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賜婚聖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突如其來的聖旨,令在場所有人都愣住了,沈家人頭腦發懵,當然不管是愣住了,還是發懵,這聖旨臨門,就得穿正服擺香案接旨。沈穆軻一邊命人擺香案,一邊趕回院子裡去換官服。

  陶氏亦是一臉迷茫的回若水院,按品大妝,她咋就不知沈穆軻這麼能耐了,區區三品官,也能讓皇上下聖旨。沈丹遐最簡單,她身上穿著華服,不用回院子更換,如是就被沈母抓到身邊去了,「九丫頭,怎麼會有聖旨?」

  這話問得,讓人怎麼回答?沈丹遐很想懟沈母一句,她怎麼知道怎麼會有聖旨,她又不是皇上。

  沈母似乎也不需要沈丹遐的回答,盯著沈丹遐的臉,想到今天是沈丹遐的生辰,也是大皇子的生辰;十五歲的大皇子也可以娶妻了,難道聖上這是要把自家孫女指給大皇子做正妃?

  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原就是上天註定好的緣份。沈母越想越覺得有可能,笑得一臉菊花開,看得沈丹遐一臉驚悚,她家老太太不會是被聖旨給嚇瘋了吧?

  沈母並沒被聖旨嚇瘋,她只是想得太美,她想到日後大皇子有幸登上那個位置,她家的孫女就是皇后娘娘,沈家出了一位皇后娘娘,那是件多麼榮耀的事,憑著孫女的容貌,想來應該可以獨寵後宮,到時生幾個孫兒,沈家的富貴肯定能延續上百年。

  沈母預想的不錯,這的確是一道賜婚聖旨,女的是沈丹遐,男的卻不是沈母期盼的大皇子高榳,而是沈母瞧不上的、不喜歡的,她小女兒的繼子徐朗。

  跪在香案前,宣旨的太監打開聖旨,大聲地念道:「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沈家有女,名丹遐,賢良淑德,溫柔敦厚、品貌出眾,朕躬聞之甚悅。今徐家有子,名朗,已及冠,適婚娶之時,當擇賢女與配之。沈家女待字閨中,與徐家郎堪稱金童玉女,朕意成人之美,特將沈家女許配徐家子為妻。兩家擇良辰吉日完婚,欽此!」

  沈母瞬間明白為何會請徐老夫人做正賓了,可明白歸明白,這心裡堵得慌,徐家的本事見漲啊,都能求得動皇上的聖旨指婚了。幾年前祥清侯府的三爺成親時,都只是皇后娘娘的懿旨,皇上登基這麼些年,這還是第一張指婚聖旨。

  「謝主隆恩。」沈丹遐事先不知這事,但不妨礙她高高興興的接旨,能嫁給選定的人就成,過程不重要。

  袁清音眼明手快地塞了一包銀子給宣旨的太監,跟著沈穆軻、陶氏和沈柏密一起把人送去門外。相對沈母的憋屈,陶母對這門親事很是滿意,和徐老夫人這位親家奶奶相談甚歡。沈穆軻如釋重負,有替罪羊幫他頂住高鋆的怒火了。

  這道聖旨一下,有人歡喜,有人羨慕,有人不滿,有人憤怒,而且憤怒的人還挺多的,畢竟徐朗可是城中有名的才子,想嫁給他的人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何況沈丹遐還名聲不顯,又僅僅只是一個三品官的女兒,她究竟何得何能,讓皇上將她指給徐朗?

  那些不認識的人如何憤怒不提也罷,沈丹遐認識的至少有三人,對這門親事是非常的不喜的,一個是即將成為沈丹遐小姑子的徐紋,還有一個是沈丹遐的以前的同學董籬落,最後一個就是準備明天到沈家提親的安平親王高鋆。

  徐紋反應是最輕微的,只是撇撇嘴,說了幾句酸話;董籬落撲在床上大哭了一場,她的徐公子啊,她心心念念的徐公子啊,怎麼能娶沈丹遐那種人為妻呢?皇上怎麼能亂點鴛鴦呢?她的心好痛,她好難過!完全忘記她已嫁為人婦這個事實。

  高鋆是暴怒,將一屋的東西砸得粉碎,眼見事情就要成功,卻被人給截胡,而且他還沒辦法讓這事更改,除非他馬上起兵造反,並且還造反成功,順利登上皇位,那樣才能新朝不理舊朝事,他就能把沈丹遐納進宮來,可是一切還沒準備就緒,他沒法造反。

