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擠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年前昀哥兒周歲,就宜萱宜衡兩個姑姑到了,三姑太太四姑太太也打發人送了禮,大姑奶奶和三姑奶奶人禮未見。邱晨沒有想那麼多,她也不在乎那點兒東西,這話也是隨口而出,卻讓三姑奶奶訕然紅了臉。

  吶吶道:「昀哥兒……」

  她一提昀哥兒,邱晨就想起了這茬,哪裡能讓她在這裡說出來,連忙笑著道:「孩子們都在西屋裡玩呢。」

  說著轉眼看向三姑奶奶身後的一兒一女,笑著道:「孩子們又長高了。」

  三姑奶奶連忙拉著兩個孩子給邱晨見禮,邱晨不等兩個孩子跪下,就一手一個拉了起來,摸摸兩個孩子的臉頰,身後的承影已經遞了兩個荷包過來,邱晨接過來,一人一個塞在孩子手裡,乾脆又一手一個拉著兩個孩子,回頭跟李氏笑道:「夫人,我將兩個孩子送到那屋去吧!」

  一屋子都是人,擠得滿滿登登的,讓人喘不過氣來。一聽邱晨要將兩個孩子送走,她正中下懷,忙不迭的揮揮手:「去吧,去吧!」

  邱晨含笑含混著朝三姑太太四姑太太那邊曲曲膝告了罪,帶著三姑奶奶兩個孩子走了出來。宜衡自然而然地跟了上來,三姑奶奶跟了兩步,又轉了回來看著沒有動身的大姑奶奶,猶豫了片刻,還是緊跟兩步,也出了東間。

  二姑太太愕然著,眼看著屋裡的人一眨眼間走了大半,臉上的驚訝變成了怒氣,一巴掌拍在榻几上,怒聲道:「這是哪家的禮?孩子們不知上門拜年也就罷了,這長輩兒都上門了,居然都不知過來見個禮嗎?!」

  李夫人嘴角噙著一絲譏諷,垂著眼喝著茶。三姑太太和四姑太太看著李氏,同樣垂了頭,裝作沒聽見。

  大姑奶奶被嚇了一跳,撫著胸緩了幾口氣息,撐著笑開口,二姑太太蓬勃著一臉怒氣轉過目光看向她,沒想到大姑奶奶開口卻是道:「母親,幾位姑姑,我也過去看看孩子們去……」

  李氏似有似無地點點頭,大姑奶奶不敢看二姑太太瞬間陰冷下來的臉色,胡亂地曲曲膝,轉身疾步走出了東間。二姑太太伸著手指點著匆匆走出去的大姑奶奶的背影,一口氣憋在喉嚨里,差點兒仰倒過去。

  「這,這……什麼時候,梁國公府這般沒有規矩了?」二姑太太憋了半天憋出這麼一句話來。

  李氏似乎這會兒才聽到她說話,慢悠悠地放下手中的杯子,淡淡地笑著道:「她們年輕的,難得湊到一起,讓她們自在說話去……孩子們平時都是孝敬恭順的,咱們長輩也體諒著,更何況,她們不在跟前,咱們說話也便宜!」

  三姑太太和四姑太太眼光從怒氣勃發的二姑太太臉上飛快地轉過,都一疊連聲地附和著李氏。

  「這……你平日就是這麼教導……」二姑太太的怒氣朝著李氏就要發作出來,挨著李氏的淑儀再也坐不住,連忙起身走過去,給自家娘親順著氣,截斷了她的話,笑著道,「娘,您今兒早上不是說,好久沒見舅媽了,要跟舅媽好好嘮嘮,那誰家的……小姐……」

  二姑太太一口氣在女兒的寬慰安撫下,硬生生咽了下去,接過女兒遞上來的茶杯,沉著臉垂了眼,喝了口茶,這才覺得胸口的憋悶稍稍緩了些。

  李氏聽到淑儀話里的『小姐』,微微挑了挑眉梢,隨即又落了下去。

  這二姑太太也就仗著是國公爺的嫡親妹子,在國公府里耍蠻使橫的行,看看她給兒女們尋得親事,女兒挑的人家不過是個四品主事,兒子們娶的媳婦更是不堪,都沒落到六七品的人家去了。她的兒子可是堂堂國公府正經的嫡出公子,不說跟皇親國戚結親,最起碼也是勛貴人家,高官達貴才成,指望著這位姑太太能成什麼事兒!

