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我從王爺的貼身護衛變成了服侍小王爺的專屬家僕,哄他開心,教他識字,伺候他的起居。即便是府上請來奶媽也沒有我陪在他身邊的時間長。
元子攸三歲那年,彭城王遭奸人陷害背上謀逆之罪,被元恪一杯毒酒賜死。聖旨來得突然,甚至連交代後事的時間都不給他,傳旨的宮人立成一排面無表情地等著他咽氣。
血不斷地從他口鼻中流出,一張臉變得猙獰可怖。
突然,他向我伸出手來。我跪在他身旁,俯身將耳朵湊到他嘴邊。
「朔兒……」這是他第一次這麼喚我。
「子攸還小,什麼都不懂……」他氣若遊絲,卻又字字泣血,「我沒本事……你替我護他周全!」
小王爺被僕人領到堂前,卻害怕地躲在帘子後面不肯靠近。我起身去將他牽了過來,能清晰地感受到他的抗拒和慌張。他還那么小,小到不知道悲傷。
「子攸……子攸啊……」王爺猛地握住我的手,兩隻流著血水的眼睛不知道在看誰,「替我報仇……」枯燥的大手抬到空中,顫抖著想要抓住點什麼,「他們害我,他們想要皇位!高肇……還有……」
王爺泣血而死,死不瞑目。一代忠良慘遭冤殺,王府上下無不垂淚哀嚎,就連市井之人也為之流涕。
從那以後元子攸性情大變。一個三歲的孩童,不吵不鬧乖順異常,逗他他不笑,摔痛了也不哭。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卻逐漸變得殘暴易怒,動輒打罵隨從,甚至殺人。他似乎對鮮艷的東西有著超乎尋常的偏執,尤其是人身上流出的鮮血。
他被所有人忌憚著一天天長大,我看著他傷天害人,也傷害自己,卻無法厭惡或者阻止他。我空有一身本事,到頭來卻保護不了我在乎的人。
元子攸二十歲那年朝廷動盪,剛登基的小皇帝被太后毒死,秀容少主爾朱榮藉機起兵攻占洛陽,遣人恭請長樂王入朝為帝。他欣然應允。
在洛陽城外,他第一次見到了那個男人,一身銀甲,英姿挺拔,目含氣吞山河之勢,卻又精美地不似武人。這樣一個耀眼奪目如同旗幟一般的男人,自然是瞧不起手無實權的皇族子弟的,更何況他還是殺害元子攸兩個哥哥的仇人的兒子。然而元子攸卻對他產生了超乎尋常的興趣和依賴。
我知道他向來偏好艷麗尊貴而強大的東西,但沒想到他對男人的執念會與日俱增,深到不能自已的地步。他討好他,激怒他,讚美他,詛咒他,自尊心叫他不能容忍一絲一毫的怠慢和輕視,卻又控制不住地想盡辦法靠近他。這份迷戀和偏執使男人更加輕薄與他,視他為異類,同時也換來了他最大限度的容忍與放任。即便被惹惱到極點,對方也未曾對他起過殺心。
在新帝登基的第一年裡,爾朱榮忙於掃除六鎮餘孽,無暇顧及洛陽。元子攸安心整頓吏治,倒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與民望。然而在北方動亂趨於平靜,秀榮軍班師回朝之後,兩者的矛盾迅速激化,不久便一觸即發。爾朱榮立下赫赫戰功,重塑北魏江山,早已是權傾朝野一手遮天,篡位對他而言就等同於囊中取物。而元子攸是受不得屈辱之人,寧死也不會允許元家的江山斷送在自己手上,也決無可能真的成為爾朱榮的玩物。身份,是他唯一的驕傲。
530年,我糾集元徽,楊侃等朝中心腹設計誘殺爾朱榮,並發布詔書歷數其謀反大不敬等罪,數罪併罰,依法當誅。元子攸默許了爾朱榮的死亡,自始至終未出言干涉,只在幾天之後問了一句他葬在何處。
