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照顧大皇子的嬤嬤看到大皇子在本王懷裡不哭也不鬧,一直說本王與他有緣。

  就在本王把大皇子逗得咯咯笑得時候,皇帝突然問道:「秦王喜歡小孩子?」他不知何時停止了批改奏摺,眼帶笑意地看著本王逗大皇子的場面,也不知看了多久。

  本王回道:「的確喜歡。」

  皇帝:「那秦王做玥兒的太傅如何?」

  這句話讓本王沉默了,過了片刻本王才沉重道:「臣只怕力不從心。」

  如今的本王對任何事情都只有四字:力不從心。

  本王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什麼,也不知道呆在穎都還有什麼意義。

  ……

  回茗樓又開了起來,茶還是以前的味道,說書先生還是那位。但老闆卻不知道是何人了,新老闆從未出現過,樓里只有一個精明幹練的掌柜。

  臘月初的時候本王請皇帝去喝過一回茶,本王與皇帝坐在包間中,落下說書先生慷慨激昂地講著□□開國的傳奇。

  本王想起了以前的趣聞,便開口對皇帝道:「這裡以前的掌柜與臣說過他家鄉有一種茶,入口甘回味苦,咽下之後卻是一言難盡,難以為外人道,此茶名喚一夢浮生,意為浮生百年皆能在一杯茶中道盡。」

  皇帝笑了笑:「老闆這樣說,他喝過嗎?」

  「老闆說他只在小時候喝過,因為在唯一懂得此茶泡法的老人,也就是掌柜的爺爺死後,這茶偏失傳了。而那時掌柜的還小,尚不足以品出此茶真味,只記得十分甘甜。」

  「朕聽秦王一說也想嘗嘗這種茶,可惜——」

  「臣聽到這個故事時也與陛下相同的想法。」

  皇帝苦笑了一聲,低嘆:「人或許就是被人生的火炙烤出來的茶,苦與甘都凝集在乾枯的軀體裡。」

  「陛下何至於發出這樣的感嘆。」

  「朕——」

  未說的話被打斷在宮內來人慌張的呼喚中:「陛下——」

  「皇后歿了。」

  ……

  再見到皇帝時是在三天後,他坐在未央宮窗下的陰影里,身影看起來很疲憊:

  「朕要去安國寺為皇后齋戒誦經。」

  本王沒有說話,這於禮不合,但皇帝說的是「要去」,他心意已決,不需要本王勸誡,重要的是他接下來的話。

  皇帝:「國政就交給秦王了。」

  本王愕然,推辭道:「臣只怕難擔此重責。」

  執掌大權仿佛是上輩子的事了,如今的本王已經忘了要怎麼做好一個攝政王,也繃不起那根弦了。本王如同到達雅典的菲迪皮茨,失去了所有堅持的必要與意志。

  皇帝沒有再說話,他似乎在看本王,但本王看不清他的神情。

  「朕……錯了。」本王聽到皇帝這樣低喃,他的語氣里儘是頹然,沒有了半分帝王的驕傲。

  拒絕了代理朝政,本王在皇帝去安國寺也去送了他。

  本王站在安國市的佛堂里看著兩壁神佛,他們低垂著慈悲的眉目,俯瞰世間。

  本王從不拜佛,但本王自己也不知到底是出於不信佛的原因還是身上背了太多亡魂而不敢褻瀆佛門聖地

  過年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人拜訪了本王。

  是晁禹,那個在太學問過本王科舉的學生,他現在是吏部侍郎了。

  一見面他就對本王深深鞠了一躬:「學生拜見秦王。」

  本王的確教過他,他這個自稱也沒有問題,但他或許不知,做本王的門生其實並不是什麼好事。

  本王扶起晁禹,簡單的寒暄後他直接開門見山道:「學生已見過秦王寫的文章,此來是詳問科舉的。」

  這下本王明白了,看來是皇帝把本王在蓮花池溺水事件前留下的文章給他看了。

  但本王要說的已經在文章里講完,他再問本王也沒什麼好說的,本王也這樣和晁禹說了。

  晁禹沉默了半晌,道:「那學生便最後問秦王一個問題。」

  「說吧。」

  晁禹:「秦王覺得科舉之事是多少年之計?」

  「至少十年。」

  「學生知道了,多謝秦王解惑。學生有事在身,先行告辭。」晁禹起身又朝本王深深鞠了一個躬,然後轉身離去,他的背影挺拔堅韌,如同一根樑柱挑起大周的天。

  ……

  小年前,皇帝回來了。

  本王去看了他一次,不過只是和諧地聊天下棋,並未談論什麼敏感的話題。

  過年後大臣們又在逼皇帝納妃了,以前好歹還有個皇后壓後宮,如今皇后歿了,皇帝的後宮淒涼得讓大臣們都看不下去了,可謂是大周開國以來最沒有排面的帝王了。

  唯一算得上好處的便是戶部每年少掏了不少銀子。

  皇帝批改到請求納妃的摺子時,都用硃批打上一個大叉,扔到一邊的地上。

  有幾本準頭沒拿捏好,掉到本王腳邊,皇帝身邊的小太監立馬誠惶誠恐地過來撿走,生怕本王看見一般。

  其實本王不看也知道是什麼事,但本王什麼也沒有說,只是懶懶地將手上的書翻了一頁。

  納或者不納這是個問題。

  不過不是本王的問題,是皇帝的問題。

  唯獨在這個問題上,本王不敢給皇帝任何影響,因為本王心虛。

  皇帝似乎看奏摺看累了,走到本王身邊,將頭靠在本王肩頭,蹭本王手裡的書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