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依靠在丈夫懷裡,張惜花感覺特別安定,這兩年多時間一直提著的心,終於放下來。
隨後,何生安全歸家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村子裡。何二叔、何二嬸、何富、江家三兄弟等各個都上門來探望了。
何曾氏心疼何生才家來尚未歇息,就要與關心的鄉親們說那麼多話頭,於是只留下何二叔、何二嬸,其他人就暫時請他們離開,並說等何生休息夠了,再請了他們來喝酒。
家裡都是自己人。
何生臉上的喜悅瞬間褪去,他沉默了一會兒,才開口道:“爹!娘!弟弟他……”
何曾氏別過臉。
何大栓極力忍著痛哭,點頭說道:“你放心說罷。我和你娘能挺得住。”
何生打開帶回來的那個包袱,露出一個藏青的罈子。
待看清罈子里的東西,何曾氏壓抑的抽泣響起來,何二叔、二嬸亦跟著紅了眼眶。
何大栓顫抖著手,道:“是你弟弟?”
何生點點頭。
屋裡死一般安靜,何大栓忍著痛,走上前,將那個罈子抱住,流下眼淚道:“聰兒啊,我的兒呀……你終於回家了。”
孩子們都趕到何二叔家去了,讓芸姐看著弟弟妹妹們,此時屋子裡只有大人,每個人都忍不住抽泣,不一會兒屋裡只剩下高低起伏不一的哭聲。
“都是命……”
“都是命……”何二叔嘆息道。
等大家的情緒暫時平復下來,何生這才一五一十將自己怎麼找到何聰的情況向父母叔嬸說明。
當時,他趕到太平州時,正遇上暴雨,等暴雨洪水過去了,趕到那個礦區,礦區早就沒人了。
兜兜轉轉,何生找了不少人打聽,原來礦區前兩年因為洪水泛濫塌了,加之早就沒有礦了,隔壁縣又發現了新的礦山,於是就搬去了隔壁縣城。
挖礦的工人年年有新人進來,當年的老面孔沒有幾個。等何生打聽到認識何聰的那位礦工時,當即就得知自己弟弟早在八年前就因勞累又生病去世了。
像何聰這種明顯得罪了人,加之又沒有親屬的礦工,礦區吩咐人一張糙席裹了就隨便葬在山裡了。
何生一直堅信,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儘管已經得到了噩耗,還是堅持將弟弟埋葬在哪個地方尋出來。
連連下雨,山洪暴發頻繁,當初那個埋屍的人何生根本找不到在哪裡。還是那位好心的礦工不忍心,就跟隨何生一起去找,他大概知道地方,因隔了太久,一時間想不起具體地點罷。
幸而何生來的途中,跟著商隊賺了點錢,不然手裡的盤纏根本無法支撐找到弟弟。
萬幸何聰埋骨的地方沒有受到洪災影響,何生與那礦工在山裡遭遇幾次驚險,花費了三個多月時間才找到何聰的埋骨地。
何大栓疼愛孩子,以前給何生姐弟四個,每個人都用河水裡撿來的白色鵝卵石雕刻了一個墜子戴。
當看到那個白色墜子時,何生才終於確信這真是自己的弟弟,時間太久,除了墜子外,只剩下那具瘦小的骨架。
何生早有準備,他無論如何也要帶了弟弟回家鄉,因此早準備了罈子,將骨頭一根根裝起來。
如此,也不辜負了爹娘的期待。
之後,何生付給那礦工不少銀子,本來想立時趕回家鄉,誰知道路上又遭了變化。
原本通往太平州城裡的路,因為洪水的原因,已經無法通行。何生只得輾轉往其他的路。
路途中,遇見過幾次事故,何生輕描淡寫的帶過,只把自己如何靠著剩下的盤纏,在哪兒搗騰了一些貨物,賺了多少錢說了。
行商途中,經歷幾次生死考驗,差點就回不來了。何生是一個字也不敢跟家裡人說的。
