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多情卻似總無情(2)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本來,眾人也沒多想,後來才得知這是黑帝大伯的名字,青陽曾是軒轅黃帝最鍾愛的兒子,也是軒轅王族都敬愛的一位大英雄。聽聞鎮守軒轅城的大將軍應龍就十分尊崇青陽,黑帝在賜名前不僅詢問了白帝和黃帝的意思,還問過應龍。兩部都明白了,「青陽」這個部落名代表了軒轅王族對他們的尊重,也代表了大將軍應龍的認可。有了應龍的照應,不管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碰到什麼麻煩,想來都不會成為真正的麻煩。

  最嘲諷的是,黑帝雖然將原屬於青陽、羲和兩部的大部分土地賜給了常曦、白虎兩部,卻讓蓐收成為了大將軍,率兵鎮守常曦和白虎的封地,蓐收可是天下皆知的青陽部子弟。

  雖然黑帝此舉的確狠辣,但所有人也不得不佩服黑帝的胸襟氣魄,他竟然就如此放心地把五十萬大軍交給了蓐收,沒有猜忌、沒有打壓,連監軍都沒有派一個。

  黑帝又任命句芒為大將軍,統領原屬於俊帝的五神軍,鎮守五神山。句芒和蓐收都是白帝的徒弟,彼此交情很好,顯然,黑帝對蓐收和句芒完全信任,不怕他們「私下勾結、意圖不軌」。

  青陽、羲和兩部真正感受到了黑帝對他們的與眾不同。

  不管這種看重是因為想補償他們遠離故土,還是因為黑帝對白帝的感情,反正黑帝對他們比對早早歸順了他的白虎、常曦兩部要好很多,青陽、羲和兩部本來的幾分不甘和鬱悒也就漸漸地消失了。

  ——

  ——

  整個大荒幾乎都在黑帝的統治下,不再有以前的諸國紛爭和壁壘。各國珍藏的醫書都能收集到一起翻看閱覽,印證對錯,增補各自不足。

  以前,各國的優秀醫師害怕醫術外傳,互不交流,如今在黃帝的傳召下,匯聚到小月頂,一起討論醫術。

  剛開始,他們還是說五分、留五分,當小夭毫不藏私地將整理好的《神農本草經》分給他們時,他們捧著天下至寶,震驚到難以置信。

  小夭說:「各位都是大荒內最好的醫師,翻閱一遍自然知道這本書是真是假。我不想多解釋為何失傳的《神農本草經》會再次出現,我只想給各位講一段我的小故事。」

  在所有醫師專注的目光中,小夭娓娓道來:「我剛開始接觸醫術不是為了救人,而是為了殺人,我殺的人遠比我救的人多。那時候,我從不覺得醫者值得尊敬,也從不覺得《神農本草經》有多麼珍貴,直到有一日,我遭遇了痛苦,對所有事都心灰意懶,我的外祖父、黃帝陛下領著我走進醫祖炎帝曾住過的屋子。在那個屋子裡,有半箱炎帝的手札。你們肯定都聽說過炎帝以身試藥,嘗百草中毒身亡,那些手札記錄的就是炎帝從毒發到逝世前的所有用藥和身體反應。」

  小夭的表情很凝重,所有醫師的表情也都很凝重。

  「說的是百草,可單一本《神農本草經》就何止百草?你們是醫師,應該能想像萬毒齊發的痛苦,但就在那麼巨大的痛苦中,炎帝不僅要處理國事,還堅持著記錄下他所用的每一種藥物。我從沒見過炎帝,但在閱讀炎帝的手札時,我邊看邊哭,看了一夜也哭了一夜。在炎帝承受的痛苦前,我不能說自己的痛苦就變輕了,畢竟炎帝是炎帝,我是我,可因為感受到了一位偉大帝王的胸襟和情懷,我看待事情的眼界發生了變化。我為自己曾經輕視《神農本草經》而羞愧,更為自己身懷寶物卻未惠及他人而羞愧。從那一刻起,我才立志要學習醫術,我一邊學醫一邊行醫,醫館沒什麼名氣,來看病的都是普通人,但正因為接觸了他們,我才開始理解一個醫者帶給別人的是什麼,不僅僅是解除身體的痛苦,他給予的還是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的喜樂安寧。因為我治好了一個小姑娘的父親,小姑娘不用再被賣掉,她每日都和弟弟把採摘的野果放在我的門口。從那時起,我才真正開始用醫者的心去學習醫術。諸位都是名聞天下的醫師,你們可還記得自己最初想學習醫術的原因?」

