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勝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再次從幾丈高的擂塔上跳下來,林迅這回運氣不太好,扭著腳了,而他們小隊作為初賽的勝出者,接下來就要進行決賽,他想著自己只是扭了一隻腳,又不是斷了手,他還可以再戰。

  下午寶兒不放心林迅,再次扮作宮女親臨考場,在看到林迅屢屢受傷時便心存不忍,如今見他為了護住繡球受了重傷,而他幾個隊友都好端端的,再來一局林迅怎麼爭得過他們?

  寶兒對著皇帝頻繁使眼色,皇帝給了她一個稍安勿躁的眼神,開始對底下勝出的小隊提出嘉獎。

  先說了幾句他們小隊協調合作好,大家團結一心共同出力,著重誇了林迅一馬當先敢闖敢拼,隨後便道林迅傷重,若再次進行決賽對他不公平,而他國事繁忙,若將比賽推遲又得再浪費他一天時間,最好就在今日將比賽結束。

  最後皇帝重新制定了規矩,由勝出小隊除林迅外的其他四人進行比試,如果最後勝出者比林迅用的時間更少,那麼便算他贏,如果他用的時間比林迅的長,那就算林迅贏。

  這條規矩乍一聽好像是在偏袒林迅,只讓他比試一場,其他人要比試兩場,但其實仔細思索之下,這種規則對林迅大大不利,他當時是遭受了幾十個人的圍追堵截,歷經千辛萬苦才拿到繡球贏了比賽,而接下來他們幾人的複試,只要打敗三個敵人便可。

  不管他們戰況怎麼激烈,不管最後是誰贏,四個人的比賽一定比方才幾十人的大亂鬥時間短啊。

  想清楚了這一點,林迅自動請纓要求出戰,「小民不願坐以待斃,不過是些皮外傷,算不得什麼,小民可以再戰。」

  確實都是小傷,沒一處致命的,只是他頭臉也傷了,手也傷了,腳也傷了,渾身上下哪哪兒都疼,極大地影響比賽狀態,而其他四人方才只是在底下幫他拖住對手,更多的是搞破壞,爬的不高摔下去也不太痛,不像林迅從那麼高的地方跌下來傷筋動骨。

  他這樣拖著傷體去比賽也對他不公平,只是他覺著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他和寶兒的幸福怎麼可以寄托在別人的表現上,讓他坐著等他們比試完,太被動了。

  林迅執意要出戰,皇帝也不攔著,心下讚許這年輕人對寶兒真心實意,打定主意便是他沒有贏得比賽,最後也定他。寶兒卻不明就裡,生怕林迅再傷著,若不是有許多大臣在看,她恨不得上前拉住林迅咬耳朵,不要去了,不管你拿了什麼名次,我都嫁你。

  鐘聲再次響起,林迅重振旗鼓卯足了勁兒往上爬,與他同隊的四人,也為他這股狠勁兒側目,想到他們聽說的小道消息,這位是鐵了心要尚主的,也不知道皇帝是什麼章程,他們要不要讓著林迅?

  這幾位都是想報效朝廷的,自然關心聖意,不確定皇上的想法,對著林迅難免束手束腳,萬一這位真是板上釘釘的駙馬,他們沒眼色地趁人之危將頭名拿了,落了駙馬的面子,將皇帝一家子都得罪了,以後還哪來的好前程?萬一皇帝不滿意林迅,就存了打壓他的心思,他們刻意相讓,豈不又惹了聖怒?

  幾人還在糾結,卻不想林迅並不需要他們為難,他還和初賽時一般勇猛的很,還用得著他們讓?他們便是使了全力,也不一定能把林迅拉下來。只是林迅扭傷了一隻腳,爬的不太利索,只能手上加倍使勁兒,他的手本來就已經傷痕累累,如今卻顧不得,等比賽結束了再好好將養吧。

  習武之人都是有幾分骨氣的,林迅腳傷了,他們絕不做趁人之危的事情,像初賽時拽腳脫鞋那事就不能做了,他們就比誰爬的快。大概還是那幾人有意相讓吧,讓林迅拿到了繡球,下來的時候他們稍稍作勢要去搶繡球,林迅卻是不敢再跳一次了,只得用嘴叼地緊緊的,大有球在人在球落人亡的模樣。

  他們也不敢真和他拼命,溫溫吞吞半推半就的就讓林迅下去了。

  林迅著地後,皇帝帶頭給他鼓掌,確實是個不錯的孩子,雖然他的父母有些拖後腿,但就像寶兒說的,她婚後住公主府,又不和公婆一起住,便是一起住,林佩之夫婦還敢給寶兒氣受不成?

  在場的宗親大臣們見皇帝給林迅鼓掌,也忙附和誇讚,心下卻道早知道林迅是板上釘釘的三駙馬,這般大陣勢搞個人才選拔大會又是為哪般?就為了讓你這未來女婿出出風頭?當他們都閒著沒事幹呢!

  林迅奪得了武試頭名,皇帝當場就點了他做武狀元,他那幾位有風骨有度量的隊友,也受到了皇帝褒獎,言期待他們明年在武舉上重放光彩,今次選拔畢竟只能有一位「狀元」。

  翌日文試的結果也出來了,林迅排在第十二名,他還未滿十五歲,這個成績算不錯了,頭名「狀元」是蘇如釗。也不算意外,那人雖然狂妄自大了些,卻實在是有幾分才氣的。

  只是,文武狀元各挑了一個,駙馬卻只能有一個,會是誰呢?蘇如釗雖然之前惹了皇上厭棄,但皇上還是點了他頭名,可見實在是為他的才華所折服,連他品行上的小瑕疵都可以忽略不計。

  林迅如臨大敵暗自焦灼,卻不想他的假想敵蘇如釗壓根不把這當成喜事。頭名便頭名吧,他確實有這份能力,當得起這個名次,但那個「狀元」是什麼鬼?他是要做狀元,但卻不是這四十幾人里的狀元,他要做的是正式科舉里一路廝殺出來的狀元,那才是名正言順啊。

  正式科舉出來的狀元,才可以進翰林入內閣,他現在這個兒戲的狀元,算什麼啊?便是皇帝讓他入了翰林,和其他的狀元沒什麼兩樣,可自己喉間就是梗了一根刺,他要的是金榜題名走馬遊街,不是現在這般讓人覺著他撿了個大便宜。

  駙馬的事情還沒定下來,但這兩位狀元,林迅被皇帝賜了御前行走一等侍衛,以後就是皇帝親衛了,他這個年紀,那是相當風光的了。蘇如釗則被賜了翰林院七品庶吉士,和正經科舉出來的狀元一般待遇,皇帝讓人把蘇如釗的答卷在朝上傳閱,朝臣都嘆服蘇如釗的文采,也覺著他這個狀元實至名歸,便是正經科舉出來,也不一定會屈居人下。

  而蘇如釗卻拒絕了皇帝的加恩,直言自己本事不到家,想回家再閉關修習一年,明年再次參加科舉。

  皇帝自然知道這個年輕人的傲氣,問他若是明年科舉他沒有考中狀元該當如何?屆時可沒有這麼好的職位再留給他了。

  蘇如釗只道讀書人當以讀書明理兼濟天下為重,不以官職高低而論,若他明年退步了,那他便不該在翰林院尸位素餐,退位讓賢也是該的。

  皇帝點頭道好,收回了這道旨意,期待明年蘇如釗金榜題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