待說完,何大栓猛抽了一口旱菸,長嘆道:“罷了,這是聰兒的命。都別哭了。人沒了,咱們活著,有我們記得他就好。都提起精神來。活著就該往前看。”
“大哥說的對!”何二叔也吸口煙,推推何二嬸,道:“你去勸勸嫂子,別跟著哭了,聰兒回了家,該高興才是。”
何曾氏默默流著淚水,抱著那個罈子不撒手。知道她心裡難過,誰也不好受,因此就沒人勸她放下罈子。
之後幾天,何生、何大栓連同何二叔一家,就開始忙著安排何聰的身後事。
因何聰是在外面過世的,棺木便停在外面。
將何聰葬在何家的祖墳後,何大栓與何曾氏的模樣瞬間老了不止十歲。
何元慧夫妻、何元元夫妻,都回了娘家幫著勸說老人家。過得半個月,兩位老人的精神狀態才慢慢轉好。
有兒子媳婦在身邊陪伴,又有孫子孫女,另外還有好幾個外孫子外孫女每天圍繞在旁邊,何大栓與何曾氏兩個老人家,十分懂得知足常樂,慢慢的,家裡的氣氛越來越好。
剩下一段時間,何生抓緊處理自己手頭的事物。他在外面賺了一點銀錢,又帶回了一批貨物到大良鎮。
將貨物全部清完時,已經入了寒冬。
雖然何生帶了很大一筆錢財歸家,可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煎熬,別說何大栓與何曾氏,便是張惜花心裡也不樂意何生再繼續往外面跑。
幸而何生也很明白家裡人的憂慮,並沒有打算繼續外出行商。本朝商人地位低下,何生外出這兩年學做生意時,也並不沒有大張旗鼓的往外宣告。
在大良鎮的這批貨物,也是依託了許淮叔父的關係,幫著將貨物出手。
且,經歷一段時間的歷練後,何生的見識又往上增長不少。雖然太平州因為洪災頻繁,老百姓生活水平暫時很困難,但整個朝廷其他的地方,因為新皇登基後推行的利國利民政策,老百姓的生活質量蒸蒸日上。
與之同來的,是新皇將要大舉推行的科舉考試,自從朝廷發生動盪後已經有六年沒有舉行過科舉,何生有幸提早得到了具體消息,他有心參加,自然要提前準備。
何生與許淮兩個人已經商討過,他們兩人都打算靜下心來溫習書本,來年就請人保舉應試。
新的一年,知曉何生打算考科舉,何大栓與何曾氏兩個人全力支持,哪怕考不上童生、秀才,單單只把何生留在家裡,對老兩口來說就是很划算的。
可憐的老夫妻倆,因為何生的出門被嚇怕了,整天擔心兒子見識了外面的多姿多彩,家裡的事物栓不住他,就怕兒子哪天興起,又決定外出。
張惜花有心開解公公婆婆,然而並沒有什麼用處。她也就順其自然了。
何家的日子一直很溫馨,每個人都平安喜樂,很有一種歲月靜好的味道。
當然,何生也有很糟心的時刻。
入了夜,何生從書房走出來,推開房門後,一眼就看見媳婦褪去衣裳,露出窈窕的身段,何生的眼一沉,快步走上前,正要攬了媳婦入懷,他的腳跟前突然冒出個小傢伙。
榆哥抬起頭,笑眯眯說道:“爹爹,娘親說今天要陪我和妹妹睡覺呢。大人說話要算數的。”
何生不由滿臉黑線。
他黑著臉,在心裡默默地仔細數了一下,大前天、前天、昨天……已經連續六天,他都沒能順利摟著媳婦睡覺了。
何生求助一般的望向媳婦,惹來張惜花一個嬌笑。
榆哥推推桐姐,桐姐立時哇哇大叫道:“娘……娘……要娘親覺覺……不要爹爹。”
何生無奈道:“你也不管管他們。”
張惜花將孩子們趕到床上,便笑道:“他們還小呢,你跟他們爭什麼爭。”
何生:“……”
爹娘還說讓他與媳婦趕緊再生一個孩子,何生覺得這個計劃可以無限期延後了。
