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傅知玉:「……好。」

  他與秋容的那一段,也許只有他記得,明刀那個時候已經不在了,謝恪也不過也見了一面,但估計他也記不住這么小的一個婢女。

  他後來花時間去打聽了秋容的事情,才知道她本名叫連婉,應該是那個時候進了宮改了名。

  她在淚城這地方也挺出名的,大概是生意做的好,來歷如何,許多人都知道。

  連婉父親早死,她們娘兩個被家裡叔伯兄弟欺負地久了,等著吃絕戶,家裡的錢都被搜刮乾淨,還差點把連婉帶走賣做奴僕,幸好那個時候錢家的紡織廠擴大規模,跑來江南之外找繡娘,她娘親聽了這個消息,連夜帶著她跑了,到了錢家的織布廠做工,才避開了她那些吃人的叔伯,也避開了她被賣做奴僕的命運。

  她娘在錢家的紡織廠做了許多年,連婉跟在她身邊,在錢家的學堂里學會讀書寫字,又在那裡拜了師傅,學會了做簪子,回來便開了這樣一家店。

  連婉回來之後,身邊帶了七八個打手,她那些叔伯也不敢再來找事,她便帶著娘親,自給自足,也給自己攢下了一筆薄產,不知有多少人羨慕她,活地如此自在又瀟灑。

  傅知玉之前不是沒有找過秋容,但是他那時候對她的信息沒有多做記錄,實在找不到她是哪裡人,宮中每次進新的婢女,他都讓傅燕然幫忙看著,但是沒有她。

  現在在這裡遇見,也許就是命運吧。

  連婉的人生裡面沒有傅知玉,可細究起來,又處處有他。說是萍水相逢,但實際上又是所有偶爾結成的必然。

  如今這種情況,看她過的好,他也不用再做打擾,只是想了想,還是讓手下人給那邊送了一筆錢。

  「就說簪子做的很好,家裡娘親很喜歡,」傅知玉道,「也希望掌柜的,往後越來越好吧。」

  離開淚城之後,傅知玉又休息了很長一段時間。

  鸞州太守的職務他不再擔任,轉交給了其他年輕人,大舅舅和小舅舅接連退休,手上的責任交給了自己的女婿和兒子,也終於過上了頤養天年的日子。

  明刀後來沒有再和元鷺合作,他自己獨立出來,開了個鏢局,生意也一直很好,傅知玉日漸沉寂下來之後,他反而更加出名了,也再沒人把他單純認作江南王身邊的護衛,即使明刀本身更接受自己這個身份。

  整片大陸沒有像原書那樣合併為一國,雖然如今是積麟最為強盛,但是傅燕然在這方面的行為偏保守,沒有派兵侵略他國,各國之間也和睦相處了許多日子,就連南疆也越來越外向了,各國之間雖然偶爾有些摩擦,但也都是很快解決了。

  娘親和林岩的事情就這樣耗著,傅知玉不去管,但時間一長,他能看得出娘親還是有些動搖的。

  那年七夕,娘親不聲不響地就和林岩出去了。

  傅知玉一個人在府內吃了一碗熱湯麵,又拿了一盤子桂花糖,在亭子裡面賞月。

  周管家太老了,他前段時間已經告老還鄉了,現下換了一個新的管家,也是周管家介紹的,和他很像,事事周全地很。

  但也許是周管家年紀大了,記性不大好 ,交代的事情又太多,很多東西他忘記告訴這個新來的管家。

  例如,府門前不遠處那家看起來生意很好的點心鋪子裡的東西是不能買的,即使主子確實挺喜歡吃那裡面的桂花糖。

  之前都沒什麼,可七夕節江南時興吃桂花糕桂花糖,那管家買回來了之後,還和傅知玉說起這件事:「那家鋪子說,昭王這邊買東西,一向都是不需要給錢的,硬塞給他,他也不要。」

  管家並不覺得這件事多麼難理解,昭王在江南這一帶聲望極高,傅知玉若是自己去買東西,別說給錢,倒找錢的都有不少。

  傅知玉:「……行,我知道了。」

  除此之外,他對此再沒說什麼了。

  七夕的月其實沒什麼好看的,看了這麼些年,也沒變什麼樣子,傅知玉看了不久便覺得很無聊,都這個點了,外面還是很熱鬧,他想了想,找了一個乾淨的荷包,把桂花糖倒了進去,然後一邊走一邊咬著,走到外面湊熱鬧去了。

  他在這時候出去,還是很受歡迎,年輕姑娘們嘻嘻笑著,把桃花枝遞給他,但是傅知玉不敢接,禮貌地逃避掉了。

  接了就要娶她的。

  傅知玉只好避著人群走,自己溜達到了河邊,有許多人在那裡放河燈,他也要了一盞,拿著筆想了想,卻想不到自己還有什麼願望還沒有實現。

  他環顧了一周,只覺得大家都開開心心的。

  最終,他的那盞河燈上什麼也沒寫,就這樣被他放在水裡,隨著水流飄走了。

  他一個人繞著又走了幾圈,天色越來越晚,大家幾乎都回去了,最後他又回到自己放河燈的地方,看到一盞河燈慢慢悠悠地從邊上飄過,上面也空蕩蕩的,沒有寫什麼願望。

  如今這河沿上只有兩個人了,傅知玉循著花燈的來處看過去,看到謝恪慢吞吞地站了起來。

  他的動作太過緩慢,以至於傅知玉看到他的臉的時候,有一種十分不真實的感覺。

  傅知玉在這幾年幾乎沒什麼變化,但謝恪變化十分大,他頭髮已經半白,臉也看著蒼老許多,他明明比傅知玉也大不了幾歲,兩個人看著卻像是兩輩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