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時的蘇灼已經29歲,4年的時光終於使他脫去那最後一層青澀,站在安教授身前的蘇灼身姿挺拔,目光柔和而堅定,安教授看著他最出色的學生,露出欣慰的笑。

  以前的蘇灼還需要他的扶持和保護,現在的蘇灼已經能獨立撐起一片天。

  「蘇灼,你是認真的嗎?」

  安教授花了近一個月時間,才看完蘇灼交給他的申請報告。之所以花那麼多時間,不僅在於蘇灼報告書上的異想天開,更讓安教授震驚的是,蘇灼在這之中滿滿記錄的各國,各行業的科技電子在計劃中能起到的作用等等。一些是必要技術,一些可選擇,甚至註明備用技術和所屬國家,詳詳細細標註明確。

  假設,假設這份申請報告的內容真的能成功,那麼,這份報告書就等於是積木的畫圖,只需要照著上面的計劃搭建就行了——因為它實在太詳細太詳細!

  說實話,安教授心動不已,如果真的能成功,如果真的成功……但是:「這份計劃太龐大了,牽涉的國家太多,而且還不知道是否能成功……很困難。」

  「我明白。」蘇灼點頭,認真道:「這份計劃出於我的私願,宇宙飛船是我從小的夢想,所以我想要研製它。」

  「我也知道困難很多,但即使花費十年,二十年,我也願意嘗試。」

  其實,對現在的蘇灼來說,宇宙飛船不過是位面空間裡的一串數字,隨便花點宇宙幣就能買到。他也完全可以不必那麼辛苦。他現在已經算是功成名就,在科技界被稱為天才,是國家重點保護和培養的對象,經濟上更是收益豐厚,金錢對這個曾經貧窮的山村少年而言,只剩下一串數字的意義。而且這串數字給他揮霍三代估計都還有的剩。

  既然不愁吃,不愁穿,不是該好好享受生活,過一把富豪的癮,又何必給自己找事做?

  或許換個人會做那樣的選擇,但蘇灼不會。他向來語拙嘴笨,不會用花言巧語闡述什麼偉大的夢想理想。宇宙飛船隻是他從小看星際電影時的想望,而他現在固執的要把這個夢想實現。

  雖然宇宙飛船在位面商店就可以隨便買到,但那對他而言沒有意義。這個宇宙飛船不能出現在地球上,不能與家人朋友分享,不是經過自己研製的,那麼對於他這種痴迷研究的人來說,再容易得到,也沒有意義。

  宇宙飛船是蘇灼的執念,他從小的夢想就是擁有自己的機器人,宇宙飛船。現在,他身邊已經有了人型的壹號和白虎機器人,只差另一個夢想。而剛好,他的頭腦中有著宇宙飛船的設計資料,而為了研究地球是否有能力製作宇宙飛船,他更是進行了四年的調查。

  地球能不能自己製作宇宙飛船?

  不客氣的說,可以。

  此時地球的科技已經達到一個鼎盛,載人飛船對大部分國家來說已經是非常隨意的一件事,大家真正缺少的,不過是正確的研究方向。

  而這正是蘇灼能補足的!

  不過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很多合用的技術都在國外,要達成計劃書中的所有條件,至少需要十幾個國家的傾力合作。蘇灼知道這個計劃太過龐大和不可思議,為此他很謹慎的在位面空間的實驗室里做過多次實驗,直到一年前,他靠著虛擬配件和技術做出了一艘完全地球技術的宇宙飛船,才開始寫這份計劃書。

  這份計劃所需要的技術和資金,說起來,大概得達到十多年前一部災難電影中,所有國家建造諾亞方舟那種程度。但現在沒有災難,那些國家未必願意,同樣國內也肯定不願意別國進來參一腳。

  對此,蘇灼坦然道:「無論如何,我想要執行這份計劃,如果在國內不行,我會考慮國外。我不想因政-治原因影響我的研究。」

  安教授考慮片刻,點點頭:「好吧,這份計劃有沒有成功的可能性,我會進行一次嚴格的項目評估。如果通過評估,我們會聯名向上面申請。」

  雖然這份申請計劃詳細得讓人驚嘆,完全無法懷疑它的真實性,安教授還是謹慎的邀請了四十多位專家來共同研究這份計劃的可能性。

  對於這份龐大的不可思議的計劃書,所有專家都露出激動渴望的神色。也因此,對待這份計劃書,他們也更嚴厲謹慎。

  「蘇灼,氣動結構第14組32小節上,為什麼把監測熱交換器和STM8單片機組合,原理是什麼,能起到什麼作用?」

  「STM8單片機的功能是測量頻率,把它與監測熱交換器連接,能通過啟動中的震盪頻率檢測宇宙外部環境。當然,為了加強頻率感應,我在側冀加上了松馳震盪器和感知傳感器。」

  先是整整兩個月的理論辯證,之後是實際試驗。隨機抽取部分小型項目進行製作,再看它的功能是否如計劃書中所述。

  如此進行了將近半年的反覆實驗和辯證,所有專家教授們激動的聯名向國家科學總院提交項目申請。同時附上的還有參與研究的申請。

  經過半年多的辯證與評估,教授們非常清楚,這份計劃書至少有五成能成功!對於一項科學研究來說,五成已經基本等於百分百成功,剩下的五成不過是時間問題。

  這樣一個偉大的研究計劃,他們怎麼能不參加?只要能親眼看到宇宙飛船的誕生,哪怕讓他們當打雜的都願意!

  在申請計劃上交後,科學院總院再次對計劃進行審核,這次審核更繁瑣,除了確認計劃的可行性外,還出動了上百位科學家研究分析蘇灼提交的各國科技,看國內技術是否能同步替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