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可他一直認為,他的澈哥是不同的。
顧清面無表情,淡淡道:“商量好何時與沈國公的千金成親了?”
“阿清,“顧澈無奈道,“我不會與旁人成親的。”
顧清心中頓時明朗起來,忍著笑,繼續道:“聽說你與那位千金小時候便認識,青梅竹馬,不是配得很嗎。”
聞言,顧澈知道他是吃味了,便笑著握住他的手,“沈國公離京前往封地前,我確實與沈小姐見過一面,不過那時年幼,我也沒什麼印象了。”
“哦。”顧清努了努嘴,別開眼不看顧澈。
“我與父親坦白了我對你的感情,父親也成全了我們。”
“哦,”顧清聳肩說,片刻,他才反應過來顧澈說了什麼,瞪大眼睛,張大嘴巴,吃驚地看向顧澈,“你說什麼?!你告訴父親了?!”
顧澈莞爾,微微點頭。
這是公然出櫃啊!
顧清咽了下口水,半天才問道:“父親沒說別的?”沒怪我們斷了顧家香火?
顧清將後半句吞進肚子裡,沒問出口。
但顧澈怎麼可能猜不到,“父親沒說別的,只讓我好好待你。”
半響,顧清都沒出聲,顧澈打破沉默問道:“你去宮裡跟陛下談得如何?”
既然顧老爹都願意成全他們了,他又在顧忌什麼呢?顧清如是想到。
“君遺墨答應不會再為難我,也不會為難顧家。”顧清勾起一個小弧度的微笑道。
“那便好,”顧澈牽著他的手往南院走,“我去了趟丞相府,但子軒不在府中,聽府中侍從所言,現在是不知去向了。”
“嗯,”顧清說,“我就是想不明白,所以才想問問你,你覺得他會去哪裡?”
顧澈正色道:“景湛於子軒的重要性,不亞於阿清於我,既然他連景湛的喪禮都未參加就急忙離去,想來其中與景湛必然大有淵源。”
“我也是這般想,聽他們府中人說子軒是拿著骨灰盒去了慕容府才作出異常之舉的。”
兩人已經走到南院,徑直進了屋子。
顧澈猜想著說道:“會不會是子軒打開了骨灰盒,發現其中有什麼蹊蹺,於是親自去了景湛出事的地方查探。”
“有可能!”顧清一拍手掌,突然面露喜色,“也許是景湛兄根本就沒死,在骨灰盒裡留下了訊息,讓子軒去找他?”
顧澈淺笑道:“但願如此。”
顧清長嘆一口氣,“他倆真的太可惜了,如果能夠重逢,那真是再好不過。”
“嗯,”顧澈攬過他的肩,讓他的頭靠在自己肩上,“如今戰事平息,待得我將擒獲的俘虜交給朝廷,我們就出發去南陽。”
“好。”
“不過還有一事,”顧澈道,“鄭兄弟曾經提過,他在戰場上亡故的一位兄弟,尚有妻兒留在人世。本來他打算戰爭結束替他兄弟撫養這孤兒寡母,但他為救我性命而犧牲,我答應替他照顧那對母子。”
顧清沉聲道:“那日我親眼目睹那重弩朝你襲去,一顆心都揪了起來,恨不得替你擋下……說來我真的萬分感激那位將士。這樣吧,我們先去找那對母子,將他們一起接到古族去。”
“若有機會,興許能碰到子軒。”
幾日後,大部隊抵達京城,在百姓的注目禮下,顧澈帶著擒下的蠻人將領進了宮,歸還虎符後,獻上了定國安/邦的良策——聯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
此為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中的“遠交近攻”。
顧澈提議,與番邦和蠻人交好,定下協議,每年向天淵進奉貢品,便不再計較前事。而至於天權,此番天淵大難,實則全為天權搞鬼,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如若不除,後患無窮。便由陛下親自領兵乘勝追擊,攻打天權國,將兩國合二為一,只是切不可傷及天權百姓。如此一來,天權國百姓自然歸順天淵,為兩國合併之事奠定基礎。
眾人聽後,都覺得顧澈的提議可行,雖然耗時會很漫長,但確是良計。
君遺墨斟酌再三,最終還是下令集結兵馬,不日出征。
此後,論功行賞,君遺墨封了慕容老將軍為英國公,定北侯顧朗為毅國公,顧澈則為定北侯,令追封慕容席為忠烈侯。
至於顧清,護國有功,本應嘉賞,然其身份特殊,便沒有封賜爵位,只是下旨與定北侯同等待遇,並封地南陽。
下朝後君遺墨單獨留下了顧澈。
偌大的議政殿中,只剩下了高高在上的君王,和挺直腰板站於下方的將軍。
只聽得君遺墨道:“朕沒有免去他皇貴君的稱號,便是為了日後,你若是對他不好,朕隨時會將他帶回宮中。”
“陛下放心,臣定會讓阿清幸福。”顧澈抬起頭仰視著君遺墨,不卑不亢,沒有半點猶豫地說道。
君遺墨冷笑一聲,一揮衣袖,起身離開了大殿。
軒宇帝終其一生,不曾立後。
而天淵國,始終有一個皇貴君的位置。
君王擁有天下,卻失去了愛人,獨自承擔著這百年的孤獨。
。……
顧清面無表情,淡淡道:“商量好何時與沈國公的千金成親了?”
