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頁
湘雲就想啊,有薛姑娘現成的例子在前頭放著,這夫家一心不願與己家做親,勉強嫁了去又有甚日子可過。不如退一步嫁去祖姑婆家,好歹有老太太一日便有她一日,里外賈家也不敢把史家往死里得罪,寶二哥哥又是個再溫和不過的人,便是有些嫌隙也總能過下去。想到這裡,她就與叔叔道是要選第二條路。叔叔眼裡是有些遺憾的,但到底應了自己要求。嬸嬸們往賈家跑了兩趟,緊趕慢趕婚事就這麼稀里糊塗的定了。
緊接著史家就雞飛狗跳的預備嫁妝。母親留下的東西大部分都還在,少了的她也不想計較,就當孝敬叔叔嬸嬸,謝他們養了自己十幾年。那些家具拖出來擦洗修補一番,料子不管新舊裝進箱子裡,母親走時候留的妝匣並些田地契書倒是全的,叔叔取了母親嫁妝單子出來勾描填補一番,她就穿著成衣鋪做的嫁衣從史家嫁到了賈家。
等嫁進賈家,湘雲才知道甚麼叫做“一葉障目”。當初只想著好歹離了史家,隨便去哪裡都好,等真的離了史家才發現,縱使叔叔嬸嬸再苛刻,對她也還算是盡了心的。畢竟不是親生的姑娘,好歹許她讀書識字,還預備了嫁妝發嫁她,前後都無可指摘。只這賈家,外頭看著光鮮,跳進來了才發現是個火坑。
祖姑婆成了祖婆婆,表舅媽成了婆婆,又沒有人在身邊提點,湘雲都不知道自己甚麼時候得罪了人。寶二哥哥是溫和,可他那是對所有姑娘家都溫和,連著屋裡屋外並略齊整些的媳婦子也這麼著。沒嫁過來時只覺得是這人性格好,等嫁過來其中苦楚才明白過來。早先婆婆已經趕了不少丫鬟出去,再調上來的都是些粗粗笨笨容色不佳的,寶二哥哥自然一心一意與自己好生過了一段日子,可上頭兩層婆婆,日子是真真兒的不好過。家裡內囊也盡了,公中擠不出錢,婆婆又不想把早年昧下的家私掏出來,前後都擠兌著想要她把嫁妝拿出來填窟窿。湘雲如何願意?!這些是嫁妝,可也是她母親的遺物!
如何就隨意往水坑裡扔!
婆婆的臉就不好了,見天不是抄經就是念佛,一跪一夜,與寶二哥哥哭訴他也只會叫自己忍耐,或不是侍奉婆母本就是媳婦的本分,總也沒個說理的地方,日子只得這麼熬著。有一回實是忍不住了,湘雲就借著早間與祖婆婆問安時裝病,好歹叫婆婆收斂些許。哪知道前一日剛鬧過,第二日寶二哥哥生來帶著的玉丟了,婆婆跟瘋了一樣非說是自己偷了去藏起來,是要報復她,硬是帶了一群婆子媳婦子鎖了院子挨個搜身抄撿。闔家上下亂作一團,又有那襲人在裡頭見縫插針敲邊鼓,湘雲牙一咬,心一橫,一封書信去了叔叔手裡把最後一點子情分給用了,果然換得了幾日清淨日子。可自那之後寶二哥哥的精氣神兒就散了,原本只是偶爾犯傻,打從這時起人就再沒靈泛過。呆呆傻傻的,偏嘴裡還不忘這個姐姐那個妹妹,對著襲人和對著自己一般無二的看——妻者齊也!那嫁妝不是帶進來放著白看的,怎地就落得和個身份不明的妾平起平坐了?!