  發了一頓火後,高鋆冷靜下來了,明面上是沒法子了,可暗中動手腳還是可以的,他想要得到的,沒有人能夠搶走。

  嫡女的婚事,就這樣被皇上給定了下來,不用沈穆軻去心煩了,如是他關心起比沈丹遐小一個多月的沈丹迅的親事,是的,沈穆軻還沒放棄讓喬智嘉做他的女婿,嫡女不成,還有庶女。為什麼不考慮把沈丹念,那是因為董其秀不願意。

  董其秀瞧不上喬智嘉,那怕他通過了會試,可以入仕為官,可是依然改變不了他出身商賈之家,亦掩蓋不了他那一身銅臭味,就跟陶氏一樣,令她厭惡,她堅決不允許女兒嫁給這種人。

  當然董其秀說服沈穆軻時,還是非常委婉的,沈穆軻只是想讓喬智嘉做他女婿,至於把那個女兒嫁給他隨意。沈丹念不行,那就沈丹迅好了。

  雖然沈穆軻很不想見陶氏,但陶氏畢竟是主母,這親事得她來操持,「原本該在春闈放榜之前,把這事定下來的,可既然春榜已放,那就趕在殿試之前讓迅姐兒和士會把親事定下來,免得到時候突生變故。你覺得如何?」

  把沈丹迅嫁給喬智嘉,陶氏是一點意見都沒有,不過想著沈丹迅出身,還是多嘴說了句,「喬家不嫌棄四丫頭是庶出的?」

  「喬家根基淺。」沈穆軻摸著鬍子道。喬智嘉讀書不錯,可喬家暫時後繼無人,還要依仗著他這位先生。

  陶氏頓時明了,手一揮,道:「那就給他們定親吧。」陶氏在忙著給嫡女備嫁妝的日子裡,抽空見了一下喬智嘉的父母,然後把沈丹迅的庚帖交給了喬家請來的媒人。

  忙碌了幾日後沈丹遐和沈丹迅的婚事基本板上釘釘,得知沈穆軻把沈丹迅許配給了喬智嘉,沈丹念衝進婧院,甩了沈丹迅一耳光。沈丹迅被她打懵,「你瘋了?」

  「不要臉。」沈丹念罵道。

  沈丹迅一向不與沈丹念多計較,在她眼中,沈丹念就是個傻子,嫡母出門參加宴會,從不帶沈丹念和沈丹邐去,就知道這兩人,會被嫡母養成老姑娘的,日後嫁,肯定能嫁出去,但嫁的人家絕對好不到那去。可被她無緣無故打一巴掌,沈丹迅也惱了,沉聲問道:「我咋不要臉了?」

  「喬公子明明是我先看上的,你憑什麼跟他定親,你馬上去跟太太說,你嫁給他,要嫁也是我嫁。」沈丹念大言不慚地道。

  沈丹迅呆了一下,她真長見識,這麼不要臉的話,沈丹念到底是怎麼說出口的?沈丹迅沒空與沈丹念糾纏不清,她忙著繡嫁妝呢,淡淡地道:「婚嫁一事,由父母作主,五妹妹本事大,敢不聽父母之言,我可不敢,五妹妹,若能勸動父親改主意,一切都聽五妹妹的。」

  沈丹念忽視掉話中的嘲諷,認真地問道:「此話當真?」

  「絕無半點虛假。」沈丹迅一點都不擔心沈穆軻會改主意,就算沈丹念能勸動沈穆軻,嫡母也絕不允許此事的發生,姐妹易嫁可不是什麼好名聲。

  「你等著,我這就去找父親。」沈丹念急忙轉身往外走。沈丹迅看著她離開的背景,眸色微凜,抬手捂住臉頰,這一巴掌,她總有一天會還給沈丹念的。

  沈穆軻還在衙門未歸,沈丹念沒有能找到沈穆軻;她去婧院打沈丹迅耳光的事,陶氏卻知道了,也知道了姐妹間的對話內容。陶氏懶得出面「教導」沈丹念,把鄒嬤嬤叫了來,「這些天,我忙,沒顧得上問,五姑娘的規矩學了這麼久,學得怎麼樣了?」

  鄒嬤嬤在沈家教了這麼久的規矩,陶氏和沈丹念之間的關係如何,她心裡有數,陶氏看起來比其他府的主母要寬厚的多,實際上自有她厲害之處,她對庶女不打不罵,亦好吃好喝的養著,可是她對庶女完全無視,就好像府上沒這個人,如今突然關心沈丹念的規矩學得如何,鄒嬤嬤可以肯定是沈丹念犯了錯,引起了陶氏的不滿,要用學規矩來磨蹉人。