****
十五年後
下西村景色依舊,不同的是每個村民臉上的表情,今天是個大日子,據說今年的科舉榜單發放了,這個小小的村子出了一個舉人老爺呢,衙門裡的官差已經派人到村子裡敲鑼打鼓賀喜了。
這消息當真做不得假。
不過,對於那位能中舉,下西村的村民卻並不奇怪,他們一直覺得理所當然,說起來村子裡有三個大姓。
羅姓。
江姓。
何姓。
早年羅姓最得意,羅姓人口眾多村子裡有啥好處基本是羅姓先得了,江姓、何姓的勢力就很一般,現在嘛,最有出息的便是何姓了。村子裡但凡與何家沾親帶故的,哪怕兩者之間根本沒關係,也要三拉四扯的攀點關係。
何姓里最出名的,便是何秀才家,何秀才全名叫何生,字敏之,何秀才早年考舉,考了兩次沒有中後,他就歇了心思安生的在縣裡領了個差事,他的妻子張氏,那可是比何秀才更有名的人事。方圓十里八鄉,沒有人沒聽說了張大夫的。
張大夫的醫術精湛,十幾年來為數不清的人治癒過身體,且她醫德高尚,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貧民百姓,全部一視同仁。很多人受了她的恩惠,沒有不念她的好。
何生夫妻十數年來恩愛如初,育有三子一女。閨女已經出嫁,三個兒子都很有出息,大兒已經考中舉人,二兒也已是秀才身,三兒過得兩年也要下場了。出息先不說,最重要的是,三個兒子全部尚未娶親吶。何家老太爺性子好,何生夫妻性情也十分容易相處,顯而易見的,何家的門檻已經被媒婆踏破了幾塊。
多少懷春的少女眼巴巴盯著何家那三個香餑餑啊。特別是老大何榆。何榆長得清雋文雅,加之少有才名。當年何生第二次考舉時,何榆那年才十二歲,他原本只是跟著爹爹入場打個醬油而已,沒想就掙了個秀才身回來。考中秀才後,何生為了讓兒子戒驕戒躁,壓壓他的性子,何生沒有允許何榆繼續考試,而是送他入了府學讀書,過得幾年後何榆再次下場,果不其然就中了舉人。
接下來,殿試在即,下西村乃至大良鎮的人們,全都盼著這位何小舉人能高中榜首,要知道大良鎮這窮鄉僻壤,幾百年也沒聽說出過一位狀元郎呢。
縣裡有個狀元郎,說出去都與有榮焉。
過得一段時間,何小舉人尚未歸家,下西村又有官差過來敲鑼打鼓,村民們仰頭瞻望,紛紛翹首以盼,本以為這何小舉人一定是考中了狀元郎。
沒想,這位從不掉鏈子,從未讓人失望的何榆,今次只考中了探花罷。據說陛下當時見了何榆的文章,拍案叫好當即就要欽點其為狀元郎,誰知待見了何榆的相貌後,陛下臨時又更改了主意,下旨點何榆為探花郎。
百姓們紛紛笑稱,原來長得太俊秀也是一種錯啊。
隨後,何生安全歸家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村子裡。何二叔、何二嬸、何富、江家三兄弟等各個都上門來探望了。
何曾氏心疼何生才家來尚未歇息,就要與關心的鄉親們說那麼多話頭,於是只留下何二叔、何二嬸,其他人就暫時請他們離開,並說等何生休息夠了,再請了他們來喝酒。
家裡都是自己人。
何生臉上的喜悅瞬間褪去,他沉默了一會兒,才開口道:“爹!娘!弟弟他……”
何曾氏別過臉。
何大栓極力忍著痛哭,點頭說道:“你放心說罷。我和你娘能挺得住。”
何生打開帶回來的那個包袱,露出一個藏青的罈子。
待看清罈子里的東西,何曾氏壓抑的抽泣響起來,何二叔、二嬸亦跟著紅了眼眶。
何大栓顫抖著手,道:“是你弟弟?”