再往後,賈家忽的壞了事兒,半夜叫官差帶著兵卒上門鎖人。那領頭的正是薛姑娘嫁的沈姓武官,許是因著這層親戚關係在,這些軍漢多少還尊重些,只將女眷都鎖在後宅里不叫出,前頭金銀細軟一一都叫抄撿出來,誰都想不到闔府飯都快吃不上了,婆婆屋裡卻藏著幾箱子吃息收上來的銀子,一個個的少說也有上萬兩。如今再能攢錢又如何?還不是叫官差一裹腦全給拉走了。
壞消息一個接著一個,先是家裡大小數得上牌面兒的爺們兒全都叫鎖走,連婆婆這種干係重大的也叫關進五城兵馬司的大牢里問口供。然後宮裡傳來消息說是娘娘薨了,因著這點子和皇家的香火情分,總算是趕著判了下來。寶二哥哥徹底傻了,叫人先放出來,回家一看手腳上儘是數不清的血口子。家裡也沒個傷藥,嫁妝都叫貼了封條封存,身上半兩銀子也沒有。湘雲沒奈何,只得半夜求上珠大嫂子哪裡,或是求些藥,或是求點銀子,好歹得把傷給治一治。不料珠大嫂子以寡婦孀居不便與外人來往為由,連窗戶縫都不帶開的,不用問,必是不樂意拿東西更不樂意借錢。她只得退了頭上的簪子叫翠縷偷摸著出去換了傷藥回來與寶二哥哥用上,祖婆婆曉得後叫鴛鴦拿了一匣子銀錁子來,又不曉得起了家中甚東西求薛姑娘給跑路子,這才熬到大赦天下接得家裡人紛紛迴轉。
這一番動盪後緊接著祖姑婆也挨不住了,老人家整日整夜睡不著覺,花白的頭髮沒幾天變得雪白,鴛鴦不止一次悄悄抹淚說老祖宗連簪都用不上了,只得每日用個抹額糊弄糊弄。她記得那一日晚間起了風,越吹越邪性,家裡又沒提前預備炭,正裹著被子抖呢,上房那邊就說老太太不好了,也不知道是怎麼不好的,等好容易請了大夫來祖姑婆已經回天乏術。
到了這個壽數,老人家走得乾脆倒也不遭罪。既然人已經薨了,媳婦們就得上前與她擦身換衣不是?也不知誰背著人將大太太給放了出來,這人年紀越大越不是個東西,旁人都忍痛與老太太收拾,就她,生怕二房昧了銀子似的左翻右找。還是婆婆與她大吵一架方才壓下了大太太的氣焰,好歹沒叫白事辦不下去。
祖婆婆一走,後頭日子又亂又過得快,湘雲只記得分了家了,長房扶靈南下了,薛姑娘那裡還有祖婆婆事先分出來交待給二房的體己,一家人就從榮寧街搬出來,住進了祖婆婆年輕時陪嫁的一處小宅子。
緊接著史家就雞飛狗跳的預備嫁妝。母親留下的東西大部分都還在,少了的她也不想計較,就當孝敬叔叔嬸嬸,謝他們養了自己十幾年。那些家具拖出來擦洗修補一番,料子不管新舊裝進箱子裡,母親走時候留的妝匣並些田地契書倒是全的,叔叔取了母親嫁妝單子出來勾描填補一番,她就穿著成衣鋪做的嫁衣從史家嫁到了賈家。
等嫁進賈家,湘雲才知道甚麼叫做“一葉障目”。當初只想著好歹離了史家,隨便去哪裡都好,等真的離了史家才發現,縱使叔叔嬸嬸再苛刻,對她也還算是盡了心的。畢竟不是親生的姑娘,好歹許她讀書識字,還預備了嫁妝發嫁她,前後都無可指摘。只這賈家,外頭看著光鮮,跳進來了才發現是個火坑。
祖姑婆成了祖婆婆,表舅媽成了婆婆,又沒有人在身邊提點,湘雲都不知道自己甚麼時候得罪了人。寶二哥哥是溫和,可他那是對所有姑娘家都溫和,連著屋裡屋外並略齊整些的媳婦子也這麼著。沒嫁過來時只覺得是這人性格好,等嫁過來其中苦楚才明白過來。早先婆婆已經趕了不少丫鬟出去,再調上來的都是些粗粗笨笨容色不佳的,寶二哥哥自然一心一意與自己好生過了一段日子,可上頭兩層婆婆,日子是真真兒的不好過。家裡內囊也盡了,公中擠不出錢,婆婆又不想把早年昧下的家私掏出來,前後都擠兌著想要她把嫁妝拿出來填窟窿。湘雲如何願意?!這些是嫁妝,可也是她母親的遺物!