  小夭的目光清如水,從他們面上一一掃過。

  「為了學習醫術,我請求黑帝陛下派了個老師給我,就是陛下御用的醫師鄞,我們經常一起交流學習醫術。我是有小小的私心的,我只是一個人,不管醫術再好,都能力有限,所以希望鄞的醫術更好,能更好地照顧陛下的身體。我的外祖父黃帝陛下看到我和鄞時不時為了一種藥草、一個藥方爭執,當外祖父聽我說《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的藥草多生長於中原,很多海里的藥物《神農本草經》中就沒有記載,外祖父突然生了一個念頭,想集天下醫師之力共同整理編纂出一套醫書,補《神農本草經》之不足,讓更多的藥草和藥方能惠及世人。」

  所有醫師震驚地看著小夭,瘋狂,太瘋狂了!竟然有人想比《神農本草經》做得更多?

  小夭平靜地說:「當時,我也覺得不可能!這個念頭很瘋狂,全天下估計也只有黃帝陛下敢想、敢做。我沒有外祖父的氣魄,根本不相信能編纂出一套記錄全大荒藥方和醫術的醫書,只是覺得能收集一點是一點,我雖比不上炎帝以身試藥的情操,但只要盡了全力,至少問心無愧。可沒想到,竟然真有這一日,全大荒的優秀醫師匯聚在小月頂,大荒各地還有外祖父派出去深入民間、搜集整理藥方的小醫師們,我想,外祖父的心愿有希望完成了!」

  小夭誠懇地說:「我們每個人學習醫術的原因各不相同,在座諸位都是大醫師,醫術給諸位帶來了名和利,但名和利終不過身死就散。這世間無數人來了又走了,不過飛鴻飄絮、爪影不留,有幾人能為後世留下點什麼?又有幾人能為千秋萬代留下點什麼?外祖父給諸位的不僅僅是彼此交流和提高醫術的一個機會,還是讓各位能影響千秋萬代的機會。很久很久後,恢宏雄偉的城池坍塌了,一代又一代的帝王死了,無數的英雄傳奇湮滅了,可我堅信,你們所編撰的醫書依舊會在世間流傳,依舊會讓無數的父親康復、無數的女兒歡笑。」

  小夭站起,對所有的醫師行大禮:「我懇求各位,將一生所學分享給世人,讓大荒、讓千秋萬代的人,因為你們,而重獲健康和幸福!」

  不知何時,黃帝站在一旁聆聽,此刻,他徐徐說道:「你們能學有所成,都是有智慧的人,請明白,在分享你們所學的同時,不是失去,而是得到。」

  所有醫師看看手中的《神農本草經》,再看看黃帝,最後望向了小夭,有人震驚,有人深思,還有人滿目熱切,到後來都漸漸地變成了堅定,開始三三兩兩地向小夭回禮,最後全都在給小夭行禮:「我們願效仿醫祖炎帝,盡一生所學,編纂醫書。」

  黃帝看著伏地對拜的小夭和醫師,微微而笑。

  ——

  ——

  四海之內無戰事,春去春回,寒來暑往,忙碌的日子過得格外快,不知不覺中,十五年過去了。

  傍晚,顓頊到小月頂時,看到小夭和幾個醫師在忙忙碌碌地整理書籍,門外站著二三十個醫師。他們神情疲憊,臉上卻帶著滿足的笑,期待地盯著屋內,就連黃帝也好像有些焦灼,看似和璟品茶聊天,卻時不時看向醫師圍聚的方向。

