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為這一次報案的並非只有我一個人,還有另外一個人,就是張蘭與我一同去報的案,我們的案子被併案處理了。她的案子證據比較充分,能夠批准逮捕,而我的案子比較曖昧,還必須進一步詳細調查。不過可喜的是,距離我上一次報案已經過去了五年時間,偵查科技手段都有進步,我提供給警方的那件睡裙和我當日身著的內衣、我發的SOS求救簡訊、章行健留在我那部舊手機上的指紋和我被侵犯當日的體檢報告,也許能組成完整的證據鏈。」

  「張蘭,就是那位劇作家張蘭,洱海一蘭嗎?」

  「是的。」

  ……

  此後萬鏡又確認了不少細節問題,看似好像是在給謝韻之找茬,實際上是在為她剔除各種不必要的誤會,將本次採訪中話語表達的精確性升到最高。

  這大約接近四十多分鐘的採訪,再一次在全網掀起巨大波瀾。對於大部分知道謝韻之的公眾來說,謝韻之是一個並不那麼接地氣的演員,她很少參加綜藝節目,訪談採訪也不多,只要出現在公眾場合,話也是不多的,雖典雅美麗但疏冷遠離,實在有些難以靠近的感覺。但這段採訪顯然一下子讓公眾們體會到了她身為普通人的一面,雖然她表現得依舊優雅、冷靜、自持,並不痛哭流涕,也不怒斥責罵,但也會紅了眼圈或哽咽難言。她會因為遭受不公正的對待而委屈憤怒,也會因為牽累了工作夥伴而感到內疚,還會因為咽不下自己內心的一口氣而始終持續不懈地努力。她思想的深度和廣度,她的勇氣,她對待自己和人世間的態度,都引起了太多人的共鳴,讓人們暗生惻隱的同時也浮生出對她的敬佩之情。

  就在這段採訪視頻在網上發布後的一個小時之內,微博誕生了一個新的話題#METOO,我們在行動#,話題的發起者之一就是樊澄,她率先轉發了這條採訪視頻,並引發了大量橙汁cp粉、芝士、靳如練書迷,包括其他眾多關心這起事件、關心這個話題、關心女權運動的仁人志士轉發,一時間一場覆蓋全網的運動似乎吹響了號角。

  此後三日內,以首都大學文學院謝盛教授為首,大量文人、作家、專欄寫手在各大報刊雜誌、微信公眾號等等平台發表了關於號召發起新一輪平權運動的文章,呼籲關注性侵事件,關注受害群體難以發聲的問題。乃至於很多代表著官方聲音的新聞平台,也已然開始發聲。人們開始意識到,此事已然不僅僅是一場網絡輿論戰了,而是真正轟動社會各個階層的一場思想運動。

  就在4月14日,沉寂時久,自事件爆發以來始終不曾有任何回應的樊澄,終於在萬眾期待之下,對時至今日發生的所有事做出正面回應。回應的方式也符合她作家的身份,這是一篇並不算很長,但簡短有力的文章,文筆依舊充滿了她犀利的風格,同時也很罕見地匯入了她個人的情感。

  文章的標題叫做《你是否有哪怕耗費一秒鐘傾聽她們的聲音》。

  第一百零八章

  正文:

  【你是否有哪怕耗費一秒鐘傾聽她們的聲音。

  當我在文首寫下這一句話讓你讀到時,也許你會有一種被冒犯的感覺。也許你知道我為什麼會寫下這一篇文章,正如你猜得那般,我今日要為這世上的一群弱勢女性發聲,她們不幸遭遇性侵犯,而又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發聲,亦或聲音微弱渺渺,難以被人聽見。你會說,我當然知曉有這樣一個群體,而且我確實十分關注她們,甚至還會為她們發聲,所謂的傾聽她們的聲音,我當然做到了。

  但我想說的是,你沒做到,甚至於寫下此文的我也並沒有做到。請稍安勿躁,還是讓我從頭說起吧。

  初識韻之是在去年的年初,三月份,我的上一本書《藩籬》時值發售,我去書店採樣,在咖啡館中隔著落地玻璃遇見了前來買書的她。她看上去沉靜、美麗、低調,口罩掩面。當時的我對娛樂圈甚為陌生,也並不熟悉她的存在,只是覺得這樣一個女子,體態步調、氣韻舉止,都出奇得好,或許是個藝術家。

  後來我才得知那日我在書店碰見的女子就是謝韻之,是一名貨真價實的演員,或者演藝圈明星,亦或娛樂圈女星?怎麼樣都好,但我還是喜歡稱她為演員。是因為她切切實實將演戲當做自己一輩子的事業,並耗費全部的精力在打磨這門手藝,讓情感更為真切,技藝更為精湛。可她並不出名,刨除掉似我這樣不熟悉娛樂圈的人存在的因素,在那些熟悉娛樂圈的人當中,她也並不是熱門的存在。人們也許知道她,也能說出一兩部她的代表作,但也就僅此而已。我不禁產生疑惑,因為我的眼中,她理應大紅大紫,人們應當讚揚她的努力和她美好的品質,可為何事實卻截然相反?難道當真是這個世界對她這樣的女演員抱有太多的惡意嗎?還是說又是老生常談,歸罪於體制與圈中的不良風氣?

  我想做一個實驗,於是我仗著自己讀過三年劇作,大著膽子寫了劇本,任著性子鼓動我的長輩朋友們為我搗鼓出這樣一個拍攝網劇的項目,邀她出演。我想認識她,了解她,起初只是出於一個好似人類學家搞實驗調查般的出發點。

  很順利,我邀到了她,認識了她,並開始了解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她與我想像的幾乎一致,但又有很大不同。我想她鍾愛演戲,或許是對這一行抱有極大的熱情,她的生活應該是充實的,情感應當是豐沛的,她會熱愛觀察,喜好模仿,腦海里天馬行空,總在轉著些古怪的念頭。然而事實是,除卻演戲,她的生活幾乎只剩下讀書、觀影、運動和補眠,單調乏味到極致。她的情感並不很豐沛,至少她從不表現在面上,總是顯得冷靜自持。她也不是很愛觀察模仿,一個人時若是不讀書,那便一定會放空。她的眼睛似一面鏡子,你只能照見你自己,照見其中反射出的世界的模樣,但你看不到她靈魂的色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