如何就隨意往水坑裡扔!
婆婆的臉就不好了,見天不是抄經就是念佛,一跪一夜,與寶二哥哥哭訴他也只會叫自己忍耐,或不是侍奉婆母本就是媳婦的本分,總也沒個說理的地方,日子只得這麼熬著。有一回實是忍不住了,湘雲就借著早間與祖婆婆問安時裝病,好歹叫婆婆收斂些許。哪知道前一日剛鬧過,第二日寶二哥哥生來帶著的玉丟了,婆婆跟瘋了一樣非說是自己偷了去藏起來,是要報復她,硬是帶了一群婆子媳婦子鎖了院子挨個搜身抄撿。闔家上下亂作一團,又有那襲人在裡頭見縫插針敲邊鼓,湘雲牙一咬,心一橫,一封書信去了叔叔手裡把最後一點子情分給用了,果然換得了幾日清淨日子。可自那之後寶二哥哥的精氣神兒就散了,原本只是偶爾犯傻,打從這時起人就再沒靈泛過。呆呆傻傻的,偏嘴裡還不忘這個姐姐那個妹妹,對著襲人和對著自己一般無二的看——妻者齊也!那嫁妝不是帶進來放著白看的,怎地就落得和個身份不明的妾平起平坐了?!
再往後,賈家忽的壞了事兒,半夜叫官差帶著兵卒上門鎖人。那領頭的正是薛姑娘嫁的沈姓武官,許是因著這層親戚關係在,這些軍漢多少還尊重些,只將女眷都鎖在後宅里不叫出,前頭金銀細軟一一都叫抄撿出來,誰都想不到闔府飯都快吃不上了,婆婆屋裡卻藏著幾箱子吃息收上來的銀子,一個個的少說也有上萬兩。如今再能攢錢又如何?還不是叫官差一裹腦全給拉走了。
壞消息一個接著一個,先是家裡大小數得上牌面兒的爺們兒全都叫鎖走,連婆婆這種干係重大的也叫關進五城兵馬司的大牢里問口供。然後宮裡傳來消息說是娘娘薨了,因著這點子和皇家的香火情分,總算是趕著判了下來。寶二哥哥徹底傻了,叫人先放出來,回家一看手腳上儘是數不清的血口子。家裡也沒個傷藥,嫁妝都叫貼了封條封存,身上半兩銀子也沒有。湘雲沒奈何,只得半夜求上珠大嫂子哪裡,或是求些藥,或是求點銀子,好歹得把傷給治一治。不料珠大嫂子以寡婦孀居不便與外人來往為由,連窗戶縫都不帶開的,不用問,必是不樂意拿東西更不樂意借錢。她只得退了頭上的簪子叫翠縷偷摸著出去換了傷藥回來與寶二哥哥用上,祖婆婆曉得後叫鴛鴦拿了一匣子銀錁子來,又不曉得起了家中甚東西求薛姑娘給跑路子,這才熬到大赦天下接得家裡人紛紛迴轉。
這一番動盪後緊接著祖姑婆也挨不住了,老人家整日整夜睡不著覺,花白的頭髮沒幾天變得雪白,鴛鴦不止一次悄悄抹淚說老祖宗連簪都用不上了,只得每日用個抹額糊弄糊弄。她記得那一日晚間起了風,越吹越邪性,家裡又沒提前預備炭,正裹著被子抖呢,上房那邊就說老太太不好了,也不知道是怎麼不好的,等好容易請了大夫來祖姑婆已經回天乏術。
到了這個壽數,老人家走得乾脆倒也不遭罪。既然人已經薨了,媳婦們就得上前與她擦身換衣不是?也不知誰背著人將大太太給放了出來,這人年紀越大越不是個東西,旁人都忍痛與老太太收拾,就她,生怕二房昧了銀子似的左翻右找。還是婆婆與她大吵一架方才壓下了大太太的氣焰,好歹沒叫白事辦不下去。
祖婆婆一走,後頭日子又亂又過得快,湘雲只記得分了家了,長房扶靈南下了,薛姑娘那裡還有祖婆婆事先分出來交待給二房的體己,一家人就從榮寧街搬出來,住進了祖婆婆年輕時陪嫁的一處小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