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頁
要知道這個遺命並無他人知曉,多爾袞即便不聽從執意登基,在當時多爾袞一支獨大,根本不會有任何阻礙。
“我也是這樣想的,可為什麼多爾袞明明已經找到這裡,卻返貨北平處理政務,並沒有按照清太祖的遺命繼續追查龍脈神殿呢?”葉知秋問。
“因為多爾袞怕是沒明白清太祖修建聖宮真正的目的。”我說。
“為什麼?”宮爵問。
“多爾袞和我們一樣,應該也看了金冊的內容,可上面並沒有提及龍脈神殿的位置和下落,不過我相信多爾袞應該也能猜到清太祖探查龍脈神殿的辦法。”我說。
“你是說聖行錄。”薛心柔看向我。
“清太祖以聖行錄上記載出入赫圖阿拉的人來回所需時間,來判定龍脈神殿的大致位置,雖然這個辦法很笨拙,但也是萬般無奈之舉,可是長達五年的時間,聖行錄上的記錄卻足以圈定出龍脈神殿所在的區域,多爾袞文治武功為一代梟雄,不可能不清楚這一點,只要能得到聖行錄,就能大致判定龍脈神殿的位置。”
“聖行錄由守陵人記錄,歲末抄錄呈報面聖,當時的天子順治年幼,而真正執掌朝政的就是多爾袞,聖行錄他一定是看過,可當時他並不知道聖行錄的重要,按照要求閱後即焚,等到多爾袞意識到聖行錄的重要時,那五本聖行錄早已被付之一炬。”薛心柔恍然大悟。
“那也不對啊,被燒掉的聖行錄只不過是抄本,原書還由守陵人保管著,多爾袞可以找守陵人要原書查閱。”葉知秋說。
“多爾袞當然找守陵人要過原書,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我轉頭看向玉棺中的清太祖,他讓守陵人記載往返於赫爾阿拉,向龍脈神殿運送財富的人,這看似簡單,但其實卻隱藏著相當繁瑣的信息。
聖行錄里有關於貨物重量,以及天氣還有人數和逗留時間的記載,連續記錄了五年,必須從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東西中,反覆推測龍脈神殿距離赫圖阿拉的距離,這其中要考慮天氣以及貨物重量,還有運送人數等,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恐怕只有清太祖才能看出聖行錄中的玄機。
“多爾袞就算得到聖行錄也無法從中推測出龍脈神殿大致的位置。”我深吸一口氣指著聖宮說。“所以清太祖才會修建這裡,他把自己抽絲剝繭探查到的龍脈神殿秘密就留在聖宮中,可惜多爾袞沒有能領悟清太祖的用意。”
“哦,明白了。”田雞點點頭說。“多爾袞雖然找到這裡,但是沒有發現藏匿在此的秘密,估計在聖行錄裡面也找不到線索,因此才會返回北平打算從長計議,結果多爾袞和多鐸前後身亡,導致龍脈神殿的秘密徹底中斷。”
“清太祖修建聖宮是為了讓多爾袞到此,目的就會為了讓他知曉龍脈神殿的位置,為什麼不直截了當把線索留在這裡。”葉知秋來回看看四周。“這倒好,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多爾袞到了聖宮卻沒有發現清太祖留下的線索,這又何苦呢,豈不是畫蛇添足。”
“龍脈神殿關係重大,清太祖這是謹慎,估計一來擔心這裡被白古發現,二來是怕有人陰差陽錯找到聖宮,萬一龍脈神殿的秘密落入外人手中豈不是更得不償失。”葉九卿說。
“分頭找!”我對其他人說。“清太祖絕對在聖宮中留下了線索,當時多爾袞在這裡沒有領悟出清太祖的用意,一定忽略了至關重要的地方。”
聖宮規模並不大,除了玉棺之外也別無他物,最讓人注意的莫過於聖宮四周依山而建的石像,我仰頭凝視,有一種莫名的威嚴和震撼。
這些宛如天神般肅穆碩大的雕像,每個大約都有二十多米高,看穿著裝束都是八旗兵甲打扮,每個雕塑都神形兼備栩栩如生,呈環形分布低頭俯視著這石室,怒目圓瞪雙手按在巨大的劍柄之上,劍尖豎立在地面威嚴的默默注視著我們。
田雞打算爬上去看看,被我拉了回來,田雞指著石像說:“聖宮就這麼大,該查的地方都查過了,也沒發現不對勁的地方,多爾袞也不傻,估計在這裡也找過,他應該不是大意,只能說清太祖把線索藏的太深找不到,這些石像如此高大,不會隨隨便便雕刻,一定有存在的原因。”
“清太祖希望來這裡的只有多爾袞,你認為他會讓多爾袞爬到這麼高的石像上去,萬一有什麼閃失,豈不是就沒有人傳承龍脈神殿的秘密。”我一臉沉靜搖搖頭說。“再說這裡又不是只有一尊雕像,一共十三尊,清太祖如果要把線索留在石像上,也未免太多此一舉。”
“是啊,為什麼會在這裡留下十三尊雕像?”宮爵站在原地轉了一圈。
“這些雕像全是八旗兵將裝扮。”我回頭看向葉九卿。“清代皇陵你可有接觸過,可見過有這樣的格局?”
