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將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梅妃坐在一旁滿是焦躁不安,這個推那個,到底誰才是真兇?要她說,這幾個都不乾淨!推了幾天,最後不會又推出個小蝦米來頂罪吧。

  她本無心爭鬥,帶著兒子龜縮一隅,長留年紀小又身子弱,與大位無緣,對他們也沒有威脅,那些人怎麼就不願放過她們母子倆呢?如果這次皇帝又是雷聲大雨點小,那就不要怪她也做個奸妃了,為了她和長留的安穩日子,她不能再坐以待斃。

  從龍澤堂回去後,梓桃叫了榮王去芙蓉館,她有很多想問的問題。

  「不是說金玉閣背後的老闆是淳王嗎?這你都敢收買?不怕他告訴你父皇啊!」

  淳王是公認的鐵面無私,就算榮王一直被傳是板上釘釘的下任皇帝,他對幾個侄孫也是一視同仁,並沒有對榮王另眼相待幾分。

  榮王坐下喝了口茶,道:「我怎麼可能去收買?利益收買最不靠譜,他能被我收買,就不會被別人收買嗎?是我讓人去查了金玉閣的帳本,查到幾年前的進貨記錄,知道他們用紫石英代替了紫晶石,才做了一對紫晶石簪子出來以假亂真的,那支真的反而成假的了。」

  這世上本也沒什麼絕對的真假,嘴長在別人身上,大勢所趨,他說是真的就是真的。

  「你做紫晶石簪子的地方,不會就是那個窯廠吧,你讓他們去指認平王,幕後主使真的是他們母子嗎?」

  她是知道的,皇帝手裡那支簪子就是從她的庫房裡出去的,能從她的庫房裡拿東西,有這個動機又有這個能力的,也就是後宮這幾個兒子已經長成的女人了,不是皇后就是德妃賢妃。

  榮王沒骨頭地靠在太師椅上長出了口氣,「我怎麼知道是誰,不管是誰,反正不能是我,也不能是你,要脫罪總要找替罪羊,我希望是平王,那就是他了,反正父皇現在也認為是他。」

  「那如果不是他,咱們豈不是冤枉好人了?」

  話一出口,梓桃又覺得不對,就算不是他們,他們也不是什麼好人,雖然他們沒做什麼對她不利的事情,但他們立場相對呀,如果平王做了皇帝,賢妃做了太后,她要在他們母子手下討生活,可是很有些不容易的。

  榮王說了句比較孩子氣的話,「對我來說,所有和我爭東西的人,都是壞人!」

  是壞人就要剷除,是早是晚又有什麼關係。

  梓桃還想問問他,他怎麼讓大郡主開口指認賢妃的呢?大郡主身邊也有他的人?還有尚珍局的女史,那倒是不奇怪,他長在後宮,母親是先皇后,又跟了太后幾年,在宮裡的人脈應該是很深的。

  他真是厲害,這都有法子脫身,還將平王拉下了水,這回的事她是安全了,看來她眼光不錯嘛,早早的押對了寶。

  這三日註定不太平,失蹤的李嬤嬤一家找到了,在京郊亂葬崗找到了他們的屍體,幕後之人也夠兇殘,買通李嬤嬤背主,事後殺人滅口,不過這也是這些上層人士慣會做的事情,死人才會保守秘密。

  灼華宮的內賊也抓到了,是灼華宮的老人元寶,他是在梓桃剛進宮時就來伺候的,當年梓桃剛入宮時沾上了水婕妤流產的事情,碧絲是內奸,當時她就覺得只憑碧絲一人無法成事,定然有人配合她的,竟然是元寶,藏了這麼多年倒是本事。

  元寶和銀錠銅板一起進來伺候,他比不得銀錠生了張靈秀面孔討喜,也不比銅板機靈活泛會辦事,元寶人如其名,生的圓潤憨厚,面上兩隻小酒窩,笑起來憨憨的,大多數時候總是悶頭做事和憨笑,雖然他比不得銀錠和銅板有存在感,但梓桃對他也不差。

  這回的事情是元寶和一個小宮女銀鈴一起做的,銅板和銀錠跟著梓桃來了承德,宮裡留了他和花團主事。他藉口要去庫房搬桌凳,用特製的鐵絲開了梓桃放簪環的小匣子,將那支簪子偷了出來。

  而那個小宮女銀鈴認了李嬤嬤做乾媽,簪子就是她拿給李嬤嬤的。

  紅菱和紫藤知道簪子失竊之後,就密切關注宮中之事,賢妃被榮王咬住了,只有三天時間,狗急跳牆定然會再聯繫元寶,紫藤有備而來,當場把元寶和接頭的宮女一起抓住了。

  那宮女是賢妃宮裡的二等宮女,等賢妃身邊這批大宮女放出去,她就能上位,也算賢妃半個心腹了。

  這些事情是梓桃宮裡的事情,她等到了賢妃牆倒眾人推的時候才將事情說出來。

  卻是李嬤嬤一家沒有死絕,她十二歲的長子在檀香書院上學,這回免遭災難,被皇帝的暗衛找到了,帶到了承德來指認賢妃。

  他道自己在書院時晚上睡覺有人來抓他,只是那夜碰巧他住的屋子漏水,滴濕了床鋪,他便去了同窗屋中睡一夜,這晚上就出了事,他的床鋪被人翻亂了,地上有泥濘腳印,一開始他以為是有賊,報告了師長,師長讓他先和同窗擠幾夜,待屋頂修好了再搬回去,竊賊之事書院會查。

  過了沒兩天書院外有一個小孩子給了他一塊紅布,上頭只一個字,躲,他認得那是母親的字。母親在宮裡做事,聯想到那日他屋裡遭賊,定然是家裡出事了,他不敢貿然出去,只得向敬愛的師長尋求幫助,師長讓他先藏在書院的廚房,對書院內說他請假回家了。

  這段日子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他聽師長帶來的消息說他的母親捲入了謀害皇嗣的陰謀,他家裡人都死了,終於忍不住出去一探究竟,再怎麼也要給爹娘和弟弟收屍,暗衛搶在平王府跟前找到了李元,將他帶到了承德面聖。

  自己的母親犯了罪,李元面聖也很害怕,但他堅信自己的母親是遭人脅迫,定然是有人抓了父親和弟弟,母親逼不得已。為了這個,他一家人都死了,難道還要株連到他嗎?

  皇帝倒沒提株連他的事,不過是底層的螻蟻,生死任人掌控,該死的是那幕後主使人。

  賢妃還是矢口否認,她根本就不認識李嬤嬤一家,也不知道這個少年是誰。

  「你不認識?你不認識平王府的人找他做什麼?」

  「李嬤嬤是這件事的另一個線索,那個簪子如今指向了我們,我們當然要找到另一條線索來證明清白。」反正也沒有證據表明李嬤嬤一家是她殺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