“阿清,“顧澈無奈道,“我不會與旁人成親的。”
顧清心中頓時明朗起來,忍著笑,繼續道:“聽說你與那位千金小時候便認識,青梅竹馬,不是配得很嗎。”
聞言,顧澈知道他是吃味了,便笑著握住他的手,“沈國公離京前往封地前,我確實與沈小姐見過一面,不過那時年幼,我也沒什麼印象了。”
“哦。”顧清努了努嘴,別開眼不看顧澈。
“我與父親坦白了我對你的感情,父親也成全了我們。”
“哦,”顧清聳肩說,片刻,他才反應過來顧澈說了什麼,瞪大眼睛,張大嘴巴,吃驚地看向顧澈,“你說什麼?!你告訴父親了?!”
顧澈莞爾,微微點頭。
這是公然出櫃啊!
顧清咽了下口水,半天才問道:“父親沒說別的?”沒怪我們斷了顧家香火?
顧清將後半句吞進肚子裡,沒問出口。
但顧澈怎麼可能猜不到,“父親沒說別的,只讓我好好待你。”
半響,顧清都沒出聲,顧澈打破沉默問道:“你去宮裡跟陛下談得如何?”
既然顧老爹都願意成全他們了,他又在顧忌什麼呢?顧清如是想到。
“君遺墨答應不會再為難我,也不會為難顧家。”顧清勾起一個小弧度的微笑道。
“那便好,”顧澈牽著他的手往南院走,“我去了趟丞相府,但子軒不在府中,聽府中侍從所言,現在是不知去向了。”
“嗯,”顧清說,“我就是想不明白,所以才想問問你,你覺得他會去哪裡?”
顧澈正色道:“景湛於子軒的重要性,不亞於阿清於我,既然他連景湛的喪禮都未參加就急忙離去,想來其中與景湛必然大有淵源。”
“我也是這般想,聽他們府中人說子軒是拿著骨灰盒去了慕容府才作出異常之舉的。”
兩人已經走到南院,徑直進了屋子。
顧澈猜想著說道:“會不會是子軒打開了骨灰盒,發現其中有什麼蹊蹺,於是親自去了景湛出事的地方查探。”
“有可能!”顧清一拍手掌,突然面露喜色,“也許是景湛兄根本就沒死,在骨灰盒裡留下了訊息,讓子軒去找他?”
顧澈淺笑道:“但願如此。”
顧清長嘆一口氣,“他倆真的太可惜了,如果能夠重逢,那真是再好不過。”
“嗯,”顧澈攬過他的肩,讓他的頭靠在自己肩上,“如今戰事平息,待得我將擒獲的俘虜交給朝廷,我們就出發去南陽。”
“好。”
“不過還有一事,”顧澈道,“鄭兄弟曾經提過,他在戰場上亡故的一位兄弟,尚有妻兒留在人世。本來他打算戰爭結束替他兄弟撫養這孤兒寡母,但他為救我性命而犧牲,我答應替他照顧那對母子。”
顧清沉聲道:“那日我親眼目睹那重弩朝你襲去,一顆心都揪了起來,恨不得替你擋下……說來我真的萬分感激那位將士。這樣吧,我們先去找那對母子,將他們一起接到古族去。”
“若有機會,興許能碰到子軒。”
幾日後,大部隊抵達京城,在百姓的注目禮下,顧澈帶著擒下的蠻人將領進了宮,歸還虎符後,獻上了定國安/邦的良策——聯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
此為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中的“遠交近攻”。
顧澈提議,與番邦和蠻人交好,定下協議,每年向天淵進奉貢品,便不再計較前事。而至於天權,此番天淵大難,實則全為天權搞鬼,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如若不除,後患無窮。便由陛下親自領兵乘勝追擊,攻打天權國,將兩國合二為一,只是切不可傷及天權百姓。如此一來,天權國百姓自然歸順天淵,為兩國合併之事奠定基礎。
眾人聽後,都覺得顧澈的提議可行,雖然耗時會很漫長,但確是良計。
君遺墨斟酌再三,最終還是下令集結兵馬,不日出征。
此後,論功行賞,君遺墨封了慕容老將軍為英國公,定北侯顧朗為毅國公,顧澈則為定北侯,令追封慕容席為忠烈侯。
至於顧清,護國有功,本應嘉賞,然其身份特殊,便沒有封賜爵位,只是下旨與定北侯同等待遇,並封地南陽。
下朝後君遺墨單獨留下了顧澈。
偌大的議政殿中,只剩下了高高在上的君王,和挺直腰板站於下方的將軍。
只聽得君遺墨道:“朕沒有免去他皇貴君的稱號,便是為了日後,你若是對他不好,朕隨時會將他帶回宮中。”
“陛下放心,臣定會讓阿清幸福。”顧澈抬起頭仰視著君遺墨,不卑不亢,沒有半點猶豫地說道。
君遺墨冷笑一聲,一揮衣袖,起身離開了大殿。
軒宇帝終其一生,不曾立後。
而天淵國,始終有一個皇貴君的位置。
君王擁有天下,卻失去了愛人,獨自承擔著這百年的孤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