  顓頊停住了步子,好奇地看著。

  一會兒後,聽到有人說:「完成了!完成了!最後一冊也完成了!」

  所有醫師都擠到了門口,黃帝也站了起來。

  小夭捧著兩摞厚厚的帛書向黃帝走去,所有醫師尾隨在她身後。

  小夭跪倒在黃帝面前,朗聲說道:「不負陛下重託,醫書歷時四十二年完成。前後共有六十八位大醫師編纂,三千七百七十三名小醫師搜集整理,為了搜集藥物,小醫師們足跡遍布大荒,三十八人墜下懸崖身亡,五十二人在山洪和暴風雪中失蹤,六十一人死於怪獸毒物瘴氣,還有七位大醫師病歿於書案前,死時仍握著筆,在記錄藥方。」

  幾十年的努力,無數人的心血,甚至是生命,隨著小夭的話,所有醫師都默默地掉下了眼淚。小夭眼中也淚光閃爍,她將手裡的書高高舉起:「醫書共有五十五卷,分為兩大部,三十七卷記錄了大荒內的藥草、藥方和醫術,論述生死之途,十八卷是未有病而防病,論述養陰養陽之道,請陛下賜名!」

  創建一國、征戰四方、統一中原、刺殺、禪位……所有大荒內驚心動魄的大事黃帝都經歷過,他從來喜怒不顯,沒有動容,可是這一次,他的手在微微發顫。

  黃帝輕輕地撫著書,說道:「這套醫書雖然是我召集所有醫師完成,但沒有黑帝,我不可能做到。因為黑帝,才有可能召集到天下各族醫師,踏遍大荒,一起完成一套醫書。所以,顓頊,你來賜名吧!」

  顓頊本來在一旁津津有味地看著,突然聽到黃帝叫他的名字,有些意外,卻沒有推辭。他走到黃帝身旁,拿起侍者準備的筆,微微沉吟了一瞬,在十八卷醫書上揮毫寫下:《黃帝內經》,又在三十七卷醫書上揮毫寫下:《黃帝外經》。

  八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宣告著曠古醫書《黃帝內經》和《黃帝外經》的誕生,眾人齊聲歡呼。

  黃帝愣了一下,歡暢地大笑起來。醫書成,令天下蒼生去病痛,讓萬民得歡樂,是帝王喜!有孫如顓頊,是他的喜!

  ——

  ——

  編纂醫書的心愿完成,持續了幾十年忙忙碌碌的生活突然結束,小夭十分興奮,覺得終於可以什麼事都不做地休息了,她和璟去了一趟軒轅山,看望白帝。

  大概因為不再有案牘勞神、政事操心,白帝的傷恢復得很好,只是耽擱的時間有些長了,所以走路時略有些不便,小夭很遺憾。

  白帝瞅了璟一眼,笑道:「我已是糟老頭子,又沒有姑娘看我,走得難看一些有什麼關係?倒是璟的腿,如果能治還是治了。」

  璟淡淡一笑,什麼都沒說,白帝也就沒再提起。

  黃帝住在神農山時,連小月頂都不下,除了組織醫師編纂醫書,就是研究稼穡。曾經行兵打仗的陣法被黃帝用來變幻出大荒內各地的氣候,種植各種各樣的作物,有的是藥草,有的是糧食,有的是瓜果,還有的連小夭都不知道是什麼。反正黃帝待在小月頂上天天種地,只關心他田地里的作物,對外面的事情全不在意。

  白帝卻是相反的,他在軒轅山上根本待不住,總是在山外面,連帶著小夭和璟也住在了山下。

  白帝在軒轅城的一個偏僻巷子裡開了個打鐵鋪子,從農具到廚具什麼都打,就是不打兵器。鋪子很偏僻,但手藝真的沒話說,十幾年下來,已經很有名氣,每日來打東西的人絡繹不絕。白帝迎來送往,親切和藹、耐心周到,各家大嬸大伯都喜歡這個俊俏的老頭。

  不打鐵時,白帝會從一個號稱千年老字號的小酒鋪子裡沽一斤劣酒,一邊喝酒,一邊和一個留著山羊鬍的三弦老琴師下一盤圍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