  李氏充耳不聞,兩個姑太太更是充當泥菩薩木頭人,一個垂著頭喝茶,一個擺弄著自己手中的帕子,無比仔細地看著上邊的繡花紋樣,似乎她手裡的帕子不是她的,也似乎她盯著看那繡花能不能真的活過來一樣!

  淑儀見自己跑出去的誘餌根本沒人理會,眸子也沉了沉,卻飛快地收拾好情緒,展開一臉的笑意,走到李氏身邊,笑著道:「舅母的茶冷了,淑儀給你換盞熱的吧?」

  李氏恍然抬頭,看著淑儀笑著道:「你來到舅母這裡,哪能讓你做這些活計……你坐在舅母身邊兒好好說話,這些活計有哪些丫頭婆子們呢!」

  淑儀臉上閃過一片訕然,卻隨即恢復了溫婉的笑容,堅持著接了李氏手中的茶杯,遞給旁邊伺候的丫頭,又接了熱茶,一一給李氏和三位姑太太奉了,這才微微垂著首,溫婉柔順地重新坐回到李氏身邊去。

  李氏一臉笑地看著淑儀,滿眼讚賞地誇讚道:「瞧瞧,這麼好的閨女兒,這容貌氣度就不必說了,都是拔了尖兒的。難得的是這份懂事……嘖嘖,誰家得了去,都是積了幾輩子的福氣喲!」

  二姑太太立刻在旁邊附和道:「真真是這樣……」

  又轉臉看向二姑太太,笑著問道:「二姐,淑儀這麼好的閨女,我看著也眼饞……我們家他四叔的獨子,年紀倒是正好相當,過了年剛滿十八,人品相貌都沒的說,也最會疼人……」

  二姑太太眉毛幾乎豎起來。

  三姑太太嫁的不過是個小吏之家,也就三姑太太的夫婿指靠著秦修儀給在將作監尋了個不入品的修房子的活兒,其他幾個兄弟更是不堪,連個正經差事都沒有……就那樣的人家,還敢覬覦她的閨女?真是癩蛤蟆想吃那天鵝肉——淨想好事兒了!

  「哼!」二姑太太輕蔑地從鼻子裡發出一聲輕哼,垂著眼喝了口茶,這才不疾不徐道:「多謝三妹妹操心,不過,我們淑儀不敢勞動你了!」

  三姑太太就沒想過她答應,不過是拿那麼一門親事噁心噁心她們母女罷了。她們這些親枝近葉的,哪個不知道她們娘倆兒那份心思……之前,秦家老大沒娶親時,娘兒倆就恨不能貼上去。人家娶了親了,還一而再地自甘下賤往上湊……若真是如此死心塌地也還罷了,偏偏老大一出征離京,她們就急巴巴地尋了親事下了定……這是,看準了老大回不來了?

  哼,偏偏人家老大是個大富大貴平安康健的命數,不但回來了,還大捷凱旋……嘖嘖,瞧瞧這會兒娘倆在這兒坐著,心裡還不知怎麼後悔呢!

  人家如今不但有侯爺爵位,還領了國公俸祿,更加封了太保銜!不說榮寵聖眷第一,也算是炙手可熱的人物了……瞧瞧這娘倆兒拼命巴結李氏的樣子,難道還想著退了親,重新巴上去?

  嘖嘖,人家可是娶了妻生了子的。若說之前楊氏是寡婦出身,醮夫再嫁,眾人不看好她跟秦錚的婚姻,可如今,人家不但夫妻協諧,連兒子都滿周歲了。更為重要的是,楊氏獨得聖眷,秦錚受到叱責,勒令在家思過之際,楊氏與其子卻雙雙加封,榮寵無兩……再看這娘兒倆,除了秦修儀嫡親血脈這一點點依仗外,還有什麼?憑什麼跟人家爭競?

