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鄧家送給他的是大件,是一塊由沉香木雕刻成的巨大的菩薩雕像,有兩人多高,這是西域的產物,菩薩雕像已經叫周管家敬在佛堂裡面,這是用來保佑家宅平安的,傅知玉不信這個,但是那菩薩雕地十分好,一臉悲憫眾生的樣子,誰看了都會受到感染,他便跟著娘親拜了拜。

  沉香木重如鐵塊,要靠馬隊來運,這麼大一尊實在是很不好運的,但是若是用大船走水路,便要輕鬆的多。

  傅知玉給鄧家的那個圖紙裡面的船還沒有造出來,那個要求太高,目前只完成了三分之二,但這幾年時間也足夠對已有的船隻做一些改善了。

  圖紙里的船沒有造出來,但是去年,造出來了一條低配版的,今年開春的時候正式下了水,到目前為止,已經運了好幾回貨了,主要走的是西域古國及江南上面的金州、旁古等地,南疆目前只謹慎地給開了一個碼頭,但聽說幾次生意做下來,那邊有意多開幾個碼頭。

  至於林家送來的,是蠻族草原那邊產的青稞。

  這穀物口感沒有水稻好,但是能在草原那邊種出來,已經很不容易了,傅知玉倒是挺愛吃的。

  青稞這穀物倒不是他發現的,蠻族那邊已經種了很久了,積麟北邊也有一部分城池靠種這個吃飯,但是產出率很低,一株上面就結幾粒果子,若是遇到災年,飯都吃不上。

  傅知玉自從在莊子裡面發現那株瓜藤之後,便試著用自己的血以同樣的方法改善了江南一貫種植的水稻,他是反覆測驗過,才敢把這種子交出去的。

  產量大約提高了一倍,口感也比之前好了,他也不敢改地太過分,而且他這幾年只對外給了幾種有限的口糧而已,主要就是想解決吃飯問題,若是改變的東西太多,傻子都能看得出來有問題。

  傅知玉把這些種子給林岩推廣的時候,都只對他們說這是皇家那邊弄出來的,他和皇帝關係好才拿到的,但這事情千萬不能對外說,說了那就是掉腦袋的事情。

  林岩平時就話少,對於這件事更是三緘其口,別人問起,他一句話都不提,問地煩了,才慢吞吞地說一句:「菩薩給的。」

  傅知玉的顧量不僅只在江南,他改的主食包括水稻、小麥和青稞,其實他還改了土豆和番薯這兩種,但是這兩樣東西之前種的少,也少人知道原來什麼樣,莊子裡原來種的那株瓜,他也叫莊頭分享出來。

  主食的產量提高了,更多的勞動力便能從田間解放出來,去做其他工作,人是流動的,做好了農業,也才有基礎去做其他的事情。

  元明刀給他送了幾匹新的馬,早就送到馬棚那邊了,也方便傅知玉在江南跑來跑去,都是難得的汗血寶馬,誰見了都喜歡,元家那邊都豐富許多,老一輩還有兩位舅舅,甚至還有元夕元鷺,金銀珠寶不在話下,也有些家常的東西,例如元夕,特意給他縫了一頂帽子。

  她送來的時候還這樣說:「當時我與爹爹駐守邊關的時候,那邊的人就戴這樣的帽子,遮住耳朵還遮住了後脖子,可暖和啦,你大冬天還天天出門,別凍到了。」

  元夕早就生孩子了,是雙胞胎的一男一女,和母親一起來給他送禮物,穿的像是年畫上的娃娃。

  「舅舅出門!」

  「暖和!」

  他們應和著母親的話,又一起咯咯咯地笑起來。

  除了這些認識的人,還有更多他不認識的人給傅知玉送來的生日禮物。

  這些還是各城太守轉交過來的,什麼樣子的東西都有,有自家老母雞下的雞蛋,有年輕姑娘繡好的荷包,還有做好的牌匾,上面寫著——絕世好官。

  這是百姓送的,大約也不會什麼華麗詞藻來讚美,便寫的大膽直白地很。

  江南的改變大家都看的到,這是誰做到的,他們心裡和明鏡一樣。

  從最開始的藥棚粥棚開始,一點一點發生變化,如今藥棚還在設,但是粥棚幾乎已經用不上了,如今在江南,有手有腳的人都能找到一份活計,回家去種田,不僅交稅和佃金減少了許多,糧食也比之前好種了。

  其實傅知玉已經沒有這麼忙了,許多事情都已經有了很大進展,人們自己就會動起來,有的時候,根本不需要他再去關心。

  江南幾城的太守在這四年裡都換掉了,除了最重要的鸞州,他還自己擔任著太守。傅知玉說好的要在江南自己搞科舉,他便馬不停蹄地動手搞了,如今已經一連舉辦兩年,躲在村子裡面教書的張霖,猶豫了一年,最終也出來參加了。

  如今,他在那個村子所在的縣當縣令,工作能力十分不錯,不僅能讓那一個村子的小孩學會寫字、學上一門手藝,他如今能讓更多人獲得改變了。

  科舉裡面選出了不少的人才,與之前的不一樣,大多都是年輕的、欣欣向榮的,也大多想大展拳腳,很多事情也可以交給他們來做。

  傅知玉想大致把握一個分寸,他其實不敢做的太多,還是那句話,時代具有局限性。

  即使技術上有改變,但是一口不能吃成個胖子,很多事情要一步一步來,這個時間長度不是一年兩年,甚至不是五年十年,是需要幾十年、百年來消化的,他能做到的事情其實還是有限的,做的太多,有的時候反而不好。

  如今,是步調慢下來,緩慢消化的時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