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哀家都聽皇上的,皇上該怎麼處置便怎麼處置吧。」

  皇帝經這一夜已想清楚了,當即命人來擬了詔書,由內侍總管李思賢親自去長春宮傳旨。沒過多久,整個皇宮都傳遍了,皇后心思歹毒,殘害皇嗣,皇帝念在其為太子生母,特廢去後位,降為靜常在,永世不得晉封。

  因皇太后身體不適,如鐵就陪著睿王守在壽康宮外,目送李總管匆匆離去。

  睿王有些疲累,從皇后心腹被打入慎行司起,他就命人出手了。此前他已查得皇后曾通過蘭妃對他動過手腳,此次便瞅準時機,把一點點蛛絲馬跡神不知鬼不覺遞給慎行司的人,才撬開了某些人的嘴。皇后犯下的罪過,也得以一件件暴露在陽光之下。

  甚至還有幾年前的火災。火災之後,永壽宮幾乎所有當值的人不是病死就是下落不明,睿王因機緣巧合,曾救助過一名受了重傷的永壽宮侍衛,得知這場火災是因皇后而起,他一直藏著這把刀,雖然作為人證的侍衛最後沒能救活,但只要他在恰當時機把刀子遞出去,照樣能揭穿被掩蓋的真相。

  這場火災一直是皇帝心裡的痛,皇帝以往都不樂意深究,睿王也只能在皇帝對皇后大為不滿,決定徹查皇后時,通過慎行司引起皇帝的懷疑……他不會像端王那樣在皇帝身邊明目張胆地放人,行事也要避開暗衛,這些天如履薄冰,步步為營十分辛苦。如鐵設計詐皇后,既是在幫皇帝找尋真相,也是在助他一臂之力。

  皇后親口承認了罪行,事關皇嗣,皇太后也不會再護著她,皇帝已下了聖旨。

  「殿下……」

  如鐵緊緊握住穆承淵的手,他們是不是成功了?

  「嗯。」

  穆承淵向他心領神會地笑,兩人十指交握走到僻靜之處,仿佛慶祝一般,輕輕碰了碰彼此的唇。

  太子背後這位驕橫跋扈數十年,罪行累累的皇后,終於下來了。

  長春宮,李思賢捧著皇帝親筆的廢后詔書,大聲誦讀。

  對於跪著聽旨的皇后來說,這一幕似曾相識,再諷刺不過。

  封后時,他贊她賢良淑德,廢后時,他斥她心腸歹毒,明明都是同一個人,也不知變的是他,還是她。

  皇帝真狠,要收回她身為後宮之主的金寶金冊,降她為連貴人都不如的小小常在,從今往後還不許提她的位份,這便是說,她的瀾兒日後登基,也無法再給她太后之位。做夫妻這些年,他總是記不住她最愛什麼,卻記住了她最討厭什麼,每每打她總能打在痛處。

  「皇上看在太子殿下的面子,已對您仁至義盡了,還特意賜您一個靜字,希望您冷靜反省。靜常在,快謝恩吧。」

  除了謝恩,她還能如何?沒連累太子,已是萬幸了。

  曾經的皇后,如今的顧氏重重磕完一個頭,嘴裡恭敬地低喃:「謝主隆恩。」

  皇帝貶皇后為常在,後宮和朝堂已都知曉了皇后殘害皇嗣的事,一時間群情激憤,不少妃嬪站出來控訴靜常在曾給自己下過絕育藥,太醫院正組織了太醫,給她們挨個診脈,也有御史彈劾惠安侯府家教不嚴、教女無方,顧常在和顧側妃都不是什麼好東西,連帶顧家所有已出嫁未出嫁小姐的名聲都被連累得差不多了……

  宮裡宮外都亂糟糟的,矛頭全都對準了顧家,同出身顧家的皇太后默許了人們的謾罵,惠安侯顧琰更是閉門不出,倒是陳國公大呼痛快,破天荒在家中擺酒,連唱了三天三夜大戲,皇帝知道內情,只是搖了搖頭,一聲嘆息隨他去了。

  外頭雖吵,卻很神奇地沒有殃及太子,皇帝對太子的態度,從聖旨便能看出來,他還沒放棄這個兒子,皇后如此罪行,便是賜死也不為過,但看在太子的面子,皇帝仍是輕輕放下了。聰明的朝臣便都繞開了太子,隨著皇后被廢,太子失去了金貴的嫡子身份,無德暴虐,充其量也就占了個長字。後宮位份最高的皇貴妃膝下已有了睿王,眼下又懷著一個六皇子,指不定何時就扶正了,那太子的處境可就更尷尬了,被廢只是早晚的事。

  剩下幾位皇子中,端王已遭皇帝厭棄,沒聽說圈了的皇子還能登上大位,四皇子年幼,身上又有外族血統,五皇子早逝,六皇子還沒生出來,怎麼看都應是皇貴妃所出的二皇子——睿王。

  可睿王不是已經不爭了嗎?

  不,朝臣們驚覺,睿王從沒在明面上表示過他要放棄皇位,人家充其量只是娶了個男妃而已,睿王妃論出身,可不比太子妃低。說睿王沒有子嗣,那是因為人家至今只娶了一個王妃,還沒納側,太子倒是妃妾眾多,折騰這些年,也沒折騰出個嫡子來。

  經歷過誠王的倒台,皇后被廢,太子被奪了嫡子身份,失了不少助力,岳家陳國公府對他頗有微詞,身邊最得用的只剩下顧家,而睿王卻是皇帝膝下唯一一個有軍功在身的皇子,得了半數朝臣支持,刑部、兵部、工部都站睿王,宗室中還有長公主與敬王在,生母位份最高……這麼一比,太子除了年長並沒有什麼優勢,再說皇家哪會真的講究長幼有序啊。

  牆頭草的大臣們,看睿王的眼神難免熱絡起來。皇帝也發現了,睿王的勢力,廢后之前尚不明顯,廢后之後,他就明白過來了。

  睿王的確未曾說過他要放棄皇位,臭小子竟連他都騙了!

  不過,皇帝對睿王還是有幾分滿意的,皇后被廢,誠王被圈,哪個不是他們咎由自取,睿王的確很有手段,但是憑他從不做上不得台面的腌臢之事,皇帝就覺得,睿王能堅持自己的底線,十分難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