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這樣的情況下,某些人會選擇一位最弱勢的皇子,因為只有勢弱才敢鋌而走險。

  在柳佳慧的夢裡,二皇子和德妃從未受罰過,二皇子對外最是謙和大方,若是太子出了事,最有可能成為新太子的便是二皇子了,所以江南的人選擇了大皇子。然而,二皇子心思深沉,已經在暗地裡拉攏了無數人,他明面上的人脈其實只是他眾多人脈中的冰山一角而已。所以,這件事竟被他和德妃發現了些許端倪。二皇子選擇靜觀其變,在太子病逝後,立刻找人揭發了大皇子,得了漁翁之利。

  在現實生活中,成家早就倒台了,二皇子苦心經營出來的人脈被折損了大半。他被迫禁足讀書,德妃又被迫閉宮念經。這對母子不再是眾奪嫡勢力中裝弱的那一方,而確實是奪嫡勢力中最弱的一方了。於是,江南的勢力在暗中接觸了二皇子。二皇子在書房中獨坐一夜,接過了來自江南的橄欖枝。

  但二皇子到底比大皇子聰明,他雖然和江南有了合作,卻又想辦法把大皇子和五皇子拉出來當了擋箭牌。若不是五王妃和邊靜玉聯手,在二皇子命江南勢力剛開始算計五皇子時就有了應對,那麼在二皇子的有心算無心下,等太子出事後,這口鍋就被五皇子牢牢地背在身上了。而主導了一切的二皇子就可以像柳佳慧夢裡一樣,害了太子,廢了其他兄弟,氣死顯武帝,以無辜的姿態得了漁翁之利。

  可惜,先有邊慈貪財誤打誤撞叫邊靜玉起了疑心,後有老尤頭老老實實瞧出了御桃的不對勁,二皇子的這番算計還沒有正式開場,就已經滿盤皆輸了。二皇子知道老尤頭被封官後,心裡忽然一慌。

  顯武帝提拔了一個小吏,這是件再小不過的事,二皇子卻敏銳地察覺到了其中的不對勁。他叫人去查了老尤頭此人,當老尤頭的資料被送到二皇子面前時,二皇子匆匆看完,臉色立刻變得慘白了。

  老尤頭是負責挑選御桃的人,皇上忽然重賞了他,又讓四皇子去整頓皇莊,讓五皇子禁足……

  這一系列舉動說明皇上或許已經發現前一批桃子是被換過的了。

  二皇子不知道自己的計劃在哪裡出了漏洞,他在自己的書房裡來迴轉了幾圈,心裡思索著皇上這樣做的用意。他覺得自己可能還沒有暴露,若是父皇知道他要謀害太子,早就把他抓起來了,他哪能自由地待在自己府里;但他也有可能早就暴露了,皇上之所以沒有動他,是想要留著他來引蛇出洞。

  若是前一種情況,他還有一線生機;若是後一種情況,他必死無疑。

  不不不,他絕對不能放棄……

  二皇子狠狠一拳砸在了書桌上。那老尤頭分明就是邊家的舊人,不管邊靜玉在這件事情里起了多大的作用,二皇子都有理由懷疑是邊靜玉壞了他的事。這人仿佛生來就要和他相剋一樣!二皇子其實是個懂得隱忍的人,但他就是看整個新誠伯府以及伯府里的人不順眼。之前孫明那件事確實是二皇子在暗中一手推動的,沒有什麼政治目的,他就是心裡不平,想要弄死邊靜玉、沈怡和高飛幾人而已。

  結果,邊靜玉幾人的運氣特別好,竟是在一開始就破了二皇子的算計。

  若是邊靜玉知道二皇子如此記恨他們,他們大概也不會往心裡去的,因為他們知道二皇子就像是秋後的螞蚱一樣,再不能蹦躂多久了。顯武帝沒有在第一時間拿下二皇子,並不是對這個兒子還存著慈父之心,而確實就如二皇子想的那樣,他是在引蛇出洞。他一點點把二皇子逼到了牆角,引得二皇子在胡思亂想中越來越害怕,就是想要看二皇子用盡最後的能量狗急跳牆,孤注一擲地做出某些事。

