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寧者,取安寧,寧靜之意。

  歷代郡王的封號以榮為尊,但是寧這個字,極襯六皇子。

  穆承澤本人對封號什麼的不在乎,不過寧王妃比六皇子妃好聽,表哥喜歡就好。聖旨上全軍都有封賞,唯獨沒提到表哥,六皇子眼神暗了暗,表哥分明才是功勞最大的,絕不能再給皇帝趕到漠北去了!

  70、舌戰

  萬眾矚目中,驍勇將軍與敬王班師回朝。

  宣德殿上,冗長的封賞旨意宣讀完畢,兩位修長挺直的少年並肩而立,迎著皇帝的目光,微微抬起了頭。

  穆子越心裡一通讚嘆,皇家子孫原就通身的氣派,兩個孩子如今長進了,步履沉著,面色堅定,殺伐之氣漸生,果然還是戰場最磨鍊人。

  一時間他有些羨慕敬王,六皇子再出色於他來說沒什麼用,倒是敬王同樣出色的嫡次子讓他很有些眼紅。若是這般氣概出現在其他任何一位皇子身上,恐怕他會毫不猶豫定下儲君。

  穆子越和藹地道:「承澤、承浩,你們兩個辛苦了。朕已命禮部籌備冊封大典,你們各自的郡王府也都備下了,都回去好好休息吧。」

  穆承澤並未謝恩,而是跪下道:「琅琊一戰,驍勇將軍亦是首功,懇請父皇赦免他昔日之過。」

  穆子越剛還覺得六皇子長進了,差點就被六皇子氣死,他已在聖旨中大誇特誇了雲曦,並賞賜了金銀無數,難道還不算褒獎嗎?!

  穆子越耐著性子道:「承澤,你對朝政知之甚少,切不可妄議!雲曦這一仗為大楚立下大功不假,但他欺君也是真的,並不能因此功過互抵,否則要律法何用?」

  穆承澤不慌不忙道:「兒臣的確不懂朝政,但兒臣曾見史書上有過這樣一段記載,先帝年間,虎威將軍李牧喝醉酒誤傷人命,被大理寺判了斬刑打入天牢,後同樣也是琅琊來犯,先帝令李牧將功折罪,抗擊琅琊。」

  「這是何意!」

  穆子越沉下臉,六皇子變聰明了,動輒便搬出先帝舊例,若他繼續堅持趕雲曦出皇城,豈不是等同於質疑先帝?

  滿朝文武欲為驍勇將軍說話的大有人在,六皇子開了個好頭。大理寺卿邱憶上前一步道:「李牧將軍這件案子,臣也在大理寺卷宗上見過,初判確是斬首,後因其立了大功,先帝特免其死罪,改判牢獄十五年,賠償金銀若干,並替死者贍養父母。」

  「先帝煞費苦心,令李牧將軍幡然悔悟,死者一家得到了妥善安置,大楚亦保住了一位良將。都說律法不可廢,但先帝所為,卻讓臣十分敬佩。眼下驍勇將軍的情形雖不太同,道理卻是一樣的。」

  御史台此時也有御史壯著膽子道:「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臣也以為,功過不能抵,但功是大功,過與功比,卻是小過了。皇上既已重罰了驍勇將軍,接下來也該厚賞才對。」

  敬王向齊鎮宇遞了個眼色,百官中齊鎮宇率先跪下。他身後跟著跪了一大片五品以上的兵部官員,雲曦是將軍,兵部為其求情再自然不過。再然後,參加過琅琊之役的各位將領也一併跪下了,異口同聲道:「請陛下開恩!」

  雲曦站在敬王身側,來之前敬王就告誡過他,不可擅自出聲,眼下他不便多言,心中卻十分感激。

  穆子越身形晃了晃,往後倒退一步跌坐在龍椅上。

  他感受到了來自群臣的壓力,這與當初懲罰驍勇將軍的情形不一樣。上一次,驍勇將軍俯首認罪,朝中大臣並未如此堅決。可是如今,大楚與琅琊一戰,已把雲曦的聲望推向了巔峰,那些狐狸、人精一樣的朝臣,也開始為驍勇將軍說話了。

  穆子越抓著龍椅的把手,指關節泛白。

  五皇子穆承渙唯恐天下不亂地道:「父皇,驍勇將軍是英雄,兒臣覺得,英雄不該被罰。」

  穆子越可算找到了發泄的口子,怒斥他道:「你懂什麼,快給朕退下!」

  穆承渙做了個鬼臉,當真直接領旨退出了宣德殿,穆子越反被氣得要死。

  四皇子穆承浚也道:「父皇,兒臣請父皇開恩。」

  七皇子穆承沛緊緊抿著唇,臉上滿是譏誚之意。

  穆承澤叩首,大殿之上迴蕩著少年清朗的聲音:「兒臣有今日,乃驍勇將軍所教。兒臣感恩戴德,願與師父同罪,請父皇收回對兒臣的賞賜。」

  穆承浩也跟著他一起叩拜:「皇伯父,我也是驍勇將軍的徒弟,也算我一個!」

  穆子越不悅地皺眉:「你們把朕的旨意當作什麼,果真是雲曦教出來的好徒弟!」

  穆承沛仗著皇帝出言訓斥,陰陽怪氣地附和道:「就你們兩個尊師!」

  穆承浩不便去駁皇帝,但七皇子是一定要駁的,當即反唇相譏:「我們當然比不得七殿下鐵面無私,聽說文大人落難之際,就連七殿下的面都見不到呢。」

  七皇子啟蒙之師同時亦是德慧太子師文盛明,德慧太子有段時日遭皇帝厭棄,這位太子師也受到牽連,曾放下身段求到玉陽殿,穆承沛竟連門都未讓其進,也算奇談了。

  穆承沛強硬地道:「在我眼中只有君父,我絕不會違背父皇的旨意,不像某些人,不孝不悌!」

  穆承澤冷笑:「原來在你眼裡,孝悌便是一味順從,哪怕百年之後,世人說起『驍勇將軍功高震主,帝甚忌之』也無所謂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