  三姑太太心裡如此如此腹誹著,臉上卻露出一臉驚喜道:「這麼說,淑儀終於挑中人家了?是哪家勛貴之後?公侯世子啊?」

  四姑太太一直不怎麼說話,這會兒也笑著插嘴道:「二姐姐最疼淑儀了,挑了這幾年,定是給淑儀挑了個高門貴婿吧!究竟是說了哪門好親,二姐姐也說出來,讓我們跟著歡喜歡喜!」

  老姐妹幾個里,四姑太太長的最是柔婉,說話也總是輕言慢語的沒個高聲一回。偏偏,這樣柔柔軟軟的一句話,把二姑太太和淑儀母女倆都說的青白了臉色。

  淑儀是未嫁的女兒,這種關涉到婚姻的事情沒得她說話的份兒,按理她只能垂了頭裝柔順,更或者連聽都不能聽的……可這會兒,她也顧不得害羞了,連忙張嘴想要說話,卻被李氏一把拉住手,拍著笑道:「哎喲,這女兒家定親可是大事,人都說了,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女兒家嫁人可是關乎以後大半輩子的事兒。尋得婆家是高門顯貴,以後就金尊玉貴地活著,少夫人、夫人、老夫人,一路尊榮富貴著呢……淑儀說的是那家勛貴,或者朝中新貴?哎,二姑太太別嫌我話多,這新貴終究是底蘊不足,哪裡及得上勛貴世家……」

  二姑太太的臉色一路青下去,幾乎黑成了鍋底。淑儀垂著頭,臉色則是一路白下去,慘白到沒了半絲兒血色。

  新貴不如勛貴,這個理她又何嘗不懂!只不過,就她們的家世,不依託國公府的勢,哪裡能夠攀得上高門貴婿,別說勛貴了,她下定的人家,實打實的四品小官不說,更是連新貴都談不上……

  母女倆被擠兌的幾乎撐不住臉色,二姑太太幾乎就要發作起來。淑儀倒是強撐著一口氣,白著臉,卻裝出一臉的羞慚來,搖著李氏的胳膊撒嬌道:「舅母,你們就說這些……真是的!」

  二姑太太被女兒這一句撒嬌喚醒了理智,勉強壓下心頭的惱怒去,強撐著一絲生硬的笑容道:「哈哈,當著淑儀咱們不說了……倒是灝哥兒,過了年也十七了,也該裁度裁度他的親事了……可是有眉目了?」

  李氏臉色一僵,嗔怪地看了二姑太太一眼,笑著道:「灝哥兒還小著呢,昨兒我還跟老爺商量著,給遙哥兒幾個裁度親事呢……幾個哥哥還沒有說親,灝哥兒也不急!」

  三姑太太四姑太太兩個人都連忙隨聲附和著。二姑太太臉色難看的幾乎撐不住,好歹,幾個人也沒有接著擠兌,說說笑笑的轉了話題,說起其他的家長理短來。

  姑太太姑奶奶加上各家帶來的大小孩子,午飯整整坐了兩桌,邱晨抱著昀哥兒,宜衡抱了和恬,姑嫂倆坐在孩子們的席里,餵飽了孩子的同時,也略略吃了幾口就算了。

  經過之前在李氏屋裡那一番唇槍舌劍,二姑太太和淑儀母女倆倒是乖巧了不少,一頓飯給了邱晨無數冷眼外,倒沒怎麼找茬兒,邱晨樂的鬆快,自然不會去兜攬這兩個,陪著吃完午飯,略略說了一會兒話,姑太太姑奶奶們陸續告辭,她也緊跟在後邊告辭出來。

  在二門裡下了暖轎,秦錚帶著阿福已經等在了馬車旁。一家人會合了,乘了車出了梁國公府大門,一直有些蔫吧的阿滿就恢復了精神,晃著秦錚的胳膊兩眼發亮地詢問著:「爹爹,咱們去哪兒?」

  「滿兒要去哪兒?」秦錚略略帶了些酒意,臉頰微微泛紅,耳朵尖兒上一抹紅暈格外清晰。

  邱晨抱著昀哥兒靠在大迎枕上,斜睨了阿滿一眼,低聲跟阿福說著他一上午的見聞和收穫,阿福顯然很滿意很歡喜,放低了聲音,嘀嘀咕咕地跟邱晨說著各人的趣話趣事……

  關撲開放,百姓同樂。

  一家人剛剛從家裡吃過午飯出來,也就不急著去尋什么小吃美味,而是徑直在西四瓦子前下了車,讓車夫將馬車停到街口僻靜處等著,她們只帶了丫頭婆子和護衛,步行著往瓦子裡且游且逛且賞玩去了。

