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后剎時間嚇得魂飛魄散跌坐在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慎行司審出了皇后當年透過蘭妃害二皇子的真相,皇帝又命慎行司繼續審,既有一個心腹開了口,其他人陸陸續續,也開始交代皇后的真面目。

  皇帝慢慢得知,皇后會在妃嬪初次侍寢後的第二日,為她們送去絕育藥,美其名曰滋補湯,後宮至今只有寥寥數人逃過。皇貴妃從不喝皇后給的湯藥,皇后也奈何不了她,便有了後來暗害二皇子的舉動。李妃運氣好,第一次侍寢就懷上了端王,又看端王看得緊,夜貴人得四皇子時,恰是琅琊國君前來大楚與皇帝會獵之時,皇后的手還伸不到那麼長,且夜貴人是外族女子,其骨血對太子幾乎沒有威脅,皇后便放了她一馬。

  還有另外兩位公主以及五皇子的生母,皆是自己謹慎小心,逃過了一劫。五皇子是一位低品階的貴人——許貴人所出,這位貴人生產時遇上了大出血,太醫只保住了五皇子,但是可憐的五皇子仍是兩歲不到便去了。

  那時的皇后有皇太后撐腰,對每位妃嬪的絕育藥只下一次,待她們反應過來也拿不到證據,卻已是中計了。

  皇帝沒想到皇后不僅害過二皇子,竟連妃嬪的生育都拿捏在手裡,要知道他年輕時寵幸的妃嬪不在少數,子嗣卻不豐,成年皇子的數量在大楚歷代皇帝中更是少得可憐,但因膝下還是有皇子的,到底沒往那方面去想,他一直以為自己的後宮最起碼是清明的,卻沒想到早已灰暗至此。

  最後,皇后心腹李嬤嬤熬不過酷刑交代了一件事,直接讓皇帝肝膽俱裂。

  幾年前,令他耿耿於懷,也令五皇子喪生的那場大火,竟與皇后有關!

  李嬤嬤只隱約知道了些蛛絲馬跡,為了從慎行司的酷刑中擺脫出來也顧不得了。皇帝第一反應便是命暗衛去徹查,可是當年知情的宮人內侍都被皇后處理掉了,暗衛也無計可施,皇帝為了求證,不得不找人商議。

  他如今頗信任睿王與睿王妃,便找來穆承淵與如鐵俱實相告,如鐵震驚之餘,便給皇帝出了一個主意,裝神弄鬼詐一詐皇后。

  這是如鐵第一次奉旨搞么蛾子,弄出的劇本都經過周密布置,為了怕避免皇太后再求情,甚至請皇帝以一起探視皇后的名義,把太后誆了來。孩童的哭聲,是找了個與當時的五皇子年紀相仿的小孩子,忽明忽暗的燈光效果,由暗衛們集體使用手電筒所得,冷風,則是令一排內侍對著十幾隻冰盆子一個勁的扇扇子,至於挑動皇后情緒的旁白,就是如鐵本人,他發育的有些晚,最近正處於變聲期,皇后竟沒認出來,一番模稜兩可的話語,就引得皇后誤以為是五皇子來索命了。

  就算皇后再狡猾,會耍賴,只要作了惡,內心深處總是會做賊心虛的。

  皇太后顫聲道:「皇后,你老實告訴哀家,當年承洵的死,可是你做的?!」

  她還記得那個年幼的孩子,因為許貴人早逝,無人照料,她就把五皇子養在了身邊,可是沒想到,穆承洵竟在一次火災中意外喪生。

  她一直都這麼以為,可是如今得知,火災竟是人禍,而且極有可能是皇后做的,皇后是她請先帝降旨賜給皇帝的正妻,也是她疼愛並護了許多年的親侄女,這叫她情何以堪,她是如此信賴皇后,可皇后居然對皇嗣下手,她豈不是養了一條毒蛇許多年!

  皇后唇邊露出一抹慘澹的笑意,她方才已等同於當著皇帝、太后的面承認五皇子的死與她有關,該來的躲不過,她沒再像皇帝擔心的那樣百般推脫,稍稍遲疑了一下,道:「是……是我,母后。是我不慎令永壽宮燃起大火。承洵貪玩,竟亂跑進了永壽宮,我一時糊塗,將他關在了內室……」

  五皇子便是在火災之後被人發現,生生悶死在內室里的。

  皇后本就不欲有其他皇子與太子爭,焦氏所出的二皇子,已讓她動了害人之心,五皇子出身雖不高,卻入了皇太后的眼,皇后有機會自然也想除之,起火時的順手之舉,不會有人知道,甚至人們都以為,是五皇子自己調皮,不小心跑進內室出不來了。

  這場火災來勢洶洶,永壽宮盡毀,大火甚至蔓延到了離永壽宮最近的甘泉宮,當時的皇帝生著病,正在甘泉宮靜養,召了太子侍疾,是太子不顧危險,將皇帝一路背出了甘泉宮。

  皇太后聽清楚皇后之言,已出離憤怒了,臉孔上一派猙獰,她抿緊了唇起身,搖搖擺擺走到皇后面前,抬手一掌,狠狠扇在了皇后臉上。

  「別叫哀家母后!賤人,你竟敢對哀家的孫子動手!」

  這個女人是她的親侄女沒錯,可是睿王、死去的五皇子,與太子一樣,都是她的親孫子!

  「是本宮,就是本宮做的!誰讓你口口聲聲說支持本宮,卻把五皇子那個賤種養在身邊,你難道不知,太后親自養育皇子意味著什麼嗎,都是你逼本宮的,根本怨不得本宮!」

  皇后乾脆與太后撕破了臉,聲嘶力竭。反正她已是死路一條,不如把這些年對太后的不滿全都發泄出來,一次說個夠。

  「你以為本宮不知道你的虛情假意,一邊安慰本宮,一邊卻給皇上安排秀女,還對焦氏那個賤人示好!瀾兒大婚時,你對太子妃是何態度,睿王大婚時,你又是什麼態度,都當本宮是瞎的嗎!」

  太后惱怒地又一掌扇去,連保養多年的指甲都連根折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