“清代皇陵大多都被挖過了,不過目前發現的清帝皇陵中,並沒有這樣的石像風格。”葉九卿搖搖頭說。
“清代帝陵的石像都是出現在神道兩側,但格局是以對稱的文官武將為主,還有各種祥瑞的動物,至於在帝陵內部,考古研究迄今為止並沒有發現任何一處有石像的。”葉知秋也在旁邊搖頭。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這裡的聖宮其實也算是帝陵,應該很祥和安泰才對,可這些石像全都面目猙獰,而且手握刀劍,這些全是兇器,出現在陵墓之中未免不妥。”薛心柔說。
第746章 龍盤北斗
一般來說陵墓中的雕像都是為了守護墓主人,因此雕像多為神像或者是神獸之類,可聖宮之中卻是十三尊身穿鎧甲手持兇器的滿人兵將。
“你是八旗後裔,可知道這些雕像的來歷?”我看向圖爾占。
圖爾占搖頭回答,大清皇陵的規制有很嚴格的規定,其中有一本專門規制陵葬的書,叫大清會典事例,裡面規定大清的陵寢制度雖然基本上是沿襲明陵制度,但並結合滿族的特點,可是永陵在修建的時候,這套制度和規定並沒有出來。
和明陵制度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皇陵之中要有石像,文臣和武士均為滿族服飾和髮式,所有牌匾和碑文均為滿、漢或滿、蒙、漢文字合璧。
最初的永陵十分簡陋,骨灰罈只是供奉在享殿內,直到大清問鼎中原後,後世帝王才重新開始營建。
“清太祖生前戎馬倥傯數十年,忙於統一東北滿洲和與明朝作戰,無暇顧及陵寢制度的規劃和營建,雖然那時已有了永陵,但其規模僅是三間小屋而已,遠非現在的規制所比,也不能稱陵,所以也就談不上陵寢制度。”葉知秋說。
“那就是說,聖宮中的這十三尊雕像並非是滿人陵寢的特點,而且清太祖有意留在這裡。”葉九卿重新仔細看了一遍石像。“按理說,若是為了裝飾,這些石像應該都是一個樣子才對,可這十三尊石像卻神態各異,好像代表了十三個不同的人。”
“十三個……”圖爾占忽然抬起頭,表情有些驚詫的仰望石像。“莫非這些雕像是代表那件東西!”
“什麼東西?”我連忙追問。
“十三副遺甲。”
“對啊,我怎麼沒有想到這個。”葉知秋恍然大悟。
“什麼是十三副遺甲啊?”田雞問。
“清太祖全族被滅殺之後,為了報仇雪恨,後來以他父親遺留的十三件鎧甲起兵,從而開始了開創帝業的征程,雖然清太祖是靠白古的幫助才統一女真各部,但最初跟隨清太祖的卻只有十三個人,因為穿著部族遺存的鎧甲,因此被稱為十三遺甲。”葉知秋不慌不忙對我們說。“清太祖就是和這十三個人奠定了大清後世三百年的江山。”
“這十三套鎧甲對於滿人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可奇怪的是,後來太祖爺統一女真並且問鼎中原,但這十三套鎧甲卻不知下落。”圖爾占望著雕像說。“太祖爺在這裡留下十三尊雕像,莫非是暗指那十三套鎧甲。”
“有道理,十三遺甲代表著大清的興起,其意義和龍脈神殿一樣重要,清太祖應該把龍脈神殿的秘密留在了十三遺甲上。”葉九卿說。
“可這裡並沒有看見什麼遺甲啊?”田雞說。
“既然聖宮中沒有,那隻說明這裡還有我們沒有發現的地方。”我神情專注凝望石像說。
“但是該找的地方都找過了,並沒有什麼發現啊。”薛心柔說。
葉九卿摸了摸下巴,換了幾個角度凝視石像,回頭對我說:“你瞧見沒有,這些石像胸前的護胸鏡。”
我抬頭看了看,隱約發現在火光中,石像護胸鏡的位置好像比其他地方要亮:“不應該啊,石像是依山而建,直接在山體上雕刻,怎麼那個地方會亮這麼多。”
“我也是這樣想的,可為什麼多爾袞明明已經找到這裡,卻返貨北平處理政務,並沒有按照清太祖的遺命繼續追查龍脈神殿呢?”葉知秋問。
“因為多爾袞怕是沒明白清太祖修建聖宮真正的目的。”我說。
“為什麼?”宮爵問。
“多爾袞和我們一樣,應該也看了金冊的內容,可上面並沒有提及龍脈神殿的位置和下落,不過我相信多爾袞應該也能猜到清太祖探查龍脈神殿的辦法。”我說。