爾朱榮死後,除了高歡和宇文泰,秀榮軍大小將領幾乎全部歸入爾朱兆麾下,個別欲伺機謀反另立山頭者也立即被消滅殆盡。爾朱兆入朝面君,俯首稱臣,又因護駕有功拜柱國大將軍,儼然第二個爾朱榮。而元子攸給予他十二分的信任,將南北關中戰事盡數交由他打理,一心整頓朝綱治理民生。一切都看似正在走上正軌,只有我知道,他已是強弩之末。
這年冬天的一個夜裡,元子攸失蹤了。沒人看到他是何時出的寢宮,又去了哪裡。宮人分成幾撥宮裡宮外尋了幾個時辰都一無所獲,直到天色微明時有人來報,在城南榆山腳下見到了皇帝的蹤影。
榆山腳下,是埋葬爾朱榮屍首的地方。
逆臣死後不得下葬,我暗地裡將他的屍首運到此處草草掩埋。此事沒有第三個人知曉。
隨人趕至榆山,遠遠的只見元子攸跪在地上,蓬頭垢面衣衫不整,發瘋般地用兩手刨挖跟前的土堆。執燈的宮人垂首站成兩排,無人敢上前阻攔。我衝上前去將他合身抱在懷裡,低頭查看他血肉模糊的雙手,傷口和著泥砂,不知該有多疼。
「不是這裡!主子,不是這裡……」我跪著摟住他的肩膀輕輕搖晃,就像小時候他從噩夢中驚醒時我安撫他那樣,「他不在這裡,他在林子裡面。」
元子攸脖子一歪將全身的重量都移到我肩上,雙手抖得如同風中的落葉。
「嚴朔……」他翕動嘴唇,眼角落下了這兩個月以來第一滴眼淚,「我想他。」
從榆山回來後元子攸一病不起,任憑太醫如何調理都毫無起色,短短半個月便神采盡失,形銷骨立。我終日伺候在床前,眼看著他一點點枯萎,知道他是熬不過這個冬天了。
正月前的早上,我心神不寧地打碎了兩個茶盞,似乎是預感到了元子攸大限將至。這天他醒得特別早,眼中也久違的有了些神采,甚至下床同我講起了小時候在彭城王府的事。他微微笑著說了很久很久,從他的四歲說到了二十歲,說到了各種各樣的人,唯獨沒有提到那個男人。
元子攸三歲那年,彭城王遭奸人陷害背上謀逆之罪,被元恪一杯毒酒賜死。聖旨來得突然,甚至連交代後事的時間都不給他,傳旨的宮人立成一排面無表情地等著他咽氣。
血不斷地從他口鼻中流出,一張臉變得猙獰可怖。
突然,他向我伸出手來。我跪在他身旁,俯身將耳朵湊到他嘴邊。
「朔兒……」這是他第一次這麼喚我。
「子攸還小,什麼都不懂……」他氣若遊絲,卻又字字泣血,「我沒本事……你替我護他周全!」
小王爺被僕人領到堂前,卻害怕地躲在帘子後面不肯靠近。我起身去將他牽了過來,能清晰地感受到他的抗拒和慌張。他還那么小,小到不知道悲傷。
「子攸……子攸啊……」王爺猛地握住我的手,兩隻流著血水的眼睛不知道在看誰,「替我報仇……」枯燥的大手抬到空中,顫抖著想要抓住點什麼,「他們害我,他們想要皇位!高肇……還有……」
王爺泣血而死,死不瞑目。一代忠良慘遭冤殺,王府上下無不垂淚哀嚎,就連市井之人也為之流涕。
從那以後元子攸性情大變。一個三歲的孩童,不吵不鬧乖順異常,逗他他不笑,摔痛了也不哭。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卻逐漸變得殘暴易怒,動輒打罵隨從,甚至殺人。他似乎對鮮艷的東西有著超乎尋常的偏執,尤其是人身上流出的鮮血。
他被所有人忌憚著一天天長大,我看著他傷天害人,也傷害自己,卻無法厭惡或者阻止他。我空有一身本事,到頭來卻保護不了我在乎的人。
元子攸二十歲那年朝廷動盪,剛登基的小皇帝被太后毒死,秀容少主爾朱榮藉機起兵攻占洛陽,遣人恭請長樂王入朝為帝。他欣然應允。
