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國公或許在旁人眼裡沒什麼用,卻是一個相當有魄力的爹,得知女兒打算之後,乾脆替女兒做了一個決定,他想讓女兒與太子和離,楊氏才剛三十出頭,怎能年紀輕輕就一輩子困在莊子上守活寡?

  與太子和離,按陳國公府的勢力,重新為楊氏找個知冷熱的人改嫁不難,不和離就得一輩子被太子噁心著,別說什麼熬過了這陣子以後就能當皇后的蠢話,太子眼下就不把楊氏當人看,這還是上頭有皇帝的時候,等太子自己做了皇帝,就能對楊氏好了?簡直是痴人說夢。再說,太子也未必就能登基,中宮皇后惡有惡報已被廢了,太子沒了嫡子身份,就憑這麼個德行,陳國公真不信他能登上那個位置,還不想楊氏到時被太子拖累呢!

  陳國公既提了,楊氏想了想也有些心動,於她來說,名聲反正已敗了,還能再糟到哪裡去,太子府那地方她若能呆得下去,就不會提出以後帶女兒搬出去的話。她對太子早就失望了,就算他以前對她總是冷冷淡淡,按例才會見她一面,後院之爭從不為她做主,還總是打她,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她都習慣了,可她受不了得知自己受辱時,太子那依舊視若無睹的神情。

  他在乎的是在生辰之日受到了羞辱,在乎的是被攪了醉生夢死的雅興,唯獨不在乎她這個人,也不在乎他們的女兒。楊氏多少次在噩夢中醒來,夢見的不是對她施暴的惡人,而是太子冰冷的眼神。最開始就是這樣的眼神讓她不想再活下去。

  在陳國公府住了這麼久,她才漸漸想起來,她也是爹娘疼愛的女兒,再要她回去太子府,她其實是不樂意的,娘家人肯為她出頭,她很感激,只是按她這種情況,穆承瀾又是太子身份,和離恐怕很難,她只怕會連累爹娘,連累陳國公府。若是太子肯休妻她也認了。

  和離和休妻可不一樣。陳國公冷笑:「皇上都說了,你是受害人,為何要他休妻,既過不下去,當然是和離,再把吟月要回過來,帶在身邊。你放心,有爹在,必有辦法讓你脫離苦海。別說就你和吟月,多幾個人咱家也養得起。」

  楊氏自是信她爹的,點點頭應了下來。

  陳國公府是陳國公本人做主,幾個兒子與楊氏打小關係也不錯,得知楊氏遭遇,全都義憤填膺,陳國公帶著兒子們去太子府叫門,要穆承瀾答應與楊氏和離。

  穆承瀾好歹是一國太子,被陳國公這麼鬧上門,面子裡子都丟光了,他本也不是十分沉得住氣,陰著臉便讓張公公攆人。陳國公的兒子們也不是吃素的,大概平庸慣了沒什麼長處,個個養得膘肥體壯,張公公一時竟請不動,正與陳國公說著好話,不知誰喊了一聲,兩邊推推搡搡動起了手。

  陳國公有些心機,提前給兒子們說好了,只許挨打,不許動太子的人,他要的就是太子縱仆行兇的鐵證,太子府一片混亂,這時禮部尚書顧珍恰巧到了。

  顧珍受顧琰所託,這幾日都會過來探望,順便指點一下太子。前陣子睿王、睿王妃有傷風化,皇帝只罰俸了事,私下卻贊睿王與睿王妃琴瑟和鳴,相比之下,太子與太子妃就顯得有些淒涼。現如今皇帝的好感對太子很重要,顧琰以為,太子當儘快把太子妃接回府好好安撫,皇后做了蠢事,總不能再叫太子寒了陳國公的心。

  顧琰想得固然沒錯,可是陳國公已不滿到了極點,顧珍到達太子府時,場面一度十分混亂,顧珍好容易找到了張公公,得知陳國公竟是想讓太子妃與太子和離,那還了得!太子身邊淨是些下人僕從,沒法與陳國公對話,顧珍便自告奮勇前去說和。

  這下子可捅了馬蜂窩,楊氏有個弟弟,頭腦略簡單了些,得了親爹告誡,不得動太子的人,可是顧珍明面上不算太子的人,是惠安侯府顧家人,顧珍姓顧,而害楊氏的皇后以及太子側妃也姓顧。這個弟弟怒不可遏,當即掄起鐵拳一頓胖揍,要給姐姐出氣。

  顧珍還沒來及說一句話,便「哎喲」一聲遭了打,臉腫得老高。陳國公就在旁邊冷眼看著也不阻攔,他當然知道顧珍是要做什麼,想替太子說情,那就該換惠安侯顧琰親自來,顧珍算什麼東西,有何資格跑到他面前說道?堂堂陳國公府可與專靠女人往上爬的惠安侯府不一樣!

  陳國公等兒子揍完顧珍,便馬不停蹄帶了楊氏去宮中跪求皇帝。

  見了聖駕,陳國公未語淚先流,倒叫皇帝嚇了一跳,關切地問了幾句,陳國公便道太子妃與太子實在過不下去了,求皇帝准其和離。

  皇帝極度震驚還未反應過來,陳國公便泣道:「老朽就這麼一個女兒,哪怕被太子殿下打死,老朽也要求一求皇上!」

  皇帝見陳國公冠帽都歪了,臉上也有擦傷,多了個心眼,叫侍衛去打聽一二,得知太子府發生的事之後,皇帝當即氣得摔了幾個茶盅。陳國公可是正經冊封的公爵,又是太子岳丈,太子竟命人對陳國公動手,陳國公的兒子們都挨了打,呆在家裡臥床不起呢!

  皇帝本就對陳國公有愧,再爆出這檔子事,立刻就召太子入宮,偏太子這時正在火頭上,放話出去說什麼人都不見,最後還是李思賢親自去了一趟太子府,把太子請進了宮。

  待親眼見到穆承瀾,已是兩個時辰之後了。皇帝眼裡已泛著冷意,看向滿臉怒容的太子。

  「承瀾,楊氏要與你和離,你覺得如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