“你是說聖行錄。”薛心柔看向我。
“清太祖以聖行錄上記載出入赫圖阿拉的人來回所需時間,來判定龍脈神殿的大致位置,雖然這個辦法很笨拙,但也是萬般無奈之舉,可是長達五年的時間,聖行錄上的記錄卻足以圈定出龍脈神殿所在的區域,多爾袞文治武功為一代梟雄,不可能不清楚這一點,只要能得到聖行錄,就能大致判定龍脈神殿的位置。”
“聖行錄由守陵人記錄,歲末抄錄呈報面聖,當時的天子順治年幼,而真正執掌朝政的就是多爾袞,聖行錄他一定是看過,可當時他並不知道聖行錄的重要,按照要求閱後即焚,等到多爾袞意識到聖行錄的重要時,那五本聖行錄早已被付之一炬。”薛心柔恍然大悟。
“那也不對啊,被燒掉的聖行錄只不過是抄本,原書還由守陵人保管著,多爾袞可以找守陵人要原書查閱。”葉知秋說。
“多爾袞當然找守陵人要過原書,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我轉頭看向玉棺中的清太祖,他讓守陵人記載往返於赫爾阿拉,向龍脈神殿運送財富的人,這看似簡單,但其實卻隱藏著相當繁瑣的信息。
聖行錄里有關於貨物重量,以及天氣還有人數和逗留時間的記載,連續記錄了五年,必須從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東西中,反覆推測龍脈神殿距離赫圖阿拉的距離,這其中要考慮天氣以及貨物重量,還有運送人數等,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恐怕只有清太祖才能看出聖行錄中的玄機。
“多爾袞就算得到聖行錄也無法從中推測出龍脈神殿大致的位置。”我深吸一口氣指著聖宮說。“所以清太祖才會修建這裡,他把自己抽絲剝繭探查到的龍脈神殿秘密就留在聖宮中,可惜多爾袞沒有能領悟清太祖的用意。”
“哦,明白了。”田雞點點頭說。“多爾袞雖然找到這裡,但是沒有發現藏匿在此的秘密,估計在聖行錄裡面也找不到線索,因此才會返回北平打算從長計議,結果多爾袞和多鐸前後身亡,導致龍脈神殿的秘密徹底中斷。”
“清太祖修建聖宮是為了讓多爾袞到此,目的就會為了讓他知曉龍脈神殿的位置,為什麼不直截了當把線索留在這裡。”葉知秋來回看看四周。“這倒好,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多爾袞到了聖宮卻沒有發現清太祖留下的線索,這又何苦呢,豈不是畫蛇添足。”
“龍脈神殿關係重大,清太祖這是謹慎,估計一來擔心這裡被白古發現,二來是怕有人陰差陽錯找到聖宮,萬一龍脈神殿的秘密落入外人手中豈不是更得不償失。”葉九卿說。
“分頭找!”我對其他人說。“清太祖絕對在聖宮中留下了線索,當時多爾袞在這裡沒有領悟出清太祖的用意,一定忽略了至關重要的地方。”
聖宮規模並不大,除了玉棺之外也別無他物,最讓人注意的莫過於聖宮四周依山而建的石像,我仰頭凝視,有一種莫名的威嚴和震撼。
這些宛如天神般肅穆碩大的雕像,每個大約都有二十多米高,看穿著裝束都是八旗兵甲打扮,每個雕塑都神形兼備栩栩如生,呈環形分布低頭俯視著這石室,怒目圓瞪雙手按在巨大的劍柄之上,劍尖豎立在地面威嚴的默默注視著我們。
田雞打算爬上去看看,被我拉了回來,田雞指著石像說:“聖宮就這麼大,該查的地方都查過了,也沒發現不對勁的地方,多爾袞也不傻,估計在這裡也找過,他應該不是大意,只能說清太祖把線索藏的太深找不到,這些石像如此高大,不會隨隨便便雕刻,一定有存在的原因。”
“清太祖希望來這裡的只有多爾袞,你認為他會讓多爾袞爬到這麼高的石像上去,萬一有什麼閃失,豈不是就沒有人傳承龍脈神殿的秘密。”我一臉沉靜搖搖頭說。“再說這裡又不是只有一尊雕像,一共十三尊,清太祖如果要把線索留在石像上,也未免太多此一舉。”
“是啊,為什麼會在這裡留下十三尊雕像?”宮爵站在原地轉了一圈。
“這些雕像全是八旗兵將裝扮。”我回頭看向葉九卿。“清代皇陵你可有接觸過,可見過有這樣的格局?”