何生點點頭。
屋裡死一般安靜,何大栓忍著痛,走上前,將那個罈子抱住,流下眼淚道:“聰兒啊,我的兒呀……你終於回家了。”
孩子們都趕到何二叔家去了,讓芸姐看著弟弟妹妹們,此時屋子裡只有大人,每個人都忍不住抽泣,不一會兒屋裡只剩下高低起伏不一的哭聲。
“都是命……”
“都是命……”何二叔嘆息道。
等大家的情緒暫時平復下來,何生這才一五一十將自己怎麼找到何聰的情況向父母叔嬸說明。
當時,他趕到太平州時,正遇上暴雨,等暴雨洪水過去了,趕到那個礦區,礦區早就沒人了。
兜兜轉轉,何生找了不少人打聽,原來礦區前兩年因為洪水泛濫塌了,加之早就沒有礦了,隔壁縣又發現了新的礦山,於是就搬去了隔壁縣城。
挖礦的工人年年有新人進來,當年的老面孔沒有幾個。等何生打聽到認識何聰的那位礦工時,當即就得知自己弟弟早在八年前就因勞累又生病去世了。
像何聰這種明顯得罪了人,加之又沒有親屬的礦工,礦區吩咐人一張糙席裹了就隨便葬在山裡了。
何生一直堅信,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儘管已經得到了噩耗,還是堅持將弟弟埋葬在哪個地方尋出來。
連連下雨,山洪暴發頻繁,當初那個埋屍的人何生根本找不到在哪裡。還是那位好心的礦工不忍心,就跟隨何生一起去找,他大概知道地方,因隔了太久,一時間想不起具體地點罷。
幸而何生來的途中,跟著商隊賺了點錢,不然手裡的盤纏根本無法支撐找到弟弟。
萬幸何聰埋骨的地方沒有受到洪災影響,何生與那礦工在山裡遭遇幾次驚險,花費了三個多月時間才找到何聰的埋骨地。
何大栓疼愛孩子,以前給何生姐弟四個,每個人都用河水裡撿來的白色鵝卵石雕刻了一個墜子戴。
當看到那個白色墜子時,何生才終於確信這真是自己的弟弟,時間太久,除了墜子外,只剩下那具瘦小的骨架。
何生早有準備,他無論如何也要帶了弟弟回家鄉,因此早準備了罈子,將骨頭一根根裝起來。
如此,也不辜負了爹娘的期待。
之後,何生付給那礦工不少銀子,本來想立時趕回家鄉,誰知道路上又遭了變化。
原本通往太平州城裡的路,因為洪水的原因,已經無法通行。何生只得輾轉往其他的路。
路途中,遇見過幾次事故,何生輕描淡寫的帶過,只把自己如何靠著剩下的盤纏,在哪兒搗騰了一些貨物,賺了多少錢說了。
行商途中,經歷幾次生死考驗,差點就回不來了。何生是一個字也不敢跟家裡人說的。
待說完,何大栓猛抽了一口旱菸,長嘆道:“罷了,這是聰兒的命。都別哭了。人沒了,咱們活著,有我們記得他就好。都提起精神來。活著就該往前看。”
“大哥說的對!”何二叔也吸口煙,推推何二嬸,道:“你去勸勸嫂子,別跟著哭了,聰兒回了家,該高興才是。”
何曾氏默默流著淚水,抱著那個罈子不撒手。知道她心裡難過,誰也不好受,因此就沒人勸她放下罈子。
之後幾天,何生、何大栓連同何二叔一家,就開始忙著安排何聰的身後事。
因何聰是在外面過世的,棺木便停在外面。
將何聰葬在何家的祖墳後,何大栓與何曾氏的模樣瞬間老了不止十歲。
何元慧夫妻、何元元夫妻,都回了娘家幫著勸說老人家。過得半個月,兩位老人的精神狀態才慢慢轉好。
有兒子媳婦在身邊陪伴,又有孫子孫女,另外還有好幾個外孫子外孫女每天圍繞在旁邊,何大栓與何曾氏兩個老人家,十分懂得知足常樂,慢慢的,家裡的氣氛越來越好。
剩下一段時間,何生抓緊處理自己手頭的事物。他在外面賺了一點銀錢,又帶回了一批貨物到大良鎮。
將貨物全部清完時,已經入了寒冬。
雖然何生帶了很大一筆錢財歸家,可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煎熬,別說何大栓與何曾氏,便是張惜花心裡也不樂意何生再繼續往外面跑。
幸而何生也很明白家裡人的憂慮,並沒有打算繼續外出行商。本朝商人地位低下,何生外出這兩年學做生意時,也並不沒有大張旗鼓的往外宣告。
在大良鎮的這批貨物,也是依託了許淮叔父的關係,幫著將貨物出手。
且,經歷一段時間的歷練後,何生的見識又往上增長不少。雖然太平州因為洪災頻繁,老百姓生活水平暫時很困難,但整個朝廷其他的地方,因為新皇登基後推行的利國利民政策,老百姓的生活質量蒸蒸日上。
