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穆子越思及此處,看向楊妃的目光也愈發不善,都是這個賤人,真憑實據都沒有,還好意思把朕拖下水!

  穆承澤早看出曹媛這是替五皇子投誠了,不慌不忙添了一把火道:「父皇,玉簪是死物,絕不會無緣無故自己換地方。兒臣曾見到表哥在暢音閣外被人撞到,會不會在那時……」

  撞人的是五皇子妃的人,臨近的侍衛應是六皇子的人,還不是隨便怎麼說,曾媛迅速反應過來,接著胡謅道:「臣媳想起來了,臣媳去更衣時,替臣媳保管玉簪的丫鬟也被人不慎撞到,真的好巧……」

  穆子越得先把自己摘出來,臉一沉道:「究竟是何人居心叵測,竟敢陷害五皇子妃與雲曦!楊妃,你既負責宮務,朕便將此事交給你,限你三天之內,務必給五皇子妃與雲曦一個交代!」

  楊妃委屈地咬唇,七皇子眼下算脫了身,六皇子與五皇子妃也不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她、她要上何處去尋這個交代!

  74、承諾

  穆子越把事情都推到了楊妃身上,拂袖便叫暢音閣眾人散去。他以為這就沒事了,幸好只是五皇子朝七皇子發了一通邪火,雲曦與六皇子也未多說什麼。但他不知,六皇子既給七皇子楊妃挖下這麼大的坑,怎會輕易就善罷甘休,只不過是等楊妃給出交代,再一併算帳罷了。

  出了暢音閣,雲曦有些恍惚,一沒留意腳底下,差點便被絆倒。穆承澤要扶他,雲曦下意識避開了。

  穆承澤關切地道:「表哥,你怎麼了?」

  雲曦只是搖頭。

  穆承澤心知他並非小氣的人,且對自己一向寵溺,不至於因必須在皇帝面前遮掩而生氣,六皇子敏銳地想起雲曦之前的神情變化,皺眉道:「是因為父皇說你的話?」

  雲曦被說中了心事,苦笑道:「我只是沒想到皇上會如此看我。」

  若非因為今日這場戲,也不會得知皇帝已到了容他不得的地步。而他對皇帝僅剩的一丁點幻想也湮滅了。

  畢竟他曾真心敬重皇帝,畢竟皇帝與敬王一樣,名義上是他的舅舅。奈何多年的親情,也擋不住皇權的猜忌。

  其實有點可笑,皇帝待親生兒子六皇子都不過如此,又能指望其對妹妹的兒子有幾分真心呢?

  穆承澤冷冷道:「他不過是借題發揮,表哥你別放在心上。我與表哥兩情相悅礙著誰了,這都算禽獸,那令地方州縣進獻美女入宮的人算什麼?」

  論禽獸,沒人比得過皇帝。

  穆承澤原本冷漠的臉,難得多了些熾熱的情緒。皇帝辱罵雲曦時,仿佛點燃了六皇子心頭的烈火,誰能容忍心愛之人被這般侮辱?

  還有七皇子,膽敢污衊表哥,穆承澤目光暗了暗,五皇子那一腳終是差了點火候,不過穆承沛既受了傷,總要上藥的,俗語說,是藥便有三分毒,也許治好了會出什麼新的毛病也不一定。

  雲曦不欲在這上頭多談,一笑岔開了話題:「我沒事了。倒是你,總覺得你愈發沉穩了。」

  七皇子胡言亂語,雲曦差點以為六皇子也會忍不住動手。換做幾年前,這是必然的。如今穆承澤與皇帝的關係依舊平平,但除非另有目的,他不會再與皇帝死磕。

  阿澤長大了。

  穆承澤笑道:「表哥為我謀劃,護了我這麼些年。我不能總置幫我的人於不顧,只是多忍些時日,不難。」

  且六皇子心裡有一本帳記得清清楚楚,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罷了。

  回到驍勇將軍府,府中卻是一片混亂,原來趁著雲曦與六皇子入宮,家裡來了賊人,半道被趙允發現,可惜沒抓住,皇城府衙已來人叫趙允備案去了。蘭菲與春喜查了半日也沒查出少了什麼,雲曦就沒怎麼放心上。

  穆承澤去祠堂瞧了瞧,回來道:「這裡正亂著,也不好休息,都交給他們吧,你隨我去寧王府轉轉如何?」

  雲曦本來黯淡的心情一掃而空:「走,去看看!」

  六皇子得封寧王,他比六皇子本人還要高興。

  寧王府比六皇子府大出許多,也遠了些,但騎馬都不在話下。因是早就備好的,只待到了吉日搬進去,裡面東西一應俱全。銘心與刻骨得了信,先去安排了。寧王府的下人大多都是從六皇子府挪過去的,雖寧王本人還未住進來,下人們已在日常打理了。見到穆承澤與雲曦也不驚訝,紛紛跪下行禮:「見過殿下、王妃!」

  「……」

  雲曦不動聲色環顧四周,除了他與穆承澤外,所有人都跪著,他不得不懷疑這聲王妃到底在叫誰。

  穆承澤面色如常地道:「退下。」

  這些人秉承了以前六皇子府下人寡言少語的作風,低頭辦事絕不多看,讓他們退頃刻之間便退得乾乾淨淨。

  雲曦斟酌著道:「阿澤,這不太好吧?」

  才剛在皇帝處擺脫了嫌疑,卻在寧王府叫他王妃。雖然乍一聽這個稱呼,的確也會沒出息地腦子一熱,一時間覺得很高興什麼的。

  穆承澤溫聲道:「這府里每一個人我都是親自過眼,只私下這麼叫,表哥大可以放心。若是表哥為難,儘管告訴我。」

  雲曦心裡一暖,道:「還好。」

  信物都交換過了,祠堂裡頭也磕了,何必在意一個稱呼,阿澤想怎樣叫就怎樣叫吧。

  按皇帝的性子,既已疑心過他們二人的關係,既未得到任何實證,往後便不會再過問。否則只是要揪出跟蹤他們的人,穆承澤不會甘願冒如此大的風險,以玉簪為餌,引楊妃上鉤。他們兩個的確親近,哪怕在人前盡力克制,眼裡的情意是藏不住的,難保不會被有心人看出來,與其是在將來不知何時成為把柄,不如提前就讓這把柄失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