“清代皇陵大多都被挖過了,不過目前發現的清帝皇陵中,並沒有這樣的石像風格。”葉九卿搖搖頭說。
“清代帝陵的石像都是出現在神道兩側,但格局是以對稱的文官武將為主,還有各種祥瑞的動物,至於在帝陵內部,考古研究迄今為止並沒有發現任何一處有石像的。”葉知秋也在旁邊搖頭。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這裡的聖宮其實也算是帝陵,應該很祥和安泰才對,可這些石像全都面目猙獰,而且手握刀劍,這些全是兇器,出現在陵墓之中未免不妥。”薛心柔說。
第746章 龍盤北斗
一般來說陵墓中的雕像都是為了守護墓主人,因此雕像多為神像或者是神獸之類,可聖宮之中卻是十三尊身穿鎧甲手持兇器的滿人兵將。
“你是八旗後裔,可知道這些雕像的來歷?”我看向圖爾占。
圖爾占搖頭回答,大清皇陵的規制有很嚴格的規定,其中有一本專門規制陵葬的書,叫大清會典事例,裡面規定大清的陵寢制度雖然基本上是沿襲明陵制度,但並結合滿族的特點,可是永陵在修建的時候,這套制度和規定並沒有出來。
和明陵制度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皇陵之中要有石像,文臣和武士均為滿族服飾和髮式,所有牌匾和碑文均為滿、漢或滿、蒙、漢文字合璧。
最初的永陵十分簡陋,骨灰罈只是供奉在享殿內,直到大清問鼎中原後,後世帝王才重新開始營建。
“清太祖生前戎馬倥傯數十年,忙於統一東北滿洲和與明朝作戰,無暇顧及陵寢制度的規劃和營建,雖然那時已有了永陵,但其規模僅是三間小屋而已,遠非現在的規制所比,也不能稱陵,所以也就談不上陵寢制度。”葉知秋說。
“那就是說,聖宮中的這十三尊雕像並非是滿人陵寢的特點,而且清太祖有意留在這裡。”葉九卿重新仔細看了一遍石像。“按理說,若是為了裝飾,這些石像應該都是一個樣子才對,可這十三尊石像卻神態各異,好像代表了十三個不同的人。”
“十三個……”圖爾占忽然抬起頭,表情有些驚詫的仰望石像。“莫非這些雕像是代表那件東西!”
“什麼東西?”我連忙追問。
“十三副遺甲。”
“對啊,我怎麼沒有想到這個。”葉知秋恍然大悟。
“什麼是十三副遺甲啊?”田雞問。
“清太祖全族被滅殺之後,為了報仇雪恨,後來以他父親遺留的十三件鎧甲起兵,從而開始了開創帝業的征程,雖然清太祖是靠白古的幫助才統一女真各部,但最初跟隨清太祖的卻只有十三個人,因為穿著部族遺存的鎧甲,因此被稱為十三遺甲。”葉知秋不慌不忙對我們說。“清太祖就是和這十三個人奠定了大清後世三百年的江山。”
“這十三套鎧甲對於滿人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可奇怪的是,後來太祖爺統一女真並且問鼎中原,但這十三套鎧甲卻不知下落。”圖爾占望著雕像說。“太祖爺在這裡留下十三尊雕像,莫非是暗指那十三套鎧甲。”
“有道理,十三遺甲代表著大清的興起,其意義和龍脈神殿一樣重要,清太祖應該把龍脈神殿的秘密留在了十三遺甲上。”葉九卿說。
“可這裡並沒有看見什麼遺甲啊?”田雞說。
“既然聖宮中沒有,那隻說明這裡還有我們沒有發現的地方。”我神情專注凝望石像說。
“但是該找的地方都找過了,並沒有什麼發現啊。”薛心柔說。
葉九卿摸了摸下巴,換了幾個角度凝視石像,回頭對我說:“你瞧見沒有,這些石像胸前的護胸鏡。”
我抬頭看了看,隱約發現在火光中,石像護胸鏡的位置好像比其他地方要亮:“不應該啊,石像是依山而建,直接在山體上雕刻,怎麼那個地方會亮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