與之同來的,是新皇將要大舉推行的科舉考試,自從朝廷發生動盪後已經有六年沒有舉行過科舉,何生有幸提早得到了具體消息,他有心參加,自然要提前準備。
何生與許淮兩個人已經商討過,他們兩人都打算靜下心來溫習書本,來年就請人保舉應試。
新的一年,知曉何生打算考科舉,何大栓與何曾氏兩個人全力支持,哪怕考不上童生、秀才,單單只把何生留在家裡,對老兩口來說就是很划算的。
可憐的老夫妻倆,因為何生的出門被嚇怕了,整天擔心兒子見識了外面的多姿多彩,家裡的事物栓不住他,就怕兒子哪天興起,又決定外出。
張惜花有心開解公公婆婆,然而並沒有什麼用處。她也就順其自然了。
何家的日子一直很溫馨,每個人都平安喜樂,很有一種歲月靜好的味道。
當然,何生也有很糟心的時刻。
入了夜,何生從書房走出來,推開房門後,一眼就看見媳婦褪去衣裳,露出窈窕的身段,何生的眼一沉,快步走上前,正要攬了媳婦入懷,他的腳跟前突然冒出個小傢伙。
榆哥抬起頭,笑眯眯說道:“爹爹,娘親說今天要陪我和妹妹睡覺呢。大人說話要算數的。”
何生不由滿臉黑線。
他黑著臉,在心裡默默地仔細數了一下,大前天、前天、昨天……已經連續六天,他都沒能順利摟著媳婦睡覺了。
何生求助一般的望向媳婦,惹來張惜花一個嬌笑。
榆哥推推桐姐,桐姐立時哇哇大叫道:“娘……娘……要娘親覺覺……不要爹爹。”
何生無奈道:“你也不管管他們。”
張惜花將孩子們趕到床上,便笑道:“他們還小呢,你跟他們爭什麼爭。”
何生:“……”
爹娘還說讓他與媳婦趕緊再生一個孩子,何生覺得這個計劃可以無限期延後了。
****
十五年後
下西村景色依舊,不同的是每個村民臉上的表情,今天是個大日子,據說今年的科舉榜單發放了,這個小小的村子出了一個舉人老爺呢,衙門裡的官差已經派人到村子裡敲鑼打鼓賀喜了。
這消息當真做不得假。
不過,對於那位能中舉,下西村的村民卻並不奇怪,他們一直覺得理所當然,說起來村子裡有三個大姓。
羅姓。
江姓。
何姓。
早年羅姓最得意,羅姓人口眾多村子裡有啥好處基本是羅姓先得了,江姓、何姓的勢力就很一般,現在嘛,最有出息的便是何姓了。村子裡但凡與何家沾親帶故的,哪怕兩者之間根本沒關係,也要三拉四扯的攀點關係。
何姓里最出名的,便是何秀才家,何秀才全名叫何生,字敏之,何秀才早年考舉,考了兩次沒有中後,他就歇了心思安生的在縣裡領了個差事,他的妻子張氏,那可是比何秀才更有名的人事。方圓十里八鄉,沒有人沒聽說了張大夫的。
張大夫的醫術精湛,十幾年來為數不清的人治癒過身體,且她醫德高尚,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貧民百姓,全部一視同仁。很多人受了她的恩惠,沒有不念她的好。
何生夫妻十數年來恩愛如初,育有三子一女。閨女已經出嫁,三個兒子都很有出息,大兒已經考中舉人,二兒也已是秀才身,三兒過得兩年也要下場了。出息先不說,最重要的是,三個兒子全部尚未娶親吶。何家老太爺性子好,何生夫妻性情也十分容易相處,顯而易見的,何家的門檻已經被媒婆踏破了幾塊。
多少懷春的少女眼巴巴盯著何家那三個香餑餑啊。特別是老大何榆。何榆長得清雋文雅,加之少有才名。當年何生第二次考舉時,何榆那年才十二歲,他原本只是跟著爹爹入場打個醬油而已,沒想就掙了個秀才身回來。考中秀才後,何生為了讓兒子戒驕戒躁,壓壓他的性子,何生沒有允許何榆繼續考試,而是送他入了府學讀書,過得幾年後何榆再次下場,果不其然就中了舉人。
接下來,殿試在即,下西村乃至大良鎮的人們,全都盼著這位何小舉人能高中榜首,要知道大良鎮這窮鄉僻壤,幾百年也沒聽說出過一位狀元郎呢。
縣裡有個狀元郎,說出去都與有榮焉。
過得一段時間,何小舉人尚未歸家,下西村又有官差過來敲鑼打鼓,村民們仰頭瞻望,紛紛翹首以盼,本以為這何小舉人一定是考中了狀元郎。
沒想,這位從不掉鏈子,從未讓人失望的何榆,今次只考中了探花罷。據說陛下當時見了何榆的文章,拍案叫好當即就要欽點其為狀元郎,誰知待見了何榆的相貌後,陛下臨時又更改了主意,下旨點何榆為探花郎。
百姓們紛紛笑稱,原來長得太俊秀也是一種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