  如果皇上現在就把二皇子抓起來,二皇子害太子未遂,雖罪大惡極但罪不至死,應該會被圈禁一輩子。但如果皇上非要把二皇子逼得做出什麼不可挽回的事,比如說逼宮弒君,那麼二皇子肯定活不成了。皇上卻依然選擇了後者,他確實足夠冷血,所以才能在短暫的傷心失望後眼睜睜看著二皇子去死,只為了能把江南某些豪強安插在京城裡的暗中勢力連根拔起。他打算用一個兒子去換江山穩固。

  皇上眼睜睜看著二皇子調動禁衛軍中的暗棋,眼睜睜看著他不斷作死。等到網收得差不多了,皇上就自己排演了一場刺殺的好戲。後世人研究這段歷史時,只能看到這樣的記載:這年十月,皇后宮裡的一個二等太監,在侍膳時忽然拔刀刺向顯武帝,行刺殺之事。幸有天神庇佑,顯武帝毫髮無傷。

  其實皇上早已經提前破了毒桃案,但在對外公布的時候,毒桃案卻是由刺殺案引出來的,把好多勢力都牽扯了進去。天子一怒,血流成河。江南豪強之所以難以拔除,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江南那邊文風重,江南派系的官員自成一派。而毒桃案就給了顯武帝一個能打擊江南派系的正當理由。

  刺殺案和毒桃案的罪魁禍首均被抄家滅族。而在抄家時,又從中翻出了某些不能見光的帳本,把朝中的諸多官員都牽扯了進去,於是又迎來了新一批的抄家滅族。如此,朝中就出現了很多的空缺。

  地方官場有了很大的變動。顯武帝命溫閣老、沈德源和邊靜玉總領此事。

  這是邊靜玉在翰林院熬了兩年後,在明面上獲得的第一份正式的大差事。

  溫閣老還生著病,邊靜玉甚至懷疑他之前並不在京城裡;沈德源是一部尚書,身上還有很多其他的差事。邊靜玉年紀最小、資歷最淺,本是三個人中最不可能去拿主意的那個人,然而在地方官的人員調動、安排上,更多的還是由邊靜玉出力。到了這時候,邊靜玉之前在吏部歸納整理的檔案就派上了用場。至少在人員調動這事上,他的安排已經努力做到了盡善盡美。很多人仿佛到了這一刻才忽然意識到,邊靜玉不僅有聖寵,他自身還非常有實力。對啊,這麼年輕的狀元,怎麼可能沒有實力呢?

  當然,也有人見不得邊靜玉好,就懷疑是沈德源偷偷給邊靜玉開了後門,他們覺得事情更多都是沈德源做的,只不過被安在了邊靜玉的頭上而已。不就是給家裡小輩撈功績麼?誰還看不出來呢!沈德源是在官場上跌打滾爬了二三十年的老狐狸了,他有那樣的心計和手段,完全不叫人覺得意外嘛!

  沈德源在吏部當著眾人的面,問邊靜玉道:“聽說你已經把近二十年的檔案都背了?”

  聽到這話,大家的臉上都露出了吃驚的神色。這怎麼可能呢!那半屋子的檔案怎麼可能背得完!就算有人特別會背書,但邊靜玉才到吏部幾個月,他並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背啊!這麼說吧,新人到了吏部後,為了能更好地展開工作,確實應該去整理翻閱檔案,至少心裡得有點數。但是,同樣的時間,某些新人估計連一遍都沒有看下來,沈德源卻說邊靜玉已經背完了。大家這才覺得不可思議啊。

  邊靜玉卻應了沈德源的話,說:“是。”

  沈德源便笑著說:“既然你這麼有自信,本官和在座的各位就出題考考你吧。”

  邊靜玉無所畏懼。

  沈德源報出一個人名,邊靜玉立刻能說出這人先在某地任某職位,後因某功績突出,升調到了某地改任某職位等等。沈德源報出一個地名,邊靜玉就能說出在某某年到某某年,某官在這裡擔任某職位,期間發生了如乾旱、水澇等某些大事,當時是如何處理的等等。旁人不信邪,還以為是沈德源和邊靜玉串通好的,便也搜腸刮肚想了人名或者地名來考校邊靜玉,邊靜玉總能在第一時間給出答案。

章節目錄