  片刻間,鄒嬤嬤就想好了說辭,「五姑娘不怎麼願意學規矩,這幾日越發的怠惰了,老奴苦口婆心的勸,五姑娘一點都聽不進去,還說她是嬌客,養在家裡就是享福的。」

  陶氏冷哼一聲,「嬤嬤未免太心慈手軟了,對付這種不好好學規矩的,得下手好好管教,要不然我請你回來有什麼用?」

  「老奴知道了,從今兒起,會嚴厲教導五姑娘規矩。」鄒嬤嬤忙道。

  「再教個一年半載,若還是教不好,那就是朽木不可雕,我也不會為難你的,會幫你尋個好去處,讓你安享晚年的。」陶氏笑道。

  鄒嬤嬤大喜,跪下磕頭道:「謝太太。」

  從這天起,沈丹念再無閒暇時間,從早上卯時起,到晚上亥時正,她都得學規矩;她稍有反抗,鄒嬤嬤就拿戒尺,打她的手板;弄得她苦不堪言,向董其秀哭訴。

  董其秀找鄒嬤嬤說情,鄒嬤嬤一句話,差點沒把董其秀給氣死,「姨娘是小門小戶出身,不知學規矩的重要性,老奴跟姨娘說不清楚,請姨娘讓開,別耽誤姑娘學規矩,姑娘和姨娘不同,將來可是要給人做妻的。」

  董其秀還能說什麼,她什麼都沒法說,還不能向沈穆軻告狀,畢竟讓沈丹念規矩,是為了沈丹念好。

  四月初七,沈柏密等人進宮參加貢試;貢試在皇宮的保和殿舉行,是由禮部主持的,三百名進士再經過一次考試,合格後,稱之為貢士,取得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的資格。

  貢試的目的,一是檢驗考生們是否有真才實學,再就是看進士們的容貌和身材。為官者必須樣子能過關,長得過於醜陋、儀態不端的,有失官威。本次共錄取的貢士一百名,辰時初刻進宮,申時初刻結束。考完之後,還得在宮裡接受一個時辰的禮儀培訓。

  辰時正,貢試正式開始,三百名進士埋頭書寫。午時正,上午的考試結束,宮女們送來簡單的午飯,讓這些進士們充飢。吃完午飯,歇息了一刻鐘,繼續下午的考試,下午考得是詩賦。

  賦是:《通天台賦》以「洪台獨存、浮景在下」為韻。沈柏密思考片刻,在紙上寫道:「行人徘徊、登秦原而游目……」

  詩題是:《花發上林苑詩》,喬智嘉寫道:「東陸和風至,發開上苑花。穠枝藏宿鳥,香蕊拂行車。散白憐晴日,舒紅受晚……」

  申時初刻差人將捲紙收走,進士們開始學習禮儀,在學堂,大家都學過禮儀,現在學得跟以前學得,大同小異,主要是面聖時的禮儀是重中之重,得罪上官還能有解,得罪皇上,雖不至於被砍了腦袋,但基本升官無望。即使這一天,大家都累了,但都打起精神認真學。

  等他們能出宮時,已經是日薄西山,而且都餓得飢腸轆轆,彼此草草地打了招呼,就各回各家,為殿試做準備了,閉門不出,努力攻讀。

  五日後,貢試榜單貼了出來,沈柏密、喬智嘉和顧青山榜上有名,沈柏寓四人毫無意外的落榜。崔成大、沈柏宯和沈柏寓有自知之明,坦然接受;可自認有大才的趙時飛,懊惱的以頭搶地。

  只有貢士才能參加殿試,而本朝的殿試名次排列和前朝相同,分為三甲,一甲共有三名,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五十名,第一名叫傳臚,賜進士出身;三甲就餘下的那些人了,全部賜同進士出身。

  同進士如夫人,同進士比進士矮上一截,如夫人實際仍是妾室。依照本朝慣例,同進士基本上是不能留在京城,只能下地方熬資歷,若是沒有政績,又沒人脈,說不定幾十年過去了,還只是個七品縣令。

  令沈穆軻憤怒的是,沈柏寓超常發揮,考了個一百零一,可是貢士只取前一百名,他還不如不超常呢。永寧侯府到覺得這也沒什麼,大不了就為沈柏寓謀一個離錦都近的縣城,讓他去當縣令好了,他是永寧侯府的女婿,就算是同進士,官運照樣亨通。

  ------題外話------

  註:《通天台賦》借用唐大曆十二年丁巳科狀元所寫。

  《花發上林苑詩》借用唐大曆十四年已未科狀元所寫。

  請考據的朋友不要介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