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蕭宏番外(三十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泰安十年朝廷選秀的喜氣被北疆的烽煙衝散了,瓦剌時隔多年捲土重來,再一次進犯大梁疆土。

  上一次與瓦剌開戰還是先帝在位時期,那一戰大梁雖勝了,卻也損失慘重,先帝損失了一雙兒女,大梁損失了一位悍將。

  諷刺的是,如今的瓦剌大汗正是大梁瑤琴長公主的駙馬,當年在京城為質的達利王子,如今已叫達利可汗了。

  這人也算有幾分手段,當年在先帝眼皮子底下擄走了瑤琴長公主,回了瓦剌後藉助戰後瘡痍趁火打劫,滅了幾個兄弟,坐上了大汗寶座,這十幾年休養生息養精蓄銳,如今恢復了元氣,又捲土重來,看來是還沒長記性。

  對於瓦剌來說,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草原物資不足,要想圓滿過冬就一定要來大梁城鎮擦個邊,但大梁北疆子民又何其無辜,大梁朝廷有義務為他們提供庇護。

  這次瓦剌打前鋒的將領是達利可汗的長子,名喚英吉利,翻譯成大梁語便是採蓮,大梁兵將們一聽這名字就笑了,採蓮?怎麼是個娘們兒的名字,瓦剌的漢子不都兇猛強悍麼?怎麼這王子取個這樣女氣的名字?

  不過在知道這採蓮王子是瓦剌可敦的長子之後,大梁朝廷臉色就有些難看了,瓦剌可敦是大梁的長公主,這採蓮王子是今上的外甥,且年紀不過十二,竟敢帶兵來打外祖家,他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小崽子,舅舅不發威,他是不知道厲害,皇帝當即發了旨意往北疆去,授命二皇子為前鋒,迎戰瓦剌王子。

  一對表兄弟,各自代表著自己的國土,誰也不服誰,二皇子比採蓮王子大四歲,戰場上見面,雙方先各自打量一下對方,都從彼此眼中看到了不屑。

  說是說打前鋒,兩個都是自己國家的金疙瘩,周圍多的是人護著,兩人也沒交上幾個回合,後來多是游擊戰,時不時的找缺口襲擊一波,撈了點東西就走,不和大梁正面交鋒

  。

  這是達利可汗的命令,採蓮王子年少氣盛,極討厭這樣畏畏縮縮的,但軍中元帥命令他如此,他只得遵命。

  大梁軍隊被他們這樣擾的不勝其煩,打又打不死,追又追不上,真是噁心人!他們氣憤之餘,往瓦剌軍營里去了書信,嘲諷採蓮王子膽小柔弱,喊他「採蓮公主」,氣的採蓮王子拿著槍要去找大梁皇子單挑。

  軍中將領齊齊勸他,道這是大梁的激將法,王子千萬不要上當,又說他的名字是極好的,只是兩國風俗不同。

  採蓮這個名字在瓦剌是很好的,這個蓮指的是雪蓮,在瓦剌最西部的聖雪山頂上才有的雪蓮,能採到雪蓮的都是真正的勇士,因此在瓦剌有許多漢子都叫採蓮。他也從不覺得他的名字有什麼不好,卻沒想被大梁人這麼嘲笑,原來在大梁只有漂亮的小姑娘才叫採蓮!

  最氣的是,母親是大梁公主,她定然知道這個的,卻給他取了個這樣的名字!所以大梁將士才嘲笑他,母親到底什麼意思啊!

  這倒是他誤會可敦了,可敦當年逃亡路上流了個孩子,回了瓦剌後身子還沒養好,很快又懷上了採蓮王子。當時瓦剌時局動盪,她養胎期間並不安穩,採蓮王子生下來也很虛弱,她怕養不住孩子,想起來母國的風俗,若孩子生下來不安穩,便取個異性名,好養活。她便給兒子取了個女名,原本只打算當乳名的,偏採蓮這名字在瓦剌很吃香,達利可汗直接將它作大名了,可敦想著兒子又不回大梁去,也沒人笑話他,那就叫這名字也挺好的。

  瓦剌這一波侵襲只是小打小鬧,搶了點東西就縮回去了,達利可汗是聰明人,大梁國力強盛,他們不宜硬碰,如果可以的話,他希望和大梁通商,開放馬市,但大梁有一位王爺折在他們手上,恐怕大梁子民不會接納他們。

  其實皇位上坐著的這個和那位王爺是有讎隙的,想必不會因為這事遷怒他們,且有小道消息說那位王爺正是死在現在的皇帝手上,只是將黑鍋甩給瓦剌了。瓦剌幫他背了這麼多年的黑鍋,他是不是要給點兒好處封口?

  但現在的皇帝和瓦剌也有宿仇,他的外祖父和舅舅都是與瓦剌對戰時戰死沙場,雖然其間有他們內亂的原因,但也與瓦剌脫不了干係,且他的可敦與這位皇帝關係也不親近,這麼多年就沒見大梁皇室有什麼表示,聽說是皇帝親近太妃母女,太妃母女與他的可敦有舊怨。

  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瓦剌與大梁是世仇,想修好是不可能了,在瓦剌強盛到可以擊敗大梁之前,他們都要龜縮著不能出頭。

  瓦剌退兵以後,二皇子回了趟京城,去應付他的親事,大皇子已經定了正妃,是金陵薛氏女,一個很有底蘊的書香世家,只是這些年沒落了,家中沒有做高官的男丁,但姑娘卻極好,絕對能勝任王妃之位。

  二皇子的正妃皇帝希望他能親自過目,但他回去後看了一遍沒一個入眼的,說不急著定親,他還要去戰場廝殺,過幾年再談親事。

  皇帝目光犀利盯著他:「真的不想定親?既不想定親,你也先留段日子,菁兒也快定親了,她的駙馬你總要幫著過過眼。」

  二皇子瞳孔一縮,二妹妹要定親了?

  「菁兒還小,皇室女大多晚嫁,怎麼急著給她定親呢?」

  菁兒比他還小兩歲呢。

  皇帝道:「先定下,過幾年再嫁過去,正好要給蕊兒定親,便將她的也一併定下吧。」三公主還小,過幾年再說,大公主和二公主年紀相仿,便一起定了,省事。

  「這怎麼成!大皇姐定親是她的事,怎麼讓菁兒隨著她走?這終身大事,怎麼能圖省事呢?」

  「就算省事也不會委屈了她,你若不放心,便上些心為她挑選,也算全了你們兄妹情分。」

  二公主是袁淑妃親女,二皇子幼時在袁淑妃身邊長大,看著二公主出生,陪著她長大,雖然他五歲就去了前廷,但袁淑妃對他很好,一直都很疼愛他,他與養母妹妹感情也極好,如今他的小妹妹要定親了,他心裡似被挖了一塊一般,明明他走時妹妹還是個小姑娘,如今才隔了一年回來,妹妹都要定親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