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謝父口口聲聲說那些人攻城是因為長安城裡留下的東西,他把東西給了那些年輕修士,說是讓他們暫時引開那些人,他自有辦法將東西徹底銷毀。

  然後那東西自然就到了最後一個離開的謝遙手中,謝父在那個盒子的放的不是什麼寶物,只是一塊玉佩。

  是謝遙成年時沒來得及給他的玉佩。這玉佩可以抗下一次致命的攻擊,謝父將這個給了被他犧牲的謝遙,他以為謝遙會因為這塊玉佩活下去,他知道謝遙的性格,他不會把麻煩帶到長安。

  在被那些人追殺時,謝遙自然會離開長安,若他能活下去,那謝父就當這些事情都結束了,等到有朝一日他還能回來,他也許還會認這個孩子。

  若他沒回來,謝遙也將以一個完美的名聲留在長安城裡。

  只是謝父千算萬算,沒算到跟謝遙一起出去的周清捅了那一刀。

  因為這一刀,謝遙逃不了了,也因為這一刀,謝遙才提前發現了這塊玉佩。

  後來謝遙回到長安時,他才會毫不猶豫地下手,因為他知道,從一開始謝父就放棄了他。

  謝父在心裡已經把他當成了一個死人,那他這個死人回來復仇,自然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吧?

  謝遙不稀罕一個偉大的名聲,他只想問一句,憑什麼?

  憑什麼就因為蠻荒血脈拋棄他?憑什麼他做什麼都不能夠得到一絲謝父的原諒?憑什麼他就是錯的?

  這些人選擇跟謝遙談判,但上來就先把謝遙惹到了。

  謝遙也懶得說什麼,直接喊人把他們丟出去。

  這些人敢怒不敢言,他們敢直接罵謝遙是一回事,但整個荒蕪之地他們又惹不起,再說他們人手並不夠,只來了一些門派的少數代表,其餘人都在中原待命,等著談判破裂時直接交戰。

  沈父被他們推舉出來作為第一個迎上謝遙怒火的人,但他開口說的事情卻讓謝遙慢慢沉默。

  「......你見到她了?」

  沈父點點頭:「就在你說的地方不遠。我原本是打算去找周清問清楚淮淮和珠子的事情的,沒想到看到了她。」

  謝遙低下頭看了看自己的手,然後嗤笑一聲,又不知道為什麼有些恍然:「......我還以為她真的瘋了。」

  畢竟她當年就是瘋瘋癲癲地從他面前離開的。

  他的......母親。

  第71章

  1

  謝遙對自己母親的印象其實很深刻。

  謝母可以給謝城謝楠做很多衣服,可以溫柔地為他們整理好衣領,卻從來沒有對謝遙有一個好臉色。

  謝遙總是很不明白,他不知道這算不算母愛。謝母不來看他,不喜歡他去請安,不為他做衣服,但卻給了他最好的食物和衣服,給他找了溫柔如水的奶娘和嚴厲又溫和的師父。

  身邊的丫鬟有時候會告訴他讓他多體諒一下謝母,畢竟謝母生他養他不容易。那時候小小的謝遙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所以在他下了學堂後,就認認真真給自己母親畫了一幅畫,然後在晚上輕輕敲響了謝母的房門。

  最終的結果是被丫鬟抱走了,謝遙不喜歡哭鬧,他只是眨眨眼,認真地問他可不可以把畫送給母親。丫鬟答應了,把畫收走了,然後就沒有下文了。

  後來他問奶娘,為什麼母親不可以像奶娘一樣溫柔地對他。

  奶娘告訴他,每個人都有自己愛自己孩子不同的方式,也許是因為謝遙身邊的人都太溫柔了,所以謝母希望他能夠成熟一點,所以才那樣對他。

  謝遙是個不喜歡懷疑別人的人,所以他信了。

  許多年來,他都覺得這是謝母表達關心的另一種方式,雖然跟哥哥們不一樣,但至少在某些方面,謝母對他挺好的。

  後來他遇見了沈淮,沈淮跟他很不一樣,他有著令人艷羨的天賦,有著極其疼愛他的父母,他和哥哥姐姐的關係都十分融洽。

  沈淮嬌氣又任性,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大少爺。

  他有時候也會問謝遙:「為什麼你父母這樣對你啊?」

  在他的世界裡,父母就該是沈父沈母那樣生怕他餓了凍了不高興了的樣子,他還是第一次看到跟他的父母完全相反的謝家。

  謝遙想了想,認真道:「每個人都有表達關心的不同方式,或許這就是他們的方式吧。」

  他已經習慣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漸漸地也不去求了,既然謝父謝母是這樣的,那他就受著,就算不理解,也不去埋怨。

  就算謝母之後威脅他答應婚事時,謝遙也告訴自己,不要去埋怨,一旦有了這個頭,那過往種種都會壓在他心裡,他會一遍一遍去回想過去,去更加埋怨。

  他告誡自己這是不對的,然後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呆在家裡,有時候他會看著奶娘,看著頭髮逐漸發白的奶娘在燈下為他做衣服。

  只因為他可笑的不滿。

  因為他的不願意,反而讓奶娘承擔了這份錯。

  謝遙一點也不希望看到奶娘受傷害,在他小時候,最高興的不是回來後看到自己父母誇獎自豪的神情,而是奶娘在搬著凳子在院子裡等他下學,然後問他要不要喝點熱湯。

  奶娘算不上知書達理,在修行方面也幫不了他任何忙,但謝遙就是懷念著她。

  懷念著冒著雨回來時那一碗味道並不好的熱湯,然後在奶娘的注視下完成功課,在丫鬟不注意時悄悄把最好吃的糕點留給奶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