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吳榮堂判斷的沒錯,北京城完了,兩輪炮擊之下,永定門便給攻了下來,然後十萬中華帝國的大軍如同潮水一般湧入北京城,所過之處,大明軍隊是紛紛投向,部分士兵闖入普通百姓的家中是干盡壞事。

  這個時候,沒有人有那個心思去管這些事情,就算要管,也得等城裡的戰事結束了以後才能分出精力來處理。

  十萬中華帝國大軍在近四十分鐘內全面的控制住了整個外城,並迅速的進攻正陽門。而這個時候,周晨率領的十五萬大軍也攻下了朝陽門,向著皇城方向快速推進。

  「走,周文龍,率領你們的手下跟我突圍?」

  正陽門方向的槍炮聲,和朝陽門方向越來越近的喊殺聲,讓吳榮堂下定了決心。

  「吳榮堂,你想幹什麼?皇上還在對方的手上,難道你向不管?」

  一看吳榮堂和神機營的架勢,溫體仁立即看出來了,他們這是要放棄北京城。

  「溫大人,我勸你還是趕快離開北京城,不然到時候還不知道是怎麼死的呢!走!」

  救下皇帝已然無望,中華帝國的大軍也已經攻入北京城,現在不走,那就得做中華帝國的俘虜。

  吳榮堂永遠都不會做中華帝國的俘虜,從一開始吳家就同中華帝國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為了逃離中華帝國的兵鋒,吳家更是慌張之下,放下大部分的家產從福建逃到了窮鄉僻壤的江西,然後折向湖南。

  這樣的仇恨是根本不可能化解的,只有其中一方消融才能夠消失。可惜的是,現在看來,消融的很有可能是吳家。

  雖然吳榮堂也看出來了,不過他始終不甘心,能抗爭一時是一時。

  吳榮堂帶上他在北京的家人,率領四萬神機營部隊從西直門離開,然後折向西南進入了河南。

  看著吳榮堂的背影,溫體仁的表情慢慢的有惶恐轉變為淡然。

  「哼,現在倒是可以逃,以後能逃到哪裡去。各位大人,讓你們的手下放下武器,讓我們迎接中華帝國的正義之師吧!」

  聽到溫體仁的話,在場的眾多大臣是面面相窺,隨後有不少大臣勃然大怒,咒罵溫體仁是個不知廉恥的逆賊。但很可惜的是,這些大臣都是不掌握實權,至少是不掌握兵權的大臣。而那些掌握兵權的大臣則大多數沉默的回去安排自己的退路去了。連一向同溫體仁不對付的周廷儒都是如此。

  待到早上八點的時候,整個北京城便迅速的平靜了下來,周晨也正式率領大軍接受整編,並協助穩定北京城的局勢。

  當然安民,穩定治安和接受眾多大臣的投降的這些事情,還是由中華帝國戰士們進行,畢竟楊過所率領的這十幾萬大軍,其中有不少也不是什麼好鳥,讓他們從事這種事情,還不知要禍害多少人呢。

  北京之戰就這樣落下了帷幕,其間歷時不到四個小時。中華帝國這邊戰死不到三百人,周晨這邊戰死四千多人,而北京守軍這邊戰死多達四萬多人,其中有近兩萬人是死在了攻入紫禁城的偵查連的手上。

  中華帝國大軍攻入紫禁城之後,有多達三十多位大臣為大明盡忠自殺,有些人甚至剛烈到全家一同自殺,奴僕也沒落下,其中就包括史可法和仍牢中的熊廷弼。

  這是沒辦法的事,任何一個朝代都有對其忠心耿耿的人,即使是那些建立僅僅即使年的如三國時期的吳蜀魏和南北朝時期的周齊梁陳,也有無數寧死也不願投降他國的人,更不用說是統治華夏近三百年的大明了。

  這種事情任誰也說不清是好是壞,甚至在一定角度來說,這些死忠的人的情操是非常值得褒揚的。

  還好,北京城的普通市民似乎對中華帝國的大軍並沒有太大的排斥,雖然也談不上友好,並不會出現史書上說的那種簞食壺漿的迎接,但至少沒有出現幾十萬人堅持抵抗的事情。

  整個北京城也只有永定門因為有大炮的轟擊而出現坍塌,其他地方基本上完好無損。

  北京城的陷落,周晨率領大軍的戰場反戈,讓整個北方的局勢是為之一邊。

  數十萬大明軍的轉瞬之間徹底的消失,使得長江以北的大明軍隊除了山海關的洪承疇的那近二十萬的大軍之外,幾乎再沒有一兵一卒。諸如山東,河南,河北,江蘇北部等地的軍隊全部加起來也不到二十萬人,其中還包括逃出去的那四萬神機營士兵。

  更加重要的是崇禎被俘,北京城陷落意味著大明朝統治的滅亡。即使地方上再推出一個朱家子孫當皇帝,那又怎樣,只能算是苟延殘喘罷了。

  北京城陷落的另一個重大影響是,諸如洪承疇等人失去了效忠的對象,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還該不該繼續留在山海關。

  攻陷北京之後,陳元贇在第一時間,安撫了那些投降的大臣們,並且向他們保證,除了土地之外,他們的個人財產將得到尊重,他們以往的罪行不會被追究。

  或許有人會不理解,陳元贇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承諾。其實在戰爭開始之前蕭明乾便同很多人討論過這樣的問題,就是否收掠北京城裡面的官員的家產,很多人都想將其徹底沒收。

  但是在很多問題上非常堅持的蕭明乾否決了這樣的提議,再他看來整個北京城能夠搜出來的銀兩還不如他個人家產的五分之一,為了這麼一點錢就向李自成進北京那樣敲骨吸髓一般的搜刮,只能讓人將中華帝國妖魔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