在洛陽城外,他第一次見到了那個男人,一身銀甲,英姿挺拔,目含氣吞山河之勢,卻又精美地不似武人。這樣一個耀眼奪目如同旗幟一般的男人,自然是瞧不起手無實權的皇族子弟的,更何況他還是殺害元子攸兩個哥哥的仇人的兒子。然而元子攸卻對他產生了超乎尋常的興趣和依賴。
我知道他向來偏好艷麗尊貴而強大的東西,但沒想到他對男人的執念會與日俱增,深到不能自已的地步。他討好他,激怒他,讚美他,詛咒他,自尊心叫他不能容忍一絲一毫的怠慢和輕視,卻又控制不住地想盡辦法靠近他。這份迷戀和偏執使男人更加輕薄與他,視他為異類,同時也換來了他最大限度的容忍與放任。即便被惹惱到極點,對方也未曾對他起過殺心。
在新帝登基的第一年裡,爾朱榮忙於掃除六鎮餘孽,無暇顧及洛陽。元子攸安心整頓吏治,倒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與民望。然而在北方動亂趨於平靜,秀榮軍班師回朝之後,兩者的矛盾迅速激化,不久便一觸即發。爾朱榮立下赫赫戰功,重塑北魏江山,早已是權傾朝野一手遮天,篡位對他而言就等同於囊中取物。而元子攸是受不得屈辱之人,寧死也不會允許元家的江山斷送在自己手上,也決無可能真的成為爾朱榮的玩物。身份,是他唯一的驕傲。
530年,我糾集元徽,楊侃等朝中心腹設計誘殺爾朱榮,並發布詔書歷數其謀反大不敬等罪,數罪併罰,依法當誅。元子攸默許了爾朱榮的死亡,自始至終未出言干涉,只在幾天之後問了一句他葬在何處。
爾朱榮死後,除了高歡和宇文泰,秀榮軍大小將領幾乎全部歸入爾朱兆麾下,個別欲伺機謀反另立山頭者也立即被消滅殆盡。爾朱兆入朝面君,俯首稱臣,又因護駕有功拜柱國大將軍,儼然第二個爾朱榮。而元子攸給予他十二分的信任,將南北關中戰事盡數交由他打理,一心整頓朝綱治理民生。一切都看似正在走上正軌,只有我知道,他已是強弩之末。
這年冬天的一個夜裡,元子攸失蹤了。沒人看到他是何時出的寢宮,又去了哪裡。宮人分成幾撥宮裡宮外尋了幾個時辰都一無所獲,直到天色微明時有人來報,在城南榆山腳下見到了皇帝的蹤影。
榆山腳下,是埋葬爾朱榮屍首的地方。
逆臣死後不得下葬,我暗地裡將他的屍首運到此處草草掩埋。此事沒有第三個人知曉。
隨人趕至榆山,遠遠的只見元子攸跪在地上,蓬頭垢面衣衫不整,發瘋般地用兩手刨挖跟前的土堆。執燈的宮人垂首站成兩排,無人敢上前阻攔。我衝上前去將他合身抱在懷裡,低頭查看他血肉模糊的雙手,傷口和著泥砂,不知該有多疼。
「不是這裡!主子,不是這裡……」我跪著摟住他的肩膀輕輕搖晃,就像小時候他從噩夢中驚醒時我安撫他那樣,「他不在這裡,他在林子裡面。」
元子攸脖子一歪將全身的重量都移到我肩上,雙手抖得如同風中的落葉。
「嚴朔……」他翕動嘴唇,眼角落下了這兩個月以來第一滴眼淚,「我想他。」
從榆山回來後元子攸一病不起,任憑太醫如何調理都毫無起色,短短半個月便神采盡失,形銷骨立。我終日伺候在床前,眼看著他一點點枯萎,知道他是熬不過這個冬天了。
正月前的早上,我心神不寧地打碎了兩個茶盞,似乎是預感到了元子攸大限將至。這天他醒得特別早,眼中也久違的有了些神采,甚至下床同我講起了小時候在彭城王府的事。他微微笑著說了很久很久,從他的四歲說到了二十歲,說到了各種各樣的人,唯獨沒有提到那個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