  最外圍的彩棚都不大,有猜枚兒的、對對子的、連詞連句的……秦錚不擅這個,邱晨一個理工科出身,更沒有多少文字功底,秦正抱著昀哥兒跟邱晨兩人只慢慢地走著看著,並不上前,倒是阿滿一臉興趣,拉著阿福一個個逛過來,猜枚兒也罷了,對對子和連詞連句竟也對上了幾個,阿滿思維敏捷,阿福基礎紮實,兩個人竟是平分秋色,不分伯仲,兩張小臉興奮的發紅,昀哥兒跟著拍巴掌拍的起勁兒,阿福阿滿得的彩頭又都堆在他的懷裡,小東西反而成了最興奮最歡喜的一個。

  秦錚一手抱著昀哥兒,一手握住妻子,滿眼含笑地看著阿福阿滿連著過了幾個彩棚,越往裡走,彩棚越來越大,漸漸沒了文字遊戲,轉而成了關撲關賭的棚子。

  承影林氏幾個丫頭婆子沒來過這種地方,秦禮秦勇等人一直都是貼身護衛的,又在邊關呆了那麼多年,對京城這些事情也不熟悉。好在秦錚和邱晨都沒多少賭性,來這裡也不過是看熱鬧居多。除了那神乎其神的幻術表演,邱晨對於其他的還沒多少期盼。

  一路走過了幾個投壺套圈的棚子,眼看著前頭最大一個棚子。這隻棚子立在街口,並將整個十字路口都包涵在內,南來北往的人群,只要想經過這個路口,就必須從這隻大拱棚里穿過去。

  「好霸道!」邱晨低聲感嘆著。

  秦錚瞥了她一眼,攬著她停住腳步。秦禮秦勇不用人吩咐,立刻快步上前,走進棚子裡去,片刻功夫,兩個人轉回來,秦禮躬身回話道:「回爺、夫人,前頭就是西四瓦子最大的關撲行!」

  關撲行也就是賭場,這個時代沒有撲克、麻將,卻有其獨特的關撲賭戲,自宋以來,就有『詞食物、動使、果實、柴炭之類,歌叫關撲』,說的就是用物品、貨物關撲賭博之事,輸了的人不需花錢就可得大宗的財貨。

  到了大明國,不但有貨物關撲,更多的則是變相的銀錢賭博,只不過,這裡不是直接拿著銀子下注,而是要先買上賭牌子,才能上桌壓注。雖然還叫關撲,卻早已經脫離了商品交易的範疇,成了徹頭徹尾的銀錢賭博!

  這種地方,別說秦錚和邱晨不感興趣,就是感興趣帶著三個孩子也不能湊這個熱鬧。

  兩個人互相對視一眼,有志一同地隨著人流進入棚子……還好,棚子裡又有內棚,裡邊才是關撲賭博之地,外邊一匝則是留給往來行人通行的道路。

  沒走幾步,就有人高叫著被幾個壯漢從棚子裡推出來。

  數九寒天的,那人卻只穿著一身淡薄的中衣,卻似乎絲毫感覺不到寒冷,被兩個大漢架著拖出來,還努力地掙扎著大叫:「不是爺手氣壞,是那幾個下作卵子做了手腳,明明爺這一局是穩贏的局面……哎呀,放開爺……爺一定要把那幾個下作卵子贏了不行……哎呀,放開爺……」

  一邊呼喝著,一邊被幾個大漢架出棚子,遠遠地摜出去,頭臉著地撲到地上,半天沒有動靜,周圍人或一臉鄙夷,或露出些不忍來看著,卻沒有人肯上前看一看扶一把。

  阿福阿滿兩個人齊齊轉回頭來看向邱晨和秦錚,邱晨抬手摸了摸兩個孩子,低聲道:「這種賭博成性之人,已經迷失了心智,滿心裡就想著贏回來……豈不知,這賭博最是害人,一旦沾染了,不輸光了家財,搭上身家性命哪裡容得你抽身。這種人不值得同情。走吧!」

  阿福阿滿默默地轉回頭又看了那個人一眼,見一個容貌憔悴蒼老的老嫗扶著一個十來歲的小姑娘急慌慌尋來,將那個撲在地上的人扶起來,抹著眼淚就要去尋郎中。

  那撲在地上的人大概是摔昏了頭,被扶起來之後坐在地上好半天才晃過神來,也看不見一老一少祖孫倆臉上的淚痕和焦急,一眼看到那個十來歲的小姑娘,立刻爆出滿眼的亮光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