

  到她真的長大了回京了,京里卻已沒有他。

  再次見面,她已不記得這個幼時玩伴了,他已沒有了親人,還是希望這個小妹妹能過的好,她可能光長個子不長腦子,在這如狼似虎的後宮裡,能有如今的造化,也算傻人有傻福了,只希望她一直把這份福運延續下去,不要似他一般。

  不知道皇帝會不會聽他的,他說了便已盡力,他自己都是泥菩薩過江,實在沒法子再護住旁人。

  從京城離開後,他去了北疆,販賣一批皮毛,他當年再怎麼驚才絕艷高風亮節,沒了家世功名,還是要吃飯的,他不是不通人事的書呆子,離開書本,他也有法子養活自己。

  在北疆遇上大雪封路,他不得不停駐在一家客棧里,彼時正好宏遠軍來接應朝廷派發下來的糧草,也被大雪困在了客棧里,士兵們沒防著忽然降溫,甲冑單薄無法抗寒,他便將自己準備販賣的皮毛都捐獻出來,給將士們禦寒。帶領這支軍隊的小將軍親自來給他道謝,問他的名字,道是等他回去之後,問軍中報銷,好歹得將人家的貨物損失賠償了。

  藍勝青搖頭拒絕,不過是隨手之舉罷了,這點小錢他還付得起。只是後來天晴雪化之後這小將軍帶了他的上將來,竟是故人之子。

  「許久未見,世叔近來可好?」

  藍勝青望著面前的二皇子,上回見面還是在避暑山莊時,算來也有兩三年未見了,他長相酷似他的父皇,藍勝青一看便認得出來。

  兩人寒暄幾句,二皇子向他表達了謝意,又說要請他吃飯,他推辭不過,便跟著去了,都說看一個人的才德,和他吃頓飯就知道了,飯桌上是最能看清一個人的。

  二皇子和他吃了一頓飯,兩人都給了對方高度肯定,二皇子有心尋個軍師,他有心輔佐明主,今上或許是個明主,但中間隔著藍家幾條人命,他如何釋懷。

  兩人一拍即合,二皇子和他約定,他輔佐二皇子登上帝位,二皇子登基後為藍家平反,也不說平反,已經死了的人還怎麼復活,好歹能解了三代不能出仕這個株連,讓他和祖宗有個交代。

  二皇子文韜武略智計百出,但心思浮躁桀驁不馴,正需要一個沉穩蘊秀的軍師輔佐,且藍勝青在外遊歷多年見多識廣,經驗老道不是二皇子這個黃毛小子能比的,兩人的組合,有如三國時期的孔明和曹操,英主遇良臣,實在是如魚得水。

  三皇子眼饞二哥又得良材,知道藍勝青是皇帝至交,也動過心思挖牆腳,良臣不事二主,藍勝青這點德行還是有的,沒有接三皇子拋來的橄欖枝,三皇子不是個大度的,被藍勝青下了面子,心中記恨上了他,倒讓二皇子暗喜,軍師得罪的人越多,和他的合作關係就越牢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